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靖难攻略最新章节 > 北国征战 后记·正德(2)

    “淅淅沥沥……”

    正德六年二月,随着东洲雨季降临,远征平叛大军与叛军之间陷入了僵持中。

    南国余孽占据内陆的雨林地区,不断骚扰远征军后路。

    襄王朱厚烬死守城池,闭门不出。

    宋王朱佑极抓住雨季的间隙,不断制造大量军械来装备军队。

    戚景通父子三人也不着急进攻,而是在冷静练兵,不断磨合麾下九万兵马。

    东洲战事陷入了僵局,而天朝本土的中洲却并不平静。

    随着东北的渤海、辽东七万兵马调往东洲,吉林城的勋臣们也开始暗中搞事起来。

    他们将手中的耕地按照户口,分别平摊到家中子弟身上,以此来避税。

    东北如此,江南与西南更不用多说。

    为了躲避这些税收,各地资本纷纷开始钻法律漏洞。

    政治上,面对扩大的京察范围,小规模的民变持续不断。

    一时间,大明朝给人一种风雨飘零的错觉。

    “当下国库之中仅存一千八百余万两,而东洲军费每个月起码五十万。”

    “地方平叛,裁军费用恐怕要支出五六百万,新募的军队也需要更换军装。”

    “朝廷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去年的税收还没收上来,地方上抗税严重,这些问题都得花钱……”

    紫禁城,武英殿内,王守仁与张璁你一言我一语的将常朝召开。

    六部的尚书被更换了一个遍,吏部的王守仁,户部的赵贞吉,兵部的胡宗宪,刑部的张璁,工部的高拱,礼部的夏言。

    都察院内,则是以海瑞、杨继盛为主。

    殿阁之中,沈炼、唐顺之、徐阶、杨慎、曾铣,严世蕃……

    这群人里,有的人是朱厚照想用的,有的人是他不得不用的,但总的来说还是他想用的。

    在王守仁和张璁两人的主持下,六部、殿阁、都察院的官员们也开始畅谈。

    “去年的赋税,各地只交了往年的部分,而新法中的赋税仅有北直隶、山西、辽东和渤海缴纳。”

    “就当下来看,就连辽东和渤海都似乎不准备缴纳今年的新法部分了。”

    户部的赵贞吉开口阐述情况,同时开口说道:

    “若是按照新法,今年所收赋税,恐不下两亿。”

    “现在税收不上来,主要还是下面的人阳奉阴违。”

    赵贞吉一席话,将新政推行不下去的责任推到了下面人身上,而这也与眼下的情况相符合,不算推卸责任。

    “吏治盘子太大,积弊已久,想要整顿不是那么容易的。”

    吏部的夏言开口,同时对偏殿作揖道:

    “推行新政,都是以十年为计数,朝廷多年不推行新政,当下推行起来比较困难,也算预料之内。”

    “话虽如此,当下各方局势都不太好,宗藩之中,日本更是一直在屯粮,我担心恐怕会有战事。”

    兵部的胡宗宪一开口,众人纷纷侧目。

    殿阁的曾铣附和起胡宗宪:“日本这些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国内矛盾比国朝更甚。”

    “之所以没有爆发问题,也主要是因为国朝支持,不断输送粮食所导致。”

    “他们在昆仑洲造农场,被奴役致死的昆仑洲土民不下千万。”

    “如此秉性,如今朝廷断了他们的粮食,恐怕会引得他们狗急跳墙。”

    “狗急跳墙?”高拱冷哼一声:“一个小小的倭子国也配狗急跳墙?”

    面对高拱的话,王守仁缓缓开口道:

    “满剌加以东毕竟百余年未曾有过战事,而日本海军吨位逐年增加,如今更是达到三十六万吨。”

    “朝廷海军舰队虽有二百余万吨,可是其中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近半数。”

    “虽说已经拨钱造舰,但地方上罢工严重,建造速度快不起来。”

    “眼下四支舰队前往东洲,满剌加以东便只有南海、南洋两支舰队。”

    “倘若真发生了什么事情,应对起来也比较局促。”

    “我日前已经与陛下商量过,从西洋调三支舰队前往江南威慑。”

    “京察过后,江南的赋税想收上来就容易许多了……”

    王守仁话音落下,偏殿内响起脚步声。

    见朱厚照出现,众人纷纷作揖行礼,朱厚照则是坐到了主位上开口道:

    “那小倭子国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之前放任他们在昆仑洲发展,是为了限制西洲南下。”

    “如今西洲占据北昆仑,日本不去与他们交战,竟然对朝鲜、暹罗等国出手,不限制限制他,恐怕他还以为天朝是摆设!”

