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心情越发低落,窦婴却斗志昂扬。他不断地给董仲舒打气,让他振作精神,拿出当年三年不窥园的勇气,再做一番事业。他甚至拿孔夫子做比喻。孔子一世落魄,没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却从不放弃,最后成了圣人。和他同时的王侯,你记得几个?

    说着说着,窦婴连自己都感动了。

    能不能位极人臣重要吗?当然重要,可那只是生前富贵,能不能被后人记得,和做过多大的官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孔子最高的官职不过是三个月的大司寇,老子是柱下吏,孟子连官都没做过,荀子只是兰陵令而已。可是他们留下了学问,留下了思想,也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具体到他自己,他是做过大将军、丞相的人,已经到过人生巅峰,再做官也不过如此,不可能再有进步。既然如此,何不专心为学,留下一两部能让自己垂名青史的著作?

    窦婴把自己的想法对董仲舒说了。董仲舒虽然没有窦婴那么决绝,倒也不反对,心情也开朗了不少。

    回到长安,窦婴拉着董仲舒直奔天禄阁,找到了太史令司马谈,提出要调阅宫中的秦朝旧档。窦婴、董仲舒都是天子身边的大夫,调用的又是秦朝旧档,相当于典籍,并不涉及本朝的机密,司马谈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窦婴让董仲舒在宫里查阅档案,自己却出了宫,径直来到馆陶长公主府。

    自从上次去拜见窦婴,被窦婴赶出大门,馆陶长公主便有些怕窦婴。此刻见窦婴气势汹汹地上门,她很是吃了一惊。又分外欢喜,连忙将窦婴迎到堂上。窦婴一入座,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梁啸增邑的事,听说了吧?”

    馆陶长公主窘迫的点点头。天子给梁啸增邑,不管本意如何,至少说明天子不会对梁啸不利。而梁啸将茂陵的产业送给王美人。其实是扇了馆陶长公主一个响亮的耳光――王美人可是她的竞争对手平阳长公主送进宫去的。

    “听说了,得知梁啸恩宠不衰,我也就放心了。”

    “你应该紧张才对。”窦婴毫不客气的说道:“经此一变,梁啸恐怕不会再给你什么好处了。我知道,你家财亿万,不在乎那点小钱。可是你的儿女能守住这份产业?坐吃山空,若不能开源,就算是家有金山,迟早也会吃空的。”

    馆陶长公主长叹一声:“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窦婴却没有回答馆陶长公主的问题。“陛下要西征,平阳侯曹时是主将,卫青是副将。”

    馆陶长公主被他的跳跃性思维搞糊涂了,可是随即又脸色大变。她从这个安排里闻到了危机。曹时是平阳长公主的夫婿,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是平阳长公主府出来的,这两人全是平阳长公主一系,也就意味着天子要扶持平阳长公主。

    那皇后呢?在太子之位未定的情况下。如果卫子夫或者王美人生下皇子,皇后随时可能易位。

    馆陶长公主越想越多。她甚至觉得,天子让她去低价收购梁啸的产业就是一个陷阱。如今梁啸和她翻了脸,不肯支持皇后,转而向王美人送礼,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动向吗?

    馆陶长公主紧张起来,离席而起。紧紧的拽着窦婴的袖子。

    “王孙,救我!”

    窦婴斜睨着馆陶长公主,嘴角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讥笑。他是有资格这么做的,论辈份,她和馆陶长公主平辈。论能力,他可以甩馆陶长公主几条大街。如今馆陶长公主又犯了大错,他当然可以尽情地嘲弄她一番。

    摆足了架子,窦婴才松了口,举起两根手指。“要想挽回局势,有两个办法。”

    馆陶长公主大喜。“你说,我听你的。”

    “第一,当然是派子弟从军。列侯之家,原本就有从军征战的义务。山东大水,朝廷连年征战,用度不足,你如果愿意出人出钱助战,想必天子不会反对。若能立功,当然再好不过,就算不能立功,也能在军中积累人脉。”

    “天子会答应吗,万一受了伤怎么办,战场可是凶险之地。”

    窦婴没好气的说道:“怕死还求什么富贵?再说了,你看你家那几个小子,天天斗鸡走狗,舞刀弄剑,还怕上阵?你陈家的侯爵难道不是战场上挣来的?”

