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勇晚上回来的时候,一听说妻子借到了两千块钱,刚开始还很高兴,但接着一听因为她嫂子的缘故,要给两分的利息,也就说,每个月要还四十块钱的利钱,一年要还四百八,这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可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当下脸色不由垮了下来,这要是赔了,还不倾家荡产。陈大勇当即就想让妻子把钱还回去,但看见妻子担忧和期盼的眼神,最后咬咬牙忍下了,没有说出口。
陈锋这时才明白中午母亲回来时一脸愁苦的原因,看来舅母还是那个舅母,即势利又贪钱。他们家做为先富起来的一批,在当地放放债收利息也是比较出名的了,没想到自己母亲,他们的亲生妹妹和小姑子上门借钱,也是一视同仁要收利息。舅母如此也就罢了,没想到舅舅也一样,这也太让人寒心了。
“还真是好舅舅!”陈锋有些气愤填膺的拍着桌子。
夫妻俩被儿子这小男人的做派吓了一跳,赵小兰怕丈夫误会,忙又解释道:“儿子,你可不要怪你舅舅,都怪妈去的不是时候,你舅舅拿钱给妈的时候,正好让你舅妈逮了个正着,当场就揪着你舅舅大吵大闹的,妈没法只好主动提出让他们收两分钱的利息,才让她消停了。”
一听原来如此,陈锋才稍稍舒了一口郁气。
“爸,既然妈把钱借回来了,你就不要东想西想的。赶快把施工队拉起来才是正经,我看你今晚就去拉人好了,他们怀疑你的话,可以先给每人五十块钱的定金,就当给他们预支的工钱。先期人数也不要多,加上你自己十来个人就够了。明天开始你就要好好的宣传一下,比如在各村的宣传栏贴一下告示什么的,还有就是印些名片……不过算了,我们这儿现在没地方印这东西……反正就是尽快让我们这里十里八乡的都知道有你这个包工头,这样往后有谁家盖房子什么的,就会找你了。等生意做大赚钱了,最好先给家里装一部电话,妈你没事每天就在家接电话好了……怎么了?你们干嘛这么看着我。”见父母目瞪口呆的瞪着自己,陈锋不由暂停了对父亲的“就业指导”。敢情自己小露一手,将他们给吓住了,自己现在毕竟还只有七岁呢。唉!一不注意,表现太突出了。
“小锋!这……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吗?”赵小兰又惊又喜的看着儿子。
“是啊,我早早就想好了,爸,妈,你觉得我说的对吗?”陈锋故作一脸天真的看着他们。
“我的乖乖亲儿子哦!你说对极了,跟爸想的差不多。对了,你是怎么知道名片的?这玩意爸爸只是听说过,还没见过呢,都是那些大老板才用的。”
名片大老板才用!?陈锋不由暗笑,前世满大街的人,就是连那捡破烂的都有自己的名片。不过,旋即一想也是,今年是1991年,这时候的电脑还没普及,最多也就386的水平,印名片的话工序肯定很繁琐,当然价格也贵,只有那些大老板才用得起。
“我也是听人说的,说是南方那边的老板都有自己的名片,爸你要当老板了,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名片。”
这时候“老板”地叫法。还没成为“同志”、“先生”般很普遍地称谓。是那些有钱人大款地专用名词。老爸一听不由满面红光:“对。你老子要当老板了。等以后赚了钱。这名片肯定要印他个几百张。到时每人一张。也阔气阔气。”
“现在别美得太早。儿子说地对。还是尽快把队伍拉起来再说。我进去给你拿钱。”说着赵小兰便急急地进了房间。不久后拿了一叠钱出来。塞到陈大勇手里。“这是五百块钱。你马上去村里招人。那徳三跟老六地手艺都很不错。人也老实。跟你交情也好。头两个就找他俩。上坡村地小王。还有下坡村地小陈……早去早回。”赵小兰一口气点了好几个人名后。才推着陈大勇出了门。
这一晚上。娘俩守着十四寸地黑白彩电。都有些心不在焉地看着。过了九点钟地时候。照以前赵小兰便催着儿子上床睡觉了。但今晚例外。
等到差不多快十一点钟地时候。父亲才骑着他那辆老旧地凤凰车回来。一进屋便朝着一脸期待地母子俩。欢声道:“这事成了!徳三跟老六我只一说。他们就答应了。连预支给他们地五十块钱都不要。其他村地我也一口气找了八个。有几个刚开始没同意。见我肯预支给他们五十块钱后。也都答应了。一共花了四百块钱。”
母亲一听也是满面笑容:“好好好!下周村雇你地那家房子这两天也快竣工了吧。我明天就出去替你宣传。争取早点接到活干。”
“明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宣传正式接活了。爸。施工队地名字你想好了吗?”
