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 > 第49章 明初冶铁,工匠心思【求追读】

    经过那群工匠后,刘宽问:“铁场工匠平日饭食如何解决?”

    龚正道,“对来服役的工匠,铁场会给予口粮、食盐。铁场有公厨,工匠可将所得口粮、食盐交给公厨做成饭食,省去每日做饭的时间。”

    “不过,本地的住坐匠为节省口粮,一般会将得到的食盐、口粮交予家人带回去,他们则吃家人送来的饭食。”

    “因此在公厨吃饭的,多为从外地来的轮班匠,以及罪囚苦役。”

    “罪囚苦役?”刘宽疑惑。

    “便是因罪被发配过来做苦役的罪犯或其家属——方才那群人中,便有十来个苦役。”

    听了龚正的解释,刘宽心头反倒是轻松少许。

    他就说嘛,眼下还算是洪武中期,老朱治下工匠纵然也难过,但也不至于到了神情麻木的地步吧?

    若是罪囚苦役,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那般神色倒是可以理解了。

    只是这铁场重地,让这样的罪囚苦役混在其中做工真的合适?

    刘宽于是问:“朝廷让这些罪囚苦役来铁场做事,就不怕他们搞破坏?”

    龚正笑道,“苦役虽累,却也不至于不能活命,可若是敢在铁场搞破坏,那便是死罪。”

    “况且这些罪囚苦役都是铁场监视的重点,也不会让他们靠近炼铁炉等重要场地,他们是没机会搞破坏的。”

    刘宽面上微微点头,心里却仍认为不妥。

    即便抛去罪囚可能心怀怨恨搞破坏的可能,有这么一群人在,也会影响铁场工作氛围,可以说弊大于利。

    继续往前走,刘宽终于来到了一座炼铁炉前。

    虽然这座炼铁炉尚在开炉准备中,并未点火,但周围依旧很热,无论工匠、役夫,几乎都赤膊。

    一座炉子前围着好几十人在忙碌着,见刘宽等人过来,却是不用小吏吆喝,便在领头的一位老工匠带领下跪迎。

    开路小吏生怕刘宽又生气,忙上前大声说明不必跪迎之事。

    “多谢老爷!”

    这次道谢的工匠倒是多了些,声音也整齐了些。

    刘宽随即注意到,这些工匠气色要比最初遇到的那群要明显好些,很多都面色红润、身材看着也壮实,面带菜色的几乎没有。

    这说明铁场工匠肯定是分群体的,待遇也是有差别的。

    随即,刘宽看向面前的炼铁炉。

    只见这座炼铁炉仿佛镶嵌于一座土坡中,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高达两丈多。

    可以说和后世高炉主体已有不少类似之处。

    刘宽来到土坡上,又发现这里安置了四个颇大的鼓风囊,连接这铁、木制成的机械构件。

    周围还有一圈土沟,里面蹄印散布,看情形多半是驱使牛马等大牲口来鼓风。

    大致看完后,刘宽又回到炼铁炉正面,问:“负责此炉的冶铁大匠是哪位?”

    一位头发花白、身材却还算壮实的老工匠越众而出,面带忐忑地应道:“回大老爷,是小老儿。”

    “老丈怎么称呼?”

    “小老儿姓王,名四五。”

    王四五,一个典型元代汉人平民的名字,从这老工匠的年纪看,倒也正常。

    “老丈可是大匠?”刘宽又好奇地问了句。

    据刘宽所知,如今大明工匠也是有明确等级划分的,从上到下依次为:大匠、上匠、中匠、下匠、匠徒。

    不论是应官府征召服役,还是在民间做私活,待遇都不一样。

    大匠的地位、待遇甚至不输于吏部在编的经制吏员。

    王四五应道,“小老儿只是上匠,并非大匠。”

    刘宽点点头,又问:“眼前这炼铁炉开炉一次大概能练多少斤生铁?每月又能开炉几次?”

