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敏在一旁点头,「陛下说的有道理,如果我们持续提升医卫水平,增加粮食产量,搞不好我们的人口不算上中南半岛和漠北,都有可能超过两万万,嗯,两亿。」
《三系书》中早就明确了「亿」这个单位。
朱见济呵呵一乐,「两亿?」
两亿少了。
以中国的地理条件,加上中南半岛作为后花园输血,再综合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大明的人口保持在五亿左右比较合适。
庞大的人口提供庞大的赋税、人才。
保持大明经济、军事的世界领先性。
不想扯这个问题,反正人口是自然增长,只要农部不拉胯,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就算有粮食危机,把危机转嫁到中南半岛便是。
中南半岛的道友饿死再多也无妨,不饿死贫道就行。
对陈循道:「这些增员,加上新建官道、铁路,户部那边能否支撑得住?若陈尚书觉得支撑不住,就早说,免得耽误朕的谋划。」
言下之意,干不了就退位让贤。
这态度有点强硬了。
陈循还能怎样?
只得点头,「户部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的宏图壮举保驾!」
朱见济满意的点点头。
道:「官道建设基本上就这么规划了,工部那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朕这个大规划下,进行小范围的修改,不过需要上报于朕批准,另外,工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任务很重,也需要适当增员。」
杭敏领旨。
朱见济继续道:「杭尚书,记住,工部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全力修建官道,同时,用尽目前能有的资源和生产力,尽可能的在中南半岛把金矿、铜矿、铁矿和煤矿发掘起来,以弥补国内的需求,在这个基础要求下,工部可以不遗余力的发展交通系统,比如火车,这个目前是生产的越快越多越好,畅想一下,假设中南半岛出现动乱,我大明国内只需要十节车厢的火车两百辆,就能把二十万兵力在半个月内投放到中南半岛,如此强大的掌控力,是何等的壮哉之事。」
杭敏讶然,「一辆火车十节车厢,能装一千人?」
朱见济呵呵一笑,「当然,这还是我们的火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如果稍后持续发展火车技术,且正儿八经的铁路铺设好后,一辆火车装个三千人不在话下!」
杭敏精神顿时振奋起来,「那必须全力发展火车了,微臣回去后便着手准备。」
朱见济道:「还有个事,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于康负责的化工组,如今还在研发黑油的提炼工艺,这个项目若是开发出来,毫不夸张的说,大明将进入一个你们想都不敢想的时代,当然,朕也不敢想,因为这很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研发才有可能解决黑油的炼化工艺,尽力而为罢,就当是给后人打基础了。」
杭敏哦了一声。
他实在想不出黑油除了燃烧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用途,而且陛下也说没个几十年的研发不会出成果,这样的项目实在太虚渺。
所以杭敏也没太放在心上。
化工组就那么一群炼丹的人,这几年发展了一下,也就六十七号人,而改研发黑油后,已经一两年了,并无任何成果。
反倒是化工组成员在闲暇时搞出的一些新的金属材料,把炼钢工艺提高了不少。
朱见济其实也不抱奢望。
反正就是尽力去做,石油的炼化最后到底能不能成功,尽人事听天命了。
对陈循道:「户部那边准备一下,今年吏部考功后,全国各地的官吏,包括中南半岛、辽东和东北的所有官吏,都将拥有一笔不菲的年终绩效奖,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
的数额,这个钱一定要准时发放下去,嗯,户部现在发薪俸,不是发大米、油面之类的了吧?」
陈循道:「早就遵照陛下的意思,发放大明宝钞了。」
朱见济点头,「如此最好,今年这一次年终绩效发过之后,朕也算仁至义尽,给国内的蛀虫最大的余地了,可以说,就朝廷发放的俸禄和年终绩效,不论是哪一级的官吏,就靠他们的薪俸和年终绩效,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就这样他们还要贪腐,那朕真的是忍无可忍,明年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下沉地方后,将在全国进行一场持久的反腐行动,上至地方布政使,下至知县,都在清缴之中,此事……九卿们可以相互透气,两位卿家懂朕的意思吧?」
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外扩、工业、经济、农业的发展,忽略了吏治。
地方的蛀虫应该不少。
锦衣卫那边其实掌握不少情报。
但一棍子打死也不太好,毕竟朱见济自认没有太祖那般的铁血,所以让朝廷这边透露点风声给地方官吏,明确的告诉他们,以往的贪腐,朕可以不追究,现在又大力提高了年终绩效,足以让你们后半辈子无忧了,如果从广安五年开始,你们还敢贪腐,那下沉到地方的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铁拳反腐!
不会剥皮萱草。
但砍一堆脑袋还是很有必要,也能为土地改革扫清部分障碍——地方官吏,也基本上是当地的权贵、地主阶层。
这批人很可能反对土地改革。
到时候反腐和土地改革一并推动,对于反对土地改革、死性不改的地主、***,正好用他们贪腐的事情来作文章。
一举两得。
未来五年内,诸部、寺、监、司的大方向已经和他们的主事交代清楚,接下来的时日就是细节和落实计划的商讨,慢慢来,不急。
还有个事,全国不夜之城的打造,这牵扯到皇家电力公司已经诸多庞大的大坝修建,需要找皇家电力公司负责人吕春景商讨。
而吕春景现在还在京畿外考察第二座大坝的选址。
要春节期间才会返京。
所以也急不得。
朱见济也累了,时候不早了,作为天子,还是要有自己的私生活嘛,对两位尚书道:「今日就到此罢,接下来的五年,是我大明消化中南半岛和漠北的五年,是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望诸位能与朕一起勠力同心,共谋大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