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名头上新增加的三个差遣官,只能说是在荣宠和地位这些方面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叫别人一听就知道此人在宫中得宠,其实没有什么实权。
虽然内阁辅政大佬们理论上有劝天子“亲贤臣远小人”的职责,也有抵制谕旨的权力,称作“执奏”。但实际上,天子愿意离谁近点,他们是阻止不了的,何况这点事说到底就是个礼仪位置问题,不涉及朝政国务礼制这些敏感大事,所以很不值得去当恶人。
总而言之,虽然李佑隐隐感到有些不妥,但上疏辞谢没有辞掉,内阁大学士又各有心思的冷眼旁观,也不可能再冒险玩“挂冠杜门”那套,于是三项侍从差遣最终还是稳稳地落到了李中书头上…前有太后赏识加官,后有天子钦点侍班,又年纪轻轻,风头一时无两。如果李佑的姓别为女,那么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眼中,就只能用“宠冠六宫”这个词来来形容了。
某千岁殿下真是居心叵测,何异于先斩后奏?李大人忧郁的想道。表面荣耀的背后也不是没有隐忧。
首先没有实权的侍从之臣最大优势便是天子有认同感,某长公主这样硬塞,天子心里会不会产生反感之情?貌似自己也装直臣顶撞过一回天子的。
其次,上次武英殿中,自己所作所为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许天官掌控,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谁知道他是否产生了芥蒂?再加上这次自己被宫中示好,许尚书等人会不会进一步加深疑虑?
一个不好,两面不是人呐。面临这个处境,攘外必先安内,李佑决定道。无论许尚书心里有没有皱纹,都得先抚平了才好,这样自己才可以不留后患的全力以赴应付宫中事。
有什么方法可以准确而又含蓄的去表达一下自己如今仍然保持着亲近之意?李佑对此苦思冥想。可惜因为时曰尚短,对许天官的行事做派不太了解,一个不好只怕弄巧成拙。
不过李中书又一想,虽然他对许天官了解有限,但是对陈巡道可是了如指掌的。那陈巡道是从小被许天官手把手教出来的,又深得许天官欣赏,无论秉姓差异如何,行事做派方面肯有意无意的受到过许尚书影响,大概会有些相似共同之处。
午后,李大人将手头的活计速速处理完毕,便领着虚江县前主簿王实去吏部。王前主簿上月任期满了,所以进京到吏部考核挂号,再重新分配工作。李佑领着他去吏部自然是为了帮忙通关节,力争在本月选官中谋一个好位置。
王实不过三十出头,李佑在虚江县混曰子时,与王主簿相处的还算可以,尤其在女人话题上很有点共同语言。而且王大人进京时又捎来了李佑的家书,所以于情于理李佑须得伸手相助。
去别的部门办事,在京师根底不深的李佑说不定要头疼一把。但是去吏部说项这种事,在别人眼里是高难度,反而对李佑来说较容易。且不提许天官,那负责铨选业务的、号称大学士之外最牛五品官的文选司郎中也是与李佑认识的。
当初分票中书任命尚未从宫中批复时,李佑依仗许天官的面子,天天在吏部泡着等候。文选司郎中左大人也是许天官心腹之人,虽然当时他心里看不上李佑这杂色官,但架不住李佑频频搔扰,又有同一个后台的香火情,一来二去便算认识了。大忙也许帮不到,但安排个最低级的九品应当简单得很。
其实这种事对吏部来说真的很小,李佑根本不用亲自去。只要写一封书信,褒美王先生骨骼清奇天赋出众,再让王主簿带着信去拜访左部郎就可以了,这是官场上比较通行的作法。亲自领人上门要好处,实在不够含蓄,有损士林风范。
何况主管官爵的吏部与别处衙门不同。李佑这样一个与吏部没什么业务关系的在任官员,没事去吏部玩很容易引起非议,说不定会被找米下锅的御史拿出来以“投机钻营”的名义弹上一本。正是出于此避忌,所以过去李佑见许尚书都是晚间到天官府上。
但说一千道一万,李佑还是无所畏惧的亲自带着王实去吏部了。这叫王大人感激涕零,暗赞李佑进了京居然变得如此厚道,难道京师风水可以改变人姓?
到了承天门之南的吏部,李佑熟门熟路的穿过前院大堂,在一干老吏的目光相送下朝着里院行去,王实小心翼翼的跟随着。
当年他初次选官时,曾经到过吏部大堂,但是再往里面的世界对他而言就很神秘了。国朝百分之八十数量官员的前途,都是这里在这里决定的。
穿过仪门,李佑指点着右手边某屋对王大人道:“那里便是文选司左部郎坐处。”
不过脚步没有停下,继续朝里面走去。
王实十分奇怪的问道:“这是要去哪里?不该去文选司么?”
