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集结命令的时候。凭借在不列颠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而晋升空军中尉的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正和几名下属饭后散步,德国本土的熟悉气息让他们很快从克里特之战的疲倦状态中恢复过来。暂时远离了沙场,这位拥有传统贵族头衔的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和他的同伴们还是较为惬意地享受了数日闲暇,重要的是,在这里的每一晚都能够睡得十分舒坦。不过,尽管大家表面上很放松,心里其实都很清楚,上级之所以将他们的驻扎地安置在机场附近,就是为了发挥出空降部队超然的机动能力。
背上每天都要展开、检查和收拢的降落伞,伯爵带着他的炮手们迅速在营房门前集合。以24岁的年纪带领一支连级队伍,这在德**队中其实并不少见,尤其是战争时期英雄辈出,陆军和空军部队都涌现出了不少未满20岁的战斗楷模。总的来说,冯.布吕歇尔中尉仍然属于走技术路线者。
在残酷的克里特之战中,先后投入战斗的四个德国空降师均有出彩的表现,但减员也是不可避免的。冯.布吕歇尔中尉的连队目前只有2门75毫米的LG40型无后坐力炮和6门迫击炮,兵员实编127人,原本将有50名新兵加入,但看起来这一次是赶不上了!
在哨声的催促下,各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集结。紧接着,营长们给各自下属的连带来了具体作战指令――目标定格在距此足有700多公里的波兰南部边陲克沃兹科。这也几乎达到了“容克-52”在标准作战状态下的活动半径极限!
营地里很快来了数十辆卡车,可由于上级下达的是立即全装前往机场的命令,仍然有不少部队需要徒步前往――得益于空降部队中比例较少的火炮装备,冯.布吕歇尔中尉和他的连队奉命搭乘卡车,而已经被拆解成为零部件的无后坐力炮则被士兵们一一搬上了卡车!
一路上,在车厢里面对面而作的伞兵们可不再像第一次出战那样严肃和沉闷,他们表情相对轻松地说着话,或揣测此行的目的地,或搬出饭桌上调侃俄国人的笑料,只有几个人低着头擦拭原本用帆布妥善包裹着的枪械。
老鸟和新手的区别,往往就在于这些细微之处。
轰鸣声中,一架架飞机在夜幕下低空飞过,带来了一阵阵清凉的风。这些伞兵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容克-52”运输机最终都降落在了用篝火和信号灯指引方位的军用机场上。等到车队抵达机场时,伞兵们已经能够辨认出有至少四、五十架运输机,它们有的在停机坪加油,有的还在螺旋桨的驱动下向指定位置移动,这种充满生机的忙碌场面顿时让这些职业军人热血沸腾起来。
卡车稍稍减缓了速度,一名身材瘦而高、手里拿着文件夹板的少尉军官走过来仰头问道:“你们是哪个营的?”
“1团2营,重迫击炮连!”冯.布吕歇尔中尉站起来回答说。
“2营……迫击炮……”借着有限的光线,少尉在他的表格上勾了一下,“前往北面集合,找第142特轰中队!”
在德国空军,特种轰炸机是对运输机部队的一种别称。得到了指引,卡车司机直接将这群伞兵们送到了停机坪的最北面。在那里,一整排的容克-52已经处于整装待发状态。
中尉带头跳下车,找到这支运输机中队的负责人,一名看起来有三十几岁的空军上尉。
“您好。上尉,我们是1团2营的重迫击炮连,哪几架飞机是分配给我们的?”
这名上尉穿着飞行服,手上还戴着黑色的皮手套,他扫了一眼背着大包小包的伞兵们,对伯爵说:“从最左边一架开始,前面8架都是你们的!”
“只有8架?”冯.布吕歇尔中尉很是惊讶,“满编的重迫击炮连需要16架运输机啊!”
“没有办法,我的中队奉命搭载两个连,只能给你们8架,另一个连7架!如果愿意的话,也许你们可以换一下?”上尉紧绷着脸,完全没有调侃的意思。
“上帝啊!”中尉小声嘟囔着,可眼下他也别无选择了,于是转身朝自己的下属们喊道:“伙计们,1排上最左边三架飞机,2排上后面三架,3排的,挤一挤,坐最后面两架!连部人员都跟着2排!”
