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并州人心
河东,安邑,卫氏大宅。
卫凯翻了翻刘杲送来的征辟文书,面现犹豫,单手托着下巴沉思。
良久,卫凯拎起征辟文书,找到他父亲。
卫凯父亲接过文书,仔细翻读一番,抬头望向卫凯:“你怎么想?”
“自年初弟弟病亡后,我们卫家在安邑一带声望大落。按理说,弟弟病亡后,我这个不成器的哥哥,应该接过卫家重担……”
“可是……九门侯少年锐气太盛。征伐西羌、设教邯郸,如此针芒毕露,怕是自取祸端。自古少年成才者,类如甘罗,也不免壮年陨落。九门侯年二十三,而为匈奴中郎将,传闻前些日,他又只手招降十数万白波贼……如此人物,只怕天子也要顾忌几分。”卫凯把心中顾虑,向他父亲和盘托出。
卫凯父亲点点头:“你所思不错。九门侯看似声望高著,其实根基薄弱,又是赵王一系近亲。可以说,九门侯一旦入雒阳,必将受到朝廷诸公刻意打压。”
“不过,我观九门侯此人,颇知进退。身携征伐西羌大功,果断辞官;拒四府征辟,又自荐为匈奴中郎将,这非凡夫俗子所能并为。贪功者,不辞官;贪名者,不自荐。孔子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九门侯不贪功、不贪名,朝廷诸公又岂能相害?”
“我卫氏志向,虽与九门侯不同,但你却可借助九门侯,踏入朝廷。外界虽盛赞你弟弟之才,但我却知你之才干,不下于你弟弟……不管怎么说,你弟弟死后,这卫氏门户就要转移到你身上。”
“自你曾祖迁居河东以来,我们卫氏虽善于经商,然才学这块却丢下数十年。财、官,三代之福,家学,数代之福。九门侯邯郸设学,讲过《大学》《格物》,这都是可以造福后代数百年的学问。为父虽然希望你走进朝廷,发扬卫氏,但更希望你钻研九门侯学问,成为一方大儒,为卫氏立下数百年传承的根基。”
卫凯被他父亲说动:“以父亲之意,我这就去西河郡应辟?”
卫凯父亲道:“越早越好。另,匈奴贪恋财货,九门侯若想梳理匈奴内外事务,定会以财货诱惑。你去应辟时,把家中的财货宝物,以赠送军资名义,送给九门侯。”
卫凯施礼道:“孩儿谨记。”
----------------------
太原,阳曲。
郭淮母亲扯着郭淮,一脸担忧:“你平素舞刀弄棒,我不拦你,可是军旅之间,刀箭无眼,死伤无数,娘亲怎能由得你胡闹?你再这般胡闹,我就将你送到雁门,让你父亲好好管教管教你!”
年少的郭淮试图安慰他母亲:“我幼年时,母亲你,不是常给我讲卫大将军、霍票骑纵横绝漠故事么?不论是霍票骑,还是九门侯,他们年岁,并不比我大上许多!”
郭淮母亲一怔,继而又恼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你再调皮,我就真把你送到雁门去。”
“母亲,雁门郡和南匈奴单于府近在咫尺,你将我送到父亲那里,与我随九门侯去南匈奴单于府,有区别么?”郭淮装着傻傻的样子,眨着眼睛,反问母亲。
“你……”一时之间,郭淮的母亲,被郭淮三言两语转晕。
郭淮趁机逃脱母亲掌控,举起木刀,一声高啸:“家兵们,随我去美稷杀匈奴去啦!”
郭淮一边大喊,一边向门外小跑。
郭淮母亲正欲追回郭淮,家中一位老仆劝道:“有二十来位家兵保护,小公子应该无恙。九门侯既然征辟小公子,怎会让小公子有所损伤!”
听老仆所言,郭淮母亲颓然长叹一声:“儿大不由娘……郭家时代官宦,莫非到了淮儿这一带,要出个武将不成?罢了!你也随着淮儿去离石,好生照料他!”
