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地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大部分地方都被自治区占领,剩余的地方也处于自治区包夹当中,相当于嘴边的肥肉,想吃随时都可以。
停战也是刘豫派来使者不断努力的结果,在谈判中他们连续降低条件,低头屈膝称大韩国愿意为李成的鲁莽埋单,只要自治区签订停战合约,现在自治区占领的地方全部属于自治区。
做为谈判专家,冯陆源当然要把自治区的利益最大化,他言称李成抢劫了自治区若干财物,杀害了自治区无数百姓,他们的血不能白流,一定要找到李成为止。如果在河北大地找不到,就去河南找,找到为止。
刘豫就怕自治区顺势打过黄河去,建炎朝廷的队伍就够他喝一壶了,如果加上自治区夹击,他必亡。
于是使者再次表示除了割地、赔款、书致歉国书外,还要把大韩公主嫁给宋江为奴为婢,只要自治区罢兵和解。
此时冯陆源又说,考虑到大韩国建国伊始,也不富裕,也拿不出来巨额赔款,就割让河北其余地方来顶替吧!至于你们嫁不出去的公主就在河南呆着,宋区长不喜欢老姑娘。
本来冯陆源觉得大韩绝使者绝对不会答应,至少得讨价还价数日,谁知他们竟一口答应,还面露喜色。
原来刘豫的底线便是河北的所有地方割让自治区,再赔款,现在省下银子,当然高兴了。
冯陆源立刻把谈判结果送到总部,军机处看到这个结果都欣喜若狂,这个结果使得自治区地盘扩大数倍,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国家了。
立刻签约,然后寻机······立国。
众将士的想法瞒不住宋江的眼睛,而宋江所思更多。这是个按下葫芦起了瓢的事情,没有合适的办法解决,麻烦不断,故而他迟迟不肯下令让冯陆源签订合约。
因为这些地方若是直接属于自治区,那就属于朝廷的地盘。以赵构的秉性,肯定会派人来送给自己一个不疼不痒的头衔,然后把这些土地划入宋朝版图。自治区岂能把战士们用血换来土地给这些蛀虫,但这样一来又会和朝廷内斗。
自治区摆平这事肯定得让一步,至少也得给朝廷的税赋翻一番或两番,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送给这些蛀虫花销,心有不甘。
而且以后自治区就真正成为朝廷的眼中钉,以后的内斗就会加剧,现在还不是打内战的时候。可若放弃这些地盘,绝对是不可能的,要有一个吃下还要消化得了的良策。
恰在这时,张顺派人来汇报台湾的最新情况。提起台湾,宋江突然想起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然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消化河北大地。
租借。
河北之地均属于大韩国的地方,作为战争补偿,大韩国把河北所有地方租借给自治区,租期五十年,自治区每年付给大韩国租金白银一百万两。前十年大韩的战争赔偿顶替了租金,后四十年自治区如数上交租金,五十年后倘若大韩国不愿租借,河北大地回归大韩。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想不明白的人纳闷宋司令怎么突然软了下来。
板上钉钉的地盘不占,却搞什么租借?占领是永远拥有,租借还要归还,还要给他们一百万两银子,怎么能把血汗钱给敌人花?
可想明白的人却不由对宋江的做法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才是高手,于无声处听惊雷,把许多矛盾在轻描淡写中化解。360文学网
建炎朝廷只能吃哑巴亏,战后他们不能收回自治区租借的地区,也不能派官派兵,也不能摊派税赋,因为这些地区还是大韩的地盘。
同时也没有把刘豫逼到拼命的地步,留给了他一点做帝王的颜面,让他就坡下驴。
至于说租金,呵呵,按自治区现在的发展,伪韩能存在上十年吗?到时候刘豫都成为阶下囚,还谈什么租金。
像吴用、闻焕章、许贯中等想明白的人则是更深信自己没有跟错人,在宋江的带领下,自治区一定会走出一条通天大道。
对这个结果,刘豫也满心欢喜,河北土地以租借的形式给了自治区,不仅给他留下了一丝做帝王的尊严,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建炎朝廷的队伍。
没办法,金国去年被自治区铁骑杀戮一片,再加上百年不遇的大雪,他们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援助大韩。再说金国路途遥远,鞭长莫及,等援兵攻破北方三镇,大韩早灭国了。
他谁都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灭顶之灾。这个结局是现在最好的结局,不幸中的万幸。
与建炎朝廷的战局更遂刘豫之愿,太子刘麟率兵大败刘光世,挽救了在风雨飘摇中的大韩。从此他重用太子及孔彦舟,重新制定国策,力图在几年之内把大韩发展成强国。
战争从除夕之夜打响,到谈判结束,已经一月有余。已经到了春种的时节,但黄河以北的百姓连地都没有翻,这也怪不得他们偷懒,四处战乱,连性命尚且不知能保留到何时,谁还有胆量出去收拾土地。
战争停止后,百姓都跑出去翻弄土地,一下子发现根本来不及,也没有能力去种植。
原来这儿的百姓贫穷,几家人共用一头耕牛,连有些农具也是交换使用。如今谁家也急着要把种子种到地里,根本顾不上别人,更不要说有些人家见战乱四起,早把种子都吃了。
这一切都被自治区新上任的官吏尽收眼底,立刻调查报告就由县送到州,州送到梁山泊总部。
收复河北州县后,总部就将一个个州县重要位置的官吏选好,等签订协议后,这些官吏迅速走马上任。
这些官吏都是自治区这几年培养的优秀干部,有些已经在某些位置上干了些时日,尤其是陈东从太学院里带来的一百多太学生,如今成为自治区中流砥柱,他们逐渐转变了以前的忠君思想,以百姓过好日子为己任,一切为人民服务作为当官的座右铭。
宋江看到这些报告后,立刻和主管农业的宋清商讨,决定无条件支援这些地方百姓春耕。
没有种子的提供种子,收获后如数归还即可,不收利息,没有耕牛农具就提供耕牛农具。
然此时自治区本地也在春耕,虽然种植已超半,但能匀出的耕牛、农具毕竟有限,杯水车薪显然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此时宋江不由想起后世那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军队和老百姓》,于是他决定抽调一部分军队去帮百姓春耕。
农具不够就想尽各种办法筹集,可以夜以继日的赶做,也可以民间租借,也可以把兵团闲置的农具拿出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