    “传朕旨意,彻底断绝与日本一切贸易,朕要让他认清楚自己的地位!”

    伴随着朱厚照的拍案,日本的国运无疑蒙上了一层阴霾。

    三月初七,大明以屡教不改而裁撤驻日本的属国馆,同时宣布停止与日本的正常贸易。

    仅是一招,日本内部便掀起了巨大的恐慌。

    原本每斤四文的粮食骤然涨至每斤十四文,番薯土豆等粮食都涨到了十文一斤。

    除此之外,涵盖日本方方面面的商品都随之涨价,日本百姓生活成本陡然提高,百姓抗议队伍不断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封禁了大明报刊,进而发行《日本日报》来争取舆论。

    同时,足利义合表面派遣使团前往大明乞求原谅,暗地里不断下水军舰。

    四月,朱厚照接见日本使团,责令其归还朝鲜、暹罗等国于昆仑洲土地,并夺回北昆仑洲土地。

    然而面对这一要求,日本只是不断的在国内煽动舆论,并迁移本国百姓前往昆仑洲。

    日军在昆仑洲开始抓捕大量昆仑百姓来开垦农场,但由于热带雨林对能量的利用效率过高,而且雨林地带的雨水太多,开垦之后的土地养份很快也会被雨水冲走,所以一块耕地往往能在开垦前两年产量不错,越往后产量越低。

    这样的环境,只能迫使日本不断开垦新的耕地。

    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机器,甚至连畜力都严重不足,所以昆仑奴成为了他们的“畜力”。

