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武则天。】
【虽然她是一个女人,但是却有着不亚于男人的才干与魄力。】
【这本书在介绍武则天时,除了对她传奇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之外,还着重刻画了武则天的唯一女皇身份,以及对“女权主义”的宣扬。】
【他们认为,武则天是华夏古代历史中,第一位敢于对抗男权的女性。】
【其实在这一点上,鹰国是有其私心在的。】
【鹰国人之所以将武则天列为华夏历史的代表人物之一,更重要的,是她作为女性统治者的身份。】
【这一点恰好迎合了鹰国的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浪潮,以此可以表达出鹰国对女性地位的重视。】
【这是鹰国把武则天编入历史教材着重介绍的政治目的。】
弹幕:
——“历史上第一个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女性,respect!”
——“这波叫做姐就是女王,不服来战!”
——“其实鹰国都懂,都是女王当家做主啊~”
……
武周位面。
武则天站在天幕前,嘴角渐渐扬起一丝弧度。
这些人说她不亚于男人的才干与魄力,倒是有些小觑了她。
她一生派兵征战四方,平定叛乱,开创了全新的治国制度,甚至让周围诸国俯首称臣。
这些成就,又有几个男人能及得上?
当年朝中那些老臣们挑三拣四,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她偏偏要做那打破常规之人。
看到后面的内容,她倒觉得这些异国之人有几分眼光。
能将她编入教材,至少证明千年之后,仍有人认可她的才能。
她登基称帝时,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僭越、荒谬,违背天理。
可她偏偏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谁都好。
虽说这些外邦人把她当作什么“女权主义”的代表,这个说法她并不完全认同。
她追求的从来就不是证明女子能否与男子比肩。
而是想证明,这天下之大,只要有真才实学,管你是男是女,都可以位居人主。
这些异邦人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但至少他们承认了她的价值。
这让她觉得,自己承受的那些非议与压力,如今也算是得到了一些回报。
只不过,她要的可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性统治者的名声,而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帝王的威名。
……
【第六位,郑和。】
……
瞧见天幕上提及郑和,不少古人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一个小小太监,居然能与前面的君王圣贤相提并论?
可转念一想,这郑和竟能在千年之后被异国之人如此推崇,倒也令人暗自称奇。
听闻他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那等气势怕是连周边小国也未曾见过。
一个阉人能被写入史书,这般殊荣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看来这后世之人的眼光,当真与现今大不相同。
或许,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确实不该只看出身地位,更该看其作为吧。
……
【这个人选,相信很多网友会觉得极其意外。】
【郑和作为一名明朝的太监,凭什么能和圣人孔子以及四位皇帝一起成为代表华夏的形象符号?】
【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郑和曾先后七次带领明朝船队出使西洋。】
【在《世界历史》中,鹰国人提到郑和才是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第一人,他的航海规模也是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无法相比的。】
【鹰国人还赞美郑和说,当郑和发现新大陆之后,并没有想着将那里变成殖民地,而是贯彻“和平外交”原则。】
【所以鹰国人认为郑和拥有着高尚的品格,这些也是欧洲航海家所不具备的。】
【以上,就是鹰国人写进历史教材的六位华夏历史人物。】
【毫无疑问,这些人物确确实实都是对于华夏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大贡献的历史名人。】
【但华夏文明璀璨如珠,泱泱华夏的英雄人物远不止鹰国教科书中提到的这些。】
【我们相信,随着华夏民族的逐渐强盛以及文化话语权增加,会有更多华夏历史英雄人物被世界人民看到。】
【而我们也将继承历史英雄人物的精神,用这种底气与豪气托起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弹幕:
——“这么说郑和就是古代版环球旅行博主?”
——“别人到处抢地盘,郑和到此一游就够了”
——“哥伦布带着三艘小破船,郑和直接开着航母编队”
——“别人殖民我交友,这就是格局的差距!”
……
大明位面。
“这群鹰人倒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将一个阉人与圣贤同列!”
朱瞻基看着天幕,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朱棣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孙儿,笑着摇了摇头。
“你太过在意这些虚名了。当年我派郑和出使西洋,为的是什么?”
“皇爷爷自然是为了彰显我大明天威。”
朱瞻基略显激动:“可这些异邦人却将功劳都归在一个太监身上,难道不该记在您的圣名之下吗?”
“你还是不明白。”
朱棣指着天幕上跳动的文字。
“看看这些异邦人如何评价郑和的举动?和平交往,以礼待人。这不正是我大明的气度吗?”
“至于这功劳记在谁的头上,又有什么要紧?”
朱瞻基还想说什么,却被朱棣抬手制止。
“千年之后的人还记得我大明的功绩,这才是最重要的。”
“况且,郑和确实把事情办得不错,若是换了别人,未必能做得这般漂亮。”
朱瞻基听罢,神情缓和了些,但心中依然觉得这些异邦人有些不识规矩。
一个太监,终究是一个太监,怎能与圣贤相提并论?
不过看皇爷爷并不在意,他也就将这些想法压在了心底。
……
大清位面。
“区区一个阉人,也配与那些皇帝圣贤比肩?”
乾隆皇帝看着天幕上的内容,语气中带着几分轻蔑。
身边的永琪忍不住开口。
“父皇,您看这后面的记载,说他率领的船队规模竟然超过了那些西洋人。”
“一个太监能做到这般程度,倒也不简单。”
乾隆的神情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若是我大清也能派出这样的船队,让四海来朝,岂不美哉?”
“只可惜现在的海禁……”
永琪欲言又止。
“是啊,这郑和倒是给朕提了个醒。或许,是时候重新考虑下海上的事了。”
乾隆若有所思地望着天幕,眼中闪过一丝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