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高产作物
见范时崇一开口便推卸责任,福建巡抚黄秉中可就坐不住了,他是太子一系,亦是福建的主官,下面三府呈报的异动,他一直压着,拖着,找各种借口下到各府去巡视,就是不去闹的最厉害的泉州、漳州、福宁一带,只见他在椅子上一欠身,说道:“督台大人,泉、漳二府及福宁一州自去年就旱情严重,皇上截留三十万石漕粮赈济此一带被灾之民,而福建其它各府,同样灾情严重,今年春旱尤为厉害,下官等四处巡查,不敢稍存懈怠,万未料及,受赈济的一带反而挑头闹事,并且迅速蔓延开来,实乃出乎下官意料。(更新速度最快尽在 前任督台,自去年十一月便即解任,浙江本是鱼米之乡,去年又是丰年,下官等欲从浙江借调米粮,奈何浙江巡抚百般推脱,下官等亦是无能为力。”
范时崇一听,这黄秉中竟然倒打一耙,含沙射影的指责自己到任太迟,没起到协调闽、浙两省的责任,心里立时就警觉起来,这黄秉中去年由福建布政使升任巡抚,在福建已经呆了五年,可谓根基深厚,他若是成心挑起督抚之争,自己此立足未稳,可是大为不妙,倒不若借此机会好好整合一下福建的官员。
想到这里,范时崇神情肃然的说道:“诸位与本督皆是朝廷命官,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岂能坐视福建半省糜烂?饥民暴*所发之揭贴,本督亦曾看过,直指地方官吏侵吞赈济钱粮,地方富户大豪囤聚居奇,针对此条,本督以为,对福建西南各府饥民暴*该剿、抚并用,剿,本督已命福建提督蓝理派兵前往征剿。抚,望在座诸位与本督同心协力,征调粮草运往西南各府……”
泉州府,福建陆路提督府。
提督蓝理闻报泉、漳二州及福宁三州皆反,不由怔了半天。蓝理是福建漳浦人,畲族,自幼习武,英勇过人,康熙朝有名的‘破腹将军’,在征台时,屡立战功,累功升至提督,他自小就不曾读过书,性情豪爽,粗犷率直,其儿蓝国定却是依附太子。
蓝理早就收到其子的密信,要他对泉州、漳州、福宁一带的饥民采取放任的态度,这要求对他来说,不过是抬抬手而已,他只管军事,不管民事,只要不造反,就跟他没一丝关系,更何况他对豪族大户历来反感,地方官吏贪腐赈济钱粮的事他亦有耳闻,自是乐的看热闹。
他亦是万没料到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泉州的永春、德化两县一扯旗放炮杀官造反,会如此迅速的蔓延开来,仅仅不过五天时间,泉州、漳州及福宁州已是反旗四竖,而且开始向龙岩、延平、汀州三府蔓延,从贼人数已是号称十万之众。
他也是老军务了,反贼势力发展的如此迅速,要说这背后没有得力人手组织、策划,打死他也不相信,不过事已至此,他除了暗自腹诽几句,也没其他办法,只得尽起本部三万兵马,兵分三路前往征剿,同时给康熙上了份折子呈报详细情况,不管造反是什么原因,这么大的声势,他这个坐镇泉州的福建陆路提督是逃不了干系的,不积极主动一点,这个提督怕是当到头了。
范时崇的手令传来时,蓝理已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安南州了,他只让师爷回了短短一句话,“所过之地,寸草皆无,望督台大人保证兵马粮草。”
广东与福建紧接,潮州府更是紧临福建漳州,漳州府这一造反,把潮州知府吓了个半死,一边以八百里加急向广州巡抚呈报,请求派兵进驻,一边严令各县严密注视福建叛民的动向。
胤祯回到澳门后,却没闲着,先去查看了下那艘二级战列舰,蒙特多号损伤不是很大,贾士度又是有心奉承,调派了所有好手维修,预计再有三天就可以出海,这让胤祯心情大好。
回到澳门海关的临时驻地,胤祯就开始不断的写信,康熙在三月初发出上谕着北方各地做好抗旱准备的邸报,胤祯到广州已经看到了,康熙虽然未给他密信,但细想之后他觉得还是得尽一份力,既能救民于水火,也能多获一份圣眷,何乐而不为?银子没了再赚就是。
胤祯首先就给江海关、浙海关、上海沙船协会下令,着北上沙船一概只准装运粮食,天津海关以高于市价二成的价格敞开收购,并通知‘四大恒’保证天津海关的现银和银票流量。
稍想了想,他觉得此次大旱对在北方推行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是个大好机会,农学院虽然还未开院,不过这些东西可以先试着推行,也算是为农学院积累经验。
此时,黄河以北都还未开始大力推行这三种高产作物,种子还是个大问题,默想片刻,他才派出亲卫先到广州去搜买这几种农物的种子,又给施世驃写了封信,叫他搜集三种农作物,玉米、番薯在沿海都种了不少年了,但马铃薯他来了后还未吃过,不知道传过来了没?所以特意交待施世驃不妨去台湾看看,荷兰人在台湾多年,应该已经传到了台湾。
之后他才给康熙写密折,详细汇报了被刺杀的情形,并把缴获的弓、箭一并送了去,这么大的事是不可能瞒住康熙的,然后才通报运粮一事,而后,胤祯又提及气候异常,人口密集区要严防瘟疫,稍后,他才提及旱灾之后推广三种农作物的事情,最后是请求在澳门设立海防同知衙门,以加强对澳门及澳门外海的管理。
检查妥当之后,他才将命令、信件、密折一并用快船发出。
三月三十日,胤祯就收到了广东巡抚满丕转发过来的私信,其中言及闭城大索三日,皆一无所得,甚是惶恐云云,他不由好笑,这家伙只怕根本就是做做样子,这些官油子对这种案子,躲都来不及,还会尽心去查?倒是信后提及福建造反的消息,让胤祯楞了半晌,在康熙朝还有这么大一次农民起义?咋就没听说过?是原本就有,还是自己来了改变的?本王好象跟福建没啥关系。闹就闹吧,既然没听闻过,估计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再说,这事也没他插手的余地,胤祯沉思片刻就把这事放在了一边。
四月初二,胤祯乘坐修理一新的蒙特多号返回上海,这艘二级战列舰,回到上海就将面临肢解的命运,他也懒的费神去改名字。
第133章祈雨
京城。
整个三月,北方是滴雨未下,不少河溪断流,池塘干枯,各地官府都开始举行大小规模不一的祈雨活动。
康熙亦未例外,在宫中祷雨,不茹荤者十数日,四月初六,钦天监监正纪利安奏报,近日或有小雨,康熙闻言大喜,立即下旨,明日举行雩祭,即圜丘求雨。
四月初七黎明时分,康熙身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康熙在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也随之跪叩。第二项,将玉帛奉上,奠玉帛。第三项,将祭祀用肉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在坛中心,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
康熙一向视农耕为国之根本,然华北却是十年九旱,在这靠天吃饭的年代,祈雨也成了康熙每年必修之功课。
回到养心殿,雨没来,胤祯的密折却到了。
仅仅只看了个开头,康熙便觉的心颤手摇,竟然有二百余手执利刃弓矢的亡命之徒在广州城焚街刺杀胤祯骨肉相残他脑中立时就冒出了这四个字,“一群畜生”他恨恨的嘀咕了句,开始在殿里的踱步,到底是谁?太子?老八?老三不可能,老四?也不可能,太子?没理由,老十四从八党分出来,他应该最高兴,怎会这时候去杀老十四?难道是老八?因为老十四的背叛?