    馆陶长公主被窦婴噎得说不出话来,面红耳赤,只得顾左右而言他。“另一个办法呢?”

    “另一个办法,就是在学术上花点心思。你家的聚会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成果有限,除了梁啸提供的那些技术之外,大多是些文辞之道,浮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你应该有所筹划,拿出一点实际的东西。既能开辟一个新财源,又能扬名于天下。”

    馆陶长公主精神一振。“什么才是实际的东西?”

    “要么是某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技术,要么是有新意的某个学术理论。如果是实际技术,自然不用多说,真假一验便知。若是理论,则要经得住推敲,不能空泛,不着边际。就像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一般,看似规模宏大,实际破绽百出。”

    为了说服馆陶长公主,窦婴毫不犹豫的“出卖”了董仲舒。馆陶长公主原本就知道董仲舒被梁啸驳斥的事,现在又听说董仲舒说灾异被天子冷落,不禁又是好笑,又是难过。董仲舒为建立这套理论花了大半辈子心血,到头来却是自取其辱,着实可怜。

    这也给她提了个醒,与其说那些大而空的话,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梁啸夫妇做的那些学术,看似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却极少破绽,而且成了生财之道。

    对窦婴的建议,馆陶长公主感激不尽,全盘接收。

    窦婴最后提出了一个建议:由馆陶长公主资助董仲舒研究秦朝的经济得失。具体而言。就是提供一笔资金保障董仲舒的生活。董仲舒有了成果之后,由陈家组织聚会,进行宣讲。最后再组织人抄写、传播,为董仲舒进行推广,将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天下。

    窦婴大概估计了一下,以为时一年计。总费用应该不会超过三百金。

    馆陶长公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一来这件事是由窦婴提出来的,她不能驳了窦婴的面子。二来三百金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钱,如果能换来名声,保住皇后之位,这笔交易就是赚住了。

    窦婴满意而归。

    从馆陶长公主府出来,他没有再去其他地方,直接回家,命人召集窦家子弟。凡是在京的。一律于某某日来魏其侯府报到。

    ――

    严安下了船,提起衣摆,迈开大步,向站在岸边的梁啸赶了过去,老远就大声笑道:“君侯,你太客气了,我担当不起啊。若是御史们知道了,会弹劾我失礼的。”

    梁啸迎了上来。伸手托住严安的手臂。“好了,好了。这里可没有御史,你就不要太讲究了。我如今是个闲人,本不该打扰你的行程,可是不来迎你一下,又怕你说我不够朋友。”

    “岂敢,岂敢。”严安连声说道。两人有说有笑。一起上了马,向别院走去。

    严安不是第一次来,对庐山别院也不陌生。可是赶到白鹿岭下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半山腰的书院规模扩大了至少两倍,大大小小七八个院子散落在山岭之间。隔树相望,却又互不干涉。因地制宜,风格各异,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琉璃窗户。

    严安吃惊不已。“君侯,你这是……”

    “我身体不好,承陛下恩典,在庐山养病。病中闲闷,便想找人聊聊天。这豫章偏僻,也没多少学问之士,所以我就建了这些书院,欲招天下名士前来小住,讲学论道,消磨光阴。”

    严安没说话,眉心却轻轻蹙起。听梁啸的意思,他是想招揽门客。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人,主父偃主动上门依附,都被他推辞了,现在怎么又起了这样的念头?

