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几位公侯的反应,李桓就知道几人心中的疑虑,不过李桓既然当着他们的面提出的要募兵二十万,自然是有着充分的准备。
毕竟李桓也不是傻子,张口就是要募兵二十万,别说是内阁了,就算是天子那里也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否则的话,只怕满朝上下还真的没有几个人会支持。
李桓神色一正看着几人道:“自上次达延汗大败北逃,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如今达延汗所部势力已经恢复了七七八八,根据锦衣卫派往草原上的探子发来的消息,如今达延汗所部势力较之以往甚至还增强了几分,隐隐有南下侵扰我大明之意。”
听李桓这么一说,张仑等人顿时面色为之一变。
可以说自大明立国之初,北方蒙元便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为了驱逐蒙元,大明历代帝王可以说都是竭尽所能,将北方蒙元视作大明的头号强敌。
当然开国的前几代帝王都能够压制北方蒙元余孽,只是随着太平日久,中原承平,对于北方蒙元的压制也就悄然无存,甚至到了英宗之时,更是爆发了堪称大明国耻的土木堡之变。
自那之后,大明的大军便鲜少迈出长城一线,由一开始的主动出击到如今的以防守为主,可以说是攻守易型。
这些年来,北方蒙元余孽频频南下侵扰大明九边重地,也就是当初一战重创鞑靼人,彻底打痛了达延汗所部,这才保住了北方大明数年的安危。
可以说这几年时间绝对是大明北方边境做为安静祥和的几年,北方蒙元势力根本就不敢南下,但是谁都清楚,一旦北方蒙元势力恢复了元气的话,那么肯定会同大明再度爆发冲突。
只是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人的人还记得蒙元余孽这一大敌之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下意识的将蒙元的威胁给忘记了。
就算是在场的几位公侯也是如大多数的官员一般,可是现在被李桓再度提及鞑靼南下的危机,几人自然是面色大变。
就见朱辅神色一正看着李桓道:“达延汗所部真的已经恢复了元气,有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境的意思?”
说实话朱辅多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毕竟当初达延汗南下在李桓还有王阳明二人的联手之下,那可是损失极其惨重的,单单是青壮精锐之师便丢下了十余万之多。
这么大的损失,可以说是将达延汗几乎给打残了,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可能会那么快恢复元气的。
张仑、徐光柞几人看着李桓,眼中同样露出疑惑。
李桓轻叹一声道:“达延汗所部的确是损失惨重,然而他依然是名义上的草原共主,加上自身损失惨重,又在我大明吃了大亏,其目光也就放在了草原之上其他蒙古部族上面,凭借着其大义名分,再加上自身的实力,愣是在数年之间吞并了草原上的几大部落,靠着这般的手段恢复了达延汗所部的实力。”
张仑、朱辅等人脸上露出了几分恍然之色,听李桓这么说他们倒是能够理解了,毕竟草原之上本就是强者为尊,在广袤的大草原在会上分部着大大小小众多的部落。
这些部落相当一部分其实并不统属于达延汗,也就是说达延汗南下入侵大明所能够动用的力量其实只是整个草原一部分的力量罢了。
现在达延汗通过吞并其他部族的办法来回血,的确是能够做到在短短数年时间恢复元气并且实力还有所提升。
将几人的神色反应看在眼中,李桓道:“达延汗绝对不是那种吃了亏就善罢甘休之人,根据锦衣卫的消息,最近这两年时间,达延汗一直都在整军备战,一旦让其做好的准备,怕是北方又将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大战。”
说着李桓眼中闪过一道精芒道:“这种情况下,我大明必须要早做准备,否则的话一旦鞑靼人南下,以我大明如今所拥有的兵马数量,未必能够顾全大局。”
朱辅一脸认同的点头道:“的确是要早做准备,以达延汗的性子,一旦南下,恐怕又是十余万大军南下的局面,到时候我大明至少要出动二十万大军方才能够应对,这么一算,我大明如今的兵马还真的有些不够。”
就见朱辅看向李桓道:“本公愿意同秦国公联名上书陛下,奏请陛下允准募兵。”
一旁的张仑、徐光柞几人也是纷纷点头,对李桓的募兵之举予以支持并且表明自己愿意联名上书的意思。
数日后,内阁几位重臣联袂来到御书房,在御书房当中,张仑、朱辅、李桓等军方勋贵早已经等候多时。
天子看着王阳明等人到来,示意几人落座便开口道:“诸位卿家,五军都督府请奏募兵二十万的奏章,不知内阁商议的如何了!”