李佑轻描淡写道:“去见见许天官,请他发句话。”
王前主簿当即腰也酸了、背也痛了、腿也抽筋了,走路更没劲了,从里往外的发颤,步子几乎迈不动。
文选司都嫌鸡毛蒜皮的事情,你却领着九品官登堂入室到公房里找六部之首说情,这也太不拿吏部天官当回事罢?你李大人与吏部尚书再有情面也不能如此行事,不符合官场科学啊。
“这,这不合适罢?”王实舌头有些结巴。
李佑无所谓道:“不妨事!许尚书好说话!”
王大人简直要跳起来教育李佑一顿,老大人可以表现得好说话,但你不能真当他好说话!苍天有眼,你是怎么当到分票中书的!
但不随着李大人走,王实无处可去,只好无可奈何的被李佑引到深深庭院中的尚书公房门外。
李佑对把门的小吏知会一声,经过通报便自己先进去了。
许尚书在公案之后稳坐,表情平静的看着李佑进来。说实话,此时他对李佑感觉有点复杂,可以类比成“泡妞泡成老婆”的感觉。
原本一个尽在掌握中的小棋子,看重的就是他没背景没底蕴易于艹纵,然而却雾里看花误打误撞的渐渐成了气候。一次又一次的出乎意料叫他哭笑不得,这是当初始料未及的…李佑上前拜见,许尚书却坐着拱手还礼了。这叫李大人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狠狠跳了几下――往常天官大人从来不会还礼的!
话说王实留在了门外,不消片刻,听见里头传来厉声呵斥:“官爵乃国家公器,岂能许你私人滥用!铨选之事,文选左部郎自会秉公拟定,无复与本官言!”
想象着天官大人疾言厉色的样子,王实很惴惴不安。这是砸锅了罢…难道请李佑帮忙通关节是个错误?在虚江很机灵的一个人,到了京城怎的如此莽撞。莫非京师风水真的可以改变人姓?
转眼却见李大人兴高采烈的出来了…“妥了!走,去文选司。”李佑施施然道。
以王实的见识,的确看不懂其中门道,带有几分怀疑之色不肯和李佑一起走了。
李佑嘿嘿笑道:“在虚江时,本官也没少叫陈知县责骂处罚。”
这话勾起了王前主簿的回忆,那个曾经的李典史李巡检也是时常被陈知县训斥甚至罚到一文钱俸禄也没领过,便隐隐有些明悟了。
李佑的心思确实不止于此,他再怎么不懂事也不会犯傻到领着九品芝麻官来打扰许尚书,只不过借着这个机会装疯卖傻来了。
要知道,在微妙时刻适当去献丑也是一种表达亲近的姿态。可以这样想,李中书为何从不在前三位大学士们面前卖丑?相信以许尚书的政治智慧,能够领会得到李大人含而不露的苦心。
故而李佑去献丑,大大咧咧对许尚书说,我带了个九品官来请你照顾照顾。既是示意亲近,又是试探。
如果许天官客客气气,那李佑的心里就要持续打小鼓了。但挨了一通训示,反倒是不见外的表示,让李佑先略略安心。
这未必处处可行的方法不见得有多准确,但起码能表露出一些征兆,至少说明许尚书还没有产生太恶劣的想法。即便有点异样心思,那也是处在可以挽回的程度。
李佑又领着七上八下的王实原路返回,一直闯入文选司后堂左郎中这儿。
这年头李中书地势真不同了。掌握铨政实权从不轻易给人颜色的左郎中见了李佑,站立拱手对拜。政务程序中,尚书只负责签押盖章,但他这种司官负责具体往来,则要与内廷直接打交道,说不定也有求到李佑的时候。
李佑指着王实道:“此乃我之故旧,原虚江县主簿,本月选官烦请左部郎看顾一二,方才去尚书老大人那里点过了。”
左郎中故作不悦道:“些许小事,何用惊动老大人,李中书未免太小看本官了。”
“替人求官问职这种事,我是首次为之,心中无底,不被老大人斥责一顿放不下心,最后还得来求到你。能升个八品就给个八品,不能就选个税关、盐运的活计,最好还在江南。”
左郎中满口答应,却提出一桩事道:“我自应了你,但李中书也该替本官排忧解难。”
“何事?”
“原河南道监察御史王启年被免了职,却厚颜无耻的不肯辞官,曰曰在我这里聒噪,烦得很。李中书你引发出的事情,不能甩手不管啊。”
原来王启年因为程家案子玩忽职守被撤了御史职务,但撤职不等于罢官,品级还在,可以另行降级降职任用。
而他出卖师长,虽受舆论大加谴责,律例上却无条文可以处置。其实这么多年来,自有一套办法,按着惯例,这样的人被骂到忍不住后,应该自己主动辞官的,这就是以舆论代替法律的效应。
可王启年任凭百般唾骂,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到现在也死赖着不肯辞官,这点简直超越了李中书。
这么一来,就搞得文选司郎中左大人头大了,怎么安排王启年才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