    大约是人老经验多,王四五听了颇有条理地答道:“这炉子每次可得铁料一千斤左右,每月少则开炉两三次,多则四五次。”

    听完,刘宽当即在心中计算起来。

    王不群先前说六合铁场有21座炼铁炉,但里面其实有4座是炒钢炉,所以真正的炼铁炉只有17座。

    若以平均每月每个炉子开炉三次计算,六合铁场一年大概能冶炼生铁61万斤有余。

    来之前,刘宽查阅过工部与冶铁相关的资料。

    洪武七年时,大明的十三处铁冶所多则年得铁料一百六七十万斤,少的则只有二三十万斤。

    一处铁冶所通常下辖多个铁场,故而六合铁场能年得六十几万斤铁料,产量在此时着实算高的了。(前文铁冶所设定有误,已改。)

    然而,这个产量别说跟后世近现代钢铁厂相比,即便是与大明中晚期相比,也是有明显差距的。

    刘宽记得当年看到一部比较考究的明末小说中提过,晚明时钢铁行业已颇为发达,民间炼铁往往一炉可得两三千斤!

    同时还发明了类似于小高炉的瓶炉,以及转炉炼钢法,又有著名的苏钢诞生(疑似中碳钢,甚至是高碳钢)。

    所以,眼下六合铁场能改进的地方真的很多。

    刘宽并未着急,又向王四五询问了一些别的情况。

    这一问,方得知王四五等人大多是住坐匠,虽说按规定是每月服役十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将服役期累计起来,每年在场中连续服役数个月。

    从这里就能看出,大明工匠制度本身很僵硬,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需要做出变通,方能成事。

    随后,刘宽看过附近的另外几座炼铁炉后,又去视察了炒钢炉。

    相较于炼铁炉,炒钢因过程中需要搅动铁水,故炉子矮了不少,只有一丈多高,却要略微宽大些。

    目前场中有四座炒钢炉,由三位有炒钢经验的冶铁大匠各管一座。

    还有一座平时搁置,只有上面急需钢材时,才会从上匠中挑人尝试以该炉炒炼钢材。

    最后刘宽还注意到,铁场除了炼铁炉、炒钢炉、铸造炉,还有不少炭窑。

    若说铁场的冶铸工匠人数第一多,那么烧炭工便第二多。

    因为目前炼铁都是烧炭,而非烧煤炭。

    不过六合铁场的煤炭倒也不全靠自己烧,也有从外面采购的···

    实地视察完铁场,回到铁冶所衙门后,刘宽才坐下便看向王不群。

    “王主事,本官让你先来这边做些高炉炼钢的准备工作,如今已过去两三日,怎不见铁场有丝毫准备的样子?”

    王不群原本是坐着的,此时闻言立马站了起来,面带委屈地拱手道:“回副郎,下官来此后了解场中情况便花费了大半日。”

    “查看了工部调运于此处的煤炭、石黛、黏土等材料后,下官便在场中寻工匠建造炼焦炉、砖窑,可多番询问,工匠皆以不懂为由不应。”

    “下官无能,只能待副郎来此,再议解决之法。”

    刘宽听了眉头深皱,看向龚正,问:“龚大使,场中工匠为何不愿配合我科技司做事?”

    龚正面露无奈之色,道:“刘副郎,方才王主事不是说了吗,工匠们并无建造那什么炼焦炉的经验。”

    “至于烧耐火砖,若按老法烧制,倒是有人会,可王主事却非要按新法烧制,自是也都不敢应。”

    刘宽听了,一时沉思不语。

    他大概明白王不群为何来了两三天,工作都难以展开了。

    说到底还是怪老朱定下的工匠制度。

    科技司虽有皇命支持,可要做的都是工匠们之前未做过的事。

    按大明此时的工匠制度,以及对待工造之事的态度,工匠们若冒然参与科技司所派之事,即便事情做成了,也是他们的本分,未必有好处。

    可若是事情做坏了,却八成会担罪过。

    如此情况下,自是无人愿意参与。

    所以,科技司要想在铁场这边展开工作,非先改革其制度,变铁场为钢铁厂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http://m.feishuwx.net/daizhaotieludaodamin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第200章 文字狱,中国为何成为基建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