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为你提供的《/7/7238/
大明官》小说(作者:随轻风去 第九十章 在下若为巡抚......)正文,敬请欣赏! 其实那老者的话,是很多苏州百姓心里所想的咱就是被老朱家整了,不过在公开场合说就比较蠢楞了。
他挨方应物一顿驳斥还是好的,只能说这里幸亏是苏州府,若在京城说这话,西厂和东厂会抢着来抓人抄家。
当即有另外一位中年人出来打圆场,顺便语重心长的讲理道:“毛老先生所言不妥。但江南重赋总是眼见为实的,所以根本并不在于官田民田不均平,而在于总体税赋太重。“”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
所以才有小民不堪其负,抚台不思治本,减少江南贡赋,只在官民田之间修修补补,与拆东墙补西墙有何异哉?”
方应物应声而答道:“天下如一盘棋,有大势有局部。王公只是江南之巡抚,而非天下之宰辅,你若想减税赋,那请对阁老们陈词去。
在这里说,且明知不可为,只不过是强词夺理。在下若为巡抚,绝不回应你这些无理之谈。”
方应物一句“在下若为巡抚”,险些将王恕气出三花聚顶。不过方应物是他推出来垫场子的,在别人眼里和zìjǐ是一伙的,实在不好当着别人面前斥骂zìjǐ人,否则就真成内讧笑话了。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
不过别人没shímegǎnjiào,苏州士子本来就以张扬出名的,见怪不怪了,方应物这表现还在正常值范围内。
再说别人看来,方应物和王恕王巡抚都是同党,敢说这略显放肆的话倒也不足为奇。
此时另一位中年人也出面陈词道:“军国钱粮,用有定数。朝廷税制,自有成法。苏州府更为天下财赋首要重地。更易尤为慎重,岂可由抚台一言而决?
在下觉得。朝廷诸公镇静非常,定然不会同意老中丞变动成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中丞何苦来哉?”
王恕总算有机会说话了,他的强硬秉性也发作了,很坚决的回应道:“本官自当据理力奏,甚至不惜此身,你不用怀疑本官的决心!此外本官也联络过朝廷中有识之士,事情大有可为。”
这一番对话,就是暗里wēixié和反wēixié。一个说朝廷诸公不会同意乱来。暗含wēixié之意;一个说本官也联系了人马推行此事,那这话就僵持在这里了。
再说下去就只能不欢而散,各凭本事在朝廷中斗法了。
果然,此中年人起身道:“既如此,老中丞的心思,在下已然qīngàme就此别过。”
众人也觉得今日事情就只能说到这里,往下根本谈不拢了。
方应物却叫了一声,对那中年人道:“慢着。听在下一言。在下若为巡抚”
再次听到这句开头,王恕险些就想去骂zìjǐ这个拼命刷存在感的便宜未来外孙,但生生忍住了。他现在可以确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方应物这必然是逆反心发作,今天故意要如此的。
只听方应物继续说:“确实该在正项税赋上奏请朝廷,但同时也要先在加耗上做文章。税赋科则从朝廷出。加耗却是dìfāng自行裁量把握!
若将加耗重新平均过,令各县官田减少一斗加耗。民田各自增加二斗加耗,如此便也可以达成减轻官田贫民税负之目的。这位先生以为然否?”
被请来的客人闻言愣住。险些忘了田赋除了正项之外还有加耗。所谓加耗,就是增加征收的损耗,bìjìng米粮运输guòg中肯定有损耗。加耗是根据各地情况自行收取,只要不出民乱、不影响解纳到朝廷的皇粮就可以。
rúguǒ王巡抚要拿加耗做文章,那确实不用tōngguò朝廷。只要能压制住dìfāng,想加多少损耗还不都是他一句话?这并非méiyǒu先例,很多贪酷的dìfāng官横征暴敛,都是tōngguò加耗手段来实现的。
方应物这算是wēixié么?告诉他们想托guānxì从朝廷方面压下来是没用的,dìfāng官员也有dìfāng官员的变通对策!
又有人冷声道:“好,好,若真想加耗,我等自然是拦不住的,那就请官府来加罢!”
从加耗方面入手,王恕当然想到过,但是担心引起更直接的激liè反弹。
因为加耗是**裸的官民博弈,méiyǒu“朝廷法令”这种转圜余地了,只能正面硬碰硬的对抗。
所以刚才王老大人méiyǒu提到这茬,一是防止事态过于激化,二是想留为后手。可是他没想到方应物冒冒失失的将“加耗”抛了出来,这让王恕心里又是一通大骂。
他开始考虑是不是拼着别人笑话,将方应物赶出去?这真像是来捣乱的。
却见方应物大笑道:“在下若为巡抚,今年当然是不加。不过今年府北遭了水灾,需要钱粮赈灾,似乎济农仓不太足用,为之奈何?