“哎呀!”陈大勇一拍脑袋,“幸亏儿子你提醒,爸一时把这给忘了。”
“我想好了一个,兴旺达,我看就叫兴旺施工队好了。”
“好好好!‘兴旺’这名字吉利,就叫兴旺好了。”老妈举双手赞成,老爸当然也不反对。两人虽说都不是文盲,但也只是小学文化,自然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来。
于是,陈大勇兴旺施工队就这样成立了。
第二天全家又是起了个大早,赵大勇是去下周村赶工,尽快将那户人家的房子建好,老妈则去街上买纸,说是请人写告示,到各村去张贴。在陈锋的一再要求下,赵小兰才带上他一起去。
与陈家村相邻的中镇村就是玉洋乡的政府所在地,有着一条百多米长的街道,各类杂货店开着不少,在远近几个乡当中,算是比较兴旺繁荣的一条街市。重回到九一年,再次踏足这片童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街道,陈锋不由东看西瞅,瞧了个不亦乐乎。前世种种关于这条街道的记忆纷纷浮上了脑海,他记得再过七八年的时候,这条老街就要被拆除了,重新建设的商业街落成后,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滚滚的税源,也让当初那些在这条商业街有店面的住户赚了满盘钵,光一个店面的租金一年就能入账至少一两万。自家要是在此之前,出钱盘下这里的几间店面,光每年收租金的话就是好几万了,这可比做任何生意都好,稳赚不赔。若是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将这条老街半数以上的店面都买下,到时还不是财源滚滚来。陈锋的双眼不由霎时金光闪闪……
在一家杂货店裁剪了几十张红纸,娘俩便回了村,请本村的“老秀才”一口气写了二十张的告示,内容大致就是“陈大勇兴旺施工队,承接房屋修建,由十几年建筑经验的队长陈大勇亲自带队施工,价格实惠,质量保证”。末尾的联系方式,因为整个村子就村长兼村支书陈德仁家假公济私的装了一部电话,就只好写成了“玉洋乡陈家村陈大勇家”,陈锋看得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这“老秀才”是个专门给人写信写对联写协议之类文书工作的六十几岁小老头,据说解放前是个地主家的少爷,解放后尤其文革时期他这个身份当然遭了难,至今孑然一身,家中无父母兄弟姐妹,膝下无儿女小辈。他写的一手很是漂亮的毛笔字,半个钟头不到,就写好了二十张启示,价钱还算公道,每张三毛钱,一共六块钱搞定。前世的陈锋很是崇拜这位小老头,因为他不仅毛笔字写得好不说,国画也画得很不错,陈锋曾经亲眼看到过他画喜鹊,笔法行云流水,画得那个栩栩如生,让他羡慕不已,至今难忘,除此外他还会吹拉弹唱,二胡笛子快板样样精通,而且还会说古,每到夏天的晚上就会有人专门请他去村头的榕树下开讲,如《七侠五义》、《说岳全传》的很是受欢迎,可以说这“老秀才”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埋没的老知识分子。记忆中,再过两三年这“老秀才”就要驾鹤西去了,着实让陈锋感到有些痛惜。
拿了告示后,赵小兰便回家取了浆糊,又去邻居家借了一辆破旧自行车,开始去各村张贴。她原本怕儿子辛苦不让他继续跟着,但在儿子的坚持下,只好继续带着陈锋这个小尾巴。
赵小兰骑车,陈锋在车后座提着装告示的塑料袋,娘俩一起一个村接着一个村的张贴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