康熙回身望了一眼随同密折送来的两把青海弓,眼睛微微一眯,这青海弓没个三、五年的训练可是拿不出手的,老八有这份心计和隐忍能力,公推太子时也不会这么快就跳出来了,难道还有人躲在暗中?可为什么单单对老十四下手,这群孽障,老大的例子还活生生的摆在哪里,他们难道就没有丝毫敬畏之心?
他越想越是烦闷,太子,是由他一手调教了三十多年,现在也是蠢蠢欲动,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三、老十四竟没一盏是省油的灯,太子这事还没完,又闹出一起兄弟相残的丑剧,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太子的问题了,该怎么压制这些个不安份的不孝子?
沉默半晌,康熙仍不得要领,只得先放下这问题,又坐回去细细看密折,看到胤祯从两江调粮走海路到天津,禁不住轻叹一声,所有人都只看到漕运,却未及想到海运同样可以调粮,这老十四的眼光还真是别具一格,当初放他出京,现在看来是无比的正确。
仅仅通过这一件事,他就将海关、沙船协会、‘四大恒’
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倒是开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如果行的通,以后两广、闽浙、两江的赋税、漕粮倒都可以走海运,如此能减轻不少漕运的压力,平日里还真没看出,老十四鼓捣的这些个东西,紧急时还可以派上这样的用场,竟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待看到胤祯言及预早预防瘟疫,他不由微微颌首,这问题是该及早预防。随后看到推广三种高产农作物,康熙倒是犹豫了,玉米、番薯在江南沿海一带有少量种植,产量颇为喜人,他也曾耳闻,但这东西能够作为主食?再说北方的气候、土壤皆与江南迥异,这些作物能在北方推广?今年春旱本就导致受灾严重,万一推广不见效果甚至是失败,今年的压力可就大了。
信的未尾,胤祯才提及在澳门设立海防同知,康熙不仅暗笑,老十四在防范西洋人这方面,比所有大臣都要激进,也不知道他这种忧患意识从何而来的。
这时,就听李德全轻声道:“恭喜皇上,下雨了。”
熙一喜,兴奋的望了窗外一眼,果然,外面已下起了丝丝细雨,他不由起身走到门口,一个多月未见雨了,虽然是小雨,也能振奋人心。
康熙正自兴奋,眼角却瞟到萧永藻正冒着小雨匆匆而来,看他步履匆匆的样子,可不象是什么好事,他不由扫兴的回到御案后坐下,萧永藻已是一溜小跑着进来,很稳重的见过礼之后,他才双手呈上一份八百里加急文书,“禀皇上,福建泉州、漳州及福宁一州,饥民暴动,现已蔓延龙岩、延平、汀州三府,福建已是半省糜烂。”
康熙闻言不由一楞,竟然是福建暴动,这段时间他一直是留意山东、山西,他暗暗咬了咬牙齿,好手段,连朕都瞒过了,突然他眉头一皱,沉声道:“怎么回事,泉漳二州及福宁一州,去年朕就截留了三十万漕粮赈济被灾之民,饥民如何会暴动?”
萧永藻重重的叩了个头,才道,“回皇上,饥民暴动前曾广发揭贴,说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并与豪族大户暗相勾结、囤聚居奇、借机兼并田地。”
“好胆”康熙咬牙冷笑道:“朕以宽为政,竟养出了一帮猪狗不如的官员,连赈灾钱粮,他们也敢伸手。”顿了一下,他才森然问道;“那些个地方官员呢?”
见康熙动怒,萧永藻连声道:“奴才该死,皇上息怒,那些地方官员都已经被暴动的饥民杀死。”
“便宜他们了。”康熙说了一句,便低头翻看奏折,这是两份奏折,一份是闽浙总督范时崇上的,一份是福建提督蓝理上的,蓝理已经兵分三路进剿,而范时崇又提出剿、抚并用,康熙翻看之后却是默然不语。
福建本就地瘠民贫,兼之民风强悍,此次祸乱,从贼人数更是高达十万之众,已是极难平息,朝廷不知要为此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萧永藻原本以为康熙在看到奏折后会有雷霆之怒,却不料竟然是悄无声息,不由大着胆子觑了一眼。
却见康熙仰着脸沉思,不由赶紧的低下头来,康熙沉吟半晌却转了话题,“恂郡王胤祯已经着海船从海路运粮至天津海关,你着户部安排人手去接收,一应明细帐目与海关戡合清楚,但凡敢有侵吞赈灾钱粮的,灭族抄家,绝不轻饶。”
“喳,奴才出宫便去户部交待。”萧永藻忙叩头回道,心里却是好奇,胤祯这次不知道又捐了多少?
康熙已是接着道:“各地受灾情况,统计结果可曾出来?”
第134章各有盘算
萧永藻身为上书房大臣,今春旱情又是如此严重,料知康熙迟早必有一问,这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课,闻言便从容回道:“冬小麦拔节、灌浆均在春季,今年春旱来得早,陕西、山西、河南、直隶的冬小麦基本是保不住了,若是持续旱下去,很可能颗粒无收。”
康熙不置可否的低“唔”了一声,随口问道:“五月之后才能解除旱情,宜种何物?”
怎么问起这事来了?萧永藻不由颇感诧异,这主子一生重视农耕,这些问题早就烂熟于心,何须相问?稍稍犹豫他才缓缓说道:“回皇上,五月正是仲夏,雨水充足的话,粟谷、荞麦、高粱、豆类都适宜种植,粟谷、荞麦、高粱成熟时间都不长,入秋便能收一季,若是五月旱情能解,下半年口粮就有保障。”
因为在试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件事上有些犹豫,康熙纯粹是下意识的有此一问,萧永藻的‘保障’二字倒是提醒了他,既然胤祯在信中一再提及这三种农作物能高产抗旱,那就着他保障试种地区的口粮,他左右是不缺钱。
黄河以北各省,初夏时节十年倒有九年旱,高产抗旱的农作物,着实让康熙心动,再说,胤祯闻知旱情便主动购粮北上,又广为搜罗种子,仅是这份忧国忧民之心便难能可贵,倒不如由着他,成则可喜,败亦无忧,何苦打击他积极性。
思虑清楚,康熙才道:“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推荐在北方播种玉米、番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上书房跟户部好好合议一下,在北方各省,每府、县皆抽调一乡试行推种,不论土壤肥瘦,亦不论雨水多寡,都须兼顾,既是试种,着各县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农细心侍弄,严令地方官吏细心察看,收后必须如实详报。”
“喳,奴才谨尊圣谕。”萧永藻恭谨的叩了个头,心里却是暗道,十四爷年青胡闹也就罢了,怎得皇上也跟着胡闹,这农作物已经沿袭了千年,岂是那么好改的?玉米、番薯、马铃薯,听名字就知道十四爷是从西洋人那里弄来的?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飘洋过海不远万里而来的农作物岂能适应北方各省这贫瘠干旱的土地?十四爷这次怕是要破财了。
农作物的事情定了下来,康熙甚感轻松,接着道:“天气酷热,着张鹏翮巡查京师内外,严防疫病滋生。另拟旨,在澳门设海防同知,兼管海防、外事,人员着吏部选派。”
福建饥民暴动的八百里加急很快就传到太子胤礽耳中,胤礽闻报是既喜又忧,喜的是福建的动静竟然闹的如此大,必然要吸引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忧的是福建的暴动过于早了点,山东、山西两地火候未到,不能形成呼应。
就在他患得患失之际,胤祯从江南走海路调集粮食的消息亦传了出来,他不由恨恨的骂了句,“银子多的没地方花了?”随之起身在室内烦闷的踱步,转了两圈才凝神思虑。
老十四既然是从江南海运粮食,以他的财力和一贯的风格,就不可能是小数目,而且此路一开,日后还可以源源不断调集粮食,朝廷得此强助,很快就能平抑粮价,稳定人心,那些个囤粮大户闻知这一消息,只怕亦会急于出手库中囤积的粮食。
既是如此,就不能再拖了,即便时机不成熟,也得让他们赶紧的起事,呼应福建
雍亲王府后花园。
胤禛一如往日般沉着脸走进了南院,进屋后却是一语不发,只是闷坐喝茶。他早在几日前就已经接到邓老大飞鸽传书,虽然刺杀失手,却也没留下任何把柄,得知这一结果,他倒是安心不少。
邬思道这段时间也是时时留意胤禛神情,暗中揣测刺杀胤祯的成败,一见胤禛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便料知‘粘杆处’失手了,但他却是佯做不知,散漫的问道:“四爷心情烦闷,可是朝中有事?”
