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朝会。
朱见济主持。
把一些民生政事决策后,自然要轮到讨论北伐事宜,而昨日在茶话会上说的事,除了土地改革,其他事情都需要各部门找朱见济商讨后落实,所以也不纳入大朝会议题。
北伐那边大捷后,尘埃落定。
大朝会只是商讨了一番后勤粮草继续跟进的事情,之后便下朝。
朱见济回到乾清殿,内阁首辅商辂求见。
宣。
之后商辂带着几个腾骧武骧四卫的护卫走入东暖阁,将五百多封章折放在软榻一旁,对朱见济道:「陛下,根据你的旨意,昨日参与茶话会的文武百官都就土地的事情写了章折,不止如此,还有许多没来参加茶话会的臣子,以及一些没出仕的在京畿的名流望士,甚至国子监、翰林院都有人写了章折,以达上听。」
朱见济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么多!
这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一撂撂的章折,没个三五天估计看不完。
倒也不急。
慢慢看。
土地改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先处理要务之急。
对商辂点点头,「放在这里罢,朕会慢慢细阅。」
又对商辂道:「现在上皇北巡,估摸着还要一段时间才会回来,如今国家疆域倍增,诸多政事繁冗,你们内阁那边要承担起责任来,商爱卿作为内阁首辅,更应肩挑重担,在上皇北巡归来这段时间,传统的民生政事,若是关系重大的,内阁那边票拟定夺后送乾清殿批复,若是寻常事宜,则内阁票拟后直接发放各部门落实,卿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这是给内阁放权了。
没办法的事情。
国家体量太大了,朱见济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务都处理妥当,必须让内阁也承担起作为智囊团该负的责任来。
但为了防止内阁因此做大,朱见济后续还会出台政策。
以制衡内阁。
内侍这边就不想了,明朝中后期内阁之所以一手遮天,就是因为内阁和内侍联合起来,把天子给晾到了一边。
商辂也是个聪明人。
他太清楚当下的广安帝的壮志雄心了,如此君王,那可能让你内阁专权,当下的放权,不过是权宜之计,后续肯定还会有跟进的制衡策略。
立即道:「陛下,如果诸多政事皆由内阁票拟后落实各部门,是否存在催生内阁腐朽专权的可能,微臣以为,还应设一个制衡措施,以确保内阁成员不会因为私利、私欲,而在政事的票拟上做出伤害国家的决定来。」
朱见济心里哟嚯一声。
朕这内阁首辅很敞亮啊,知道轻重。
沉默了一阵,「爱卿有什么建策?」
商辂作为内阁首辅,他当然知道内阁的命门在哪里,思忖了一阵,道:「其实倒也简单,首先,微臣这个内阁首辅不具有一票决定权,所有章折,皆需内阁所有成员的意见才能票拟。」
朱见济心里暗暗摇头,朕这商首辅还是诚意不够啊,缓缓的道:「这样还是做不到,毕竟内阁成员天天在一起,遇到什么事了,彼此不给个面子?再者,那么多政事,所有内阁成员都要看一遍,耽误时间。」
言下之意,怕你们内阁结党营私。
而且还透露出以后内阁那边,要专人专做某一项事宜。
商辂一听朱见济这话里意思,觉得有理。
同时也听出了陛下的敲打之意。
商辂无奈,只得道:「那就只有一个方法了,都察院介入,之后内阁所有票拟,需要由都察院那边定时复核,并
落实责任制。」
朱见济笑道:「善!」
又道:「此事你去找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实,商讨一个具体可行的策略来,另外,朕打算扩大内阁,要让内阁成为军国和民生政治大事的智囊团,是要根据即时的国家和世界格局、形势,而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制定规划的部门,同时,也要对既行的政策进行复核、考究、研判和总结的部门,而不只是负责处理政务的秘书部门,换言之,朕打算把改革总政司和内阁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其作用可媲美七部的部门。」
智囊团必须要足够多。
这样才能在国家的发展中,具体权衡每一步的利弊。
商辂听得口瞪目呆。
还可以把内阁玩成这样?
朱见济道:「朕知道,历来天子都不想愿意放权,也提防着臣子专权,所以太祖取消了三省制度,而强化六部,但太祖后来发现太累了,所以到太宗时期,成立了内阁,内阁成立的本意,是帮天子分担政务,但朕不这么认为,天子,应该是为国家掌舵,只要掌握着大方向即可。那么内阁这个部门,其实是应该更强化一下的,分担并决策更多的事情。」
内阁继续强化,是可行的。
只要官员升迁、军马调发,以及货币体系等这些绝对的核心权力掌握在皇权手中,那么内阁再强化,也只是个行政部门而已。
国家是一个机器,各部门各司其职。
天子是核心思想。
如此即可。
朱见济的想法,是以后朝堂各部门各司其职,并强化都察院的作用,起到监督、惩罚的作用,打造出一整套的合理的政治体系。
但要打造这样的体系,天子必须放权。
所以第一步是从内阁开始。
其实之前已经有征兆了,这一两年刑部那边的死刑桉,天子已经很少过问,刑部和大理寺就是最终审核部门。
不过此事还要完善。
说到底,朱见济想要如此操作,必须先达成一个目标:强化都察院,建立一整套遍及全国的都察系统,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依靠地方都察道的几个御史来监督。
换言之,朱见济是想打造大明的公检法体系!
只有完善的公检法体系下,朱见济才敢真正的放权,否则指挥催生一大批的贪腐,甚至严重的话,皇权被架空。
所以先试点。
让内阁和都察院先合作,看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那就扩大内阁,与改革总政司合并,将这两个部门变成国家发展规划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