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太阳太毒辣,大家都不会出门做工。郑嫂子拿了一双鞋垫过来,找叶英要一个花样。要说做布鞋,郑嫂子也算得上是李家沟数一数二的好手艺,但鞋垫花样还是像叶英这一群年轻媳妇的手艺更强。她们做出来的花活灵活现的,绣的字也好看。叶英坐在堂屋里小声的给郑嫂子介绍着哪些地方用什么颜色的线。旁边李晓晓一个人静静的做着《暑假生活》。
“姐,看我逮了几只笋子虫,等会儿烧了给你和晓刚吃。” 随着高兴的叫喊声,李晓林一阵风的从外面跑回来。手上用竹签串了好几只笋子虫,后面跟着晓刚这个小跟班。两张小脸都被晒得通红,汗水直往下滴。
“啧啧,你看你哟,这么热的天气,喊你睡午觉不睡,带着你弟弟偷偷的跑出去疯,一身都熬得出油了,还不快去打点温水洗个脸。”叶英抬头看着两个混世魔王出现,赶紧招呼。
“现在放假了,是该他们跳的时候。男娃娃有几个困得住的,只要身体好,受得热,就等他们去跳”郑嫂子好笑的看着眼前被逮了现形正挤眉弄眼的两个孩子,替他们解围。
“唉,是管不住了,喊睡个午觉都恼火,转眼就看不到人影了。”叶英对两个男孩子的淘气很是无奈。转身看了一眼晓晓,她正望着弟弟们偷笑“幸好你没出去,要不然热得犯病了又害得大人焦心了。”
“女娃娃就是要文静得多,何况我们晓晓懂事,自己知道身体不好就不用你们操心了。看她又爱书,你看,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书做作业,怪不得次次都能拿第一名。”郑嫂子很喜欢李晓晓的斯文文静的乖乖样,只是可惜了身体不太好,在心里叹了口气。“你看这李家沟的男孩子们,有几个在家呆的。这大中午的,还不是成群结队的在这山前山后的打转,逮笋子虫,在河沟边捉鱼、搬螃蟹;听说头两天隔壁那个娃娃还在家里拿了些油,芡粉,盐这些出去,几个伙着在河沟边炸螃蟹吃呢。”
“就是,我看到了的。”李晓林很赞同郑婶婶的说法,并作证,以证明有人比他还要淘气。
“他有什么不敢做的。葫豆出来的时候,几个伙起砍了竹筒筒,在田边地头,也不管哪家人的,直接剥了嫩葫豆装进竹筒筒,筒口用稀泥糊了。然后打个坑就烧火烤竹筒葫豆,有一天我看见了,他还请我吃呢。”郑嫂子想起都觉得好笑“你还不要说,那个葫豆吃起来比在自己家煮的都好吃。”
“那个娃娃,聪明是聪明,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被惯得不像样了。”叶英白了一眼李晓林“我还是信奉黄荆棍儿出好人,不听话的就打。”
“今年那个娃娃都懂事多了。不只是闷着调皮了。你看他也学着扯猪草,割柴,对了,头两天还跟着赵霞家的晓山一起去捡煤炭了。因为不认识煤炭,听晓山说那种颜色亮的就是,给背了差不多十斤的煤矸石回来,把一家人整得哭笑不得。”郑嫂子想着赵霞给她摆起这事时的场景。 “赵霞家晓山这个暑假都捡了两百斤煤炭了,那娃娃也是吃得苦,才12岁,天天多早就去松木厂那边的煤矿捡,照这样下去,这个暑假完了捡的炭都够一家人用一冬了。”山边的人家,大都烧柴火,但也会在逢年过节有客人来时烧炭火做饭菜,方便快捷。现在一百斤炭要卖八块钱,还是蛮贵的,所以都节约着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的晓林眼睛闪闪发亮,暗自决定明天也和晓山哥哥一起去捡煤炭。
“天,你居然跑去捡煤炭了。”中午时分,半天没见人影的晓林背着煤炭,满脸漆黑,只看着两只眼珠子是在打转,咧着嘴傻笑着出现在家人面前时,王氏简直惊叫出声了。
“你这娃娃,不开腔不出气的,我还以为你去哪儿疯跑了,晓刚也来找了你几趟了。我看看,你别也给背些煤矸石回来。”叶英又疼又爱的看着眼前的儿子,就因为昨天郑嫂子说晓山能干,捡的炭能烧一个冬天。今天自己的这个傻儿子就跟着去捡煤炭了。接过背篼,鸡蛋大小、巴掌大小的煤块堆了小半背篼,这个才八岁的儿子总爱给她一点意外的惊喜。
“妈妈,明天我还要去,还有很多女生在捡呢。有时候,遇着运气好的,还能捡好几斤重的大煤块,今天晓山哥就捡了几个。”晓林兴趣盎然,很希望明天好运会临到自己头上。
“哪那么容易,一车石渣出来倒在那儿,无数个孩子挤进去捡,你哪挤得赢。”叶英不抱这种幻想。
“能,我人小个子小,一下就挤过去了。”李晓林颇有经验。
“妈妈,明天我也去。”晓晓听了,很有兴趣。“你看只捡上午,天气又不热,有煤炭烧这个夏天都不用烧柴火,以免热得难受。”
想着这个冬天要修房子,到时请匠人,还要开伙食,也要烧很多煤炭,孩子能捡一些是一些,也节约不少钱,叶英也就默许了。
这个暑假, 以晓山为首李家沟捡煤炭的队伍一下子壮大了不少,连李晓刚都跟着凑热闹,七八个孩子日复一日的爬坡上坎,乐此不疲。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