胤禛瞥了他一眼,才徐徐说道:“福建饥民暴动,祸延六府,半省糜烂。”顿了下,他又才道:“恂郡王胤祯自海路从江南运粮至天津……”
闻听福建饥民造反,邬思道脸色已是峻肃起来,默然半晌,他方沉吟着道:“四爷,太子动手了。”
“这是太子策动的?”胤禛悚然一惊,脱口问道。
邬思道点了点头,凝重的说道:“福建旱情并没北方严重,去年圣上又赈济了三十万石米粮,暴动缘何而起?定然是太子早做谋划,福建一乱,京畿附近只怕离乱也不远了。”
胤禛却道:“福建饥民暴动,曾发揭贴,指责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大户豪族囤聚居奇,兼并田地。”
“此地无银三百两。”邬思道不屑的说道,“饥民暴动还要找理由?找借口?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再侵吞也总要拿出二成三成来吧?囤聚居奇,更是笑话,哪有灾荒不囤聚粮食的?”
胤禛不由一怔,着啊,饥民暴动,饿急了冲击大户抢粮,又不是争天下,难道还要讲究个出师有名?
邬思道却又侃侃而道:“福建不过是引子,真正的后手是在京畿直隶,今年春旱如此严重,太子不可能不加以利用,唯有京畿之地动荡,才可能调动京畿兵马,太子也有才有机会。”
胤禛神情不由凝重起来,他至少在名义上是太子一党的,太子如此大的动静,万一激怒皇阿玛,会不会遭受池鱼之殃?
邬思道瞅了胤禛一眼,知道他在担忧什么,却是话题一转,很突兀的问道,“四爷对福建乱局可有兴趣?”
福建?胤禛一时无语,这跛子的心思转的也太快了,福建是太子跟皇阿玛的博弈,本王插一脚算什么?本王现在是抽身都嫌来不及。
邬思道两眼闪着幽光,低沉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若是迟迟无法平息,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恶化,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胤禛瞬间已是反应过来,“你是说皇阿玛会派老十四去平叛?”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邬思道幽幽的说道:“十四爷擅长兵事,手上又有四千海军,又在上海,乘船不过几日就可抵达福建,而且福建水师也在他名下,圣上若欲平乱,十四爷该是最佳人选。”……
第135章聚焦福建
皇阿玛若真是派老十四领兵平乱……,胤禛两眼也开始亮了起来,这好处实在太多了,首先,可以借机消耗老十四海军的力量,延迟海军成形的时间。其次,可以抹黑老十四在江南的形象,十万饥民从乱,那还不杀的血流成河,对朝廷来说是平叛,可对江南百姓来说,那就是屠杀
国初入关,江南的屠杀规模可不小,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往,老十四再在江南杀个十来万,江南士林如何看他?江南士绅百姓如何看他?朝中江南大员又如何看他?
到时候暗中找几个文人再给他鼓吹一番,一个残暴嗜杀的名头可稳稳的安在他头上,看他以后如何招揽人心?没有人,十四党就是个天大的笑话,还梦想争储?
这些都还是次要的,老十四若真是领兵平乱,‘粘杆处’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展手脚,就凭‘粘杆处’的实力,就足以致他于死地。
见胤禛两眼放光,邬思道轻笑道:“四爷既已明白,思道就不多言了,只是欲除十四爷,这可是最好的机会,四爷不妨找人应景的时候举荐一下,把握更大,另外,福建哪边,是否也该添把柴,火越大,机会就越大,要能祸乱两江或者是湖广,则更妙。”
廉贝勒府,
闽浙总督范时崇在给康熙递送八百里加急奏折的同时,也给胤禩送来一封救急信。信中将自己的处境、福建的情况以及他的平乱方略都做了详细的叙述,虽未明言,但求援之意已是跃然纸上。
胤禩阅信后,连忙将何焯、老九、老十召集过来,他们三兄弟现在负责京师外城整改及工商杂税的试点革新,经常碰头商议,倒也不用避闲。
老九、老十两人匆匆而来,正好在门口遇上何焯,稍稍寒暄,三人便一道进了府门,胤禩闻报已是迎了出来,在书房落座之后,何焯便率先问道:“八爷急召,可是为了福建一事?”
胤禩点了点头,开口道:“十四弟自立一党之后,虽然未大肆招揽人心,可不少官员却都暗存观望之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隐忧,我原本计划是借办差之机暗中整合,但福建饥民暴动,闽浙总督范时崇来信求援,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招揽人心的机会。
范时崇跟九弟关系密切,亦是我八党中坚,现位列总督,在圈中更是瞩目,福建饥民暴动,他身为闽浙总督若是处置不力,或是稍有失误,则祸不旋踵,不说灭顶之灾,至少是难逃降黜之厄。
据他信中所说平乱方略,欲剿、抚兼用。剿且不说,抚,他从何抚起?福建历来是寅吃卯粮,去年本就遭灾,今春又是旱灾,藩库怕是早已见底,哪里有银子去抚?浙江虽是富有,但他刚刚上任,浙江巡抚王度昭又是太子一党,未必会全力支持他。
而且福建巡抚黄秉中亦是太子一党,不借机发难,挑起督抚之争已是万幸,岂会全力配合他?可以说,闽浙总督范时崇现在是岌岌可危,也正是急需我们出手拉他一把的时候,他来信亦是此意。
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援手,而且要大力援助,大张旗鼓的援助,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招揽人心的机会,帮他即是帮八党,帮我们自己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强我们八党的凝聚力,你们以为如何?”