    大量昆仑奴被捕杀,昆仑洲乱成了一锅粥。

    与此同时,暗厄利亚(英国)在不断下水军舰后,开始尝试探索北洲东北部地区。

    他们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大明北大西洋舰队的无情阻止。

    正德六年七月初三,暗厄利亚皇家海军以十二艘蒸汽巡洋舰,五十艘木制护卫舰,海军六千二百人前往北洲。

    得知消息,大明北大西洋舰队在海上将其拦截。

    双方碰面后,暗厄利亚海军明面谈和,实际上派水兵下水,使用水雷袭击北大西洋舰队。

    爆炸发生后,明军三艘六千多吨巡洋舰的水密舱破损,舰队实弹还击。

    开战一个时辰,自持武力的暗厄利亚海军沉没大海,明军仅受创七艘巡洋舰和十二艘护卫舰,六十四人阵亡,二百余人负伤。

    这表面上看,北大西洋舰队似乎没有遭受什么重创。

    可实际上,随着暗厄利亚敢对北大西洋舰队出手,这就已经代表大明的威慑力开始下降了。

    九月,弗朗察(法国)、弗朗机(葡萄牙)等四国组成联合舰队,向北大西洋舰队发起袭击。

    四国舰队除了舰队总吨位和火炮数量远超北大西洋舰队,其余数据完全被北大西洋舰队碾压。

    联军尽管已经装备了铁甲巡洋舰,但军舰吨位普遍在两千吨左右,而北大西洋舰队则是以主力舰八千吨,其余五千吨左右的吨位。

    一百七十六艘的四国联合舰队在总吨位超过了北大西洋舰队,可北大西洋舰队的军舰数量仅有三十二艘。

    在这场海战中,北大西洋舰队往往一轮炮击能带走联军舰队数艘军舰,而联军舰队却需要集火大半個时辰才能击沉一艘北大西洋舰队的五千吨巡洋舰。

    双方交战三个时辰,北大西洋舰队以受创十六艘铁甲巡洋舰的结果,重创联军舰队二十四艘巡洋舰,五十六艘护卫舰。

    只是一支北大西洋舰队,就将四国联合舰队打得倒退十几年。

    这场海战让许多国家见识到了如今大明的实力,而负责这支舰队的指挥使汪直也得到了拔擢进入海军都督府的机会。

    在同一时间,戚景通父子三人经过大半年的练兵,也正式在十月发起反攻。

    然而在他们发起反攻的同时,波斯地区、碛北地区再度发生叛乱,当地妖人聚众叛乱,其中叛乱多以宗教为主,但很快被镇压。

    冬月,山南爆发叛乱,若开、榜噶喇地区也出现了希望复国的声音。

    原本他们并入大明,为的就是享受大明的种种便利,然而随着《新商税法》的发布,他们所需要面对的环境立马发生了改变,这令一些权贵迫切希望回到之前的状态。

    不过他们想是一回事,朱厚照是否同意又是另一回事。

    随着中原地区的官吏不断被裁汰,大明在一边花费钱粮的情况下,一边对贪官污吏抄家来获得了大笔钱粮。

    正德七年,随着新政在两京、山东、辽东、渤海、大宁、山西、河南等地逐渐落实,国库也随之充裕起来。

    是岁大明人口经查为二亿八千三百余万,耕地数量为二十二亿七千六百余万,财政收入为一亿七千八百余万,支出为一亿五千三百余万,结余二千五百万。

    有了这笔钱粮,大明的新政推行更为顺利,而东洲的宋襄之乱也迎来了转机。

    正德七年四月初六,泰宁城被明军收复,襄王朱厚烬自焚而死。

    在襄王朱厚烬死后,明军只剩下了南国余孽,以及南边的宋王朱佑极。

    在戚继光的率领下,明军海陆并进,很快收复了沿海的大部分城镇,朱佑极所部宋军尽管还有七万余,但似乎距离覆灭已经不远。

    如果事情能就此结束,那大明朝似乎很快就可以将心力放在新政推行上,将税制彻底改革成功。

    然而新政毕竟触及太多人利益,朱佑极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才会选择叛乱。

    正德七年五月初六,南洲湘王朱佑榇、宣慰使张铨响应宋王朱佑极“奉天靖难”,发动叛乱,自称清君侧。

    作为昔年罪犯流放最多的一块地方,南洲对朝廷的许多政策并不感冒,可唯独新政他们强烈抵制。

    在成化、弘治年间,南洲昔年流放的罪犯们因为早早抵达南洲发家,所以在面对后来移民有着自己的优势。

    依靠这种优势,他们基本掌握了当地的吏治和社会财富。

    百姓们的意见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图的就是阻碍新政。

    《新商税法》高税收足够要了他们半条命,只要能阻止新政,支持有野心的人叛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哪怕知道叛乱不可能成功,他们也想要试一试,万一皇帝承受不住压力,那赢的就是他们了!

    可惜他们低估了朱厚照的抗压能力,更低估了朱厚照想要改革得决心。

    以当下的情况,唯有改革才能缓解矛盾,才能让官府掌握分配权。

    朱厚照遣辽国公肇州侯陈旻率两广十二卫及南洋、西洋、西海、南海四卫出征平叛。

    七月,陈旻率军登录南洲北部北海港,百姓喜迎王师,而湘王则是整军备战。

    由于军中兵卒本就不愿被裹挟作乱,所以在战场上,湘军不断败退,投降的兵卒络绎不绝。

    南洲不比东洲,东洲百姓民族成分复杂,而南洲十分纯粹,想要煽动当地百姓叛乱难度登天。

    南洲连战告捷,这极大威慑了一些试图作乱的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随着去年改革初步成功,拥有二千余万钱粮的朝廷足够有实力镇压所有。

    正因如此,江南的罢工运动才渐渐平息。

    这种时候,也就只有南洲的这群家伙睁不开眼了,不晓得外面的世界什么模样。

    不过南洲和东洲的叛乱,确实极大牵制了明军的本土势力,而这也让被孤立的日本选择了铤而走险……

    日本,对于这个国家,除了朱高煦保持高度紧张并不断控制外,其余几代君主便只有朱祁钺还算重视。

    正因如此,日本通过宗藩朝贡体系,从大明偷学获得了大量工业知识。

    从宣德年间开始,他们就摸着大明开始尝试工业化,不过直到景泰年间,随着大明渐渐淘汰一些低端产业,他们这才通过接手大明的低端产业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通过在昆仑洲开采矿藏,以及不断开采本土银矿来保持上升趋势,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

    随着石见银矿渐渐枯竭,加上朝鲜、暹罗等国武力不振,日本的野心也渐渐按耐不住了。

    成化年间,日本的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王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弘治十年,日本幕府制定了所谓“朝鲜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为以占领昆仑洲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拿下昆仑洲的朝鲜、暹罗土地,第二步是联合西洲,第三步是进军朝鲜本土。

    三步结束后,便是等待大明介入战争,他们便可以用归还朝鲜本土为条件来活得昆仑洲的土地。

    日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毕竟是一个人口四千万的大国,只要时机抓稳,并且坚定大明为天朝的原则,那大明也没有与他们开战的理由,毕竟他们依旧是大明的属国,依旧为大明戍边。

    唯一受伤的,只有朝鲜和暹罗几个属国。

    不过他们这些小国是什么感受,那就不是日本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日本要做的,只有成为大明第一属国,进而成为昆仑洲大国这件事情,而朝鲜就是挡在他们前面的绊脚石。

