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大唐小兵最新章节 > 第0022章.兵油子

    凉州城!

    是唐代的经济文化重镇,和洛阳、扬州齐名。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经过连日行军,王孝杰的千人部队已经从瓜州抵达此城休整多日。

    由于途中多次和小股突厥、铁勒的人马遭遇,整个部队已经折损许多。

    清点下来,只留下十之七八。

    他此行远达瓜州,主要是为了搜集军情。

    然后,汇总提交朝廷。

    此时此刻,王孝杰和他的副将两个人站在凉州城头之上,眺望着远方。

    一边是帝都长安,一边是大漠西域。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都是帝国的交通命脉。

    自太宗皇帝驾崩,帝国对这一区域的控制,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铁勒虽然被消灭,但是还剩下极少数的残余势力,试图卷土重来。

    突厥虽然被唐朝严重削弱,但是仍然对此一区域虎视眈眈。

    而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由于太宗皇帝的和亲政策,下嫁文成公主至吐蕃,和松赞干布的成功联姻。

    使得唐蕃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双方久无兵戈!

    然而,文成公主虽在,但是吐蕃的贵族已经无法掩饰对天朝的觊觎之心。

    突厥和吐蕃之间,对于共同对付唐朝,已经有了预谋。

    朝廷为了了解西域的实际情况,就秘密派遣王孝杰带领一支千人队伍前往。

    为此,这支队伍搜集了关于此一区域的各类情报。

    然后,通过塘报传达朝廷。

    赵勇和张小斐穿越到这里,就是开端。

    王孝杰从瓜州出发,马不停蹄地前往凉州,主要是为了收拾铁勒人的残敌。

    不过,由于铁勒人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灭了,其国王不知所踪,而其子女也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他由于连番征战追剿,自身损失也不小。

    目前,他决定在凉州休整补给之后,然后回调关中,整军精武,以待再战。

    之前,由于河西走廊一带的驿道并不是十分通畅,他先后派遣了若干得力精干的兵卒,来往于易到驿道刺探情报。

    经过汇总,源源不断地把情报传给朝廷。

    并且,根据朝廷的指示进一步搜集沿途军情。

    派遣人员中,有的已经有了回复,而有的一直没有回应。

    其中,就有穿越过来的赵勇。

    连日来,王孝杰寝食不安,一直想到得到朝廷的回复。

    直到昨天,他才得到斥候从关中传过来的信息,要求其回内地进行休整。

    所以,他就做了一番安排之后,就准备出发。

    不过,王孝杰本心是不愿意的。

    他希望能留在当地继续搜集军情!

    “将军,您坚持要留下,可是皇帝要您回去,想必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的副将,名叫张云逸,是京兆万年人,跟着他已有多年。

    此时的王孝杰,在军事上还没有显露出其杰出的才华,只是一名普通军官。

    和后期任工部尚书,乃至右鹰扬卫将军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因此,他在此期间,就在一线进行军事情报搜集,积累实力。

    这一时期,唐朝的威胁主要来自西北。

    后世王昌龄的诗,就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形势。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为国尽忠,为家尽孝,这是我的志向。张将军就不要劝我了!”

    王孝杰近来损失不小,本来就憋着一股子气,他哪里听得进劝。

    如果手下有足够的兵卒,他真的会禀报朝廷,将各敌对势力彻底打残的。

    “将军的志向非常远大,但是这还需要从长计议。”副官张云逸还是有些不甘心,对他说道。

    “斥侯那边有消息了吗?”

    “斥侯的消息不是说让您回关中吗?”

    “不是,我是说之前派的斥候!”

    “之前派的斥候?一直到现在下落不明。”

    “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我给斥候的密信也不知道有没有泄密!”

    “当然不怪你,你也不知道,这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大事的。”

    “那好,回防散关!”

    王孝杰留下少部分人员,协助当地驻守官兵,继续搜集情报。

    自己就动身出发了!

    这一行,已有一段路程,半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险情。

    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他最近在这一带通过努力,搜集到了一些吐蕃的情报,觉得吐蕃接下来就很有可能会对大唐不利。

    唐朝和吐蕃之间,自从文成公主下嫁之后,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和平了。

    不过,两国彼此之间,大致在瓜州和大非川一线,渐渐地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个大非川就是后世的松潘。

    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的部队,前几年受诏为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将,曾领兵五万讨伐吐蕃,以使吐蕃重新臣服。

    不过,由于郭待封的擅自行动,再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唐军由胜转败。

    此时的薛仁贵将军,被剥夺了一切职务,处于闲云野鹤状态。

    当然,他后来又东山再起,取得了不久的功勋,这是后话。

    自唐太宗时期,吐蕃就曾经想和唐朝和亲。

    但是,在第一次和亲之时,唐太宗对吐蕃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他感觉吐蕃是个没有开化的野蛮民族。

    可是,后来经过两军对垒和交战,李世民觉得吐蕃还算得上是有些实力的。

    于是,就决定把自己的宗族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在进藏之时,带去了很多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经典,使得吐蕃地区的文明提升了好几个维度。

    因此,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之内,还是能够在双方之间保持和平的。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还有一个政权叫吐谷浑。

    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一个搅屎棍!

