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纵是英雄也枉然
只是有些话不用说,陈大举也能看出来。
陈大举双眼中的炽热慢慢的熄灭,化作冰冷的绝望。
两人想对无言。
“报,有一支人马过来了。最少有千余人。不知道是敌是友?”
陈大举说道:“戒备。我看看是谁?”
还不等这边准备,对面已经报名:“赣州黄大成,可是李机宜所在?”
陈大举微微皱眉,说道:“黄大成是谁?”
随即身边人说道:“黄大成似乎是赣州本地的义军。”
“请他过来。”陈大举说道。
黄大成翻身下马,解甲,去兵,大步走了过来,认清楚谁是李鹤之后。行礼拜倒,是标准的军礼。说道:“末将黄大成,拜见李机宜,得李机宜消息,救援来迟,还请李机宜恕罪。”
李鹤心中转了几个圈。他记得江西情报网的名单中,决计没有黄大成。甚至他对黄大成都没有印象。
李鹤的情报网很是稀疏。仅仅是借助士大夫的关系网建立的,对于很多当地土豪,了解的并不多,比如陈吊眼,还是元朝的战报上知道的名字。
“黄将军请起,黄将军是-----?”
黄大成说道:“末将曾在文丞相麾下听用。一日为宋臣,终身为宋臣。听说朝廷迁至云南,大破鞑子三十万,末将不胜欢喜,还请机宜收末将于帐下。末将愿意为殿下,为机宜效死。”
所谓听其言,查其行。
李鹤对文丞相麾下诸将还是很了解的。
文丞相麾下诸将大多都是读书人充任,毕竟文丞相抗元的时候,朝廷已经在福州了,三军散尽,除却护卫行朝的张世杰部,几乎没有经制之军。是文丞相衔命出镇,孤身离朝,振臂一呼,四方云集者数万。
这数万人中,大多如谢翱带自己家乡子弟数百人。从组织模式上,上层将领也多用文官。当然了也有几个武将,但是这些武将大多殉国,而且名单中,并没有黄大成的这个名字。
李鹤出于情报的敏感性,立即判断,黄大成当时仅仅是一个低级军官。
而作为一个低级军官,几年内,拥兵数千。
这里面需要的心机手腕能力,李鹤跟随虞醒一步步走出来,对其中情况再明白不过了。
绝对不是眼前如此忠诚正直。
李鹤更相信,汉王割据云南消息传来,给这些人一丝希望,一个出路。
其实大多数踏上反元道路的人,都是不得已。
官逼民反。
很多人都看不见未来,看不见希望,不过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老子宁可死,也不让鞑子好过而已。
绝望之下的反击。
而今云南的消息传到了他们耳朵之中,他们忽然发现,似乎有另外一个前途,并不是汉王北伐灭了鞑子,而是他们在兵败之后,能逃到云南,不敢说荣华富贵,最少性命无忧。
这才有这些人如果争着抢着来拜入门下。
似乎如李鹤所料。
进入赣南山区之后,鞑子追兵都不敢轻易上前了。盖因,不期而遇的义军,就有三十多支,有的如陈大举,全盛时候有十几万人。有的如黄大成,不过数千人。有的人甚至在鞑子军中,是鞑子某地将领。
有的是某座山寨,几代人都是土匪,只是之前反赵官家,而今反孛儿只斤官家。
总之,如果说月泉之会,是方凤用性命布下的局。数日之内,虞醒的名字,让整个江南如雷贯耳。而现在就是虞醒鼎立西南,破军斩将的影响力终于来到了南宋故地。
才有今日之声势。
李鹤干脆停了下来。
于南赣一处山寨上召开会盟。
与每一个义军首领或者使者谈话,竭力摸清楚每一个人底细。最少判断,这个人是不是鞑子派来的。方勇在一边作为书记,将李鹤与所有人谈话都汇总起来。作为第一手档案。
李鹤这才发现,如果按这些人所言。
李鹤麾下多出的这三十多支义军,有海有陆,最东有在浙江南部山区的,最西在广西的。最北在长江南岸沿岸山区的。等等。
简直遍布了整个原南宋版图中除却四川江北的所有地盘。
而且这些人的出身,几乎全部都是底层出身,陈大举是山民,黄大成是底层军官,至于其他人,大抵相若。最高顶多是从来没有中解的学子。乃至于商人,山寨土匪,苗民头人等等。
而且这些人很多虽然口口声声说,大宋朝廷。但其实上,并不是,就如黄大成一样,说起来大宋朝廷如何大宋朝廷如何。但是实际上,李鹤很清楚感觉到,他们之所以说大宋朝廷,本质上是想攀汉王虞醒的关系。
汉王虞醒自称大宋汉王。他们自然要顺杆爬。
说不得,大家跟大宋朝廷干架就有他们。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情:天下苦元久矣。
他们抗元,从来不是对于宋朝的忠诚,而是对于元朝暴政的反抗。
他们对汉王虞醒推崇,与其说是推崇大宋汉王的名声,还不如说更信任,天下抗元第一,甚至可以说抗元义军之首,云南虞醒。
明白这一切之后。李鹤也在思考:“我该做些什么?”
