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永宁门,这里看得见钟鼓楼,赵翠说走过去呗,不必公交地铁,马小亮想想也是!
一路走过去,但也没多远,在路边还看到一座古塔,旁边一个标识:唐代!
不禁感慨西安不愧是古都,一砖一瓦皆是汉唐所在!穿过长长的街市,两人来到钟鼓楼下面!
钟鼓楼在西安的市中心,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明代这里既没有宫殿,也不是贵族府邸的所在地,为什么会在这里修建皇家标准的钟鼓楼呢?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西安城不再是帝都的所在地,更多的是作为军事藩镇起着防御作用。
当时朝中有大臣认为西安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就上奏皇帝建议迁都。
其实,明太祖早有迁都关中的打算。早在1370年,监察御史胡子祺已有陈奏,告诉朱元璋西安与洛阳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更佳。
这一建议当时就得到明太祖的赞许。虽然后因时事多艰,这一建议被搁置起来,但这事却一直萦绕于太祖心怀。
没过多久,朱元璋派太子朱标
“巡视关中”,并告诉他,
“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太子二弟、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于是,太子朱标就奉旨来西安实地考察。
西安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深深地吸引了朱标。同年十月,朱标返回南京向太祖复命,进献了自己带人绘制的《陕西地图》,还详细介绍了西安各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荐迁都西安。
迁都的事情得到朱元璋的肯定,朝廷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迁都的事,西安钟鼓楼也进入了设计施工阶段。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太子就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就病逝了。
作为一位遭受晚年丧子之痛的父亲,太祖皇帝悲痛不已,为之罢朝。更令人痛心的是,太子朱标在弥留之际还向朱元璋上书建言
“筹划建都西安的事情”。然而西安却成为太祖皇帝的伤心地,建都西安这一原本可行的方案就此被永远束之高阁,搁置到尘封的史册之中了。
而按照皇家建筑标准修建的西安钟鼓楼已经落成了。关于鼓楼北匾
“声闻于天”很有意思,有传说是女皇武则天亲笔题写的。这四个字是取典于《诗经》名句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是当年狄仁杰在武则天赐酒后想出来的,所以大臣们请武则天写下
“声闻於天”四个字。当时有些醉意的武则天在
“於”字上少写了一点,谁也没有在意,这块匾随后便被挂了起来。一天,女皇路过宫门附近的鼓楼,抬头看见匾额上的
“於”字上少了一点,便问身边的大臣是什么原因,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出声。
于是武则天下令取来笔墨,蘸上墨,用一弓箭将其射到牌匾上,正好射到缺一点的位置,补全了
“於”字,群臣欢呼。听到别人讲解,赵翠兴致勃勃,原来如此,不过可惜刚逛完城墙,不想在花钱上钟鼓楼,在下面看看就行,马小亮说好,于是两人合影拍照,马小亮又给赵翠拍照,然后两人继续逛,来到了回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