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见张沧海眉头紧锁,便大致猜到了他所担心之事,笑道:“至于在民间推广,我可以让宣教府帮忙。其实百姓们对有益的事情还是很欢迎的,只要有人耐心对他们讲解。
“另外现有的良田仍种主粮不变。第一批土豆番薯全部种在山坡、荒地之上,你再辅以税赋优惠,比如开荒种植的第一年不征税。只要百姓们收获一季,等尝到了甜头之后,就算你不让他们种怕都挡不住了。”
张沧海点了点头,只要不争良田,推广的压力就能减少九成。
他又问道:“殿下,这两种作物又能从何处购种?”
朱琳渼记得看过记载,土豆、番薯在天启年间就已引入了大明,在福建、海南等地有小范围种植。
“福建、琼州等地皆可寻到,而且在那里的价格绝无广西这般贵。”
他继续指导道:“土豆和番薯都能用切块方式栽种。张大人可先购入万斤,于官田试种。既可向百姓们示范,等收获之后亦可作为种子出售,也是一笔进项。
“而番薯还可插杆种植,花费更低。只是插杆的方法需熟练农民饲弄,你或可找些闽、琼的薯农来。”
张沧海不住点头,和朱琳渼又商讨了一阵推广种植的方案,忙退至一旁持笔记了下来。
朱琳渼这才得空拿起登船之前送来的战报查看。
其中少部分是朝廷的邸报,而七成以上则是赣北破虏营送来的。
自从他离开九江南下南昌之后,甄真这个“大将军”几乎是每天送一份战报,而且内容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第一份战报,开头“急发”两个字。后面则是“破虏营塘报”“隆武二年三月十九”,具体内容是“大军行至南康府西钱水村,辰时操练两个时辰,邓大哥的人偷懒,我罚他们下午扛军器。明日准备行军至九江境,听说彭泽百姓要来迎我们入城,甚喜。”
朱琳渼笑着摇头,拿起第二份。开头仍是相同,时间是三月二十。“今天孙麻子,哦,他现在要我叫他孙千总。他今天要去李家提亲,就是那个柔妹妹。自孙千总做了官,李老爷总算是允了这门亲……”
三月二十一,“我们刚到九江,就听这边在盛传您前些时候痛打了纵容部下祸害百姓的张安。大家都在盛赞殿下的高义,说您甚是威风,一脚将十多名兵匪踢翻,又拎起张安连抽一百多鞭。现在大街小巷无不在说,只要有陈州王殿下在,百姓便不会受人欺辱……”
后面还附了张条子,却是顾炎武写的:下官顾炎武启殿下,明日大军即将渡赣江,料无大战,预计下月初即可兵至瑞昌。另得江宁线报,建虏大部已进驻江宁,人数过万,动向不明,望殿下早做决断。
其他战报基本也都是这个情况,甄真负责报花边八卦,顾炎武偶尔附张条子报正事。
到了此时,就算朱琳渼再迟钝,也不可能看不出甄真的心思来。
只是这小姑娘虽率真活泼,模样也长得甚是可爱,但眼下大明风雨飘摇,他耗尽心力才出现了一点改写历史的机会,暂时还没心思去应付这些儿女情长。
此外他们接触得也不多,朱琳渼对她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笑看小姑娘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胡闹而已。
或等大明江山稳定了些,便找个古代红颜知己也不错。朱琳渼暗自笑道,来大明这么久了,倒还真没考虑过自己的个人问题。
两日后,哨船便已抵达龙南。
朱琳渼于船头看着这个自己实际上的“老家”,胸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意,虽只离开了两个月,但竟有一种所别经年的感觉。
码头上数百名刚转入新兵营的龙卫军士兵站成整齐的两排,燧发铳竖在胸前,气势甚为威武。
洪思、宋应星、乔千、马塞多、帕斯托雷等人则恭立在码头正中。
陈逸也在人群里,他交接了皂口的防御任务之后,便带了几名亲信赶回龙南接受军事训练,毕竟要在龙卫军做军官,他以前那套东西便不太适用了。
另外龙南知县王克谦,县丞罗鹏等人也簇拥一旁。
待朱琳渼下了船,众人同时大礼叩拜,齐呼:“拜见陈王千岁,千千岁。”
朱琳渼笑着让大家起来,“都是自家人,不用搞得这么隆重。”
而张沧海仍有些不尴不尬地跟在陈王身后,因为他没见过土豆,生怕自己搞错,便一路跟到了龙南来。
一行人走出没多远,他便开始絮絮叨叨地询问起土豆相关的事情。
旁边宋应星听到反复出现的“土豆”二字,不禁问张沧海道:“张蕃台所说的可是徐阁老所著的《农政全书》里提到的那种,‘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之物?”
朱琳渼眼前一亮,总算有个明白人了,忙让宋应星负责对张沧海仔细讲解。
宋先生却只吩咐随从去取《农政全书》来,让他将介绍土豆的部分抄录给张蕃台,并言明书中自有辨识、选种、栽种之法。张沧海自是大喜。
朱琳渼倒是没想到徐光启时代就对土豆有了这么细致的了解,若当时崇祯能重视一下这东西,搞不好就没有李自成和张献忠造反,也就更没有后金什么事儿了。
但历史没有假设,被崇祯忽视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来做了。
他又唤来王克谦,让他去向张沧海毛遂自荐,在龙南选地试种土豆、番薯。
这王知县自朱琳渼来到龙南之后也给了他不少助力,此次推广新作物之事以后定会成为一项出色的政绩,这也算是答谢王克谦一下。
王知县虽不明就里,但陈王的能耐他是非常清楚的,听他的准没错,于是忙颠颠地找张蕃台去了。
朱琳渼先回了趟龙卫军营地。只见营地西侧的大明皇家军官学堂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占地足有十多亩,校舍上百建。只是暂时只有原张家玉所部和龙卫军新兵营中选出的百余人在此学习,绝大部分的校舍还都闲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