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天子刘洵下令从大汉各地郡国征召百工巧匠入朝,并且命侍郎史玄专门负责此事,将应征而来的百工巧匠全部送到杜县新军营垒去。
此时,杜县新军营垒中已经兴建了数量众多的工坊,并且在杜县周边的山峦之中开凿了数处的铁矿,并且派人在杜县周边的群山之中寻找煤矿。
虽然此时大汉并不使用煤炭,只是少数达官贵人使用木炭,但是天子刘洵明白煤炭的重要意义,于是便对煤炭的形态和作用进行了描述,而后命人寻找,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什么进展。
天子刘洵这此番大举征召百工巧匠,就是提前为新政的一环:攀登科技树做人才准备!
天子刘洵十分清楚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就算此时大汉的门阀士族实力强大,即便朝中儒家的势力不断增加,只要自己掌控了绝对优势的技术,让所有人看到新政实施起来的威力,就能够说服大部分人。
毕竟此时大汉的风气就是开放并举、兼容开拓的,远不是后世满清那样保守愚昧,这点自信天子刘洵还是有的。
很快半个多月过去了,天子刘洵收到了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送来的密报。
这份密报是通过侍郎史高的渠道送入宫中的,并且使用了天子刘洵创造的反切法密码。这也是反切法密码第一次用在朝中重要秘闻上!
中常侍耿国将密报呈上的时候,对天子刘洵说道:“启奏天家,仆听闻密报在进宫的时候,被霍家的暗桩看到过,不知……”
天子刘洵不以为意的说道:“无妨!以前呈递给朕的奏报也有不少被霍家人探查过,朕已经习惯了。不过此番,霍家人恐怕要失望了,霍山、霍云等人看到的只能是一些乱码而已,根本不可能看出任何信息!”
中常侍耿国叹服的说道:“天家才智,真是世所罕见!”
天子刘洵只是笑了笑,便拿出一份黄老之说,对这份密报进行翻译。
只过了一会儿,天子刘洵说道:“杜县新投开的几处铁矿已经全部投产了,新军营垒中扩建的炼铁厂也开始运转起来了,如此,新军营垒兵仗局的产量将会大增!”
中常侍耿国笑着说道:“仆恭喜天家!”
天子刘洵笑着挥了挥手,而后沉吟起来:如今新君营垒的炼铁厂使用的技术依旧是大汉通行的炼铁技术,即便有鼓风机的加持,也算不上技术革新。
“如果要攀登科技树,那就先从开矿、炼铁开始吧!”
打定主意之后,天子刘洵便对中常侍耿国说道:“朕要整理一些东西,你去殿外等候,并且准备好红翎急报,准备给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送旨意!”
“诺!”
而后,天子刘洵开始翻看此时宫中收录的开矿方面的典籍,了解到此时大汉的开矿技术水平。
此时大汉的开矿技术可以说已经冠绝天下,可以向下挖掘数十米的深度,矿藏的利用包括了铁、金、银、铅、锡等各种金属,让天子刘洵很是吃惊。
不过此时大汉的开矿技术也有着很多的缺点,比如管理流程太过粗犷、效率低下,保护措施几乎没有,所以时常发生重大的事故。
根据这些缺点,天子刘洵开始着手制定一整套的开矿管理规范,准备下发给新军营垒的各处矿场。
根据各种文献典籍的记载,天子刘洵得知此时大汉帝国的铁矿主要是采用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发掘,使用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熟的立井、斜井、平巷联合开拓等方式进行,初步形成地下开采系统。
此时大汉帝国的矿藏开采系统已相当完整,立井开挖到一定深度,便向两边掘进阶段平巷,在巷道的中部或一端,下掘盲井直达采矿场。立井深度可达近百米深,斜巷呈阶梯式向下延伸,适用于次生富集带的探矿和采矿,还可以作为阶段平巷的联络通道。
此时的平巷距离长,支护的样式各异,导致结构很不坚固,于是天子刘洵制定的第一条规范便是统一、强化支护。
同时,天子刘洵还定下了开气井(通风井),将工作井巷与气井、气巷分开的规范。
而后,天子刘洵开始详细制定支护的要求,毕竟支护的坚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矿井是否坚固,关系到矿藏是否能够长久使用,所以写得格外认真。
天子刘洵知道直到后世的明代,矿藏井巷支护发展出了四种形式:无支护、留石柱支护、木架支护、充填支护。
一般在坚硬的围岩中开采脉状铜、银、铅、金矿时不需支护。
而在开采大型囊状或厚层状矿体时,常故意留下一部分矿体用作支柱,以支撑井巷顶部,这就叫做留石柱支护。天子刘洵知道的德兴银山古银矿在唐初曾经大规模开采,留有石柱,就属于这一类。天子刘洵还记得在一本书籍中曾经看到过,到唐天佑末年,有人想采取留柱中的银矿,“持斧而入,将斫取之,俄而山摧,入者尽压死“的记载。
