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我们到你们村子里吃饭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常的,你们到我们村子里吃饭也是合理的、合法的、正常的、正当的。吃完饭,抹抹嘴儿就走,谁也不跟谁要钱,谁也不给谁钱,到哪儿吃饭不要钱,到哪儿干活也不挣钱,真是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到哪儿吃饭不要钱了,人们的精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真正变成了大公无私的人,真正实现了夜不闭户,地里的“白薯”叽哩打滚的却没有人去捡,小孩子们放学回来,看着地边的白薯像踢皮球一样的踢来踢去。
我们这个地区,“土”地少,而“沙石”地多,沙石地适合载白薯,过去白薯成了这个地区冬天和春天的主要口粮,白薯不像其他粮食,收到家里存到囤儿里,想什么吃,什么时候放到碾子上碾一碾就行了。白薯和别的粮食不一样,要放到窖里保管,保管得好的能放到过年五、六月,保管得不好的,可能几天就坏了。
单干的时候,家家都有一个白薯窖,六七十户,就得有六七十个白薯窖,而吃食堂了,无法在食堂四周挖六七十个白薯窖,如果要挖六七十个白薯窖,那得占多大的地方啊!于是乎,有人想出了办法,哪块儿地生产白薯,哪块儿地就挖个白薯窖,栽白薯的地,有的地能挖白薯窖,而有的地不能挖白薯窖。
挖白薯窖的地方必须有土,有土才能挖窖,如果是沙石地一掏就塌了。又有人想出了办法,有土的地方生产的白薯,就地挖窖就地储存,没土的地方出产的白薯,切成片就地晾晒。
储存白薯可是个细活儿,乍入窖的白薯,白薯窖口不能盖,因为初冬的天气温度还不低,如果盖上了白薯窖口,乍进窖的白薯释放的热气出不来,窖内温度增高,会立刻烂了。
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渐渐步入深冬,开始时,是夜里把白薯窖盖上,白天把白薯窖要掀开,如果入了大冬,白天和黑天,白薯窖口儿就都要盖上了。
白薯这个东西,热了它就会烂了,冷了它就浑身长疔 ,稍有不慎,没伺候好它,它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全部报销了。
各家各户收藏白薯的时候,每家,都是精心把意儿的,吃食堂了,百姓们到时候去食堂吃饭,到时候下地干活儿,而盖白薯窖的事儿就落在了队长和食堂管理员身上了,而队长和食堂管理员又有那么多工作,一打闪失,白薯不是烂了,就是长疔了,而秋天下起了雨,地里晾的白薯干儿无人收拾,也无法收拾,即使收拾起来,地里没有避雨的地方,堆成大堆还得烂。
于是乎,白薯烂了,晾的白薯干子烂了,社员们赖以生存的一冬半春的口粮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