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河东路北面战火四起,不但太原被围,边境处的府州、麟州等地更是已经失陷。
但哪怕许多地方都丢了,却与旁些路州的女真安稳占据不同,其间反抗不断,甚至时不时折家便组织剩余兵马,还有支援义军,反攻各处。
毕竟是蟠踞数百年的地头蛇,折家在河东路一呼百应,打不过女真是打不过的,但不缺人马力量,甚至粮草也一直充足。
府州城内,完颜娄室神色淡漠如水。
他又叫斡里衍,是女真雅挞濑等七水诸部长完颜白达之子。
少年从军,二十一岁时便代父行七水部落事,辽天庆四年,随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次年以功擢猛安,在达鲁古城之战中与完颜银术可率骑直冲辽军中坚,九陷其阵,大破辽军。
其生平大战几十场,只有一场失败,但那一场失败其实又经不起推敲。
自出部以来,平定萧里海,曷懒甸会战降五城,平定讹浑,宁江州大捷,咸州大胜,达鲁古城大胜,九进九出。
黄龙府大胜,白马泺大胜,蒺藜山大胜,破萧干郭药师,年山大胜,鸳鸯泺大胜,西京大胜,宜水大胜,迭剌部大胜,阴山大胜,亲俘耶律大石,余都谷大胜,亲擒天祚帝。
雁门关代州大胜,寿阳大胜,杀熊岭大胜,种师中阵亡,文水之战大胜,汾州之战大胜,黄河之战大胜,六甲神兵之战大胜,破开封城门。
千秋镇大胜,灭宋军十万,蒲州城大胜,长安大胜,陷长安、凤翔,陇右大震,五里坡大胜,斩张严,熙河大胜,斩刘惟辅,晋宁军大胜,斩徐徽言,武河大胜,破吴玠,陕州大胜,李彦仙阵亡,彭原店大胜,再破吴玠。
富平之战大胜,大破吴玠、吴璘、刘锜等南宋全明星组合,夸张的说法是南宋三十万大军一战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时,其实完颜娄室已经有疾,而且完颜宗弼左翼军已经失败退却了,完颜娄室以右翼军力战,军势复振,覆灭了张浚统领的最强阵容军团。
世宗时大臣王彦潜曾经赞叹娄室:“自国初迄今,言将帅臣,无能出其右者!”
真正意义上的金国第一名将。
宗望差些,宗翰也差些,兀术则就根本不如了。
只不过那三个都是宗室,最初就主带兵,所以名声更大。
但金国自家认为,娄室才是第一名将。
达鲁古城之战九进九出,擒耶律大石,擒天祚帝,破六丁六甲陷开封,致种师中、李彦仙、徐徽言等阵亡,这些战争里完颜娄室都是主将。
若只有宗翰在西路,哪怕汇合了完颜宗弼军,又有完颜希尹等人也在,赵柽都未必亲率兵来。
王禀能守住太原城二百五十余天,完颜银术可作为主将久攻不下,那么派李彦仙姚平仲刘锜等人带兵过来里应外合,又有折家侧助,就完全可以解围。
但完颜娄室在,这是个极不稳定的因素,虽然宗翰一直有些打压他,可关键时刻还是得用上,若是那样,赵柽考虑就算手下等人可解太原之围,怕也无力将女真驱除出河东路,赶至白沟以北。
完颜娄室此刻坐在灯下写信,用的是女真文字。
这种文字真是神奇,哪怕从没有读过书的人,只要记熟了二十六个母字还有发音,那么就能看懂信书,甚至聪颖者都会依此无师自通也会写文。
虽然这种文字书就的内容初辨时需一个个来拼读,而且因为某种发音同时代表数个口语里的字节,需要联系前后文推测,但是只要看习惯了,熟练了就好,略微搭眼便能明白其中意思。
这种文字胜在简单易学,十分适合女真的部族普及,不像汉文契丹文西夏文,动辄就要认得几百上千个单字,才能够读懂书籍信函。
女真不需要什么锦绣文章,诗词歌赋一类东西,也不需要各种繁杂的记录书写,至少现在不需要那些,这种文字眼下已经足够使用。
发明这文字的人真乃天纵奇才,可惜……却是敌人!
