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女官的存在合理,谢清芷和陈落雪等女官,是翻烂了史书。

    最后找到前朝有宫中女官制,主要负责教导宫女,给新进宫的宫妃训练礼仪,高级女官会教导皇子皇女,甚至还有编写宫史等等工作。

    沈冬素抓住这一点,以此堵那些老御史的嘴,女官即不从户部领俸禄,所做的差事又不归六部所管辖。

    算是一个全新的独属皇后的机构,朝廷没理由取谪女官制。

    同时列举女官的政绩,光是一个由皇后娘娘出资,在各县开大医馆,皆由女官负责管理,这一条,就堵了百官的嘴。

    加上凌墨萧在这件事上霸道又专横,直接骂那些参奏的官员,你们平时对朕的变革指手画脚也就算了。

    现在竟然敢对皇后娘娘指手画脚!朕北征之时,皇后娘娘管了幽州城两年,女官们立下大功,岂是你等一句话能否定的!

    总之就是,之前凌墨萧容忍着百官,这一次爆发了。将女官制正名,是为六部之外的新机构,隶属皇后管辖。

    女官跟科举一样,同样是三年一考,甚至还像翰林院一样,兴建女官院机构,专为皇后娘娘培养人才。

    沈冬素趁机将钱庄也纳入自己麾下,这一点到没人反对,因为百官还没认识到钱庄未来有多重要。

    只当是皇后娘娘为经商方便,特设的新机构。皇后擅经商,当初幽州能发展起来,全靠她经商所得。

    如今虽然皇后的私产不归国库,但也是用于民生,像建医馆、驿站、军属区、开荒、学院等等,都是皇后在背后注入资金扶持。

    沈冬素清楚得很,长安来的官员之所以总揪着她权力反对,还不是因为凌墨萧不纳妃,他们担心自己的权力太大,影响朝政。

    转眼到了三月春播,长安的官员算是见识了一下幽州速度,春祭之时,皇上和皇后一起到试验田播种。

    长安的官员看傻了眼,因为在长安时,这种作秀活动,早就如同虚设。

    不管是先帝还是废帝、废太子,哪怕参与春祭,也不可能让自己脚上沾泥。

    但眼前的这对帝后,播种手法老练,用墨门新做的犁,耕田速度极快。

    关键是帝后不光自己干,幽州的官员习以为常,一样挽起裤脚下田,且各机构都有自己的试验田。

    真正做到全民春耕,以农为本。

    长安的官员看着新分到各人手上的试验田,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带全家上阵。

    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妇贵女,看着皇后娘娘跟农女一样,甚至还带着太子和公主一起播种。

    皇后娘娘那七十多岁的祖父,更是精神奕奕地指挥着全家播种。

    她们即觉得吃惊,又心生恐惧,皇后这是自己是农女,也想把所有贵妇贵女踩进泥里啊!

    我们这样高贵的身份,凭什么做这么低贱的事?

    然后她们就发现,那些女官,和太后送来的那批贵女,一样下地干活。

    还有姜氏和张朝英带头,直接质问。

    你们再高贵,能高贵过皇后和公主?

    拿到和离书的姜氏,大哭一场之后,如获新生,早已视自己为皇后党,皇后提议的事,她总是最先带头响应。

    贵女们只得硬着头皮下地。沈冬素心中暗笑,劳动改造知道吗?

    那些贵公子更是叫苦连天,结果皇上直接说,他不需要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废才。

    你们要么证明自己有能力,要么就滚回长安去。

    该说不说,干农活真能洗涤人的心灵。

    主要是太累了,回家倒头就睡,反正春耕这段时间,朝堂上安静多了。

    任你有再多钻研官场的技巧,累的手脚发软,也没闲心找茬了。

    幽州的春耕极长,帝后极为重视农耕,除了插秧种豆,还去盐田,给长安的官员一点小小的震惊。

    皇后娘娘亲自教他们晒盐,看着成片成片白花花的盐田,户部官员心中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有了晒盐法,大夏再也不缺盐,低层百姓也吃得起盐。忧的是,盐税这一重要税收,要降了。

    等从盐田回来,还不算完,皇上又带着权贵去北城外的牧场,视察春牧场。

    以前的皇帝是带着文武百官春猎,而咱们的皇帝是带着干活,教他们种植苜蓿,随水流迁徙,皇后娘娘甚至会给母羊接生。

    幽州百姓之间流传一句谚语,幽州无懒人,懒人无活路。

    如今百官才明白,这句话不光适用于民间,也适用于朝堂。在幽州,想偷懒都难啊!