“八爷真可谓高瞻远瞩。”何焯含笑道:“有道是患难之时见人心,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官场沉浮是常事,官场结党之风之所以屡禁不绝,究其根源,无非是仕途坎坷,一众官员谁敢保证没有被贬黜的时候,谁又不希望在患难之时,能有人拉一把?八爷可真是看破官场炎凉。咱们此时出手拉范时崇一把,不仅圈内官员会群起拥戴,还能够吸引圈外官员纷纷来投,范时崇本人就更不用说。”
老九却是幽幽的说道:“我有个门人在福建,从他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分析,福建饥民暴动是有人暗中策划鼓动,这事怕是跟太子脱不了关系,八哥,这事咱们须的谨慎从事,再说,皇阿玛可是严禁阿哥结交外臣,如果大张旗鼓,九弟担心会不会适得其反?”
“无妨,十四爷能掏钱赈济,我们难道不能资银以平叛?”何焯一口就接了过去,“既是要大张旗鼓,就得光明正大的做,直接上折子,坦坦荡荡以公示人。”
老十最是喜欢热闹,一听这话,便道:“对,直接上折子,咱们一心为国,皇阿玛还能责罚咱们?”
胤禩含笑道:“如此一来,可又得让兄弟们破费了。”
老九、老十都是佯怒道:“八哥这是什么话?”
次日早朝,常例汇报一完,胤禩就站出来奏道:“启奏皇阿码,福建饥民暴动一事,儿臣有本要奏。”
康熙微微一怔,福建之事,老八掺合什么?想到闽浙总督范时崇,他已是明白过来,好嘛,都跟福建较上劲了,倒要看看你又是什么章程,边想他边微微点了下头。
胤禩朗声说道:“皇阿玛,福建饥民暴动,自有其可恨之处,但也不乏无奈之处,儿臣窃以为,此实乃地方官吏贪得无厌,不使饥民沐浴皇恩所致,饥民本非盗贼,暴动亦是为了活命,所以儿臣窃以为剿不如抚。
然,福建本就地瘠民贫,经此一乱,犹如雪上加霜,依靠福建一省之力根本无力安抚,今春又恰逢北方大旱,朝廷无暇南顾,十四弟既能购粮北上赈济,儿臣亦欲效仿,儿臣财力有限,与九弟、十弟合力凑出十五万两银子欲资助福建安抚饥民暴动,还望皇阿玛成全。”
胤禩话一落音,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三个不参与党争的皇子,立时就在心里大骂开来,好嘛,去年是太子和四哥为京城改造带头捐款,今年又论到老八三兄弟带头捐款来了,我们一年俸禄才多少?去年才捐,今年又要捐?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你们两党打死打活,不干咱的事,咱不想管,也管不了,能不能别老拿捐款说事?就算要捐,能不能先打声招呼,咱好先请病假,没组织难道就该死?。
第136章不厚道
听到胤禩开口就是每个兄弟捐五万,老三胤祉在心里也是大骂无耻,去年太子和老四带头捐钱,一开口也不过是一万二万,这个老八倒好,一开口就是五万,这要认捐,今年岂不得喝西北风?去年‘四大恒’分红也才分了四万,这还要倒贴一万,这可是一年的俸禄,有没有搞错?你们包工程有钱,我们可没有工程包。
太子胤礽心里却是一紧,福建的事,老八是不是嗅出了什么味道?那可是千辛万苦花了无数银子才能有如此局面,岂能让他就这么败坏了?但他的提议却是光面堂皇,该怎么驳斥呢?
老四胤禛心里却一阵苦笑,捐款的口子果然不能乱开,这老八也不是省油的灯,看来,又得破财了,不知道太子会如何应对?总不至于自己抽自己吧?
八党的朝臣们心里可就激动了,八爷这是变着法子帮闽浙总督范时崇,这可真是雪中送炭,这事必须得大力支持,谁没落难的时候,此时不帮范时崇,自个落难的时候可就没人拉自己了,一个个立时就蠢蠢欲动。
其他大臣倒是无所谓,上次,他们踊跃捐钱,康熙都没要,估计这次也是一样,康熙现在手头可不比往日,去年‘四大恒’分红,他就得了一百六十万红利,再说,不还有十四爷那个财主嘛,那可是几千万的身家,随便拔根毛,也比他们腰身粗。
康熙更是大为意外,老八竟然是捐钱力挺闽浙总督范时崇,以此来招揽人心,不错,凭心而论,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对朝廷也有利,只是,这钱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太子胤礽急切间也没能想出好办法,他知道现在所有的人都等着他表态,老八三个都捐了,他要不捐那读书定是说不过去的,瞟了一眼那几个跃跃欲动的大臣,他心里一动,忙转身奏道:“皇阿玛,八弟忠心为国,实令儿臣汗颜,福建一隅之地,有八弟、九弟、十弟捐助已是足够,北方数省旱情严重,儿臣愿仿效十四弟,出资五万两广购米粮在直隶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还望皇阿玛成全。”
老三、老四一见太子另起炉灶,都是一喜,反正是捐,捐到福建连响声都听不到,白白便宜了老八,还不如自己撑头建粥棚,怎么着也落个好名声,两人立即站了出来,“儿臣也愿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
老八见此情形,暗自佩服太子反应快,这一另起炉灶,可是大大分薄了对福建的支持力度,而且,他还说的堂堂正正,没驳斥的理由。
老五、老七、老十二可就傻眼了,原本指望太子他们降降价码的,现在可好,太子虽然是另起炉灶,可也是一口出的五万两,这不要命嘛,老五胤祺迅速的给老七和老十二递了一个征询的眼神,二人一见,急忙猛眨眼睛认可。
老五胤祺松了口气,忙跟着出列,“儿臣愿与七弟、十二弟一同施粥赈济灾民。”
老五胤祺这话一出,不仅康熙,所有人都警惕起来,不是又出了一党吧?