完颜娄室停了笔,微微陷入思索,当年那人刺杀太祖后离开,希尹被关入大牢审问,后来出狱后曾广招各国读书人,想要发明一种新文取代这刺客创造的文字,却并没有成功。
因为这种文字实在是太简单易学了,一在部落宣传起后,迅速被接受使用,乃至后来的新文字根本都推行不下去。
发明这种文字的人才大横空,可这样的大才不该是为各国重用,乃至声名远播,为人熟知吗?怎么会做一名刺客,处心积虑,奔行千里,深藏身名,干这种危险之事?
他想不通。
更何况,距当年事已将近十载岁月,十年内这人却杳无消息,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这有些违背常理,这样的人真的会做完此等大事后,彻底隐居起来吗?
他不相信。
虽然有不少证据,都指向了宋国的秦王,可这消息最初时乃是耶律大石传扬出来的。
金宋联合灭辽,辽岌岌可危,灭亡在即,耶律大石便把这个消息抛了出来,但是金国上下却根本不信。
宋帝皇子,堂堂亲王,能冒险干这种事情?
放在辽身上,辽的皇子敢吗?别说有没有那份手段本领能获得希尹的信任,要知道希尹可是一条心思缜密的狐狸,就单说胆量,辽国皇子没谁会有吧?
哪怕放在大金,几个皇子都勇猛无匹,并不畏死,可这种事情怕也很难前往去做,因为几乎就是做不到的,可能最后还白白丢掉性命。
所以金国满朝不相信耶律大石散播出来的消息,何况大金这边也听说宋国皇室没有武人,宋重文轻武,自上而下,皇室并不习练,但那刺客却是武艺超群,一击必杀,毫不拖泥带水,随后便远遁千里。
所以根本不可能。
那就是栽赃嫁祸,泼脏水意图破坏金宋结盟。
但会宁那边还是传过命令,叫人过去与宋国朝廷交涉,意图以为此事给宋国压力,哪怕根本就是耶律大石捏造的谣言,也要借这谣言看能不能攫取一些好处。
不过后来攻下燕京,耶律大石弃城突围逃走,却在他的府邸书房内发现许多来往信笺,那信装于檀木匣用绳吊在柱梁,似乎就是留给来人发现的。
信被宗望得到,然后给众将观看,竟然是耶律大石和宋国秦王赵柽的来往密函,中间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年之久,也包括了最后的密谋刺杀太祖皇帝之事,信上全有。
从纸张新旧,墨迹陈涸来看,这些信并不像假的,但是细算时间却有些太过荒诞,那秦王赵柽岂不是九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联系了耶律大石?这又怎么可能!
这分明就是最大的漏洞啊!
宗望疑惑无策,便派人送去了会宁,一是觉得先勿论真假,须上报完颜吴乞买决定,二是叫完颜希尹辨认一下笔迹,看看那所谓的赵柽来信上字迹,与那曾在会宁为官刺客是否相似相同。
若是字迹相同,那么所有的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太祖皇帝就是这赵柽斗胆刺杀。
但让所有人失望的是,当年那刺客在会宁确实留下不少笔迹,可和这耶律大石府上得到的书信字迹完全不同,许多在会宁做金国官的外邦读书人甄别过后,都是摇头,希尹看了,同样觉得并不一样。
完颜娄室自家对此事也曾研究过,他不是个轻易就会下结论的人,但他比较了解耶律大石,曾亲手擒过,对其知之颇深,大石乃枭雄也。
若他是耶律大石,想谋划栽赃陷害之事,纸墨做旧容易,书信内容好编,唯有这勾结时间,还有杀人动机不好谋定。
潜入会宁,刺杀金国皇帝,该是辽国最想干的,关宋国什么事?金自起兵就从未与宋为敌过,甚至还做过几笔跨海马匹买卖,事实上直到去岁夺了十六州之前,两者一直睦邻友好,不说蜜里调油,可也是相互敬让。
那么,这赵柽失心疯了,远跑去白山黑水,北地会宁,杀太祖皇帝?
就算失心疯,估计也办不出这么离谱的事情吧!
