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 第一百零二章 对吐蕃的战略

    “我等就食时,请郑县令带上南八。”

    李瑄向郑砚说道。

    他表明看上南霁云,不顾南霁云卑微之人,与之同席。

    “是!”

    郑砚哪敢拒绝李瑄这个绝世狠人的话。

    再说,南霁云虽有勇力,在郑砚眼中也不过是帮他维护城内街道,震慑宵小的县兵。

    身为县令的郑砚,也只能这么用南霁云。

    南霁云更是受宠若惊,连县令都未与他同席过。与李瑄仅说几句话,就邀请他就食。

    夜晚,陈留令为李瑄一行准备丰厚的酒食。

    李瑄的亲卫在侧方坐,由县尉陪同。

    李瑄则与郑砚坐得相近,郑砚旁边则是换上常服的南霁云。

    这端庄的常服明显是郑砚为南霁云准备的。

    一番交杯换盏,李瑄按照礼仪,向郑砚询问陈留的历史背景,以及陈留的状况。

    郑砚主动提及:陈留大族人人自勉,不敢犯法。

    毕竟是接近东都之地。

    李瑄就当信了。他也不可能去管这样的事情。

    吴令光海贼案牵连豪强也是有原因的。李瑄都要班师回朝,孙六的死,彻底点燃李瑄的怒火。

    本来豪强不会死,是两郡官吏替死。

    豪强自掘坟墓!

    李瑄还问郑砚有无大诗人、大才子从陈留路过。

    郑砚说陈留有才子诗人,但没有李白那个级别的大诗人。

    他表述自己出自荥阳郑氏,对文人才子一向敬重。

    通过了解,李瑄得知万年令郑岩是郑砚族兄,又是一番寒暄。

    “南八你是壮士,应像苍鹰展翅,翱翔于边塞草原,何必在这小县之中,虚度光阴呢?”

    和郑砚客套话聊完,李瑄举一杯酒,向南霁云说道。

    “已过而立之年,有妻有儿,再想和年轻时一样许下志向,已经晚了。”

    南霁云觉得自己错过从军的黄金年龄,又有妻儿在家乡。所以更希望能在地方上出人头地。

    “不晚,不晚。薛仁贵而立之年从军,不也干出一番事业吗?”

    李瑄大笑摇头。其他大器晚成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李瑄举例的是和南霁云一样从小贫寒的薛仁贵。

    薛仁贵虽士族出身。但士族只是一个姓氏的概念,家境贫寒的太多了。更多的士族子弟,因籍籍无名埋没于历史的长河。

    另外,李瑄记得哥舒翰年轻时赌博、嫖妓、斗殴,样样精通。

    四十岁后因为被长安尉羞辱,才愤而从军。在战场上凭借勇猛和悍不畏死,获得自己的地位。

    “南八你荣幸啊!李将军这是想将你召为下属,伱的家人我会帮忙照看的!”

    郑砚听懂李瑄的意思,见南霁云还在犹豫,故向他说道,并让他不必担心家人。

    南霁云是他的下属,他当然希望南霁云能飞黄腾达。

    这样他也就能与李瑄有联系。

    屠戮豪强后,李瑄虽被诟病为“酷吏”,但郑砚知道李瑄依然潜力无限。

    宗室子弟的身份,加上父亲留下的政治威望,以及自身庞大的军功。

    有朝一日,必有入相的机会。

    况李瑄年轻,说不定还能再做出一番大事。

    “将军是这个意思吗?”

    南霁云颇为直白地向李瑄道,他不是读书人,说话一向爽快。

    “等我再入边塞,保你当我的衙将!”

    李瑄也没有绕弯子,向南霁云承诺道。

    如果他成为节度副使,就可以提拔衙将,不需要经兵部同意。

    “南霁云谢过将军,即便将来在战场上失去性命,也会在九泉之下报答将军的恩情。”

    南霁云从席上起身,向李瑄郑重拜道。

    李瑄能如此礼遇他,又亲自邀请,许下衙将的承诺,恩情莫过如此。

    这让半生碌碌无为的南霁云,对李瑄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这一刻,南霁云仿佛回到二十来岁,少年热血的时刻,浑身散发着昂扬斗志。

    “南八有亲人在陈留吗?”李瑄将南霁云扶起来,问询道。

    “拙妻和一儿一女,已经被我接在陈留城中。”南霁云向李瑄回答道。

    “那就好安排了!我们明日就出发,我会留下钱财,让南八你安顿妻儿。”

    李瑄对南霁云说道:“待建功立业后,你再将她们接入长安。”