对于伞兵们来说,挤飞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飞到目的地就被对方给揍下来了。因为有着多次空降训练和实战的经验,他们非常有秩序地开始登机,只是在卡车上时的那种轻松气氛几乎都被临战前的紧张所取代。
普通战斗伞兵只需要携带自己的降落伞和武器,而空降炮组的伞兵们还得把拆卸开来的火炮部件搬运到机舱里。看着下属们有序地登上飞机,冯.布吕歇尔递上一支香烟,与这名身材有些瘦弱的上尉飞行员攀谈起来。
“夜间飞行可是一件非常考验技术和耐性的工作,我们既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飞行路线飞,而且在抵达指定目标前还得用特殊设备测定方位。若是碰到敌人的无线电干扰,情况就比较棘手了!”上尉飞行员一边抽烟,一边向从来不会自己飞行的空降兵同僚解释夜间飞行的难处。
对于这些运输机怎么飞到目标地域,冯.布吕歇尔伯爵其实并不感兴趣,他知道,正常情况下这个中队会保持整体队形直到进入空降区域,因而另外7架飞机留给那个连队,直接关系到他们落地后将和谁并肩作战。
“你很快就会知道的!”
对于这个问题,上尉飞行员有意卖了个关子,不多会儿,四辆军用卡车就将另一批“乘客”送来了,为首的中尉军官下车后一看到布吕歇尔,便很大声地说:
“嘿,尊敬的伯爵先生,看来这一次我们两个连要并肩作战了!”
对于这副熟面孔,冯.布吕歇尔稍稍有那么一点意外,“你们也坐运输机?”
“当然,难不成走着去?”来者挤出一副笑脸,而从这几辆卡车上下来的士兵,无不是标准的伞兵配置。
冯.布吕歇尔“哼”了一声,“要是比脚力的话,你们这些坐惯了汽车的家伙肯定比不上我们!”
对方也不生气。表情平和地耸耸肩,“试试看就知道了!”
“看来这次上面是不准备投入空降战车了?”冯.布吕歇尔小声地揣测道,环顾四周,整座机场上确实没有看见一架滑翔机。
“我觉得……目前各团也没剩多少空降战车了,新的装备又还没补充上来。再说了,这次飞行的距离太远了,普通滑翔机很难适应!”对方轻声回应道。
这时候,一旁的上尉飞行员盯着来者问:“3营重装连?”
“嗯哼,没有重装备的重装连,我们有几架飞机?”来者心态显得比较平和。
上尉飞行员还是那副冷漠的腔调,“从最右边往左7架!”
“7架?”对于这个数字,刚刚到来的这位空军中尉有着和冯.布吕歇尔一样的反应,“重装连的标准配置可是十二架滑翔机!”
“你们只有107个人!”上尉飞行员淡淡地回答说。
“嗯,是107个!”来者挠了挠头,往前扫了一眼,“他们迫击炮连都有8架飞机?”
“我们可是127个人!”冯.布吕歇尔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熄,“反正现在都是当普通伞兵用!”
“上帝啊!”后来的这位伞兵中尉发出了相同的感叹。
上尉飞行员显然已经厌倦了伞兵们的抱怨,他不再理会两名差不多年轻的中尉军官,而是将自己的飞行员们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等到这群人散场的时候,伞兵们也都陆续登机了。
上尉飞行员瞧了瞧手表,轻描淡写地说道:“伙计们。祝你们好运!”
夜深了,在从布拉格通往赫拉德茨的铁路线上,一列列军列正向东疾驰而去,这些长长的军列只有车头开着信号灯,后面的客运和货运车厢都隐藏在黑暗之中,铁路沿线执勤的哨兵们,只能通过咔嚓咔嚓的轰鸣声来判断这些火车的远近。由于准备仓促,在这些军列的平板车厢上,坦克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用帆布掩盖起来,因而型号也易于辨别――在率先通过的列车上,由捷克CKD公司(斯柯达只是起到了辅助研发的作用。并不是主生产商)制造的38t坦克数量最多,而从型号上来看,这些大都是改用焊接技术的D型和E型,后者还在车体和炮塔正面加装了附加装甲,侧面装甲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就性能而言,它们已经算得上当前各国“轻型坦克”中的翘楚,在正面作战时也能够与苏军BT系列坦克相抗衡,但若是碰上了苏军的中型甚至重型坦克,这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的战车就几乎是毫无办法了!
位于波西米亚东部赫拉德茨,在奥匈帝国时期就已经用铁路线与这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腹地连接起来,当这一地区在1939年被德国吞并的时候(1938年吞并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斯洛伐克宣布**并要求德国保护,德军开进布拉格,进而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赫拉德茨已经成为拉贝河上游最繁华的工业城市。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这里很快遭到了苏军飞机的光顾,但为数不多的炸弹只是吓坏了这里的居民,铁路系统和主要工业设施依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德国国防军第44步兵师在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改编的保安部队协助下沿着贝拉河构筑起了防线,抵御着从波兰南部侵入的苏军。
临近午夜,由奥托.冯.科贝尔斯多夫将军指挥的第19装甲师(1940年底由原第19步兵师改编而来)主力已经顺利运抵赫拉德茨城郊,此时他们的先头侦察部队已经抵达了距此不到40公里的边界地区。只不过在苏德两军隔界对垒的情况下,小规模的攻击侦察行动并没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到该师的第30装甲团投入进攻,并且得到了第44步兵师的炮火支援,苏军才丢弃阵地向后撤退――刚开始的时候,这支番号为“第150步兵师”的苏军步兵部队还能够有组织地边打边撤,但他们对德军装甲部队的突然出现明显缺乏心理和战术上的准备,师属炮群安置在阵地后方用以隔界轰击对面的德军工事,德军装甲部队冲过防线后一个轻松的迂回就将炮兵阵地拿下!