“老仆定然护得小公子安稳,夫人请放心!”。老仆躬身应道。
--------------------
亦是太原。
当郭淮母亲为儿子忧心忡忡时,孙资一家正欢欣鼓舞。
孙资大哥,拎起一坛清酒,倒满一碗,道:“大兄无能,以致小弟跟随我受苦多年。不过,小弟能被九门侯相中,也算是苦尽甘来。”
孙资连忙道:“父母早亡,大兄十数年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又为我求学,百般奔跑,此等情谊,我深记在心。虽被九门侯征辟,不知未来前途如何,然大兄大嫂之恩惠,铭记在心,没齿不忘。”
孙资大嫂端上来,几盘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菜碟,轻声道:“都是一家人,说什么恩啊惠的!”
“不错。这恩惠什么的,都是外人言论。自家兄弟,同出血脉,什么辛苦都是应该!”孙资大哥接过妻子话头。
孙资大嫂又道:“年初王豫州{王允[1]}才说小叔有才干,今日便有九门侯征辟,说不定这是王豫州从中周旋。闻听王豫州如今辞官在乡,小叔还是走上一趟,谢过王豫州举荐。”
“嗯。”孙资沉声应道。
……
诸如此类,各色景象,在并州、河东不断上演。
不论结果如何,刘杲所辟十人,各自的命运,已经开始从既有历史轨道上偏转。
却说刘杲。
张辽武将出身,没有华歆心思深。只几个交锋,张辽便敌不过华歆慎密言辞,败下阵来。
因为同属大汉官员,不便军争,张辽只好忍住气,放行刘杲部伍。
但是令张辽想不到的是,大军过后,华歆依旧揪住张辽此次拦截军伍行为,不依不挠,一封书信递给丁原,言张辽跋扈。
得到华歆上告书信后,丁原在百忙之余,连忙推辞一切事务,快马匆匆赶来。已经投靠何进的丁原,知道何进非常看重刘杲,而且曾经试图征辟刘杲为南郡太守。
何进虽不至于为了刘杲而打压他丁原,但肯定不愿意见到,丁原把刘杲推向自己对立面。这也是丁原重视刘杲的原因。
再说,如今刘杲为匈奴中郎将,官秩比丁原这个并州刺史大;至于手中实权,两人也是相等,丁原无论如何,也得注重刘杲态度。
匆匆了解事情起因后,丁原二话没说,直接调张辽驻防上党郡,又改令张扬驻防太原边界。不为张辽辩解,直接改调张辽驻防上党郡,这也是丁原也保护张辽这员猛将。真若是丁原为张辽辩解,与刘杲起了纷争,才是真正害张辽。
退步,是为自保。
不过,华歆目标可不是张辽:“如今中郎将收编白波贼,并州境内贼寇也只余黑山贼、南匈奴叛逆。不过,南匈奴叛逆锐气已失,中郎将不消数月便能平定。”
“为避免张辽之事再发生,刺史不如与中郎将划定防区。由中郎将驻守五原、朔方、西河三郡,防范匈奴、鲜卑,刺史治理其他郡,防范北地胡、西山贼?”
丁原考虑一下,道:“上郡桢{zen}林、白土诸县,临近匈奴单于庭,且上郡又跨西河郡,来往不便,中郎将不如多费点心力,将上郡也划去,如何?”与刘杲一门心思,玩基地建军队不同,丁原考虑更多的是雒阳朝局。上郡对于丁原来说,是个难以处置的包袱。
华歆紧皱眉头,道:“上郡幅员辽阔,军粮难运。单控制朔方、五原,怕已是中郎将极限。”
“中郎将可以取食云中郡,云中郡是漠南第一粮仓,有云中粮草供应,我再从太原调送一些军粮,中郎将应该能维持起一万左右兵力。”丁原赶紧说道。如今黑山贼,已经令他头疼万分,有刘杲替他分担外胡压力,丁原自然乐得其所。丁原虽是猛将,却不是好战份子。
华歆面现犹豫:“这个……我不能做主,需要由中郎将亲自裁决。”
“时事艰难,正是需要中郎将这样大才,维持朝纲。子鱼还要多劝劝中郎将,请他多担当些职责。”丁原又嘱咐道。
注[1]:平黄巾时,王允为豫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