    南霁云没什么身家,想让妻儿无忧,只能接受李瑄的资助。待以后拿到俸禄,再行归还。

    此宴非常完美,人人尽欢。

    南霁云携带李瑄资助的二十贯钱回家。

    她的妻子是通情达理的人,支持南霁云建功立业。

    一夜温情后,南霁云携带行礼,找到李瑄。

    李瑄从亲卫中分三匹马给南霁云,在陈留令的欢送下,向洛阳进发。

    途经洛阳,李瑄特意从花市购买几株稀有的牡丹品种,据说是黄牡丹和红紫色的牡丹,他要带回去给李玉莹。

    离开洛阳后,马不停蹄,在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回到长安城。

    左相府。

    “七郎突然回来,为父既惊又喜。”

    李适之不久前才收到李瑄的信件。

    当李瑄将对吴令光海贼案的处理结果上书朝堂后,臣子们议论纷纷。

    “千牛卫大军已经启程,他们押送着海贼俘虏、豪强家人,和许多钱绢。需要数月后才能至长安,孩儿不想浪费这些时间,而且想尽早向圣人叙述经过,难免被有心人利用。”

    李瑄回到前厅后,向李适之解释道。

    “七郎考虑周到。为父立刻安排给七郎上朝的席位。”

    李适之吩咐佐吏。

    上朝的时候,监礼官需要提前知道出朝的人数,进行一系列礼仪准备。

    “父亲,现在长安的官吏们,对我的看法如何?”

    李瑄想知道这一点。

    “唉!七郎在平定海贼之前,文武大臣、文人们,好评如潮,推崇备至。臣子们认为你将来能成为宰相,澄清天下;文人们认为你将来能成为天下文宗,独领风骚。现在持这种看法的人少了不少。七郎灭掉海贼,本可以用更含蓄的办法处理吴令光海贼案,让自己的声望更加一层。”

    李适之觉得有些可惜。

    他没想到李瑄杀的这么狠,数百人一起砍头。

    只有兴大狱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用说,现在长安以外的大族都很抵制李瑄。

    “在之前,父亲认为我是完美的人吗?”

    李瑄没有一丝后悔,反而笑着向李适之问。

    士人的观念中,即便豪强该死。但李瑄将两郡豪强尽牵连,又做出一下杀死数百人的事情,太像是酷吏所为。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当时的士人们,都用《诗经》中的公子比喻七郎。文武双全,计谋无双,为父看不到任何缺点。”李适之如是说道。

    “话虽如此。但圣人在上,人哪能完美呢!长安人私底下议论李林甫玩弄权术,圣人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但圣人依然重要李林甫。孩儿动了豪强和一部分士族的利益,以后就只能依托圣人,我的忠心就更能被圣人看到,这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李瑄虽需要声望,但更需要李隆基对他放心。

    而且李瑄觉得这样的名声是可以挽回的。

    能够认同李瑄做法的士人,可以作为志同道合者。

    “七郎说得有道理。不过为父希望七郎能写几首介绍江南景色美好的诗,正如你的《江南春》一样。让人以为你不是去是任采访处置使,而是在江南游乐。”

    李瑄的眼光总是很独特。好像一直认为圣人的信任,大于手中的权力。

    李适之想问圣人已经花甲之年,太子继位怎么办?

    想想还是没说出口!

    “我会的!”

    此事告一段落后,李瑄又问李适之道:“我在临海得知有豪强写奏书污蔑弹劾我,并用重金贿赂李林甫,希望李林甫能美言几句。”

    “李林甫这老贼会审时度势,前段时间,他主动拿出黄金,并将豪强奏书上呈圣人。圣人看都没看,就将奏书撕毁。”李适之向李瑄回道。

    这说明李林甫已经猜测到李隆基的心思,所以不再掺和。

    这也使李瑄无法再整李林甫。

    “不久前,皇甫惟明贪图军功,率军攻打石堡城。由于急功近利,忽略吐蕃的援军到来,致使陇右军伤亡万人,连陇右节度副使褚羽都战死在石堡城下,圣人震怒!私下还对为父说,若七郎在,不该有此一败!”