    据说第一次松赞干布和亲之时,李世民之所以不同意,就是因为吐谷浑从中作梗。

    松赞干布一气之下就攻打吐谷浑,尽管打败了对方,但吐蕃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才彻底打败吐谷浑,成了吐蕃的一部分。

    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后,就使得吐蕃政权和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种稳定和平的状态。

    唐朝在这一时期的和亲,并不算得上是屈辱,因为具有主动性和战略性。

    李世民之所以是个战略家,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

    他一反之前的反对态度,肯把宗族之女嫁给松赞干布,主要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封建社会的姻亲关系,来维持彼此之间的和平状态,这何乐而不为。

    再说,唐朝虽然处于贞观之治阶段。

    可是,在广袤的国土之上,还需要奉行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

    所以,这么做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在高宗皇帝时期,这个时候的文成公主无法掌控吐蕃的局势,两地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原有的和平关系,没有办法得到维持。

    因此,兵戈之灾如同浓浓黑云压城一般,笼罩在边关将士的头上。

    在经过综合权衡和深思熟虑之后,王孝杰把一份非常重要的塘报交给了赵勇。

    可是,赵勇生死不明,而且朝廷并没有答复赵勇的请求。

    所幸,朝廷要求王孝杰在处理边关事务之后,进行回防休整,这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安西四镇暂时处于稳定状态,铁勒已经被消灭,突厥的实力得到了削弱,吐谷浑刚刚兴亡于吐蕃。

    目前最为强大的就是吐蕃,只需要对吐蕃进行防守就可以了。

    因此,安西四镇目前还算得上是比较安全的。

    在这种氛围之下,就有必要加强整军经武,休息一下。

    所以,王孝杰将军的前锋已快抵达散关,据前方斥候报告,距离散关大约还有五十里路。

    这就是说,他的部队即将抵达散关。

    不过,为了让散关的张怀德有所准备,他通过驿站快马将信息发给了张怀德。

    所以,张怀德这才早早布置,随他一起回防散关的大概有三五百个将士。

    这些将士,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关中健儿。

    不过,这些将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

    说难听点,就是兵油子。

    他们在外面行军打仗,也喜欢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古代的战争,大多有大索三日的陋习。

    王孝杰之所以选中一些年龄较大的将士回防,是因为他考虑到这些将士都有了家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由于常年征战在外,过着这种九死一生的生活,家中有父母、大人小孩的应该甚是挂念。

    他想回防之后,计划让这些将士退役,给他们赏赐几亩薄田过日,这也是唐朝皇帝体恤民心的一种做法。

    很快,就有斥候来报。

    “将军,我们离散关还有三十里!”

    王孝杰拿出一张地图,然后收了起来。

    下马之后,登高看了看前方,又看了看后方,他又看了看天,对副将张云逸说道:“现在天色已晚,我们先就地扎营等。第二天天亮再起程。”

    “是,将军有令,就地扎营,各自安歇!”

    那些将士非常开心,因为他们离家已经越来越近了。

    每走近一步,他们的心都绷紧一分。

    不过,尽管开心归开心。

    但是,他们目前在军中的待遇是很差的。

    这里所讲的军中待遇就是吃食,因为后勤物资非常紧张,他们目前吃的是一种西域常见的食品,那就是馕。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

    馕通常在刚刚烤制出来之时,是非常香甜的,而且也很有胃口。

    古时行军打仗,通常吃半边馕,然后剩下的就可以揣在怀里。

    而且这种馕还可以随身携带,保存个十天半月是不成问题的。

    兵士行军打仗,所携带的粮食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对于王孝杰这种爱兵如子的将军来说,他尽量地保证将士的粮食供给。

    可以说是与他们同甘共苦,因此也就得到了将士的爱戴。

    不过,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

    也就是过了一年之后,他居然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当然,这种惊天动地的事,赵勇一定是亲历者。

    “将军,我们老兵想请你与我们同乐。”一位兵士跪在地上,对王孝杰说道。

    “你这是何意?”

    “我们都猜到了王将军的意思,把我们这些老兵带回家。然后,想给我们和妻儿父母团圆的机会,所以我们真的非常感激王将军。”

    “快快起来!”

    “将军,以后恐怕没机会了,我们想请将军跟我们一起痛饮!”

    “这恐怕不行。虽然目前已经暂时没有战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将军说的也是,不过将军也不要担心,我们不是有卫兵把守吗?时刻保证将军的安全!”

    “还是免了!”

    王孝杰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事。

    因为,只有时刻处于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保持战斗力。

    如果万一出了个万一,这样就可以马上进入应战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接战状态。

    “诺!”

    “既然将军如此通情达理,那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兵士看到王孝杰将军如此勤勉,且爱兵如子,也都非常感激他。

    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大,想必应该还是会继续跟着将军,继续在外征战的。

    这一时期的官兵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

    因为,大唐王朝来到了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期。

    经济力量非常发达,相应的军事力量也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可以支持。

    目前,帝国面临的形势,还有东北高句丽残余势力。

    一度双方打得有来有回!

    此前,高句丽和半岛上的另外两个政权形成了掎角之势,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很大。

    唐朝利用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

    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其部队有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末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后来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

    但是,此地近期还不太平。

    至于西北,则处于中原政权和边陲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关系,彼此之间互有攻守。

    当然,唐朝作为最大的力量,对周边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

    兵士们都非常遵守纪律,看到自己的主将,还是坚持不懈不放松警惕。

    他们也没有燃起篝火,一醉方休。

    很快,兵士们都回各自营帐休息了。

    营帐之外,是来回走动的守卫兵士。

    这些兵士看上去一个个虽然有些疲惫,但是精神状态却还是非常饱满的。

    因为,他们都意识到,每走近一步就距离妻儿老小近了一步了。

    接下来,他们应该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过着田园生活了。

    在唐代社会中,田园生活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

    因为重农抑商!

    经商者反而过得非常的糟糕,完全不是后世戏说的那些。

    尽管挣钱,不担心饿死。

    但是,经商者很容易被歧视。

    他们的子女不允许从商,甚至连从军都不允许。

    而广大的农民,虽然是个骂人的词汇,但是封建国家要想有一番作为,还是要靠这些农民或者是田舍汉。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大唐小兵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大唐小兵:http://m.feishuwx.net/datangxiaobin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大唐小兵最新章节第0120章.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