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汉延康年间,东汉富饶的州牧之一荆州,一座私家书院拔地而起,这座书院的建立,标志着东汉时期的教育从国有转变到了民营,书院低廉的学费,吸引了不少仕子前来报名求学。
司马徽,这个变相讹诈了我不少钱财的所谓的隐士,引荐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友,前来书院执教。
崔州平来了,石广元来了,孟公威来了,黄承彦来了,这些闲云野鹤,司马徽的游说下,兴高采烈的来到我三余书院执教,荆州八子,是4人慕名而来。
师资力量雄厚的三余书院,一时间风生水起,三余书院所教之学,可谓是诸子家样样俱全,诗,书,礼仪,春秋,军,医,技,孔,孟,数,除了四门主课外,其他的科目都是可以选择的!
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科目,让前来求学的学子大呼过瘾,如此自由的科目选择,当时的书院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学分制也是三余书院的一个特色,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学分制的规章制,只有修满一定学分之后,才能三余书院完成学业,这学分制的建立,是让学子们感觉到了自由的选择空间。
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三余书院,成为今世的大学城,这三余书院属于公私结合的性质,荆州财政补的学费,也让一些家贫穷,交不起学费的穷学子们大大的舒了口气。
谁也不想因为家贫寒的原因,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求学机会,毕竟三余书院的师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
我高福利,高薪俸,高收入的三高政策的吸引下,大批先生前来应职,其就有这个时代医数为出色的华佗,以及这个时代的明家马均,当这两个人的名字出现前来应聘的先生的名单时,我的眼睛都直了。
这两个人可是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任务,华佗不用说,这个时期,医术除了张忡景之外,华佗的医术是高的,至于这个马均,诸葛弩就是经过他的手改良的。
虽然这两个人现很年轻,还未崭露头角,但是先下手为强,我可不希望错过这么一个招募他们两个的好机会。
华佗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医科的第一把手,而马均自然是成为了技科的第一把手。
每学期为半年,分有寒暑假,三年学完之时,学分修到者,由司马徽亲自颁学业证书,司马徽的名头,东汉后期读书人,是非常响亮的,这些学子们,有一大部分的人都是冲着司马徽的名头来的。
至于学费方面,我完全是按照前世大学学费的标准来制定的,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所需学费十两,这十两银子对于那些大户人家的学子,或者是那些普通姓的学子们来说,自然不算什么,贫苦学生因为有荆州财政的补,自然是没有压力的。
这十两纹银算是学杂费,住宿费用当然是另算的,这个住宿是有讲究的,住宿地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甲房每学期5两纹银,4个学生,乙方每学期4两纹银6个学生,丙房每学期3两纹银,8个学生,丁房每学期2两纹银,12个学生。
宿舍内,自然是有专人照顾的,三国时期的读书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是差到了一种境界,丙丁房的学子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些一般家庭或者说是贫穷家庭的学子,至于甲乙房,少爷的自理能力我想不用多说了?反正他们不乎那些小钱,就多派几个人照顾就是了。
前来报名就读三余书院的学子达到了恐怖的5000多人,经过一层年龄的筛选之后,剩下4000余人,又经过一场入学测验之后,只剩下了2000多人。
其实我也是想入学的学子越多越好,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可以说是达到了50;1这么一个恐怖的数字,结构不平衡,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的失败,现的我量做到小班化教育,数量固然重要,质量也是不能少的。
每个老师带二十个学生,这样的比例是刚刚好的,既不多,也不少,抬头望望蓝天,我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
这几个月来,我为了书院的事情,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学子有了,老师有了,现的我苦甘来。
2200个学子,贫寒学生200人,其他学子2000人,那么2000人的一学期的学费合计就是2万两,住宿人数700人,甲房100人,乙房200人,丙房200人,丁房200人,合计住宿费用,甲房500 乙房800两 丙房600两,丁房400两,总计住宿费用2300两,合计一学期毛利是两万两千三两。
学校一位老师,每月薪俸为50两,荆州财政补为10两,每节课津为10,一天平均每个老师三节课,年终结算。
这样子的话,每月将支出薪俸5000两,荆州财政补支出1000两,津支出总计每月花费为3000两。
学校的合计盈利每学期为一万七千三两。
这蔡伦纸用起来可真不方便,粗糙程可以和后世的厕纸有的一拼,抽个空得改进下蔡伦纸,不然用起来真的很不舒服。
正当我蔡伦纸上奋笔疾书时,我的背后响起了一阵轻咳声,思绪被打断的我,正要大雷霆,但是看到我背后的人后,我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站我背后的不是比尔呢,正是上次变相讹诈了我一笔的司马徽,这个人现我可得罪不起,书院一开始就有这么多的师生资源,可以说有一半是这位老人的功劳。
“不知水镜先生找我何事?”
“我看院长奋笔疾书,所以想来看看院长忙些什么,但是属下眼拙,看不出院长所为何事,院长所计之法,是否与数有关?”
不愧是司马徽,竟然能够看得懂我现所算的东西是与数有关的,三国时期可是没有阿拉伯数字这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