    李适之将这件大事告知李瑄。

    皇甫惟明在天宝元年大破吐蕃,不仅斩杀吐蕃赞普的儿子琅支都,还斩获五千余吐蕃士兵。

    去年皇甫惟明千里奔袭,出其不意占领吐蕃的前沿阵地洪济城。

    接连的封赏蒙蔽皇甫惟明的眼睛,他开始瞄准唐、吐边塞最重要的据点,石堡城。

    石堡城东靠华石山,西临药水河,正面崖壁陡峭,两侧山峦蜿蜒多姿,如苍鹰展翅,令人望而生畏。

    它就如钉子一样,扎在大唐的边境前。

    以至于唐军与吐蕃交战,往往绕开石堡城下的重要通道。

    它西北是青海湖,西南是黄河九曲之地,几乎遏制住大唐的扩张之路。

    即便皇甫惟明拿下九曲之地的洪济城,也因石堡城扎在那里,不能长守。

    皇甫惟明又见李瑄立功后的恩宠,所以准备博取这不世之功。

    但太过急功近利,加上吐蕃大论莽布支星夜兼程,使其腹背受敌。

    不仅损失惨重,连之前占领的洪济城都不得不丢弃。

    “皇甫惟明和父亲关系如何?”

    李瑄郑重地问李适之。

    “皇甫惟明是手握重兵的边帅,为父是宗室和宰相,与他相善要被圣人忌讳。不过皇甫惟明一直和韦尚书友好。”

    李适之虽然有时候性格粗疏,但这样的事情他还是可以把握的。

    “韦坚的妹妹是太子妃,他可是外戚。如果不与皇甫惟明克制住关系,韦坚迟早因此败亡,还会牵连到父亲。”

    李瑄沉声说道。

    历史上就是这俩一起在上元节游玩,又是在夜间,被李林甫找到机会整死。

    皇甫惟明曾经污蔑过王忠嗣,使王忠嗣遭贬,蹉跎数年。

    幸亏当时河西节度使杜希望看重,将王忠嗣召看河西,使王忠嗣有舞台发挥。

    别看王忠嗣三十多岁就任节度使,但如果没有皇甫惟明的诬告,王忠嗣绝对可以更早成为上将。

    李瑄又是与王忠嗣一起灭突厥的人,将王忠嗣当做伯乐。

    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李瑄很矛盾。

    “我会提醒韦坚!”

    李适之凝重地点了点头,问李瑄:“七郎是否想充任陇右节度副使,成为储帅。”

    “陇右是与吐蕃战斗的最前沿,最容易立下功勋,我会向圣人自荐。”

    李瑄正有此意。

    他年龄小,需要再叠军功,努力成为节度使。

    李瑄又与李适之聊了一下江南的事情,便返回房间。

    明日早朝后,李瑄会求见李隆基,他要想想该怎么去说。

    必须让李隆基改变对石堡城的看法。

    别一到陇右,就让他去攻击石堡城。

    ……

    翌日,兴庆殿。

    随着百官拜礼后,朝会正式开始。

    “启禀陛下,吴令光海贼案已经落幕。豪强猖狂,他们还控制郡兵,行反叛之事,与其有牵连者,皆被处死。其他犯人和众多金银珠宝、钱、绢,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臣提前回来,向陛下述职。这是从吴令光老巢、诸豪强家中搜到的脏物数量,请陛下过目……”

    朝会一开始,李瑄最先手持册子出列。

    “卿辛苦了。”

    李隆基已经知晓李瑄提前归来的原因。他认为李瑄在临海、余姚两郡,干得十分漂亮。

    李瑄把一切都抗下来,豪强们恨的是李瑄。

    因此李隆基不打算此时对李瑄加官进爵,还会罢免李瑄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的职位,以免刺激天下豪强、大族。

    高力士将册子呈给李隆基。

    在李隆基观看册子的时候,群臣看着李瑄,表情各异。

    一趟江南行,让诸臣对李瑄刮目相看。

    他们好奇李适之为何没有阻止李瑄,任由其胡来?

    唯有李林甫明白李瑄因此更受圣人的信任。

    位列正三品的时间,不会太慢。

    不过李林甫期待李瑄成为上将,这样他就又有机会对付这对父子。

    “临海郡、余姚郡,总计也就十三万户良家,豪强们除了良田,竟能搜刮出如此多财物。其他地方的豪强,会不会也是这样?”

    看到李瑄献上的金银财宝绢钱数量,李隆基心中一惊。

    他更觉得李瑄杀得没错。

    这些财宝钱绢即便放在国库,也够他挥霍一段时间。

    李隆基甚至生出一种以后缺钱,去打豪强主意的想法。

    “因海贼吴令光的原因,才催生两郡蠹虫。地方大族整体还是有规矩的,否则也不会有如今的盛世。”

    当圣人问话,没有人回应的时候,作为首席宰相的李林甫,必然要站出来接话。

    “左千牛卫将军以为呢?”李隆基看向李瑄问道。

    “右相所言甚是。臣从长安到洛阳,再到滁州,一路下江南。看到锦绣山河,车马不绝于路;看到闾阎相望,桑麻蔽野。臣相信还是遵纪守法的地方望族更多。”