士、上书房大臣萧永藻亦是八党中人,佟国维退了后,他自然就成了八党的一杆大旗,见太子胤礽轻轻松松就打乱了八皇子胤禩的计划,心中暗急,一俟众皇子说完,他就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禀皇上,北方各省虽旱,但有十四皇子和朝廷赈济,民心尚安,一矣旱情缓解,便可自力更生,反观福建,虽是一隅之地,但祸乱一起,十室九空,不论安抚还是战后重建,都需大量钱粮,奴才愿出银三千,略表寸心。”
恩,这倒是老成谋国之言,康熙瞅了萧永藻一眼,却仍是默然不语,安坐看戏。
萧永藻这话确实引人深思,战乱重建,可不比灾后重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上书房大臣,士张鹏翮紧随其后站了出来,躬身道,“萧大人老成谋国,虑事长远,微臣附议,亦愿出三千两。”
见张鹏翮明确支持自己,老八胤禩不由长松了口气,张鹏翮的支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十四党是偏向他八党的,虽说眼下十四党不过寥寥几人,但胤禩却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
太子胤礽虽然沮丧却不气馁,胤祯这段时间一直在广东,噶礼应该还没机会跟他谈呢,这事不急。
两个上书房大臣意见一致,对朝中大臣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小,一些中立的纷纷表态支持老八胤禩,再加上八党本身人多,立时就形了一股风潮,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待一众大臣消停下来,康熙已是拿定了主意,轻咳了一声,他才不疾不徐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北方各省春旱,不过是疥癞之患,而今国库充裕,也不缺这点银子,让朕欣慰的是诸位臣工为国为民的这番心意,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上次,诸位臣工踊跃捐输,朕婉拒了,这次,朕就允了你们,让天下百官、士绅子民看看我大清的新气象”
康熙同意了?一众原本是做做姿态的大臣立刻就在心里暗暗叫苦,刚刚口一张,可是捐出了一年的俸禄,一个个心里顿时就一阵肉痛,心里更是大骂老康熙不厚道,越有钱越抠门。
上海。
胤祯乘坐蒙特多号回到上海,便得知造船厂已经建造完工,开始在建造二千料的贸易商船了,他立马就召集所有经验丰富的中外造船匠工,安排他们分头研究买来的战列舰和风帆战舰。
忙完了船厂,他又视察火器厂,胡志国一见胤祯前来,立即就满脸喜色的上前汇报,推行了两个月的分工作业已经开始显露出了其优越性,不论是制造速度还是火器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胤祯温言勉励了几句之后又接着说道:“既是有效,就开始大力推广,火器的制造速度确实太慢了。”
一听这话,胡志国连忙诉苦,“恂王爷,这招学徒是容易,可要招熟练工匠可就难了。”
胤祯想都没想就笑道:“遇事要勤思索,这有什么难的?这不是一大批熟练工匠吗?让他们带学徒,每一个学徒都给予固定的奖励,三年内,允许他们提取学徒二成的月例。”
这倒是好办法,几批徒弟,这些熟练工匠就都成小工头了,他们岂有不愿意的?胡志国一听,喜的连连点头。
第137章流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闽道比蜀道则更难福建多山,地形之复杂堪比贵州,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福建的方言,说五花八门,那是毫不夸张,特别是山区,数十里便是一种方言,有些相邻的乡镇,相互之间都是言语不通,无法交流、沟通,外地人就更不用提了,纯粹是如听天书。
福建提督蓝理兵分三路直插饥民暴动的中心德化、永春二县,蓝理很清楚即便到了德化、永春县城,也不可能得到粮食补给,所以一路徐徐推进,等待后面的粮草跟进,由于道路难行,士卒的积极性也不高,六日后方才赶到永春县城。
让他颇为震惊的是,永春县城已是一座空城,搜遍全城也没找到一个活人,闻报后,蓝理顿觉进退两难,退,寸功没建,如何退?进,如进到德化,还是空城一座,他这三万大军的粮草补给就是大问题。
凝思半晌,蓝理才命人击鼓,召集众将。
破烂不堪的县衙大厅里,蓝理扫了众将一眼,沉声道:“眼前情形诸位都已经看到了,永春是座空城、死城,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安静了片刻,右营参将王晋才躬身道:“军门,未将认为,暴民得知大军进剿,提前逃走或是遁入山中。”
这话说了不等于没说,蓝理沉着脸望向左营参将尚之鹏,尚之鹏忙躬身回道;“回军门,未将仔细察看了县城,暴民应该在三天前就已经弃城而去,眼下饥荒,各地存粮皆不多,未将以为,暴民有可能跟蝗虫过境一般,吃空一处,便行转移。”
蝗虫过境,蓝理心里一沉,这是他最怕的结果,如此一来,就不是饥民暴动那么简单了,那些暴民将成为流寇,一旦合流,将席卷全省,如果掉头东进,则荼祸江、浙,南下则祸乱广东,真出现这种情形,别说官帽,只怕性命也难保。
沉吟半晌,蓝理才面无表情的道,“接着说。”
尚之鹏躬身一揖道:“军门,由于粮草补给速度跟不上,导致大军行进缓慢,尾随追击,怕是很难追上暴民大队,再有,四周皆是大山,探报难以及远,情况不明,大军深入,太过冒险,最危险的是各地都无法筹集粮草,一旦粮草补给不上,三万大军,不战自乱。未将以为,应小股轻装进入德化县城探明情况,再做决定。”
这尚之鹏有见识,但眼界太小。蓝理颇感惋惜,眼下暴民已经成为流寇,哪里还须在意这些山里的暴民,山里历来缺粮,他们呆不长,也呆不住,现在要防范的是沿海屯集有大量粮食的府县。
“众将听令。”蓝理脸一板,威严的说道:“右营参将王晋,率五千兵马携带八日口粮,经仙游县直插兴化府。
左营参将尚之鹏,率五千兵马回防泉州、惠安,征集各地粮草囤积泉州。
中军游击刘喜水,率二千兵马驻扎南安。其余众将随本督前往漳州。”
“扎”一众将领轰然应道。
待众将出去,蓝理才急召师爷,给闽浙总督范时崇、福建巡抚黄秉中、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驃一一去信,详细告知他们自己的判断,以及应对防范措施。
福建饥民暴动,虽然声势浩大,波及六府,但主要都是在乡镇、县城,经过几天的兴奋和慌乱之后,暴动的饥民在有心人有意的引导、鼓动下,开始穿镇越县,慢慢汇合成了三股较大的势力。
仙游县城。
仙游县地处永春县和兴化府的中间,最早暴动的德化县和永春县的暴民是最有组织的,经过几天的混乱之后,就形成了以张震、王福二人为首的义军,两支义军在永春汇合后,又经过三天的磨合,就合成了以王福为首,张震为副,人数上万的一支义军,并打出了永德军旗号。
永德军一成形,就向东边的仙游县进发,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无政府状态的仙游县城,由于缺粮,王福在城中大肆招纳饥民,分成五个小队以三天时间为限,下到附近乡下抢夺大户地主。
打出了旗号的永德军很快就吸引了仙游县四方饥民奔投,短短三天时间,王福就吸纳了三千青壮以及大批的粮食。有粮有人之后,王福的野心也开始膨胀,把眼光瞄向了兴化府的莆田,就在这时,接到线报,有五千兵马直奔仙游而来。
王福与张震一商量,就决定下来,永德军的首战就定在仙游,若是战败,那就乘早各自东西,若是战胜,必然声势大涨,万事可为。
永德军提前半日就撤出县城,右营参将王晋率领五千兵马连日行军,疲惫交加,进人仙游县城,一见又是空城,也不以为意,以为跟永春县城一样,饥民抢吃光了粮食转移它处。
自永春出发,他们就一直野地宿营,有现成的空城,王晋也不愿意去露宿野地,眼见天色不早,便下令宿营。
哪里想到半夜之后,突然全城大火,本就天干物燥,大火一起,立刻就席卷全城,参将王晋明知中计,急令收拢人马,可夜半炸营,岂能是短时间能控制的住的?在大火的逼迫下,他只得率领收拢的人马撤出县城。
王福早就在东、四两城门外埋伏,王晋一出城,四周便杀声四起,明知对方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乌合之众,奈何部下军心涣散,一见有伏兵,便各自逃命,半夜三更,任是如何约束,也控制不住溃逃,眼见事不可为,王晋只得率领残部杀出重围。
仙游县一战,王晋右营被杀三千多兵马,溃逃者无数,王晋一路收拢溃军,逃到莆田,仅只剩下一千人马。
莆田县紧邻兴化府,城中大户甚多,粮食囤积数量庞大,县衙在闻知发生饥民暴动后,紧急动员大户开仓放粮,及时的稳住了饥民,王晋率残兵逃入县城,未及喘息,便闻永德军已随后掩杀而至。
眼见身周士卒一个个面如土色,又见县城城墙低矮残破,王晋长叹一声,率部弃城逃往兴化府,莆田转眼间落入永德军之手,莆田城中立时杀声震天,无数大户豪族残遭灭族。
消息传出,福建全省为之震惊。
第138章人口问题
福州,闽浙总督府。
闽浙总督范时崇枯坐在签押房,上任不到两个月,他已是大感头痛,藩库不仅是空空如也,而且还欠了二十多万,一查帐,都是去年借钱买粮赈济灾民欠下的,他就不明白了,福建一省到底有多大的灾情,朝廷调拨了三十万石漕粮,藩库原有二十万两存银,都还不够赈济的,又还欠下了二十万两,这赈济去赈济来,怕是都赈济进这些龌龊官员的腰包了。
但现在不是跟他们清算的时候,范时崇只能是先忍下这口气,兵马一动,要的是银钱粮草,还得指望着他们去四处征调,好不容易东挪西凑,凑齐了十万石粮食,还未及启运,却传来了仙游兵败、莆田城破的消息,更让他震惊的是提督蓝理的呈文,饥民已经成为流寇。
流寇的可怕他可是太清楚不过了,一旦势大,别说福建,整个江南都要惨遭蹂躏,到时候自他而下,一应官员怕是没一个能够保住脑袋的。
这次不用范时崇召集,所有得到消息的福州军政大员都齐集总督府,闻报后,范时崇恨恨的骂了句,“这时候都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凝神琢磨了半晌,范时崇才走进议事大厅,待众官员见礼之后,他就朗声道:“提督蓝理的呈文,想必诸位都已看过,闽南饥民现在已经成为流寇,经仙游一役,乱军实力大增,一旦窜入福州平原,本督与在座诸公项上人头都难保全,本督以为,现在已经不存在招抚的可能,当务之急是卡住福清、永福两县,堵住乱军北上之路,然后再调集大军进入闽南征剿。诸位意下如何?”
