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跨越了大西洋,最终在纽约停靠下来的客轮上,一名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美国青年,摘下了自己的礼帽。
这艘客轮吨位很小,而且航很快。而且挂着属于维希法国政府的旗帜。它从北非的摩洛哥开到纽约,大部分航线都处于战区之外。
他微笑着走下了悬梯,然后在码头上拥抱了前来迎接他的中年人。拥抱过后两个人没有说什么,转身走向了码头远处的汽车。
直到坐上了汽车,年轻人才开口说起了自己此行的成果来:“德国人在北非确实有一座巨大的油田,位置大概在利比亚的北部偏东,锡尔特盆地。”
“在那里?还真是让人感觉到意外啊……”中年人皱起了眉头,显然对这个结果有些纠结。
谁也没有料到,在利比亚可以突然现一个巨大的油田,并且位置还算不错――那里并不深入沙漠,运输相比较而言还算便利。
德国人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那里建设成一个巨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这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苏联还有英国同样也不是。
利用这个油田,德国的战争机器就可以无限制的展下去。紧缺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替代品,这对于美国和英国来说,绝对是危险的前兆。
在美国的决策层内,很多人都认为德国人动的战争是可以得到抑制的。原因就是德国手里的战略资源太少,而且完全被美国人所控制。
石油资源还有橡胶资源德国人手里都没有多少,这些东西严重依赖进口。只要英国和美国封锁掉这些战略资源,德国就会因为缺少这类物质而崩溃。
原本这个计划是非常有可行性的,而且在战争中期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在,利比亚油田的出现,让制约德国的手段出现了变数。
早在二战开始之前,德国技术人员就在开用石油衍生品制造人工橡胶的技术。
同一时期,德国人也在玩煤转油技术。他们在努力的打开自己被制约的资源瓶颈。
本来这种努力,在石油产量都严重不足的时代,是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可是现在,德国人找到了更多的石油!
更多的石油就可以炼制更多的衍生产品,比如说柴油、汽油、塑料以及人工橡胶制品!
这样推断下来,利比亚油田真的有可能让德国在战略资源上实现自给自足,打破美国和英国的战略资源垄断!
丢失的地中海,因为这个油田变得更加重要,地中海争夺战,从一个角落的小打小闹,一瞬间上升到了重点战略层面上。
“产能确实很大么?”中年人一瞬间,在自己的脑海中盘算了许多事情之后,又接着开口问道。
年轻人靠在汽车的软坐上,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抵近侦查了几分钟,德国人在那里的油井很多,让我想起了墨西哥湾。”
听到年轻人提到了墨西哥湾,中年人的表情一下子更加精彩了。他没有料到,德国人现的油田,竟然堪比现如今美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即便现在利比亚的石油产能还无法跟美国人相提并论,可是在未来的某一天,足够德国人使用,就相当的可怕了。
只是愣了一秒钟,中年人就回过神来,有些感慨的叹息道:“早知道,地中海就不应该这样随随便便让出来……”
德国占领了埃及,部队挺进苏伊士运河,这已经越了英国可以控制的范围。
英国海军已经被赶出了地中海,最靠近利比亚的基地,要么远在南非东非,要么在中东地区。
更何况,指望这些部队反击德军,并且攻入利比亚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现如今的情况是:德国不去找这些地方的英军的麻烦,就已经不错了。
“大西洋反潜作战,我们已经开了一些新技术,希望这些新的技术,可以略微帮助英国人撑住这段最难的时间吧。”中年人如此感慨道。
他是美国情报部门的高层,知道的事情也更多一些。现在大西洋上的战斗非常被动,神出鬼没的狼群,让英国的船只损失惨重。
一些美国“援助”给英国的船只,也迅被击沉,整个大西洋上盟军运输线一片混乱,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这可不是几万吨物资的损失,而是一百万吨,甚至两百万吨的庞大损失。这些物资被送入了海底,变成了鱼食。
194o年的1o月马上就要过去,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运输船队的总损失已经接近17o万吨,简直惨到让人无法直视。
“如果……我们组建一支部队前去偷袭,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忧心德国人石油自给自足的美国中年男子开口这样问道。
年轻人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是我带队,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三成。”
“你带队只有三成的成功率?”中年人听到这个消息,明显有些难以置信。
显然年轻人对这样的行动很没信心,他点了点头承认道:“是的,最乐观的估计只有三成的胜算。”
他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张白纸,垫在腿上随便画了两笔:“敌人在外围布置了汽车和装甲车,还有很多的高台警戒哨……我们一旦动手,就没有可能逃走。”
针对这种布置的防御阵地,潜入进去放火搞破坏,和自杀根本没有什么两样。整块石油产区太大,简单的小分队破坏,也影响不了太多的生产。
用地面攻击显然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整个北非差不多已经落入德国人的手里了,现在去那里组织偷袭,连个前进基地都不好找。
所以中年人试探着问了这么一句之后,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性:“如果我们轰炸那里呢?”
