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期每个岛上只有六个名额,他们都怕人要是没选好,会影响村子后面人的工作。
所以除了两个有腿疾的男人外,其他的都是年轻又利索的女同志。
两个男人的年纪也就二十岁出头,应该是家里希望他们能有份稳定工作。
这样才好娶媳妇,养家。
祝子睿把其中几个刚刚闹着要奖金的推了,又挑了几个比起其他人,显得要泼辣些的换掉。
一共九个人,换成了九个男同志。
毕竟就算男同志再能出海打渔,他也不能让女人来当厂子的保安。
那些女同志自然又是狠狠闹了番。
不过这回都不用等祝子睿和苏宜佳,跟他们争什么,他们岛上的大队长就先一步把她们拽了回去。
生怕她们口无遮拦,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
而且若不是领导叮嘱,这厂子的活更适合女同志,他们肯定带过来的都是岛上的男同志。
那些当了婆婆的老婶子,还有娶了媳妇又得经常出海的男人,其实都怕自家媳妇来了城里,心就变野了。
最后会看不上他们这些泥腿子。
而且家里的猪、鸡,自留地里的菜,还有孩子,也都指望家里的媳妇照顾。
可他们又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领导的下达的要求。
现在好不容易多了九个名额,岛上的大队长自然欣喜若狂的直接答应。
所有的事都处理完,他们又去看了下厂房。
其实说是厂房也不对,这只是市里水果罐头厂借了半边仓库给他们。
原本庞景林是找银行借了钱,想着先盖一层平房当做厂房。
但祝子睿觉得一次性盖那么长的,得花六七千块实在是太多了,便让他用职务的便利,帮忙找别的厂子先借个容下八十人的地方。
订了些木头围栏,隔出两个空间就算完事。
一个厂房,相当于八十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现在一下省掉了,也能减轻市里不少压力。
只要祝子睿这个当厂长的没意见,他们自然更是开心。
等那八十个员工认好了路,都散了后,庞景林还自己出钱,请厂子里的负责人,一起去国营饭店吃了顿午饭。
本身人少,需要负责的事也少,所以他们只安排了个书记过来,配合着祝子睿的工作。
苏宜佳从头到尾都没说话,自顾自的吃饭。
秦凯泽则坐在那边慢悠悠的剥虾、拆蟹。
看起来他们两个就像是来蹭饭的。
可那些人每商量好一件事,都要下意识看眼苏宜佳。
见她没有表示反对,才会继续往下谈。
这一顿饭他们边吃边聊,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结束。
秦凯泽和苏宜佳回小楼收拾了下东西,就要回岛上去了。
祝子睿依依不舍的将他们送到码头。
张张嘴想说什么,秦凯泽就一脸漠然的看了他眼,“你才是厂长,没遇到解决不了的大事,别总来打扰你嫂子。她今年还要高考,每天复习都很忙。”
她有复习吗?
苏宜佳在心里默默反驳。
不过也不会当着祝子睿的面,拆自己男人的台。
反而还特别认同的点点头,“厂子从现在起,就是你负责了,没有什么大的事的话,你就都要自己决定,不要怕输。所有的生意都会有赚钱的时候,也会有亏钱的时候,迅速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调整方案就好。
若是以后普通人也能做生意了,那开头的很长一段时间,拼的就是谁胆子大谁敢闯。现在才多少的生意,放心,无论折腾什么样,我们最后都能承担的起这责任。”
虽然这厂子开出来,是为了让岛上居民能有份稳定收入。
但产品出来不被大家接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可要是决策上出了问题,福省这边的领导要祝子睿负责,那无论是被开除还是赔钱,都没什么关系。
毕竟这人也是她叫过来,就全当她看错了呗。
“嫂子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祝子睿连忙拍着胸脯保证。
又聊了会,等到了开船的时间,秦凯泽牵着苏宜佳头也不回的上了渡轮。
看那急急离开的背影,显然是不喜祝子睿一个劲的缠着他媳妇,说东说西的。
接下来又过了小半月,秦凯泽都要吃到第九颗解毒丸了,他们都一直窝在家里没有也岛。
队里有不少人觉得很好奇。
他们本以为秦凯泽住回岛上,应该很快就会参加测试。
可别说归队了,他甚至连康复训练都没做。
有不少人都觉得秦凯泽这是因为刚结婚,铁树开花沉迷进了温柔乡。
甚至还有人特意上门,找他说这事。
不过他们没有一个人敢去苏宜佳的面前,唧唧歪歪的乱说什么。
秦凯泽对外统一的回答都是,身体恢复的药还没吃完全部疗程。
在此之前不能经常做剧烈运动。
虽然看过秦凯泽从五楼一跃而下,也看过他如何轻而易举的吊打薛谦昊,但这说辞竟然成功让所有人都信了。
毕竟一个被队里最好的几个主任医生,联合会诊后,宣布没办法救了的人。
这才隔两个月不仅人好了,还能比原来的身体素质更强。
谁愿意相信?谁又会相信?
摔断个腿都还要伤筋动骨一百天呢,夸张过了头,那在大家心里就要成怪物了。
不同于苏宜佳和秦凯泽的悠闲,祝子睿那边厂子的事,可是忙的如火如荼。
以往在沙摊上多的都嫌弃硌脚的贝壳,此时完全不够捡。
厂子里的那些工人,也怕工作的表现不好被开除,不仅工作的时候不敢偷懒,甚至一个个的还想加班多做点。
祝子睿干脆分的更为细致,一半员工分去打孔和颜色分类,一半员工专门做造型。
这样下来每人一小时差不多能做四个饰品,一天就是三十二个。
四十个人做了一天,就能做整整一千三百个。
第二天上午检查完质量,这一千三百个就直接运去了沪市。
第四天庞景林那边就接到供销社报喜的电话,说是卖的特别特别的好。
几乎是每个到柜台的年轻女同志,都对他们的饰品感兴趣。
哪怕是就在本地卖的,也同样受到了所有女同志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