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这条路,注定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毕竟对于大明而言,一些盘根错节的顽瘴痼疾,必须要经历战争的冲刷才行。
就像过去的山陕两地,被群起的流贼势力清除掉的官绅群体。
就像过去的辽东之地,被肆虐的建虏势力清除掉的武人群体。
想要不受影响的推行新政,不遭受大规模的反扑,就必须要打破固有的地域秩序,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起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为何将维新变法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大明北方诸省的根本原因,毕竟革掉一些群体的命,那是会出现对峙和反扑的。
“温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名随驾文官,面露疑惑,对同行的温体仁说道:“当前辽左局势虽说安稳,可一些地域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怎样解决,到现在也没有个章程。
为何陛下的御驾,却离开浑河畔,要返回辽阳镇了?
难道陛下要返回京城了吗?可现在明明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啊,如果陛下能统御着出战的各部军队,彻底剿灭……”
“本辅不知道。”
温体仁皱眉道:“陛下做怎样的决断,岂是我等所能揣摩的?”
那人沉默了。
从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以来,他们这批随驾大臣,就对军事层面的事宜了解不多,或者说被刻意隔绝。
尽管说他们也处置一些政务,可更多的却是本职差事,虽说相隔京城太远,造成一些不便吧,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这种被隔绝的感受,让很多人的内心很不安。
不过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该是谁做的事情,就把份内之事做好即可,没事跟着瞎掺和什么,过去的大明,就是文官群体瞎掺和太多,才导致各种被动境遇出现。
当然,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重用文官,有重用文官的好处。
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他不想走重文轻武之路,他要走文武兼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明,在所处的这一时期真正中兴和崛起。
想要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就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改变大明的国制和权力框架,确保一个稳定的新帝国能涅槃重生!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据辽西来报…周遇吉、满桂、何可纲等部,对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科尔沁等处展开相应攻势,进犯辽左之建虏偏师损失惨重,时下多尔衮已统率残部逃离上述之地。”
“据朝鲜来报…朝鲜王室对莽古尔泰所领建虏,于平壤一带的战事,打的是难解难分,刘兴祚所部并未主动干预此战,朝鲜王室……”
“据渤海舰队来报…所部海军建制整编,已按既定部署明确落实,谴派至渤海舰队的军机处分指,已赶赴济州岛一带,准备落实黄海舰队……”
军机处大臣杨嗣昌神情严肃,口干舌燥的念着一封封军机要务,将围绕辽东地区的诸多变动,都向崇祯皇帝进行汇报。
倚靠在软垫上的崇祯皇帝,闭目养神的聆听着,脸庞上流露出的疲惫,是怎样都遮掩不住的。
受江南叛乱的影响,崇祯皇帝知道自己在辽东这边,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真要再待下去,那京城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固然说徐光启、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大臣,能力都是极强的,可有些事情并非是他们能做主的。
“记…留沉军机处前指,要统筹好辽左扫尾战的军需供应,尽快厘清戍辽军建制,协助辽东督师孙承宗平稳辽左局势。”
】
“记…辽东巡抚孙元化,要维稳辽西和辽南安稳,命其将密旨诸事尽快落实,确保辽东整体的安稳。”
“记…命关宁铁骑迅速归建,回防山海关镇守,自借上谕之日起,山海关保持最高级别的戒严。”
“记…着命东江军所部撤离平壤一带,回防至黄海道一带,着命黄海舰队组建一事尽快落实。”
“记…着命东江平虏前指,加快与朝鲜王室的谈判,命朝鲜方面割让黄海道、全罗道两地,着命理藩院筛选宗藩,准备向朝鲜方面移藩。”
“记…辽东督师孙承宗、辽东巡抚孙元化,就辽东地区的局势变动,酌情对商税、矿税、盐税、关税、榷税等进行调整,尽快落实辽东地区的税法谋改。”
“记…北方诸省沿海诸通商口岸,就关税一事展开研判,确保关税上调……”
杨嗣昌额头冒出细汗,操持着毛笔书写不停,越写越心惊,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牵扯到的层面太多,这要是逐一明确下来,只怕对朝野间产生的震荡很大啊。
这一刻,杨嗣昌想到了江南出现的叛乱。
错非是因为这件事情,那天子是不会这般返回辽阳的,看当前的架势来看,天子是打算严惩江南有司了。
“朕说的这些,尽快拟成中旨呈递御前批阅。”崇祯皇帝深邃的眼眸,闪烁着精芒,看向杨嗣昌。
“一个时辰,朕要见到这些中旨,待到没有异议,就着派御林军下发各处,到时御驾所在急行军,尽快赶赴盖州府。
随驾诸大臣,若想随朕一起尽快返回京城,就跟着,不想跟朕一起,就暂在辽阳暂驻,按计划返回京城。”
“臣遵旨。”
杨嗣昌当即作揖应道。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眼下的时间还是太赶了,倘若没有江南叛乱一事,他至少还要在辽地待上数月。
这样一来的话,就能更好的梳理辽地,确保他明确的战略构想,能稳步的落实推行下来。
可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他。
好在崇祯皇帝麾下有一批文武,能够帮他分忧,帮他落实,随着辽地改制的落实,一批新兴的文武将会上位。
内务府简拔的那批文官,诸军事学院培养的大批将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也是时候让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了。
“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
在杨嗣昌离开御驾之际,看着疲惫的崇祯皇帝,伴驾的王承恩,面露忧色道:“皇爷从御驾亲征以来,就没有好好……”
“王伴伴,朕知道朕很累。”
崇祯皇帝轻叹一声,“可惜总是有些人,不想让朕睡好觉,朕做的事情,总是会遭遇到大批人的反对。
朕想问问你,对待这些魑魅魍魉,朕该怎样做呢?
说起来真是让朕觉得好笑,朕在京城的时候,江南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朕离开京城,就开始折腾出大批事情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承恩作揖回道:“皇爷是九五之尊,是皇明的圣天子,有人敢忤逆皇爷,那就是死罪!”
“哈哈……”
崇祯皇帝抚掌大笑起来,“王伴伴说的没错,好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没错。
既然有人敢反对朕,忤逆朕,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大明已经不是过去的大明了,朕也不是过去的朕了。
既然他们想要找死,那朕就成全他们,大不了,就当大明是半壁江山,朕统御着大明文武,大明健儿,再打一遍江山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