美国是有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英国人当然也有。如果使用远程战略轰炸机,轰炸在利比亚的德国油田,破坏力更大,而且损失似乎也能接受。
虽然,现在北非的英国基地已经丢了七七八八了,可是作为前进基地,克里特岛还在!
克里特岛上有空军机场,可以起飞大型的轰炸机!只要从那里起飞,大半个利比亚都在b-17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听到了这个计划,年轻人倒是同意道:“这个计划倒是可行,我地图上标注了德军基地的确切位置,只要导航不出什么问题,轰炸就没有什么难度。”
相比较无法撤退的地面攻击,从天上轰炸就安全多了。如果飞机的数量够多,还能够给德国人造成足够量的伤害。
“回去之后,把你的所有的情报规整好,交给胡佛局长。现在他亲自过问这个事情,算得上是最重要的情报之一了。”中年人开口,交代了随后要做的事情。
他看着年轻人,最后叮嘱道:“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要向罗斯福总统亲自汇报这次行动,回去写好稿子,想好应该说一些什么。”
中年人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感觉郁闷起来。最近的工作太多太多了,多到让他都有些崩溃的地步了。
英国情报机构里面藏着一只幽灵,那个看不见的影子已经让整个英国高层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
美国方面也同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家都怕被厉害的德国情报部门渗透进来,所以最近暗中的盘查工作,相当的严密和繁杂。
现在,又多了一个要拟定的计划,派出足够数量的b-17轰炸机,偷袭利比亚境内,德国人的油田。
“事情还真多啊。”他想到了这里,叹息了一声之后,闭上了自己的嘴巴。车内恢复到沉默的气氛之中,两个人包括司机在内,都没有再说什么。
罗斯福总统虽然无法明目张胆的加入到这场世界大战之中,可是他早已决定,让美国站在英国这一边了。
置身事外的美国,一直都坚持着游离在欧洲之外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它希望在局势更加明朗的时候,再下自己的筹码。
当然,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人把筹码推给了英国,却在最后关头允许德国“投降输一半”。
如此左右逢源的选择,让美国成了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赢家。现在时间匆匆过去,美国又要再选择一次,再做一次最大的赢家!
只要摧毁掉德国人的利比亚油田,一切就都还在控制之中。美国的战略布置就还能挥效能,战争的结局就还好掌控。
前提是,美国要帮助英国,摧毁掉利比亚油田,让德国短缺的石油资源,继续短缺下去!
汽车,在纽约拥挤的街道上缓慢前行,很快就混入到滚滚车流之中。美国是二战时期生产汽车最多的国家,这可不是浪得虚名而已。
在194o年,美国的街道上就已经拥堵不堪了,车水马龙的拥堵景象,根本不是其他国家可以比拟的――即便是此时此刻的德国,也是不行。
(三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