    唯有击败朝鲜,他们才能让大明看到自己的实力,从而选择扶持自己,而非朝鲜。

    随着明军海军的中洲海域舰队都分别前往东洲和南洲作战,足利义合感到时机成熟。

    正德七年八月初九,日本向驻日明军军营发去消息,声称朝鲜在北海海域袭击了日本的护卫舰,并抓捕了十余名日本士兵,借此需要对朝鲜开战。

    为了成为大明第一属国和昆仑洲大国的愿景,日本从弘治年间就已经开始为如今这一战做足了准备。

    在正德元年,朝鲜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二千吨以下三十四艘,总吨位不足十万吨。

    哪怕到了如今,他们的海军总吨位也没有超过二十万吨,海军数量则不过区区三万人,陆军更是只有七万。

    与之相比,日本早在弘治年间建立了拥有四万名士兵的海军,已经拥有二十万预备兵的陆军。

    时至如今,日本更是拥有海军五万名,陆军二十五万名。

    除此之外,日本还出动大量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朝鲜,加紧对朝鲜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他们清楚知道,留驻在朝鲜的朝鲜军队数量不足三万人,而这简直是日本的天赐良机。

    八月,足利义合亲率大军渡海,率军舰四十六艘,大军十五万攻朝!

    期间大明不断警告,但都被日本所忽视。

    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彻底击败朝鲜,并且继续对天朝毕恭毕敬,吗天朝完全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手。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弘治年间的情况来说,日本的想法那还真的没有问题。

    不过那是弘治年间,而如今并非是弘治年间,而是正德。

    八月十五前后,足利义合率军十五万登陆釜山,一路向北,势如破竹。

    朝鲜国王李峘得知消息,当即命令留守三都的王军集结汉城备敌,同时向大明求援。

    得知日本进攻朝鲜的消息,大明朝的大部分臣工都持观望态度,毕竟日本为大明朝戍昆仑边多年,况且足利义合也承诺会接手朝鲜产业,继续为天朝服务,如今大明多方作战,实在不应该在家门口再打一场。

    当然,庙堂上也有人支持击退日本,毕竟日本自弘治年间以来,屡次不听朝廷旨意,也该教训教训了。

    不过还没等庙堂群臣讨论出个所以然,新的消息便送到了庙堂上。

    九月初二,足利义合率军抵达汉城,并连续攻破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朝鲜国王李峘出逃至大明东海府东海城避难,乞请内附。

    消息传来,庙堂哗然。

    尽管早已知道朝鲜不是日本对手,但开战半个多月丢失三个都城,这对于庙堂群臣来说也太魔幻了。

    一时间,庙堂上大多都是建议恢复对日贸易的言论,毕竟朝鲜亡国也就转瞬之间了,现在接受内附的话,还能得到其北部不少土地。

    况且日本那边也传来消息,足利义合驻兵平壤,没有继续北上的举动。

    这么来看,足利义合也没有和大明作战的狂妄,大明能白捡半个朝鲜土地,这倒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他们没有考虑如今没了朝鲜,日本日后若是崛起挑战大明,那眼下内附的朝鲜土地会在日后遭到怎样入侵。

    他们没有考虑到,朱厚照却考虑到了。

    面对白捡半个朝鲜这种事情,朱厚照选择了拒绝,因为他要的是一整个朝鲜。

    “朝鲜倾覆不过旦夕之间,你们这群不要脸的老畜牲还在这里放纵日本这个小倭子!”

    奉天殿上,朱厚照俯视群臣,目光锐利,这让前番还在庆幸白捡半个朝鲜的不少臣工低下了头。

    瞧着他们这副模样,朱厚照隆声威严。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今倭子横行朝鲜,而今朝鲜内附,倭子入寇之土地便是天朝之土地,倭子屠戮之百姓,便是天朝之百姓!”

    谈话间,朱厚照目光投向了王守仁:“着礼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

    “朝鲜若是内附,天朝欣然赐其国主为朝鲜侯,若不愿意,他亦是天朝的属国朝鲜国主。”

    “在天朝这里,没有趁火打劫一说,天朝也不稀罕对他们趁火打劫……越国公!”

    “臣在!”听到朱厚照叫自己,越国公杨昇主动站出来作揖行礼。

    朱厚照的目光瞥向他,随后缓缓扫视群臣:

    “此战,朕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天朝对属国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告诉足利义合……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本章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靖难攻略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靖难攻略:http://m.feishuwx.net/jingnangonglve/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靖难攻略最新章节后记·共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