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 第二十七章见朱雄英

    第二十七章见朱雄英

    为什么会赔钱?

    一方面其实是后发工业国的窘境,他们所生产的东西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限。还承担了大量从发达工业国迁徙产业带来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其实也就是封建管理制度,不足以管理现代工业。

    这里有各种原因,什么官僚了,什么私心了,腐败啊。或者管理能力的边际效应了。都可以解释。

    而最为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将这些工厂转给私人。倒不是说私人没有这些问题,而是私人得有这些问题,自己就被市场淘汰了。而且何夕就从管理庞大生产体系,变成只需规范市场体系,减轻了太多的工作量。

    而且这种工作量并不是何夕自己的。

    如果是何夕自己的,大不了学朱元璋,只要不死,就往死里加班便是了。这也没有什么。

    但问题是,这个工作量是增加给整个大明官僚体系的。

    即便而今,在辽东工厂体系之中工作的官僚,已经相当不少了。

    庞大的官僚体系,低效的工厂体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带来什么?何夕自然清楚。

    是。因为技术的问题,何夕现在看见的其实仅仅是很简单的市场问题。只需要有新的市场,很快就解决了。但问题是将来怎么办?

    何夕悠悠一叹,以他的本意,其实并不想抛弃国有制度。毕竟在何夕内心之中模板,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他想要大明朝廷不管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都必须是一个强力政府。

    毕竟如果中国这么庞大的帝国,有了一个松散政府,将来遇见的问题,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至于何夕所想的参与大航海时代争锋之中。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而一个强力的政府,不掌握大量的生产资料也是不可相信的。

    其中分寸在什么地方?

    何夕只觉得头大,到了这种非常细节的内容。何夕只能依靠后世一些经济思想来办事。不可能照搬后世很多经验。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管是现代都是这样的。大明也是这样的。

    只是何夕内心之中却隐隐约约,有一个声音在问:“我能成为中国改革的设计师?”

    能不能,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是何夕自愿与否,时代都将这个担子压在他身上了。

    ——

    这毕竟是长久之计。

    不急于一时。倒是有一件事情,何夕必须要做。

    不是别的事情,那就是去见朱雄英。

    只是何夕再见朱雄英的时候。

    何夕几乎不认识朱雄英了。

    朱雄英换了一身很简单的棉布衣服,站在讲台之下,下面密密麻麻有几十个学生,窗户外面也有几十个学生趴在窗台上认真听课。

    因为这个时代建筑都是土木结构,跨度有限,当然了,那种非常大的殿宇,并不是不能修建,比如皇宫的三大殿,只是成本非常高,最高的成本都是在寻找合适的梁柱。

    而那种支撑这么大殿宇的大木,非数百年才能生长出来硬木不可。那真是砍一棵少一棵。

    而营口大学堂,自然没有那么多奢侈的材料。故而,营口大学堂的教室,一般是单独三五间的建筑,就好像乡间祠堂庙宇一般。能有几十个人就不错。

    这里里外外有百余人的场面。

    可见朱雄英在这里受欢迎程度。

    何夕也站在外面细细听。

    朱雄英虽然年不足二十,脸上的绒毛稚气尚存,但是面对下面这么多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学生,根本没有一丝紧张,颇有大将风度,挥洒自如。他身后的黑板上,写了很多名字。

    什么四民月令,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桑辑要等等。

    何夕也认出来了,这是一些农书的名字。

    而朱雄英并没有发现何夕到来了。依旧在上面侃侃而谈,说道:“本朝以来,朝廷尤其重视耕作,其中最大的创举,就是陛下强制推行种棉花。不要小看这个政策,没有这个政策,就没有辽东的繁华。你们知道辽东的冬天是何等的寒冷,如果没有棉衣与火炕,你们冬天能过去吗?这正是陛下圣明之至。”

    朱雄英说的内容,下面最有体会。

    前文说,朱雄英的学生之中,有很多比他年纪大的,其实这一句话,不完全对,应该说朱雄英的学生之中,有一半以上都比朱雄英年纪大。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传统的读书人出身。

    他们是自学也好,机缘巧合之下,识得一些字。不用从句读学起,就直接被塞进了营口大学堂中了。

    都是穷苦百姓出身。

    看似潦草,其实无奈。

    辽东局面,即便加上高丽移民才两百万上下,按人口结构来算,这些人中十五岁至二十五岁的人数才多少。有能力读书的才多少?营口学堂虽然人不多,但好歹也要一两千人吧。

    否则怎么说是一所大学?

    这样来,自然放宽限制。不过将来定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这些人大多都是穷苦出身,知道辽东的寒冬是什么样子的。深有体会。

    “而今朝廷更是爱惜百姓,横渡万里海波,为天下百姓求取良种。”随即朱雄英一声招呼,有学生立即从门口拎过来一个袋子。

    朱雄英从袋子里拿出来玉米,红薯,马铃薯还有南瓜等等粮食蔬菜,一一给学生们讲解。随着远处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下课了。

    是有人专门敲铁钟。

    朱雄英随即收集桌子上的东西,说道;“这些种子班长收起来,分发给每一个人,这也是你们今年的作业之一,好好种植,研究合适的种植办法。”

    这个问题其实辽东,北京,南京,江南,陕西,很多地方都在研究。

    不过研究方式都是老农试种。此刻还没有推广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搞到手的。但是对于朱雄英来说,根本就是举手之劳。

    朱雄英将这些种子分下去之后,随即说道:“现在下课。”

    还不等朱雄英说完,下面无数人冲了上去,向朱雄英提问。朱雄英坐下来,翻开一个册子,随即掏出一根铅笔,熟练的放在耳朵后面,开始一个个回答问题,遇见回答不来的,用铅笔记在册子上。然后继续放在耳后。

    这里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经验教训的。

    比如用铅笔不用毛笔,将铅笔放在耳朵后面,而不是其他地方。

    之所以用铅笔不用毛笔,就是因为来问的人太多了。

    有很多问题是不用记的,但是毛笔长时间不用,笔头就由干枯,而如果放在桌上砚台,很容易被学生撞了,不管是砚台翻了,还是墨洒出来了,都不好收场。

    而将铅笔放在耳朵后面,更是他经历了一不小心,将铅笔掉在地面上,而在无数脚掌下面找铅笔的经历,真是太难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雄英也是营口大学堂的明星讲师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农学的爆热。

    虽然说,营口大学堂分设各科。但是实际上,对于农学并不是太重视的。这也是士大夫一贯作风,看似重农,其实对于农学本身,根本不怎么在乎。也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大多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已。

    而对于百姓,特别是下层百姓来说。能多收三五斗,就意味着能多吃几顿饱饭。

    双方对农学的重视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一开始,朱雄英只是协助讲一些农业机械。但是很多学生想学习农学本身。但是营口大学堂之中,也找不出来合适的老师。于是有人觉得让朱雄英暂代一下。

    朱雄英也就同意了。

    于是朱雄英正式成为营口大学堂的老师,官职九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大明公务员:http://m.feishuwx.net/daminggongwuyuan/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新书又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