能阻止乱军进入福州平原,保住脑袋,自然是再好不过,众人哪里还有什么意见,福建巡抚黄秉中率先说道:“督台大人思虑周详,下官名下抚标愿任由督台大人调遣。”
长福营、福州城守协等一众武官也都躬身道:“任凭督台大人差谴。”
见一众人等没有异议,范时崇面无表情的说道:“周参将,你长福营固有一千人分驻福清、长乐两县,本督另外调拨督标一营及抚标一营归入你麾下,福、长一线,你务必严防死守。
唐将军,你部兵丁一千五百余人,本督也调拨你一营督标、抚标,你负责进驻永泰、永福一线,不得放一个乱军北上。
两线不失,则乱军无法北上。至于江西、广东两省,本督自会奏请皇上调集八旗、绿营严防乱军流窜越境,如此,则可将乱军死死困在福建西南一隅之地。
没有军务的诸公,全力筹集粮饷,协防也罢,征剿也好,没有粮饷都是空谈,诸位现在不是为福建军民,不是为朝廷,而是为自己项上人头,希望大家这次能同心协力”
“谨尊督台钧令。”一众文武大员轰然应到。
广东嘉应州,嘉应府,平远县。
平远县地处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之地,乃是有名的三不管地方,又因距离广东至福建的驿道不远,交通方便,所以历来是绿林豪侠、江湖强人、各种江湖帮会、堂口最喜欢的地方,‘粘杆处’在此也有一个固定落脚点。
受福建饥民暴动的影响,平远这一段时间也是少有的繁华,南来北往的商旅多滞留在此,邓老大一行自广州脱身后,也来到这里休整。
广州刺杀胤祯一役,邓老大可谓损失惨重,手下人员死伤过半,士气严重受挫,邓老大更是悲愤异常,近五年时间,他带领一众兄弟走南闯北,从未遭遇如此惨败,这些人手都是他这些年一手来的,一下折损这么多,不仅实力大减,而且短期根本就无法补充,这使的他又恼又羞,却只能徒自愤恨,胤祯遭此刺杀,日后定然处处小心,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就没办法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这才是他最痛苦的地方。
没歇息的几天,‘粘杆处’的指令就到了,邓老大看过之后,立时精神大振,立即就召集一帮头目过来。
一众兄弟到齐后,邓老大一扫近几日的颓废,振奋的说道:“兄弟们,咱们报仇的机会来了。点子要来福建平乱,咱们可以明刀明枪的跟他好好斗一场,而且这次不仅是我们,我还邀集了两帮有旧情的兄弟过来帮忙,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卢子眼珠一转,迟疑的问道:“老大,你的意思是加入福建的义军?”
“对”邓老大信心满满的说道;“这次咱们明里暗里一起上,我还就不信这个邪,这次还会失手。”
八叉却是怯怯的道:“老大有办法对付火铳?”他上次可是被火铳打怕了,他可是亲眼看到那么多好兄弟倒在火铳下,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
邓老大眉头微蹙,“我最近也一直在琢磨,你们注意到了没,火铳在原地确实厉害,可一旦跑动起来,就远不如弓手了,咱们不会换个办法?非要啃硬骨头?”
上海。
留春园,福建饥民暴动进一步扩大,引起了胤祯的高度注意,若真是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流寇,那么整个江南的经济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摧残,这是他万万不能忍受的,不论是远洋舰队还是远洋贸易,没有一个稳定、繁荣的市场做后盾,那都是空中楼阁。
福建的问题其实根本就在于粮食,放在平常年份,根本不是问题,今年却偏偏又碰上北方大旱,消耗了大量的粮食,眼下又正是青黄不接,新粮未出之际,到哪里去弄那么多的粮食解决福建问题?
现在已经是四月下旬,若是再持续三、五个月,错过了夏种季节,即便是平息了暴*,福建的粮食也是个大问题,战乱加上饥荒,福建今年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现在人力可是宝贵资源,轻易损失不起,去年全国才二千三百多万丁户,满打满算也才堪堪过亿,过不了几年,海外那就将有大片地方等着移民,各个工厂、作坊也将需要大量人手,这人从哪里来?
到哪里能弄来粮食以解福建的眉之急?南洋海贸?胤祯很快就否决了这个念头,南洋能收到多少粮食且不说,海贸的利润至少在五倍左右,让海船运粮,他就是再有钱,也倒贴不起,而且时间也赶不上。
第139章满汉比例
胤祯搜肠刮肚想了半天,仍然是毫无头绪,不仅轻叹一声,这年头,粮食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看来,大力及时的推广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已是迫在眉睫,否则几年过后,人口就会严重跟不上,福建的问题,看来只有在湖广继续高价收购大户的余粮。
叫人唤来郑清海,胤祯吩咐道:“去年湖广大熟,那些大户手中应该还有不少余粮,继续派人大力收购。”
闻听还要大力收购,郑海清不由迟疑着回道:“十四爷,今年北方大旱,眼下粮价已经比往年同期高出三成,再大量收……”
胤祯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不容置疑的说道,“不计成本的收,这是救命粮,能收多少是多少。”
犹豫了下,郑海清仍是鼓起勇气说道:“十四爷,这样会抬高本地粮价,当地百姓承受不住,现在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胤祯轻叹了一声,而后才缓缓说道:“这情形我何尝不知,江浙百姓再苦,也就这三个月,新粮一出,粮价自然就降下来了……,去吧,照收不误。”
看着郑清海出去,胤祯不由暗自叹息,这人虑事周全,做事谨慎,倒是个人才,只是心太软,难成气候。这两害相权取其轻,岂能因小失大?