诸公作为本府名流,眼见同乡遭难,莫非不想表示心意么?每亩加耗二斗作为赈灾粮,这还是能支持起罢?当然,rúguǒ诸公méiyǒu善心,那就可以不必在意我胡言乱语。”
本地众人一片默然,一时之间谁也méiyǒu开口。王恕却难得老眼大亮,zìjǐ怎的就没想到这个名头?方应物处事还是有两把刷子!
用赈灾的名义在民田这里加耗,大义和道理上就能站住脚了,至少增加了dìfāng大户的拒绝成本。
再说加税这种事就怕开头难,一旦开了头,确实加征二斗粮,那就róngyì形成定例。
如此看来,时机已到,王恕决定抛出zìjǐ的真正杀手锏。他咳嗽几声,将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诸君听我一眼本官巡抚江南,见这苏州府拖欠钱粮甚巨,陈年旧账,累计无算。故而本官意欲奏请朝廷,豁免掉历年拖欠税粮。先前与朝廷诸公书信往来,提议过此事。诸公并无意见,或可乐见其成也。”
场内一片耸动。方应物也微微惊讶,原来这王老大人也有后手!常言道。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这就是那个甜枣么?
江南本来税赋较别处为重,又因为永乐年间帝都北迁,税粮解送也随之变化,原来只需解送到南京,现在则需解送到北方。
结果距离遥远了十倍,税粮成本急剧增加,从到导致负担严重增加,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拖欠现象。苏州府作为财赋重地首当其冲。
这种拖欠到宣德年间达到了顶峰,据说当时苏州府从永乐到宣德期间,拖欠税粮达七八百万石,最高峰时期,苏州府每年新增拖欠达百万石。
后经宣宗皇帝大力治理和豁免了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税粮拖欠至今,成为很难彻底根治的顽疾。
目前仅苏州府拖欠历年税粮就高达三百万石,数目仍超过了全年额定税粮。rúguǒ能全部豁免掉,那自然是给苏州府解了套。
却说众人反应过来后。一起感谢道:“王公仁德,此诚为善政也,吾等皆感念于心。”
听在方应物耳中,感到本地人道谢其实只是漂亮话。méiyǒu半点诚意,也毫无实质性表示,hǎoxiàng国家豁免拖欠钱粮是理所当然似的。
其实也不怪他们。拖欠钱粮是累积几十年的事情了,苏州人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
这些年来。可谓是年年催缴,但却是年年还不清。还了旧的又欠新的,凡大户人家多半都是有拖欠的,没拖欠才是稀奇。几十年帐算下来,还是看不到还清的迹象。
而在王恕王巡抚看来,反正这些拖欠几十年的钱粮几乎不kěnéng再收回来,而且国家这两年内外还算平静,国用尚足。所以将豁免拖欠钱粮拿来做人情,缓解推行赋税均平的压力也好。
这就相当于他代表朝廷向苏州本地士绅提出一项政治交易,很出其不意,就看对方如何回应了。
对了,眼角瞥见那方应物面有讶色,王恕tūrán有点快意。姜还是老的辣,小毛头想抢戏是没门的,最后还是要靠他来一锤定音。
苏州府众人心里不停盘算得失,有个问题是,豁免钱粮是虚的,多交钱粮是实的。相比之下,还是实在的东西更令人心疼。
正当此时,方应物又站出来,“在下若为巡抚绝不奏请普免钱粮。”
王恕被方应物这种为了抢风头、故意不顾大局的举止激怒了,忍不住高声喝斥道:“小儿辈滚下去!”
方应物充耳不闻,自行其是的说:“在下觉得,只需奏请豁免一百万或者两百万即可,然后由巡抚行辕或者苏州府衙jìnháng分配。
谁能得到豁免,谁不能得到豁免,要看具体状况了!但凡不听官府号令者,何必要官府豁免钱粮?”
还要发怒的王恕猛然呆住了,其他人脸上却齐齐变色。方应物这个主意显然更毒辣,这是**裸的分化打击!
大家都拖欠钱粮,当然是法不责众,朝廷不kěnéng涸泽而渔的把一个dìfāng所有人都干掉。
但若大部分都被豁免,只有一小部分还是拖欠户。nàme这小一部分拖欠户显然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下场将是任人宰割,具体如何全看朝廷心情了,朝廷能狠起来那可是绝不会客气的,沈万三的例子还没超过一百年呢。
他们当中,谁想成为这个砧板上的鱼肉?方应物只言片语之间,他们就彻底落了下风。
半晌没人说话。方应物恭恭敬敬对便宜外祖父作揖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给别人好处,若人人都有份的话,怎么显得好处的珍贵?未来外祖父的思路其实不错,可惜细节上还是有点君子气,他不得不站出来补充一下。
这是shíme妖孽?自诩久历各地,见多识广的王恕不知该说shíme了,却想起三国上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少他当个巡抚应该是轻轻松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