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难民安置计划
陈国峻并不是没有看见过作坊。
安南在南海地区,俨然大国。安南号称小中华,一心一意模仿大宋的一切,大抵上南宋朝廷有的东西。安南就来一个一比一复刻。
包括科举制度在内,很多制度都有。
只是有些变味而已。
陈国峻为了对抗鞑子,做了很多准备。其中一项就是造船上的准备。
安南的情况,水路最为便捷。从升龙走水路几乎可以到达红河平原上所有的县。水战的重要性,陈国峻并非不知道。
而且因为云南兵器廉价武器涌入,陈国峻甚至干脆将造兵器的部门给砍了。将经费全部加在船上。
但安南水师并没有在这一场战争中翻出什么水花。固然有一部分水师在陈国峻的命令下,隐藏在很多河湾与海上的岛屿中。保存实力。但根本原因还是:安南造船水平与元朝造船水平并不在一个水平线。安南造船水平不如元朝。双方国力差距明显。
元朝投入造船的经费一,可以达到的效果是一的话。安南造成投入一,造出来的效果,就是零点八。乃至于更低。
再加上元朝投入造船的经费,可以轻轻松松超过了安南总军费。
安南水师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陆战上或许还能逆风翻盘。但是水战。很多时候在船台上就已经决定胜负了。
陈国峻不是不想搞好水师,是没有办法。
但是对造船还是很了解的。
大抵是一个老工匠掌总,一个老工匠很可能不识字,但是从小就会一种船样,船就在他们的脑子里。也没有图纸。他先放龙骨,然后根据龙骨的尺寸,等比例制造船身等等。
然后指挥小工打造各种零部件。将船只组装在一起。甚至根据木材的特征。或者你临时要求。更换某些部件。
然后用专门的秘药,什么贝壳粉,油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熬成一锅,然后填在船只缝隙中。做好密封。等等。
总之,一艘船造得很慢。就不说木材准备时期。阴干木材一般需要三年。就说开始造船,一个工序加一个工序,其中还有晾干的工序。看情况,大抵需要三个月左右。
这还与天气有关。
如果一直阴天下雨。
那就要拖一阵子。
而眼前的造船工艺完全不一样。
首先他看见的是一块大木板。上面刷着黑漆。用白色石灰画着一张图。
是一艘船。
船只各个部件也都一一一分解出来。各种尺寸非常详细。
陈国峻随即看见,周围堆积成山的各种木材。
都是按照图纸上加工出来的木材。比如船板。在之前造船,都是根据船只船型,然后往上铺船板,而这船板都是量体裁衣的。不会浪费木料。但是,现在全部标准件。给陈国峻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如此这仅仅是一种思路上的震撼。
陈国峻看见一台用水力带动的圆锯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这太圆锯是由一辆水车带动的。最外面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之下缓缓的加速。但是随着齿轮的层层加速。到圆锯上已经转动的飞快,看不清楚上面的锯齿,只有一道残影。
工人将木板推上去,就在无数木屑飞出来。
不过,水力还是有一点弱。圆锯所有的钢依旧是云南能拿出来最好的工具钢的。但是其实在性能上与炮钢区别不大。比不上专门的工具钢。所以速度要慢一点。
一丈长。一尺厚的木板。需要大概一柱香的时间才能切开。
这种速度在虞醒看来是不够的。
毕竟是战舰。很多地方,比如船舷,炮位,都必须用这种硬木。甚至很多地方一尺都不够。这样的加工速度还是太慢了。
但是在陈国峻看来,已经惊为天人了。
须知这样的木板如果要加工的话,必须两个壮汉,拉着大锯,整整拉上一天。
而一艘船要造好。需要很多人打下手。而今现在一个人,一台这个奇怪的机械,一会功夫就胜过两个人一天工作量。再加上其他安排。
陈国峻已经算不出来,云南造船效率是安南的几倍了。
“这才是真正中华之底蕴吗?我们到底是蛮夷小国。”陈国峻内心之中充满了挫败感。
中国周边的国家,其实有严重的中国情节。
一方面,要说自己并不比中国差。最少是小中华,这是政治需要。
毕竟,如果说自己不如中国,比中国差太多。那么统治很难说服下面人承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另外一方面,从内心深处对中国推崇。他们眼中的中国,其实比中国本身就好。
所以陈国峻看见这些东西,立即意识到这其中巨大的威力。决计不认为这是虞醒一个人弄出来。而是相信这是大宋秘而不宣的技术。
让他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陷入深深自卑中。
“国公,国公,”引路的人说道:“殿下正在等你。”
“哦。”陈国峻的目光从旋转的圆锯上,拔下来。这才继续走路。
剩下又看见了很多东西,让陈国峻的脚步越发沉重。
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与虞醒谈一些什么了?