    以前长安的官员春天做什么?赏花听酒,再召名妓吟诗作赋,花楼听曲。

    幽州的春天做什么?城郊春耕,海边晒盐,牧场放牧,当然,很多农活不用官员自己本人上场干。

    可是监工也很累啊!人人手头上都分配了事务,皇上直接说,若连春耕之时还有人闲着,那就说明你的职位可以取谪了。

    工部更是忙的飞起,除了还在建的皇宫、外城,还要修路修渠。

    就这皇后娘娘还觉得他们在做无用功,嫌弃他们的工具太过原始,浪费人力。让墨门帮他们改良工具。

    然后皇后娘娘又要成立黄河治理专项组,让工部出一批人,墨门出一批人。官员不理解,黄河已经几年没出事,好好的去治理什么?

    沈冬素更无语,难道你们非得等到黄河出事,再派人治理吗?防患于未然知道吗?水患和瘟疫一样,得提前预防。

    本以为春播结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开启权贵特有的社交季。

    说起来贵女们都想哭,长安三、五天一场的花会、茶会。

    在幽州一个月能开一场,都算好的了。

    但不知为什么,明明幽州的律法这么严苛,也不似长安数百年京师累积的风流繁华。

    但要真让她们离开幽州,心中又觉得舍不得。

    在这里,女子能大大方方地去逛街,能去学院读书,甚至家人开始支持她们考女官。

    比起在长安时养在深闺,除了祈福上香,再没有出门的机会。

    及笄之前唯一要考虑的事,就是觅一个好夫君,嫁一个好人家。

    她们之前嘲讽皇后娘娘身份高贵,却总干一些低贱百姓才会干的辛苦事。

    可渐渐的,她们被皇后和女官身上那股自信,那种独立自由的风气感染。看她们受百姓爱戴时的羡慕。

    由嘲讽变成崇拜,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变成这样优秀的女子呢?

    就像沈冬素一直以来贯彻的,有些事你不必强行去让人改变,只要你给予自由的大环境,他们自己都会想改变。

    举个列子,若她强烈要求女子不能及笄就嫁人,最少要到十八岁再嫁人。

    保管天下人都会反对,觉得她这个皇后管的太宽。

    但她只要将生育问题科普出去,让天下人看到幽州的生育率,知晓女子年纪大点再生孩子,难产率低。

    不光母亲的身体养的好,孩子也强壮。而才及笄就成亲生子的,很容易一尸两命。

    你若说在家白养女儿几年,浪费粮食。那我就提供女子能进的手工作坊,养女儿不再是赔钱货,还是香饽饽。

    再通过报纸、杂志等文字来传播理念,她什么都不用强调,不用下达指令要求。

    从权贵到百姓,都自然地觉得女儿晚嫁也挺好。

    让官员们失望的是,春耕之后,依旧很忙。

    五月皇上去基地,亲自征训海军。

    皇后主持夏收粮祭祀,由小太子上去跳的祈福舞,又是全民抢收夏粮。

    同时还派人到闽州,说是闽州五、六月会有海风肆虐,要提前预防。

    经过这半年的培训,长安的官员有点跟上帝后做事的节奏了,他们不喜繁文缛节,最恨地方官瞒而不报,最恼官员拖延懒政。

    且帝后的精力都很充沛,不知道累一样,且总能防患于未然,在灾难未发生之前就考虑到。

    呃,他们不知道,女官还有一个秘密机构,那就是全国情报系统。

    加上姜家在海上的情报,沈冬素能提前考虑到一些事,是很正常的。

    她将女官情报系统保密的原因是,她担心百官会以为,这个情报机构是专门用来监督官员的。

    到时候又要反对女官,徒惹麻烦。

    说来也是巧合,当然,沈冬素觉得是巧合,但凌墨萧坚称这是因为她是福星,天佑之故。

    先帝在位时,年年各地都有天灾,自从凌墨萧登基,都半年了,风调雨顺,连夏都是抢收完之后才下的暴雨。

    留在长安的权贵,多希望能发生一场大的天灾,这样就能以皇帝迁都,惹来天罚的名义,再让皇帝迁回长安。

    或者直接引发民变,扶持另一个小皇帝上位。

    可惜等了半年,也未如愿,并且他们之前还嘲讽迁去幽州的权贵,且等着吧,保管很快都被帝后折磨死。

    结果半年过去,只听说幽州越来越繁华,人口急增,全面开放海商后,已有万邦来朝之象。

    而帝后压根没将重心放在整治权贵上面。

    长安城,很快就要被抛在后面了。而他们这些当初坚持不迁都,坚持留在长安城的权贵。

    也会像昨日黄花一样,被幽州抛在身后。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http://m.feishuwx.net/fuyunyifeiwangfumingwangyeyuechongjiangshanyuewen/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唐俏儿沈惊觉 快穿九十九式 闪婚嫁给植物人老公后:我真香了! 五行双修 美漫:开局获得喜羊羊模板 禁区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被弃养后,我靠玄学直播爆红了 纵她骄矜 大佬的冲喜傻妻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第362章 快乐又短暂的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