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五年八月初二。
午夜时分。
开封城东北四十里。
小小的陈桥驿内挤满了兵马。
这是赵匡胤临时下榻处,也是他精心挑选的兵变地点。
在许州,赵匡胤的智囊团为他准备了好几套兵变方案,以应对不同的局势。
其中之一就是让他麾下几名武将煽动士兵兵变,而后拥戴他黄袍加身,杀回开封夺取皇位。
事情也确实按照智囊团的设想发展。
禁军士兵们并不在乎谁是皇帝,自郭荣死后,大部分士兵就在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兵变。
唯有兵变,他们才能得到新皇的赏赐,才有机会再次劫掠富裕的开封城。
只需石守信、韩重赟、王审琦这些殿前司长官洒下火种,殿前军的士兵们自己就能燃烧起来。
子时刚过,两百禁军士兵在石守信与吕胤的带领下,“长驱直入”,径直冲到赵匡胤下榻的小院内。
一路上赵匡胤的亲卫们都非常配合,任由这两百兵甲齐全的士兵肆意行动。
到了院门口,吕胤叩响了房门。
过了一小会,门内才传出赵匡胤的声音:“发生什么了?”
接着就是被褥翻动,以及下床穿鞋的声响。
“使相,吕胤有要事求见。”吕胤回首看了眼身后寒光点点的兵刃丛林,他毫不怀疑,若是赵匡胤突然失了智反对兵变,这帮红了眼的士兵完全有可能宰了赵匡胤另立皇帝。
对于月收入不到三贯钱的禁军士兵来说,新朝创立人均几十上百贯的赏赐足以令人疯狂。
屋内,赵匡胤刚刚披上外衣:“是余庆啊,你进来吧。”
吕胤推门而入,反手关上房门:“使相,将士们聚集在驿站门口,扬言让使相来当皇帝,石将军、韩将军他们已经弹压不住了,还请使相务必出面,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吕胤刻意提高了嗓门,让外头的士兵也能听个囫囵。
赵匡胤故作沉吟,而后叹道:“事已至此,也罢,就让我给诸位将士一个交代。”
未多时,赵匡胤穿戴整齐,当他刚刚走出房门,齐聚院中的士兵们就异口同声道:“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ΗTTPs:
赵匡胤面色骤变:“这如何使得?”
然而还不等他反应过来,两名事先准备好的士兵就拿着黄袍冲到门口,按着赵匡胤强行套在他身上。
接着就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戏码。
赵匡胤再三推辞,终究拗不过将士们的“一片好意”,只得接受黄袍加身的事实。
成了皇帝,赵匡胤心中却并未有多少喜悦。
他并不清楚京中局势如何,如果三哥未能得手,那等待他的将是李重进与六万侍卫亲军司守卫的开封坚城。
能赢吗?
只能说有希望,但希望渺茫。
三哥,你可一定要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斗在五代末】 【】
在领兵杀回开封的路上,赵匡胤在心中不断念叨着这句话,可他的心头却一直有一片挥散不去的阴云,他有一种莫名的预感,那就是李重进会躲过赵家精心准备的三轮刺杀。
然后这预感就成真了。
大军行到离开封二十里附近时,前方斥候探得军情,称开封城北的平地上出现了大股军队,打得正是“李”字大旗。
吕胤就在赵匡胤身侧,他面色骤然阴沉:“使相,三郎君那恐怕......”
赵匡胤一瞬间就做出了决断:“不管城内如何,既然李重进选择出城,那咱们就迎战。”
随后他升帐点兵,召集一众亲信商讨战前布置。
就在八年前,就在同一地点,也发生了一场类似的战斗。
当年郭威从大名府起兵,领五万兵马南下,在开封城北击溃慕容彦超所领后汉禁军,一举覆灭后汉建立周朝。
起兵前郭威的家属深陷开封,他却丝毫没有受此干扰。
赵匡胤作为后来者,当然想要复刻前者的光辉。
为此他主动摒弃一切外物的干扰,完全不去想京中家属的下场,他要作为一名纯粹的统帅来完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战斗。
......
开封北面受黄河多次决堤影响,其地形是毫无起伏的广阔平原。
交战双方皆以步兵为主,李重进六万兵马,赵匡胤四万兵马,只有后者麾下有万余骑兵。
这场平原大规模步军对决便是放在纷争不断的五代,也是极为罕见的。
赵匡胤与李重进都很有默契,双方隔着十里地埋头排兵布阵,皆没有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对方。
李重进甚至没有拿对面武家的家属做威胁。
看起来,双方都在渴求一场淋漓尽致的输死搏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天空,南北两方的军阵都动了起来。
北面赵匡胤排出了鹤翼阵,以一万骑兵居中,三万步兵分为两部分列左右。
交战时,三万步兵会先行接敌,一万骑兵则伺机出动,或强攻敌阵薄弱处,或回旋至敌军身后进行绕后攻击。
南面的李重进也摆出了相似阵型,五万步兵分为三部,皆一字排开,一万步兵拱卫正中本营,亦做后备军使用,可随时支援薄弱位置。
平原交战中,缺少骑兵的一方要谨防对方以骑兵高速的绕后包围。
所以李重进选择追求最为极限的战场宽度。
而赵匡胤兵力占劣势,他没有后备军这样的闲余,只能全军压上,寄希望于击溃对方阵型的一处,而后出动骑兵扩大战场优势。
双方都预见到了己方的优势与劣势,选择了最为适合的军阵。
为避免阵型溃乱,南北两个军阵皆慢速推进。
直到暖阳洒满大地,双反军阵终于有了第一次接触。
随后,两条红色的巨龙就在广袤平原上剧烈碰撞,激起遮天尘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斗在五代末】 【】
重甲刀盾兵居于前,轻甲长枪兵居于中,皮甲弓弩手居于后。
每有死者倒下,立刻就有生者上前顶替,周朝最为精锐的两支兵马就这般浴血奋战、寸步不让。
常日的战阵演练、士兵身上甲胄的厚度、双方主将临场调度的能力......平原大兵团作战最是取不得巧,比拼的就是交战双方的综合实力。
只有当一方顶不住压力,军阵出现了松散,方能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