陈国峻这一次来,自然是与虞醒谈一下战局,自然要谈一下安南与云南谁主谁从的问题。
陈国峻憋足了劲,想了很多说词,好让虞醒明白,安南乃是安南人的安南,安南陈氏的安南。
只是此刻,无数话都说不出来。
陈国峻很清楚,有什么样的筹码,说什么样的话。而今安南陈氏的筹码已经丢光了。他说这些空洞无比的话,根本没有什么用。但是安南陈氏三代基业,就在他手中葬送,他是万万不肯的。
只是此刻,他用什么手段去说服虞醒留下安南陈氏?
汉军的骑兵,汉军治下的稻田,以及他刚刚看见的东西。
他换位思考,他在虞醒的位置上,是决计不会手下留情的。
“陈兄,何来之迟?”就在陈国峻犹豫的时候,却远远的看见虞醒过来了。
陈国峻连忙行礼说道;“拜见汉王殿下。”
虞醒搀扶起来陈国峻,打量陈国峻的样子,叹息一声,说道:“陈兄清瘦了。”
陈国峻比之前看起来不仅仅瘦了。整个人的气质大变样。
之前陈国峻身上更多是富贵之气。
他毕竟是王孙公子出身。
而现在,在无数次艰苦作战上,陈国峻身上的富贵之气消磨殆尽,有的只是坚毅果敢之气。好像是一柄宝剑,磨去了外层的金银装饰,显得锈迹斑斑,却更有杀气。
“还没有谢过殿下。”陈国峻说道:“我等无能,不能护境安民。以至于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还是殿下宽容大量。收容难民,否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将士们。”
到了这个地步,陈国峻麾下的将士主体,已经是安南百姓自发组成的义军了。陈国峻几乎没有财政可言。也没有什么军饷。
大家有吃的都吃,没有粮食吃,饿着肚子也要杀鞑子。
可以说,这些离散的百姓,很多都是将士们的亲人。
战事残酷到这个地步。陈国峻能为将士们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少的。
“这都是应该的。”虞醒说道。
“只是不知道汉王殿下准备如何安置这些人?”
这是似乎是陈国峻无意识找的话头,也似乎是陈国峻有心想要知道的事情。
是啊。
而今的陈国峻等安南残余势力,与安南难民,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啊?
虞醒说道:“陈兄,没有看见?这船厂就有很多人是他们。而且这刚刚是开始。将来一段时间,这个船厂还有增加很多机器与人力物力的。都能安置难民。另外再临安哪里也发现一座大矿山。名叫个旧,有锡矿,铜矿,金矿。足以安置几十万难民。”
“请陈兄放心。我云南上下,绝非见死不救之人。”
“只要安南百姓来投奔我。我但凡有一口吃的,也会安置好他们的。”
其实个旧矿山虞醒早就知道。
能不知道吗?
个旧矿山在民国时期,那可是鼎鼎大名。云南创汇的拳头产品。虞醒之所以不开发,是因为没有必要。
这是工业规划的问题。
虞醒规划的工业中心就在昆明。
这是综合人口,粮食资源,矿产资源之后的综合考虑。个旧所盛产的锡矿,铜矿,乃至于金矿,在昆明附近都有。个旧靠近红河,就在红河北部几十里地方。距离昆明太远了。
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几十万难民涌入。
给了虞醒很大的负担。
安置在安南境内,是很难安置下来。想要开垦耕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好几年才能有产出。而采矿业却不一样。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很快就会产出。特别是这个时代矿产都是浅层矿产。根本不需要太多准备。
立即就会有产出。
这也算是以工待赈。
只是,这也有一些问题。
而今云南的产业结构,对锡矿需要不大。无非是铜钱,还有一些钢铁冶炼的配料。很多锡矿产出来,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仅仅是库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