没理由,没道理,怎么说都不能叫人信服!
耶律大石从被围燕京,放出这个消息,到最后留下的那些书信,都无有赵柽想要刺杀太祖皇帝的理由。
因为根本就没有理由,万一事情为真也就不必分析,若为假,怕是耶律大石也编不出一个什么理由来叫人信服,所以才含糊不提。
还有就是勾结时间,刺杀太祖皇帝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够两人刚刚认识,短暂通信,就会敲定吧?肯定是要交往经年,彼此信任,一点点试探,才好最后达成统一意见。
这个经年该是多少年?至少五年以上,十年都不算长,毕竟如此大事。
但太祖被杀那年这赵柽才十七岁,十七岁就敢潜入会宁杀人先不说,按照书信时间倒推,也就是说两人认识联系的时候,赵柽只有九岁左右模样。
这似乎不太可能。
如果这些都是耶律大石早就设计谋划好要栽赃诬陷的,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个破绽出来?
因为这个破绽根本就没办法去掩盖,赵柽是宋帝二子,再往上就是太子赵桓了,耶律大石总不能编造是宋国太子和他勾结,然后孤身潜入会宁杀人吧?
说书的都不敢这么编。
所以完颜娄室自家一直是不相信的,哪怕他不会对什么事情轻易下结论,也觉得此事九成就是耶律大石设的一个局,一石二鸟,在辽破之后,依然能挑动两家不和,甚至金辽为太祖皇帝之死兵戈相见,打死打活,算是与辽报仇。
他做此想法之时,无比佩服耶律大石,这招连环计简直太毒了,直到……
直到大金这边接到了一则军情消息,宋国秦王赵柽,率大军自熙河入夏,指兴庆,破夏,夏帝死,都统军李察哥称帝,续自杀,夏灭。
金国在西夏本来没有什么谍子,因为偌大辽国挡在中间,没必要跨一国给对方安插间谍,所以知道这个消息比较晚,但是这个消息却在金国之中引起不少争议质疑。
首先是对宋军战力的评估,其次是对赵柽指挥作战能力的分析,但讨论来讨论去,中间争议越来越大,以宋军在辽战场上表现来看,根本不具备灭亡西夏的本领,何况还是两线作战,兵力吃紧的情况之下。
金国并不知道赵柽与朝廷反目之事,此刻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西夏已经弱到极点,甚或远不如末日之辽。
可后来回鹘的事情,东喀喇汗的事情,宋帝都昭告了天下,这就有些不太对劲了,这个时候金国内部再起争议,而他也开始怀疑起来。
完颜娄室这时伸出手指拨动了一下灯花,又想起此番赵柽援东京,完颜宗弼大败亏输,接着宋帝禅让,传皇帝位与赵柽,赵柽改旗易帜。
这就更加不对劲了,这赵柽手下的兵马怎么会如此之强?连重甲骑兵都能攻破,女真不满万,满万莫可敌的神话竟就此破灭,而且宋国是有太子的,怎么又换成他来接皇帝位,摄政国事?
完颜娄室双眼眯起一线,莫非真是……
当年真是这赵柽潜入会宁,蛰于希尹门下,一举刺杀了太祖皇帝?
九岁筹谋,数年经营,十七跨海过山,行此大事,当真少年英杰,而且竟然……竟然还把官职做到了礼部尚书!
完颜娄室伸手摸了摸胡子,礼部尚书……可是比他现在的官职都要大,自从大金立朝,朝堂制度一天天完整,如今朝上的礼部尚书,可是位尊地显,权威势重。
但此刻也都是猜想,只不过把原来思索的耶律大石栽赃陷害的可能降至五成,另外五成就真是这赵柽所为了。
不过只有见上一面,才能更好的判断,到底当年是不是此人,做下了此种胆大包天、骇人听闻的大事。
完颜娄室又缓缓提起笔,继续写信。
信不是写给完颜宗翰的,而是写给完颜拔离速。
完颜拔离速此刻正驻守麟州。
府州、麟州,边境之处两大要塞都驻扎了女真军队,他与拔离速各领了五千人镇守。
他落笔在信上写下:
焚城,往太原!
最后想了想,又加上了一句。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