    李瑄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扫兴的话。

    即便不认可李林甫所说。

    自古以来,盛世是士族的盛世,农民只能吃饱饭,仅此而已。

    那些鲤鱼跳龙门者,只是少数。三代农民良家,或许才能培养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人及士进第,还要几代才能成为士族。

    但不能否认开元盛世的弘大。

    因为历史是横向对比,而不是纵向对比。

    后世平民追求的不是吃饱穿暖,哪怕回老家种地,也能隔三差五有肉吃。他们追逐更高更好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才会生起对“古代盛世”的向往。

    “治理天下在于吏,尔等不要去学高玮、黄望衡那样的官吏。宰相和使者在监察州郡时,需尽心尽力,以免再出现吴令光之辈!”

    李隆基对李瑄的话很满意。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说道。

    随即,李隆基开始清算这几年曾做过明州刺史、台州刺史的官吏。

    等高玮被押送到长安,会一起处死。

    这已经不是贪污那么简单,而是动摇国本,与叛乱无异。

    不论是地方的官吏,还是天下的豪强,都因吴令光海贼案有所收敛。

    诸道采访使,监察御史因吏部案,不敢再玩忽职守。

    加上李适之大力整饬吏治,加重对官吏的考核,使天宝初年,隐隐有恢复开元初的风气。

    唯一不同的是,李隆基本人不再节俭,动辄赏赐,奢靡无度。

    君奢而臣侈,上骄而下贪。

    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李隆基不改变,这种风气只会是昙花一现。

    朝会结束,李隆基果然召李瑄入勤政楼。

    “七郎还想回朔方吗?那里恐无用武之地!”

    一见李瑄,李隆基就开门见山地询问。

    “臣想继续为国效力,为圣人开疆扩土。臣一直觉得吐蕃是大唐的心腹大患,请圣人将我调遣到唐吐边塞!”

    李瑄怎会没领悟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也不想让他再回朔方。

    “唉!前段时间皇甫惟明进攻石堡城失败。盖嘉运这狗东西,若非他玩忽职守、不思防务,石堡城也不会丢失。当年信安王以奇谋夺取,使大唐拓地千里,至赤岭一带。现在石堡城就在我大唐边境上,让朕每每念此,如鲠在喉!”

    李隆基拍着玉案说道。看那架势,像是要把盖嘉运挖出来鞭尸一样。

    石堡城三面悬崖峭壁,无法攀登。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吐蕃只要在石堡城多储存足够水、粮食,准备檑木、滚石,就可以固若金汤。

    失去石堡城,吐蕃在大唐的河、陇一带,进退自如,并直逼临洮。

    所以围绕着石堡城,大唐在开元中后期先后完善安人军、绥和守捉、河源军、积石军。

    如果大唐得到石堡城,那就可以切断吐蕃从赤岭入唐大道的粮道,进可攻,退可守,随意游弈。

    吐蕃失去石堡城的时候,在九曲之地,建立百谷、洪济、树墩、宛秀、大莫门等城。

    这些城被唐军攻陷过,却因为石堡城在后方,不得已失去。

    并且吐蕃大军常年驻扎在青海湖、九曲一带。

    可以说在河源会盟后,大唐与吐蕃一切的恩怨情仇,都从石堡城展开。

    史书上,有令人赞叹的文成公主入藏。但关系早已不复往昔。

    即便是开元年间,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时,大唐与吐蕃也频频战争。

    而且吐蕃不仅在西域攻击大唐的藩属国,试图与大唐争夺西域霸权,还一直威胁大唐剑南一带。

    尺带珠丹年幼继位,当上赞普的时候比李隆基当上皇帝还早几年。

    现在尺带珠丹熬死权臣,早已掌权。他也是雄心勃勃的人,多次在信中扫李隆基面子。

    自吐蕃屠城达化以来,李隆基就不再信什么舅甥之好,想在对吐战争中,建立绝对的优势。

    而且尺带珠丹的儿子刚被大唐猛将王难得杀死,双方势不两立。

    再也不会出现赤岭下互市的局面。

    “启禀圣人,北齐时期,高欢率领十五万大军进攻玉壁城,短短六十天时间,死亡七万士兵。石堡城和玉壁一样,是为山城,易守难攻。”

    李瑄劝说李隆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那没有石堡城?七郎如何为我开疆扩土?”李隆基眉头一皱。

