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当然没有消失。
空中的那架怪模怪样的飞机调整航向的时候,飞机的雷达信号又一次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天在这座机场上工程师们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所吸引。
随着空中飞机飞行姿态的调整,飞机的雷达信号时而强烈时而消失,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面对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被惊呆了,毕竟,这远远超出他们的认知。
于是一次看起来只是研究性的试飞,在这个时候突然变了味道,从飞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变成了飞机为什么会在雷达中消失?
“如果他能够在雷达中隐身的话,那么,我们就有了真正的隐身飞机。”
沃尔特·霍顿有些激动的对瑞玛尔·霍顿说道:
“他会彻底的消失在天空,消失在黑夜之中。”
作为航空工程师的沃尔特,当然知道“隐身”的意义,尽管这种消失不过只是在雷达屏幕上的消失,但是它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它甚至会彻底改变空战,改变战争的进程。
“没错,它会消失在雷达屏幕上,从雷达屏幕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瑞玛尔·霍顿在赞同之余,又说道:
“现在防务发展局那边不是一直在研究着可以吸收雷达信号的吸波材料吗?
我们的这架飞机……它并没有采用吸波材料呀。为什么能够隐身呢?”
沃尔特·霍顿听着兄弟的疑问,他等了一下,然后说道:
“它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在雷达之中,有时候因为飞行姿态的变化,它还是会出现的。我想也许和它的气动布局有关。”
“我们应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瑞玛尔·霍顿说道:
“我们要先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接下来的时间就变得比较简单了,甚至都不需要天空上去。
飞机被直接拉到了公司的RCS测试场进行了雷达反射特性测试。最后结果表明,这架实验型飞机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仅有f2战斗机的40%,而它的翼展是f2战斗机的将近2倍,所以这款飞机是世界首架实现了雷达隐身的飞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通过气动布局实现了隐身的飞机。
“真的可以在空中消失。”
瑞玛尔·霍顿有些惊讶的说道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他们设计的飞机。可以减少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他们不断的进行着雷达测试,正像之前的试飞一样,有时候因为角度的变化,飞机确实会在雷达上消失。
经过几天的实验之后,所有人一致认为这架飞机的隐身性能是飞翼布局自带的优点。
很快他们的研究结果就被上报到了防务发展局。
“隐身飞机?”
作为防务发展局局长的李颂杰,在翻看这份报告的时候,目光中充满了惊讶。
虽然是防务发展局局长,但是李圣杰并不是军人或者政客。他是一名科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后来到美国留学,战争期间参与过美国企业的武器研究。
后来又进入到公司,成为公司的研究人员,成立防务发展局后,他成为了这家机构的第一任负责人。
“确定吗?他真的可以在空中隐身吗?”
李颂杰之所以会如此的惊讶,是因为一直以来,防务发展局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让飞机隐身。
准确的来说是让飞机消失在雷达屏幕上,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为此他们特意研制各种吸波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当然那些吸波材料都是脆弱的,甚至可以用娇嫩来形容。
几乎没有什么使用价值。
也正因如此,当乌菲莫切夫的那篇名为《物理衍射理论中的边缘波行为》论文出现之后,防务发展局的航空专家们终于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他的这篇论文指出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物体的尺寸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比例关系。
乌菲莫切夫解释了如何计算飞机表面和边缘的雷达反射面,他的理论表明即使一架很大的飞机,依然能够设计成“隐身”。
获得这一理论依据之后,如获至宝的防务发展局就和南洋航空工业公司进行合作,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而随着乌菲莫切夫本人的到来,他的研究成果注定将会被发扬光大。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架可以在空中隐身的飞机,居然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面对这样的惊喜,大家自然是极度震惊的。
“是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某些时候他可以消失在雷达上。”
最后参与试验的几名工程师便详细的解释说他在雷达上消失的一些原因,无非就是角度了距离之类的东西。
听着他们的介绍,李颂杰几乎是不加犹豫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吧。如果能够制造出真正隐身的飞机。那么,肯定会彻底改变空战的。”
想了一下李颂杰又做出了一个决定:
“目前的三个小组可以同时进行这项研究,注意整合他们的研究结果。”
“局长,这样的话风险会不会太大了一些?”
作为其助手的杜长生同样也是一名科学家,
“毕竟隐身项目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项目。”
“那是过去,现在既然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然要加大力度了。”
就这样伴随着着他的决定,隐身飞机项目在防务发展局的项目之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黑科技研究的部门,他的很多研究都是充满前瞻性的。
毕竟当初在成立这家机构的时候,按照李毅安的想法,他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神盾局”。所以其一直致力于探索国防技术新概念,感知军方未来的潜在需求,从事前瞻性高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和“危难险重”科研任务。
而现在他们所进行的这项研究不过只是防务发展局进行的众多探索性研究中,稍微现实一点的研究。
毕竟,在防务发展局的研究项目之中,有很多研究都是那种一眼看起来就是有些太过科幻的东西。
就像星球大战计划一样,那些看起来宛如科幻一般的很多理念性玩意,有不少都是防务发展局提出的。
从来没有任何人去探究过一个问题——这些概念是从哪里来的?
不是没有人去探究,而是因为它涉及到“国防机密”。需要这4个字就可以阻挡所有人的好奇之心。
即便是作为防务发展局的局长李颂杰也从来没有去探究过那些技术的来源。
就像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个装置,他的目光中同样充满了好奇。
“它真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吗?”
面对他的询问,作为核物理科学家的梁振华说道:
“我们今天就会知道答案。”
“希望一切顺利吧。”
李颂杰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环形装置,5年前,他获得了一份资料,就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的核聚变。
那份资料是理论性的。核聚变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装置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从那个时候起,防务发展局就和南洋大学以及多家企业一起合作,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而眼前的这个巨型实验装置,就是他们历时5年的研究成果。
从简单的基础理论和模型草图到现在的实体,前后历时5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成功的话,那么核聚变就会成人们的终极能源。它就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它发电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向外界排放二氧化碳的。而且不受季节温度气候等的影响。”
作为核物理学家的梁振华,在看着眼前的这个体积庞大的核聚变装置时,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甚至因为过于激动以至于就连同声音都变得有些颤抖。
“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无限的能源,而且它还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太空航行,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我们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够从地球飞到火星,甚至遥远的外太空。”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似的甚至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扬着。好像现在,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
“想一想就让人觉得有些激动,简直就像科幻一样。”
看着他那副激动的模样,李颂杰却笑着说道。
“没有你想的那么远,我只想着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话,至少在我们的煤炭耗尽之前,我们就能够获得一种清洁且安全的能源。”
这正是李颂杰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相比于很多人他更加现实,他的现实在于——这些研究他都能够看到其现实意义。
可控核聚变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或许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对于sea而言却关系到未来的生存,因为这里并不是一个资源多么发达的地方,即便是在婆罗州拥有大片的露天无烟煤矿。而伴随着对生产生活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煤。
同样也意味着早晚有一天这里的煤炭会被开采殆尽,到那个时候,如何解决即将发生的能源危机呢?
所以,李颂杰看到的是现实需求,而这也是他全力支持这一项目的根本原因。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目的。”
随后,伴随着试验人员的倒数声,他在另一个世界被称为托卡马克核聚变的实验装置开始运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