    梁啸将严安的神情看在眼中,佯作不知,接着说道:“我也知道,天下名士虽多,淡薄名利的却少,但凡有才之人,都愿意去长安报效朝廷,就算是来豫章,恐怕也是想把我这儿当作捷径。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前程,我要把话说得清楚一些。”

    梁啸引着严安来到书院正堂前,指着堂上的匾额。严安一看,见匾额上写着四个篆字:白鹿书院。他淡淡的说了一句:“好名字,白鹿岭上白鹿书院,倒是应景得很。”

    “此白鹿,非彼白鹿也。”梁啸大笑。

    严安不解:“君侯,那你这个白鹿,又是何意?”

    “白衣庶士,不求干禄。”梁啸拉着严安进了书院,指着那些干净整洁的高脚案椅,精致而又不显浮华的笔墨纸砚。“我希望到这里来的人都是真心向学,而不是想求得我的推荐,入朝为官,所以才取名白鹿书院。到这里来的人,可以骑鹿入山,不出能山逐鹿。”

    严安恍然大悟,不禁连连摇头。“君侯这般深意,恐怕要费些口舌才能解释清楚。而白跑一趟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

    “没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我才要请严君为我这白鹿书院作一篇大赋,为我阐明这白鹿之意。严君才名卓然,天下人读了你的赋,也就明白了白鹿之意,自然不会白跑一趟了。”

    严安这才明白梁啸的真实用意。借他的笔向天下人表明白鹿书院与朝廷无关还在其次,向天子表明他无意豢养门客,一心治学这才是关键。他是天子使者,回长安后,自然要将这里的见闻报告给天子,再加上那篇赋,就算天子不肯全信,也找不到梁啸的毛病了。

    “既然不求干禄,那你这白鹿书院都研究些什么学问?”

    梁啸笑嘻嘻地说道:“算术,物理,以及一些你们这些大学者看不上的微末小技,比如冶铁、制盐之类。我可不想白养一帮闲人,总得自给自足才行。”

    严安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梁啸夫妇生财有道,研究的学问虽然谈不上有多高深微妙,却都是实用之术。琉璃、冶铁,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能如此大手笔,建起这么漂亮的白鹿书院。

    “那我这篇赋,也不能白写吧?”严安放下了心里的疑虑,开起了玩笑。“我也不敢太贪心,只想有机会来豫章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地方小住几日,如何?”

    “随时恭候。就是你不说,我也要为你留个地方的。”梁啸笑道:“当然了,我也知道你严安的润笔价格,必然不会亏待了你。临行之时,一笔程仪是免不了的。”

    两人相视而笑。

    严安有使命在身,要赶回长安复命,不能在庐山久留。他只住了两天就起程了。在这两天时间内,梁啸向他详细介绍了创立白鹿书院的宗旨。找人闲聊当然只是说笑,但他不打算研究太高深的问题也是事实。就目前而言,书院中的学者都是以研究算术、物理甚至是工匠之艺的人,而研究得最多的学问就是几何。

    梁啸请严安旁听了一次学者们讨论几何问题的聚会,又送给他一卷《几何原本》的译本。这些译本都是抄写在新纸上的,字迹工整,图样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对手感绵柔细滑的新纸,严安大呼惊奇。梁啸送了他五十枚新纸,并告诉他,淮南王府的新纸研制工作已经完成,量产在即,不过淮南王自己就是个大学者,要用大量的纸张,估计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大量供应市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严安一一记在心里。

    最让严安意外的是,作为曾经的使者之一,梁啸对南越的情况表现得兴趣缺缺,连一句相关的话都没有问。严安好奇不已,最后不得不主动提起了自己的使命。

    梁啸静静地听着,最后说了一句:“严君,由海路取番禺原本是一个不错的计划,可惜这个计划已经提前曝光了。吕嘉虽然是书生,却不傻,更何况还有赵广等经验丰富的将领相辅。如果没有周密的准备,最好不要对南越用兵。切记,切记!”

    严安躬身受教。

    -(未完待续。)

    ps:  月末,求月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大汉箭神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大汉箭神:http://m.feishuwx.net/dahanjianshen/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大汉箭神最新章节第653章 大势所趋(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