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位王爷来就是告诉我这些事情?”李应龙还是不紧不慢的说着。
“其实我们想听听小宝你有什么看法。”李道宗还没等李恪张嘴就先把话说了出来。
“王爷太看的起我了,朝廷那么多大臣都争论不出来结果,我一介布衣小民能有什么看法。”
李应龙这话是说到他们两个的心里了,朝会两方人争论到最后也没个结果,大多数武将主张现在就派兵,可户部的说没钱,尤其是长孙无忌反对更是强烈,朝廷大多数的人都看着长孙无忌的脸sè行事,当然反对用兵的意见多些。
“朝廷的争论多是在扯皮,兄弟你不参加朝会是没办法体会的,看着那个烦心。”李恪端着酒杯,眉头皱的高高的。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什么电视电影上那么多人都是那么演的,再说那么多人弄一起能讨论出来结果才奇怪了,人多嘴就杂。“那两位王爷的意思呢?”
“做我大唐的臣子私自去兼并处月、处蜜、姑苏、歌逻禄、卑失各部,现在竟然自立为可汗,当然是趁现在阿史那贺鲁根基未稳派兵攻打,以显我大唐天威。”李道宗怒目而斥,桌拍的叮当响。
李应龙没想到李道宗这老头脾气也很暴躁,这架势看着确实吓人。“王叔,你老的岁数大了,可火气一点没小。来,一起喝杯酒再说!”李恪在边上劝着他,举起了酒杯。
一杯酒喝了下去,李道宗总算平静的多了。
“王爷别激动了,朝廷一定会出兵的。”李应龙看着他那么郁闷,也不忍心,就把话说了出来。
“哦?你说真的?”李道宗有点失态抓着李应龙的胳膊。
“兄弟,你不了解朝廷里的人际关系,现在新皇刚登基不久,实际的权利都在顾命大臣的手里,长孙太尉是顾命大臣之首,还是皇上的舅父,他强烈的反对基本这个出兵就没希望了。”李恪以为李应龙在劝解他们,朝廷的事情他们是很清楚的,虽然两个王爷都闲浮在家,可毕竟还是有很多的人脉。
“王爷,其实朝廷出兵是必然的。”
“必然?”李恪也被李应龙说的迷糊了。
“第一,朝廷这么面子是一定要争回来的,要是不出兵怕其他人也效仿阿史那贺鲁。第二,新皇登基才没多久,如果不出兵皇上的面子上也不好看。第三,我们这次出兵可以削弱多方的势力。第四,正因为现在的实际权利在顾命大臣的手里,皇上才更有出兵的理由。”李应龙侃侃而谈,列举了几条理由。
李道宗和里恪眼睛都亮了起来,两个人转念头一想,这第一第二的原因根本不用去想就知道什么事情,第四条的意思是皇帝要收回自己的权利,都是皇家的人要是这么点道理都想不出来,那早就死了别人手里了,可这第三条却不是很明白,出兵损失的是朝廷的兵,对其他的势力没什么影响吧?
“小宝,你的这个第三条我实在是没想明白。”李道宗这个人很直率。
“其实我们用不着出太多的人马,可以让回纥骑兵一起参与进攻,到时候让他们打头阵,我们损失不会很大,不管我们的仗打到什么程度都我们都是有利的。”
“高!好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李道宗又来了那招牌似的动作,捋着胡子大笑着。
“兄弟,你好yīn险。”李恪也开心的笑着。
原来这个家伙是这么夸奖人的吗?再说计策也不是我想的。
“真没想到啊,要不是高阳和我们说了怎么认识你的,本王还真以为你是什么世家的子弟,不认识别人就靠自己就能分析出来这样的结果,本王接触这么多却也没看明白,今天还和他们大的吵了一架,不服老不行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其山中。王爷你那是想的多了,其实很多的事情没那么复杂的,只是被自己想的复杂了。”李应龙谦虚的客套着。
没想到李恪听着话却是眼睛一亮,他和李道宗不一样,李恪可是文武全才,“兄弟的才华当哥哥的确实佩服了,随手拈来就有这么jīng妙的句子,寓意也这么深刻!”李恪摇头晃脑的说着,还一边在品味那句诗的味道。
对不起苏轼大大,不小心又把你的诗给用了,李应龙在心里想着,有点担心,再这么下去以后苏轼还能不能作出流传千古的名句来?要是不能,那自己真是千古的罪人了。
“来人啊,赶紧把菜去热下,随便炒几个青菜来。”几个人就聊天了,桌子上的酒菜已冷,李恪赶紧喊人去做。
“王爷也别高兴的早了,这次出征只是打击下突厥人的气焰,却不能连跟拔起他们的势力。”李应龙觉得有必要给他们打点预防针。
“朝廷兵多将广,只要出兵了一定可以致突厥于死地。”李道宗自己就是个将军,打了那么多年仗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王爷,不是兵的问题。阿史那贺鲁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要不当年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归顺了,而且做了大唐那么多年的官怎么可能不了解我们的军队,不等我军队开到,他一定回带着队伍跑路,而且处月部的位置首当其冲,我军不等攻破防线,他就早跑没影子了,就算出兵朝廷也一定在今天的冬天,那时候天气恶劣,那么长的补给线也是很大的负担。所以这次基本可以说只是找回了点面子,根本动摇不了突厥的根本。”李道宗他们两个认真的听着李应龙给他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