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刑警队来不及休息,师傅便将纪思安的请求汇报给支队长。
此时的刑警队因着老杨的事情,全部人员都在配合纪委的调查,正闹得人心慌慌。
“我会跟队长汇报这个情况。这个案子你和木子先查着,等这边的事儿忙完了,我抽多点人手来帮你。”两天两夜没合眼,支队长的眼中布满了血丝。
“好。你也注意休息。”师傅看着这个苍老得跟自己差不多的后辈忍不住提醒他。
“我也四十了,不年轻了。”支队长读懂了师傅眼中的意思,苦笑着说。
就在师傅准备离开时,他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叫住了他。
“于娜家的系列案子……还有沐沐她们出事儿的这个案子……暂时不要查了。”
师傅一听便急了:“凭什么?凭什么不让咱们查?”
“这是上头的命令。”支队长给了一个无可奈何地解释。
“他们说不让查就不让查。咱们吃了这么大的亏,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师傅一屁股坐在椅子,大有你不给我个合理解释,我就不离开的意思。
“这几个案子特别敏感,涉及缉毒那边……”支队长压低声音。
这个他知道……但这也不是能让他放弃的理由。危险他不怕,他只怕抓不到凶手。
“问题是……现在咱们也不清楚队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内鬼。万一……再泄漏点什么调查的消息只会让案子更加难查……”
话禁于此,师傅已明白支队长的意思。上面现在是不相信他们了……这也不能怪他们,是队里的自己人不争气。
“嗯,我知道了。”师傅瓮声瓮气地说完这几个便要离开。
这下轮到支队长不放心了,他一把抓住师傅的胳膊。“老张,这案子……”
“你放心,我也在缉毒干过,知道轻重。”师傅拉下支队长的手。
说完便离开了支队长的办公室。不知是不是错觉,那一瞬间,他觉得师傅的腰又佝偻了些。
缉毒是刀尖上的工作,以刑警队现在的情况确实不适合再去调查……
走过楼道的几分钟,师傅很快想到了新的方向。既然于娜家的系列案件不能查,那就全力查纪思安母亲和姐姐被害的案子。刑警嘛就是破案,最不能容忍在自己手上出现冷案。
不同于纪思安她们的想法,师傅认为这个案子中嫌疑最大的是失踪赵文彬,所以他最先查的人是他。
可通过全国联网的警务系统调查赵文彬的生活轨迹后,他有些失望。
“十年……整整十年都没有他的生活轨迹了。”
“会不会已经死了?”
李木子用筷子点着他最后使用银行卡的小镇,继续说道:“要不要我去这里核查一下。”
“想得还挺美。”师傅拍了他的手一下。
李木子不以为意地笑道:“您、我再加上沐沐,咱们也假公济私一次。”
“这个云南的小镇以景色优美而著称,是个网红打卡地。多少人来了这里之后都辞职选择在这里定居呢。”
“听你这么说我倒觉得凶手不像是他。”师傅吃了一口面说道。
“为什么?”李木子觉得师傅是不舍得出差的钱。
“这还用说。谁逃跑会去这种地方。”师傅白了他一眼。
看师傅的样子像是要暂时搁置这条线。他不情不愿地输入王强的指纹。
“这小子有前科,先看看他最近有没有犯案。若是在局里了,咱们就好找了。”
李木子一副我聪明吧样子,让师傅又忍不住拍他。手还未落下,电脑便显示了比对结果……
“我艹,真的有……半个月前刚刚入狱,我这是走了狗屎运了。”李木子爆了句粗口。
“喂,怎么是张鑫啊。不对啊……”
李木子看了看服刑人的身份信息,以为是自己弄错了,又将指纹再次输入系统重新比对。结果出来,指纹对比结果指向依旧是张鑫。
“会不会是弄错了?这是张鑫不是王强啊?”
“我看看,他是因为什么入狱的……”
李木子飞快地在键盘上打字。
“盗窃罪……还是入室盗窃……”
“这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当年进宾馆盗窃的人是他……那我们核对王强的不在场证明有毛用啊。”
“凶手不会就是他吧?”
自顾自地说到这里李木子突然从坐椅上跳起来,差点撞到师傅手中的面碗。
“你这臭小子毛毛躁躁地,再撞着我。早知道不让你查了,沐沐多乖……”
意识到袁沐还在医院里躺着,师傅停住未说完的话。
“师傅,大突破。当年咱们以为盗窃宾馆的人是王强,查不在场证明时查也是他。”
“实际上,那枚指纹是张鑫的……咱们可没查过张鑫的不在场证明……”
李木子依旧对自己的发现兴奋着。
“当年要有这玩意儿就好了……”
师傅没有理会李木子,而是拍了拍电脑。
“什么意思?”李木子被师傅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
“那时候哪有电脑啊。我们都是用眼睛比对指纹……嘿,别提了,不仅是指纹,连户籍都是纸质的。”
“那家伙查一个人,不翻几百斤的纸都找不到。”
“我记得是2004年吧,那个时候财务办公室才正式出现电脑,整个刑警队才有两台电脑。”
“队里组织我们这帮相对年轻的人学习。第一课就是怎么开关机……”
“你师傅我的一指禅在队里都算大拿……”
见李木子张大嘴巴,师傅知道他不能理解。
摇摇头继续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都不能理解。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网络,这全国联网也是近些年的事情。”
“所以,网上动不动就吐槽,怎么不在网上查……怎么这个都弄错,这个都查不出来……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给你一屋子的纸质档案,你查一个试试。”
“别说户籍,就是身份信息找到都不容易。”
……
李木子呆呆地听着师傅的抱怨。看来师傅没少上网,网友们的指手画脚,他这是读了多少啊。
“你那是什么眼神……我就是觉得憋屈。事后诸葛亮谁都会,但在当时的情况谁都不能保证判断正确。”
“一个现场,会出现成百上千的证据,肯定有有用的,也有没用的。每个线索的跟进都需要时间和人力,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去调查。这里边一旦走错路,就差个十万八千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