正自沉思,达春在外禀报道:“主子,火药作坊的马鸣、铸造厂的常山在外候见。”
胤祯一听,欣然说道:“让他们进来。”
马鸣、常山二人进来请安见礼之后,胤祯便含笑道:“都坐下,无须多礼,本王这次广州之行,收获不小。马总管,这火铳装药速度较慢,本王为此思索良久,你们火药作坊能否把火铳的装药量固定下来,用油纸包好,这样装药时,撕开油纸就可以直接倒入枪管,能节省不少时间。
另外西洋人火炮的火药配方跟火铳的配方亦有很大有差别,火铳的火药配方跟我们基本没差别,但火炮差别就大了。你按这配方配置一批,让戴主事他们试试效果。”说着就递过早已写好的火炮发射药最佳配方比,78%、8%、14%。
待马鸣躬身双手接过配方比,胤祯又转头对常山道:“你们铸造厂现在采用的仍然是泥模铸炮吧,本王这次听说一种新的铸炮法,叫铁模铸炮,这是本王亲笔记下来的铁模铸炮详细方法,你回去马上召集工匠研仿,据说此法不仅能省时省钱,而且还能大大提高了大炮的质量,务须让工匠潜心摸索,本王会亲自过问进展。”
‘铸炮铁模图说’
是1841年由清代浙江嘉兴县县丞龚振麟首创,比欧洲相似的铁模铸炮技术整整早了三十年,最难得的是以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出来。
对于火器之类的,胤祯也就记的这点东西,现在全抖了出来,他也一阵轻松,不过,就凭这些东西,五十年内,在海上称霸应该足够了。
海军学院,胤祯在武格等几个军官的陪同下视察了海军学员的训练、学习情况,然后来到他的院长室。
一坐下来,胤祯便好奇的问道:“怎么没见衍德?”
武格忙回道:“报告院长,衍德率领二大队,二零一分队出海训练新式风帆战舰去了。”
祯微微颌首,吩咐道:“新式风帆战舰马上就能大批的制造出来,实际操作经验很重要,你们要制定好计划,务必让每个海军学员熟练的掌握两样以上操纵帆船的技能,火炮和火铳的训练也要强化。”
格一个立正,“保证坚决贯彻执行院长的指示。”
胤祯接着又问道:“今年征兵工作任务较重,征兵小组都已经派下去了吗?”
“报告院长,各省征兵小组半月前就已经全部出发,七月初一之前,全部新兵就能赶到学院。”武格军姿笔挺的回道。
胤祯颇为满意的笑道:“恩,坐下,谈谈学院现在的情况,特别是满汉融合的情况。”
见胤祯开了笑脸,武格才稍稍放松了一点,恭谨的端坐在下首,稍做整理便开口说道:“自正月整饬军纪之后,大家都认识到海战的残酷性,学员的融合情况是最好的,队列训练、操纵帆船训练,火炮、火铳的训练都讲究协作,对促进融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众宗室子弟和八旗子弟受此影响也都逐渐开始放下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与同级汉族队长交流,不过融合程度有限。
标下随后便贯彻院长指示,开始大力提拨汉族子弟,这当然极大的鼓舞了汉族学员的训练热情,不过也引起了很多宗室子弟、八旗子弟的不满,但几次会操下来,排名在前的都是汉族子弟所率领的小队、分队。
面对这种情况,标下开始有些担心,结果却出乎标下所料,大多宗室子弟、八旗子弟由开始的排斥、不满转向倾心接纳汉族子弟,标下与他们多次交谈,才摸清楚,大家虽然没上过战场,可都不傻,在战场上多一些训练娴熟,成绩优异的同僚和战友,胜利或者是活命的机会就要大的多。大多的宗室子弟可都是抱着立战功的想法,谁愿意死在海上。
这次院长带回来了三艘西洋战舰,那艘战列舰上,仅大小火炮就是八十门,而且据说还不是最大的,对大家的震撼是相当的大,大家对海战的残酷性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也使得满汉融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提拔了多少汉族子弟?”胤祯不由关心的问道。
武格谨慎的回道:“目前八大中队长,已有三个是汉族子弟,低级军官所占比例也在四成左右。”
四成胤祯不由一怔,这提拔的也太多太快了吧,康熙会不会另有想法?胤祯沉吟半晌才道:“目前就保持这个比例,多留意好苗子,有了战功再提,很多宗室子弟获得战功后都要退出的,日后真正纵横大洋还得靠这些汉家子弟,要悉心培养他们,另外各省之间要注意平衡,至少不能让一省独大。”
纵横大洋十四爷野心竟然如此之大,那岂不意味着数不尽的战功?武格心里一阵滚热,一定要牢牢的钉在海军,不捞个郡王决不罢休,他肃然道:“是,标下尊命。”
胤祯想了下又才说道:“海军中的派系问题必须时时留心,发现苗头就给我狠狠的打压,海军中坚决不允许其他派系存在。”
第140章朝堂暗争
京城,紫禁城。
乾清宫西暖阁,康熙看完福建传来的八百里加急,眉头立时就拧成了一个川字,而后起身在殿中缓缓的踱着步子,这个闽浙总督范时崇是不知兵事,还是有意危言耸听?提督蓝理呈文所说流寇应该是指在福建省内,从他不密折上奏就可以看出这点。
流寇,流寇的危害之大自是不言而喻,前明就是被李自成的流寇生生拖跨的,但要说福建的流寇,那就是个笑话,岂不闻闽人在闽为虫,出闽为龙,而历来出闽皆是自海而出,鲜闻有上万之众自陆上出闽的。
福建境内关隘遍布,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通道更是险关重重,流寇?从何流起?欺朕不知福建地理乎?不过,即便是流不出福建,饥民暴动也不能任其坐大,蓝理的处置措施还是正确的,回防沿海平原地带,只要平原各府、县不失,饥民便不可能有多大的危害。
不过蓝理嗜战,这点却是不可不防,福建山多林密,关隘众多,一味征剿,徒费钱粮,而且必然是旷日持久之局,不利于江南的稳定,老八提议的安抚才是上策,只是那点银子如何安抚?
想到这里,康熙不仅微笑起来,怎得把老十四这个大财主给忘了,让他去福建,顺带还可以练练海军,也可以看看他究竟是否善于兵事。
康熙刚刚拿定主意,李德全就禀道:“皇上,上书房大臣萧永藻在外递牌子求见。”
“让他进来。”康熙说着便坐回案几后。
萧永藻急步进来,见礼之后便奏道:“禀皇上,奴才刚刚接到急报,山东顺德府、山西朔平府也发生了饥民暴动。”
山东山西近在肘腋,自发现粮价异动,康熙便已暗中留意、布置,胤祯海运粮食北上赈济的消息传来后,他更是格外关注,此时闻报,自是波澜不惊,只淡淡的问道:“规模可大?”