    他确实想让李瑄带兵去攻打石堡城。

    “臣只要拿下青海(今青海湖),在青海上筑城。再攻下黄河九曲(今贵南、同德、贵仁一带黄河拐角处),尽得吐蕃在九曲上的城池。石堡城就如废城,届时守住下山的道,石堡城的吐蕃士兵,就会因粮绝而投降。”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历史上李隆基让王忠嗣攻击石堡城,但王忠嗣认为攻下石堡城,最少死好几万士兵,得到石堡城不值得,所以抗旨不遵。王忠嗣因此险些被直接处死。

    后来当哥舒翰拿下石堡城后,果然如王忠嗣预测,死亡数万唐军。

    当然,阵亡的唐军肯定不全是石堡城下。攻击石堡城,需要拔除赤岭的其他据点,阻击吐蕃援军。

    吐蕃不可能轻易放弃石堡城,必然全力来援。

    李瑄不喜欢打这种头铁的战争。

    他以凌厉的进攻为主。

    既然进攻,那就彻底抛弃防守,从宁塞郡出,对九曲之地展开攻击。

    “七郎所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因为七郎将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

    李隆基郑重地说道。

    真要占领青海和九曲之地,等于打开攻入吐蕃的大门,石堡城变得不值一提。

    “臣为圣人开疆扩土,何惧这些呢?更何况就算拿下石堡城,臣还是要进入九曲、青海。”

    在李瑄看来,数万士兵随他在九曲野战,总比死在石堡城下强。

    “惜哉!当初金城公主入吐蕃时,吐蕃贿赂鄯州都督杨矩,白白得到九曲。”

    大唐割让九曲给吐蕃的时候,李隆基还没登基,那时候还在想着政变夺权。

    等登基后反应过来,大唐已失去九曲。

    吐蕃三十年的经营,在九曲屯田,筑城,和青海一样,成为侵略大唐的前沿补给地。

    “臣最多要三年时间,就能完成定下的目标。”

    李瑄向李隆基保证道。

    这样的大战略,需要有所准备,先歼灭吐蕃的有生力量,再挺入九曲、青海。

    “朕甚期待!不过现在只有陇右节度副使的位置给七郎。如果七郎能再获得一些功勋,朕就会将皇甫惟明升走,拜你为上将。”

    李隆基也向李瑄承诺道。

    皇甫惟明虽然战败,但并没有伤到陇右军的元气。

    更何况皇甫惟明之前接连胜战,李隆基不会因他功石堡城失利,就罢免皇甫惟明的官职。

    “拜谢圣人!”

    李瑄对李隆基一拜。

    他渴望早日成为上将,那样就能大显身手。

    “有没有可能深入吐蕃境内,将吐蕃赞普擒拿。”

    李隆基还未得陇,就想望蜀。

    尺带珠丹任吐蕃赞普四十年。执政时间与李隆基重合,长时间的摩擦和书信上的不敬,使李隆基对尺带珠丹恨之入骨。

    “启禀圣人,昔日薛仁贵大非川之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兵力悬殊、长途跋涉、粮草中断,最大的问题,就是冷瘴。”

    “吐蕃建国于高原,所以布满冷瘴,他们世代居住,可以无视冷瘴。但我汉人中有很大一批人,越是深入吐蕃,越是会觉得喘不过气,根本无法战斗。唯有将青海、九曲占领后,培养一部分能适应瘴气的士兵,再考虑下一步。”

    李瑄没有把话说绝,对李隆基留有期待。

    唐代称高原反应为冷瘴、瘴气,

    具体什么是高原反应,李瑄不想对李隆基解释。

    冷瘴这两个字,足矣让李隆基有顾虑。

    “也罢。拿下九曲和青海。吐蕃必无力再与大唐争强。”

    李隆基派遣使者去过暹些城,汉人入吐蕃,确实路难行。使团还有因冷瘴死去。

    “七郎还未婚配,你看上哪家娘子,朕亲自为你赐婚!”

    在战事聊完后,李隆基又关心李瑄生活上的事情,还调侃道:“英武俊朗,英雄少年,才高八斗。长安士女仰慕七郎的,应如过江之鲫一样吧!”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待吐蕃向大唐臣服,无力与大唐争夺西域。臣再完婚。”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想嫁给李瑄的士女确实很多,但李瑄皆不了解,所以不会草率结婚。

    前世李瑄也未结婚,所以想着将来的妻子,必须温柔贤惠。

    “哈哈,七郎真是我的霍去病啊!”

    李隆基大笑一声后,向高力士吩咐:“去沉香亭,七郎随至。”

    这是七千字的大章。还有一更五千多字的,稍晚一点。

    (本章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大唐天将军:http://m.feishuwx.net/datangtianjiangjun/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六章 真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