听得天子询问,王阳明几人对视了一眼,就见王阳明深吸一口气看向天子躬身一礼道:“回陛下,臣等经过几日商议,觉得五军都督府奏请募兵的确是很有必要,为了防止鞑靼人南下,朝廷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兵马。”
听王阳明这么一说,早已经准备着同王阳明几人争论一番的张仑、朱辅几人不禁露出几分讶异之色来,显然是没有想到素来反对军方扩张势力的内阁竟然会持支持的态度。
不过下一刻就听得王阳明道:“只是经由内阁讨论,一次募集二十万大军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如今朝廷虽然说财政充裕,然则一次增加二十万大军,也是一笔极其惊人的开支,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如今四海升平,加上九边重镇以及京营兵马,或许进攻不足,然则防守却是足够了。”
倒是李桓听着王阳明的话神色倒是一点都没有变,以李桓对王阳明的了解,王阳明对于扩军之事肯定是支持的,但是王阳明自己却是代表不了内阁,代表不了整个文官集团,所以说做为文官集团的代表的王阳明必须要平衡文官集团同勋贵集团以及同天子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
只听得李桓淡淡道:“不知内阁是何意见呢?”
王阳明看向李桓道:“内阁的意思是二十万太多,内阁同意募兵备战,但是数量要限制在十万之数。”
众人都能够听出,这应该是内阁所能够接受的底线了。
朱厚照看了看内阁几人,再看看李桓、张仑等五军都督府一众勋贵,沉吟了一番开口道:“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一次募集二十万大军的确是有些太多了,不过我大明也的确是需要补充军备,既然如此依朕之见,便在第一年募集十万兵马,第二年募集五万,第三年再募集五万,通过三年时间,共计募集二十万大军,不知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几位内阁重臣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下意识的想要反对,只是这个时候王阳明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冲着天子躬身一礼道:“陛下圣明,臣以为此策可行。”
而李桓也适时的上前冲着天子拜下道:“臣等谨遵圣喻!”
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之色的一众勋贵也随着李桓齐齐向着天子拜下。
出了御书房,回返内阁的路上,几位阁臣面色沉重,刚刚自地方上被调入京师,充任兵部尚书的杨一清向着王阳明道:“首辅方才为何会赞同陛下的旨意,要知道三年扩充二十万大军,这对于大明财政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况且我大明根本就要不了如此之多的大军啊,如此穷兵黩武之举,只会助长军方勋贵的气焰,于国无益啊!”
王阳明闻言只是脚步一顿,看着杨一清道:“杨尚书认为整军备武于国无益吗?”
杨一清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摇头道:“杨某并非是这个意思,我大明的确是需要加强军备,但是却要限制在一个范围当中,像秦国公这般动辄募集数十万大军,这非是整军备武,而是穷兵黩武了。”
轻叹了一声,王阳明看着杨一清道:“杨尚书刚刚自地方上进入朝廷接掌兵部也没有多长时间,却是不清楚西南边陲之地又有动荡发生。”
杨一清能够进入天子视线,自然也是一员能臣干吏,绝非是等闲人物,此时听王阳明这么一说,脑海之中闪过灵光,几乎是本能一般道:“莫不是安南又侵扰我大明云贵之地?”
王阳明微微点了点头道:“不错,黎氏皇朝鲜少有安生之时,不停的侵扰我大明西南边疆之地,根据锦衣卫奏报,单单是去岁,一年之间,黎氏便派遣兵马侵入我大明疆域屠杀、劫掠数县之地。”
“该死,蛮夷之邦,竟然也敢捋我大明虎须!”