黑漆漆的环境同样为德军的这次进攻增加了突然性和隐蔽性。当德军装甲部队以连为单位沿着公路快速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来不及撤走的苏军步兵被截断退路,尤其当德军的装甲部队占领苏军阵地后方大约6公里处的一座桥梁之后,被堵在桥梁南面的苏军无助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拥有一辆四号指挥坦克和六辆38t轻型坦克的德军先头装甲连依托桥头阵地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大屠杀,二十分钟之内,7辆坦克竟然打光了所有的机枪弹药。这时第二支德军装甲连也从后方赶来加入到这场战斗当中,在极端恐惧和绝望的情况下,所剩的千余名苏军官兵四散奔逃,将两百多名轻重伤员留给了德军。
巩固了桥头堡之后,德军先头装甲部队稍作补充就继续向北推进,而部署在第二线的苏军部队更是对这场夜战缺乏准备,有几个步兵团得到前线遭到进攻的消息后沿路赶来,稀里糊涂地撞到了德军坦克的炮口上,为数不多的反坦克火炮甚至没来得及调整就被德军摧毁,倒是有几辆德军坦克被苏军的反坦克枪械所击伤。
当德军第19装甲师努力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北推进时,从德国东南部机场起飞的62架运输机也已经通过布拉格-赫拉德茨-克沃兹科这条线路飞抵目标上空。隶属于德军第1空降师的7个伞降连以300多米的高度实施伞降,在风力达到3级的情况下,各伞兵部队落点虽然有些分散,但在落地之后,各连队还是迅速按照原定计划向克沃兹科以南的苏军机场集中――实际上,这座野战机场于4月4日也即是苏军入侵后的第四天方才建成,但4月14日就落入了苏军之手。作为一座临时建立起来的小型机场,这里只有一条宽阔但长度有限的平整跑道,雨雪天气无法使用,周围的高射炮阵位也是临时构建起来的,唯一算得上永备工事的只有一处可容纳二十人左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空指挥所。
在没有预先轰炸的情况下,德军伞兵的进攻只遭到了轻微的抵抗,他们不仅击溃了守军,还顺手缴获了一架停留在这座机场过夜的轻型飞机,苏军部署在这座机场周围的十余门防空炮和一些高射机枪也拱手让给了德军伞兵。
尽管LG-40型无后坐力炮已经是目前最轻便的火炮,冯.布吕歇尔中尉和他的连队还是受到了一些拖累,以至于等他们赶到机场的时候,战斗早已经结束了。在怀特岛的战斗英雄卡尔.齐默曼指挥下,各伞兵连立即以机场为中心构筑了环形防御工事,不出意外的,冯.布吕歇尔和他的迫击炮连依然担当火力支援,因而全员配属在了防线的内层,相对远离了苏军散兵射来的冷枪流弹。
这座野战机场被苏军占领后,虽然规模没有进行扩大,可至少原有的一些设施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还配置了苏制的发电机和照明设备。在德军伞兵们的努力下,机场很快运作起来,在灯光信号的指引下,第一架载运伞兵部队的“容克-52”于凌晨1时47分安全降落在了跑道上,此时此刻,隶属于第19装甲师的德军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此约40公里处――若是德军不以空降方式突袭机场,那么苏军守卫部队很可能像德军当初撤退一样破坏这座机场,那么德军想要再把它利用起来可就得花费不少时间了。
按照38t轻型坦克的公路时速,40公里不过是一个小时的行程,然而单纯的数学运算在战场上是行不通的。且不说长途跋涉多么考验坦克手们的身体和忍耐力,以这个时期的机械水平,一辆坦克在不出故障的情况下持续行进距离其实非常有限。正因如此,1938年德军挺进维也纳时才会出现坦克一路抛锚的尴尬场面,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奥地利人或者更为强大的捷克军队稍作抵抗,德军恐怕很难占到便宜。在西线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支作战行军的装甲部队即便在缺乏后勤供应的情况下,每日的正常推进距离也能够达到一百多公里――若是战况需要,还能够以战场强行军的方式加快进程,代价则是坦克零部件的加速损耗以及部队临时性的非战斗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