傍晚时分,三三两两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子早早就来到了卫华家,其中还有孝顺的儿女端着凳子带着爹娘过来看电视。当“晚安”二字出现时,站着看电视的都在心里记下了,明天一定要带凳子来看。
白天在自己的地里干活,看着绿油油的小麦一天一个样的往上窜;油菜长势喜人,照这样下去,明年的小春会有一个好收成。收工回家吃饭后,去卫华家看电视,看新闻,也能了解点国家大事,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电视连续剧精彩不断,这个完了还有另外的,李家沟的年轻人都觉得这生活过得很有劲。
王氏每天夜里专心的给大孙子做着衣服,全当没听到隔壁欢笑声、喝彩声;叶英对热闹的东西也不感兴趣。
卫东还好点,卫方和卫红心里别扭得很,大家都能说上两句电视内容,有的还会边干活边哼“忘却少女的往昔 ,丢掉脂粉的气息-,隐去旧日名和姓 寄寓风晨里,侠女十三妹 为民除顽敌, 啊, 抹去眼角的泪迹 平添英武的豪气,剑胆琴心儿女情 融在风雨里,侠女十三妹 千里走单骑、、、”虽然像黄牛打破的声音,明显走调了,却还是比自己高人一等一样。因为自己,连十三妹长得什么样都不好意思去瞧一眼。两家的关系这么僵,脸皮再厚也不能凑上去自讨没趣吧。
心里不爽的,还有张氏,这几天她强装笑颜的接受着旁人的恭维和道谢,想到月底要交的电费,她就高兴不起来。而兰芳心里已经开始滴血了,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
“有个电视真好,都不用花钱看电影了。以前公社有电影的时候,买个票贵得很,看一两个小时就没了,不划算。”卫华看着熟睡的九斤,高兴的对准备上床睡觉的兰芳说。
“啊,对了,电影要买票,我们也可以收钱啊。”兰芳把衣服往凳子上一扔,高兴的说“对,明天就给大家说,我们也要收点电费钱。”
“那怎么好意思呢,都是乡里乡亲的,沾亲带故的。”卫华反对。
“你不管,这事我来解决。”兰芳已经想好怎么办了。卫华是男人,出门要与人打交道,要留个好印象,他是不能开这个口;自己呢,是年轻人,还有队上几个要好的,一说收钱肯定就一视同仁,到时她们几个心里就有疙瘩了。这事,还得老人婆出马。
第二天,兰芳找到张氏,如此这般交待一番。张氏一听,觉得是这个理。
到晚上,门前的坝子里又坐满了人时。张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开口道“大家这么远搬凳子来看电视也不容易,而这个电视呢天天放这么晚,电费也花费不少。不如这样,从明天开始,由我这个老婆子给你们把凳子安顿好,每人收一分钱,小孩子免费,权当收点电费钱收点服务费。”
“明天开始要收钱了啊?”有人开始觉得不划算,有人想想值。小声的议论中,又听到熟悉的主题曲响起了。
卫华家看电视一人一分钱的消息在乡邻中传开了。年长的就很少出现了。而年轻人的脚步并没有因为这一分钱而停下。
于是,每到深夜,打着火把,三五成群回家的人成了这个季节李家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