见康熙如此淡定,萧永藻松了口气,“回皇上,两府一共有五县饥民闹事,由于朝廷赈济得力,附从者甚微,上报统计,五县暴动饥民人数不过二万左右。”
仓促间能够有这个规模,也算不错了,康熙微微颌首,徐徐说道,“今春北方大旱,朕便刻意防备有奸佞之徒借机闹事,早令各地驻军加意留心,此事毋须过虑,留意地方军报便是。”
“皇上幽明独照,圣虑深远,实乃国家之福……”萧永藻一听,忙叩头奉承,康熙却是笑道:“等平了再颂不迟,跪安吧。”
等萧永藻躬身退出,康熙的脸色便阴了下来,在这种仓促的情形下,胤礽竟然还敢挑唆饥民暴动,已是丧心病狂,对这个太子,他现在已然是彻底死了心。
山东山西的饥民暴动,康熙早有密旨给各地的八旗驻军,一旦发生暴*,立刻以雷霆手段血腥镇压,一则震慑各地饥民,二则提醒胤礽,不要再有任何妄动。
对于胤礽的这些小动作,康熙知道即便大肆追查,也不可能查到太子身上,徒自引起官场恐慌和朝局不稳,而且这种事,康熙也不愿意追查,不仅不能追查,而且还得代太子善后,把所有与这事有牵连的人统统灭口,一了百了,以免那些个皇子们拿这事攻讦太子。
之所以要如此做,康熙亦是万般无奈,太子兵谏,事关皇家脸面,也直接关系到他身后的名声,他不得不容忍,不得不隐瞒,若是被史书记上一段,‘皇太子兵谏未果。’他使提倡的孝治天下,岂不成了最大的笑话?
该如何不着痕迹的剪除太子党羽?废了太子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康熙不由陷入了沉思。
毓庆宫,太子胤礽闻知山东山西饥民同时暴动,心里大为振奋,近两万的饥民暴动,若是能跟福建一样,迅速蔓延开来,必然引起京畿震动,肘腋之患可不比远在天边的福建,康熙在仓促之下定然会出动京畿兵马予以平乱,那就是天大的机会。
不过,待到传回消息说康熙对山东山西的饥民暴动反应冷淡,并未有任何举动,胤礽登时就冷静了下来。
山东山西近在肘腋,两地饥民暴动,康熙不可能无动于衷,既然是没有任何举动,就只有一个可能,康熙早有察觉,并布置妥当。想到这里,他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宛如虚脱一般坐在椅子上,半晌,他才惊醒过来,细细回想了一遍,看看会不会事败后牵连到自己。
次日早朝,一上朝,新任兵部汉尚书孙征灏便站出来奏道:“启奏皇上,福建饥民暴动,蔓延六府,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系封疆大臣,纵容盗贼滋蔓,抢夺扰民,既无能征剿,又不事招抚,并轻慢狂傲,致有仙游之败,莆田城破,又迟延日久,不行奏闻,应将提督蓝理革职交刑部治罪。
漳州总兵官许凤、汀州总兵官陈有功玩忽职守,不察匪情在先,纵贼滋蔓于后,应一例革职。总督范时崇、巡抚黄秉中,位列封疆,治下出此大案,反巧行粉饰诳奏,照溺职例,俱应革职。”
一众皇子、大臣闻言俱是一惊,这孙征灏可够狠的了,一折子横扫五位二品以上大臣,福建文武大员差点就一网打尽,不过福建饥民暴动是二十多年来罕见的大乱,事不关己的,一个个都是噤若寒蝉,等着看康熙的反应。
太子一党的大臣见主要矛头直指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心里都是直打鼓,刑部尚书齐世武
率先站了出来,“启奏皇上,福建饥民暴动起因是地方官吏侵吞赈济钱粮,导致饥民无法存活,致有此乱,福建连续两载干旱,本就犹如一堆干柴,一有火星便迅速蔓延,亦不能完全委过于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蓝理出兵征剿,扑空之后,迅速回防沿海平原富庶府、县,策略上亦无错失,参将王晋兵败仙游,以致莆田城破,蓝理罪在用人不当,恳请皇上明见。”
齐世武说的有理有节,太子胤礽不由稍稍松了口气,蓝理要是被革职拿问,万一捅出点什么来,可是**烦,回头得再给蓝国定叮嘱一番。
老八胤禩见齐世武都给蓝理据理力争,心里也活络起来,范时崇要是被革职,前面岂不是白白忙活一场?他不由瞟了萧永藻一眼。
萧永藻会意,沉吟了下才站出来奏道:“启奏皇上,闽浙总督范时崇上任不过半月,福建饥民便发生暴动,该员并未委过抱怨,而是积极指挥平乱,制定平乱策略,并四处筹集粮饷,福建目前军情如火,恳请皇上准其戴罪立功,平乱之后再行议罪。”
两人这一带头,两党大臣纷纷各自为自己的党羽极力辩护,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早就按捺不住,寻了个空隙闪身而出,“启奏皇上,封疆大臣督抚一方,岂能出事便行推卸责任?福建饥民暴动,实乃数十年未见之大乱,纵然原因繁杂,现任福建封疆大臣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微臣恳请皇上对福建合省二品以上大员全体革职问罪,并追查已调任大员责任,以纠地方大员相互委过推卸之风,整肃朝纲。”
‘官屠’赵申乔这一开口,一众大臣登时都哑了,不愧是号称‘官屠’,不仅横扫现有福建合省大员,还要追究前任的大员,一句话就得罪了十多位二品大员,也就他这样的人做的出来。
眼见一众大臣都被赵申乔镇住了,康熙方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当务之急不是议罪,而是要尽快平息饥民暴动,尔等饥民均系农民,若不尽快平息,田亩无人耕种,必至荒芜,如此,则米价益贵,一应饥民则俱无生路,福建饥民亦是朕之子民,岂有眼看其步入死路而不管之理?
着皇十子恂郡王胤祯前往福建招抚暴动饥民,并统领福建境内所有水、陆兵马。暴*饥民只惩治首恶,胁从概不追究,令其将朕上谕尽行书出,大张告示,明白晓谕。
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总督范时崇、巡抚黄秉中、总兵官许凤、陈有功、俱从宽免革职,著各降五级留任,戴罪图功,平乱后再行议罪。”
康熙话音一落,太子胤礽、老八胤禩及各自大臣心里都是一松,看来康熙以宽为政的宗旨还是没变,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官场降级那是常事,只要能够留任,暴*一平,还不都是万事大吉,官复原级。
想到是派胤祯去招抚,一众大臣又开始心痛捐出去的银两了,有这个大财主出手,他们捐的那点银子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算是扔到水里了。
老四胤禛心里却是大喜,果然是派胤祯前去福建平乱,虽然康熙是命胤祯去福建招抚,不可能出现大屠杀,但只要他去了福建,那机会就多的是,至少,‘粘杆处’刺杀他就可以毫无顾忌。
下朝回到西暖阁,康熙便谴人招来一等侍卫巴亥、二等侍卫赖希,随后又给江宁的曹寅写了封密信,并着人去库房取了三把沙俄进贡的俄罗斯手铳。
巴亥、赖希二人进来请安后,康熙便吩咐道:“皇十四子胤祯,即将前赴福建平乱,朕听闻有不少江湖人士参与其中,着你二人火速往上海侍从,这封信转交江宁曹寅,他另会安排人手,你二人一道带往上海,在胤祯跟前听用。”。
更多到,地址
感谢各位书友鼎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