至于木架支护则是用于挖掘并不太深的矿藏之中,此时大汉的浅层立井都是采用经过精细加工的方木(或圆木)密集式垛盘支护,与后世的木结构井架相差无几;而斜井的支架型式类似后世木结构的“马头门“。破碎带或松散岩体内的巷道,采用封闭式支架,以防止底部上鼓。后代的井巷木架支护与此大同小异。对于铁矿的开采来说并不适用。
最后便是填充支护法,天子刘洵知道此时的铜绿山古矿井已应用充填支护法。在方框支柱开采和横撑支架开采中,将废石和低品位矿石充填在下部采空区,防止围岩塌落。
综合看来,最后天子刘洵并没有将四种支护方法加以选取、摒弃,而是全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点上制定了参数定额,当然都是参考的数值,具体的还要经过百工巧匠的审核。
天子刘洵认为矿藏的形态和形势千奇百怪,四种支护法齐备,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料理完支护法的规范之后,天子刘洵便注意到此时开矿的岩石破碎法:此时大汉帝国的岩石破碎法有工具破碎和火爆破碎,两种方法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开凿坑道时,如果岩石硬度低或围岩疏松,可用工具破碎岩石。
火爆破碎即火爆法,用火加热岩石,使岩石内部结构受到破坏。有时用火烧热岩石,泼冷水或醋使岩石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破裂,或在醋的作用下变酥。
天子刘洵记得后世《方舆胜览》就曾记载:“辰州府沅陵光明山,一名龙门山,有砂(指辰砂)井,土人采取……烧石取之。“
“僚(指少数民族)以薪竹燔火爆石以取之。“
后世陆容的《菽园杂记》也曾记载浙江处州铜矿的情况:“先用大片柴,不计段数,装叠有矿之地,发火烧一夜,令矿脉柔脆。次日火气稍歇,作匠方可入身,动锤尖采打。“
还记载了浙江龙泉县用烧爆法开采银矿:“大率坑匠采矿,如虫蠹木……旧取矿,将尖铁及铁锤竭力击之,凡数十下,仅得一片。今不用锤尖,惟烧爆得矿。“
对于这些技法,天子刘洵也是细心正理,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后世的知识储备,进行了全面的完善。
在之后,天子刘洵又陆续制定了通风、照明、提运、排水等各方面的规范:
天子刘洵在查看典籍的时候吃惊的发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利用立井井口标高的差别造成压差,形成自然风流进行通风的技术。不过随着巷道的不断增长,通风方法由自然通风改为人力通风,风量加大,例如使用风箱、风柜鼓风;有的开凿气井、气巷;也有的既开气井、气巷,又用风柜、风箱鼓风,以解决较深井巷的通风问题。
天子刘洵便制定下风箱、风柜等鼓风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形制规范等,以便百工选取使用。
而矿井内的照明更是重点,天子刘洵选取用燃点干竹篾片井下照明的技法,这种方法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是可以保证安全,不会产生太多的有害气体。
同时,天子刘洵准备将来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研发井下使用的安全灯,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另外矿井排水也是大事,天子刘洵根据此时的技术水平,创新出井内水仓、水槽等设施,采用分段提升法,将井内的积水排出去。又制定下可以将水排入采空区,以减少提运工作量的规定。
至于矿井提运的方法,天子刘洵根据水井打水的启发,发明了带制动机构的木辘轳,并且画出了简略图样,以供百工参考。
当矿石运出矿井之后,便需要进行筛选,天子刘洵选择的方法便是淘汰盘选法 利用岩石砂粒与矿物颗粒的比重不同,通过水的冲淘,将它们分开的选矿方法,又称重选。
后世《天工开物》就曾记载:“凡砂铁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淘砂木盘用两块梯形木板为底、两块钝角等腰三角形木板为边拼成,与后世民间所用淘金斗一样。
天子刘洵奋笔疾书,转眼之间便写完了十几个竹简,而后抬头看了一眼天色,竟然已经是黄昏时分。
“看来案牍工作还真是耗费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