现在情况,云南无力东进。
不可能对这些义军支持。而鞑子也在镇压这些人义军,这些义军现在活跃,可以说拜虞醒所赐,三十万大军缺口,不是那么容易补上的,即便阿术坐镇湖广,最近也是防御为主,并没有主动进剿的意图。
但是一旦元军准备妥当,大举进剿,这些义军除却少数人可以凭借天下抗过去外,大部分都会被鞑子消灭的。
这些兵力加起来有几十万之多。
这是他们自己报的数目。
李鹤是一点也不相信。
但是这个数字即便打几个折扣,可用之兵,也应该有数万了吧。再加上支持他们的百姓,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只有能将这些人口转移到云南。
李鹤相信,云南的人力缺口就能解决大半。更重要的是。
在李鹤看来,云南本地人从来不是宋人,纵然虞醒再怎么搞同化,也不能轻易相信。
搞情报的人,从来秉承怀疑一切之心,更何况,云南人自南诏大理数百年来,自居蛮夷。让李鹤怎么相信?对虞醒搞得一系列文化同化战略,李鹤举双手双脚赞同。
但是赞同的原因,并不是觉得这有什么用。
而是问题这么大,总要做一些什么吧。虞醒这一套负责面子,李鹤是要搞里子的人。
面子不能有灰,里子不怕见血。
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要云南境内有足够多的大宋子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必须做些什么?”
李鹤陷入沉思。
他想了一夜,终于有了决断。
第二日。召集所有人。
开诚布公的说道:“我不瞒大家,今后数年,汉王不可能东进,非不愿,力不能及。不过汉王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愿意给大家军饷,武器等支持。”
这一番话,让下面诸位有一些失望,但很多人在这一段时间,早就已经明白了。云南是打不过来了。
现在能要写军饷武器的好处也不错。
“李机宜,军饷多少,武器多少,该怎么分?”
李鹤说道:“自然要定一个章程。”
“什么章程?”
“第一,尊汉王为主,接受汉王官职。听从汉王号令。你们放心,云南对你们鞭长莫及,汉王不会强人所难的。”
强人所难,也未必有用。
“第二,你们要守望相助,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李鹤发现这些人各部之间矛盾其实也挺深的,如果不是元朝压力太大,他们自己人都很有可能火并一场。如果能够团结起来,其实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
“第三,钱粮武器,必须你们去安南自取。按官职大小,兵员多少领取。云南是不负责运输。”
李鹤知道云南经济状况,他知道云南粮食紧张,但是钱其实并不紧张,武器更不紧张。支援几十万大军的冷兵器,是有些困难的。但是这些胡吹大气,本部人马有几万就相当不错了。
恐怕更多人都是百姓。
咬咬牙,拨出装备几万军队的武器,几十万贯钱,对云南来说并不是不能做到的。
而且投入虽然多,但是收获大啊。
第一,这些人在江西,福建,广东等第闹事,牵扯鞑子后退,让鞑子不能轻易对云南发动进攻。是对鞑子进行放血。
第二,有这些人在,云南在长江以南的情报网,就强大太多了。甚至有些情报人员,在这些人哪里可以得到武力支持,什么刺杀官员,劫囚,这样的事情,就可以做上一座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有这些人在云南在南方的经贸网络也搭建起来了。云南的很多商品,甚至可以说铜钱,都能从这些人源源不断投入市场,换取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
在云南与鞑子长期对峙的情况下,太有想象空间了。
这也是李鹤下定决心,先斩后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