杨一清可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其在地方之上可是任三边总督之职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当初大败鞑靼之战,身为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可以说是出力甚多。
如此人物自然是瞧不上如安南这般的蛮邦小国,所以说陡然闻知安南屡屡侵犯西南,自然是大为恼火。
王阳明看着杨一清道:“自昔日宣宗皇帝罢黜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至今已有近百年之久,黎氏皇朝经过几代帝王的发展在西南之地实力已然充盈,虽说出了几代昏庸之主,然则当今黎氏之主黎椅隐隐有中兴之主之相,大力发展军备,四处扩张,几乎连年犯我边境。”
刘宇闻言捋着胡须轻笑道:“不过是区区一蛮邦罢了,且派遣使者前往蛮邦训斥其主,令其派遣使者向朝廷请罪便是。”
王阳明、杨一清几人闻言只是看了刘宇一眼,并没有接刘宇的话。
杨一清深吸一口气看着王阳明道:“难道说秦国公有对交趾用兵的打算?”
王阳明缓缓道:“秦国公的想法,便是王某也不清楚,不过纵然是要用兵西南,想来也得在平定北方之后。”
杨一清脸上露出深思之色,微微点了点头。
皇城内务府下属的将作监
李桓看着几名将作监的官员以及皇家商行的几名大掌柜道:“让你们安排的事情究竟安排的如何了?”
在场的几人闻言对视一眼,就见其中一名吏员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道:“回国公,按照您的吩咐,将作监已经派出了能工巧匠,协助皇家商行在几处矿山建造水泥烧制厂。不过这些水泥烧制厂的具体情况如何,下官便不清楚了。”
李桓的目光自然落在了在场的几名皇家商行的大掌柜身上。
被李桓的目光所注视,几名专门负责修建水泥烧制长的几名大掌柜连忙冲着李桓躬身行礼道:“回公爷,小的们按照公爷的吩咐,集结商行之力,共计收购矿山数十座,建造水泥烧制厂共计八座,已经进行了烧制,囤积了大概八十万石左右的成品。”
李桓闻言不由目光一凝,盯着开口的大掌柜道:“八座水泥烧制厂,月产如何?若然全力运转的话,又能达到多少产量?”
大掌柜只是稍作思量便毫不犹豫的道:“如今八座水泥烧制厂每月共计能够烧制水泥成品三十万石左右,若是工匠们越发的熟练然后再增加人手的话,到时候产量提升个数倍,达到月产百万石绝对没有问题。”
李桓颔首道:“很好,即刻调运万石水泥入京。”
正德十年九九重阳日
一队人马出了皇城,为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一身常服的天子朱厚照,而陪在天子身侧的则是李桓以及内阁几位阁臣还有张仑等几位勋贵。
一行十几人不敢说汇聚了大明所有的核心人物,至少也占了大半,全都是在大明有着核心话语权的存在,这要是出点意外的话,只怕大明朝堂都要震上三震不可。
此时朱厚照一脸好奇的看着骑马跟随在其身旁的李桓道:“李卿,你这是要带朕去往何处啊,你那惊喜又是什么?”
不单单是天子,可以说随行的一众人都是一脸的好奇以及不解之色,实在是李桓的举动太过神秘了,就在昨日,李桓亲自奏请天子,请天子召集一众人前来,说是要给众人一个惊喜。
只是任凭他们怎么询问,李桓都是三缄其口,所以一行人此刻全都是无比的好奇,毕竟能够让李桓这般兴师动众,肯定不是什么小事。
李桓闻言,目光扫过一众人,嘴角露出几分笑意道:“陛下到了便知晓了,不过臣可以保证,只要陛下见了,肯定会非常高兴。”
朱厚照见状不禁哈哈大笑道:“好,既然如此,那朕便要看看李卿你这般神神秘秘,到底要给朕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