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陈氏决议
准备的是说刘国杰撤退了。
白天一战,刘国杰收兵之后,清点士卒,让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心疼无比。
这一战双方战损差不多,几乎上半斤八两。但是对双方将领来说,是全然不同的。
姜成虽然心疼士卒,但是该用的时候,毫不顾惜,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受伤的好好医治,死的按照之前遗嘱,要么火化之后,送进褒忠寺,要么就地浅葬,等将来家属来迁坟。至于其他的,抚恤,兵员补充什么的。姜成就不怎么管了。那是枢密院的事情。
新兵补充没有那么快。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也就是征兵,训练整个周期。
但不管怎么说,军队一定会按照编制补充好的。不管姜成之后还在不在任上。
但是元军那里就不一样了。
各路军队,说是各级将领的私兵是不对的。
但是各级将领在某些部队中有特殊利益,却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的权力就来源于军队。
一旦损失,军户一般是父死子继。但是小门小户,一家中能有几个壮丁啊?死了一个再补充哪里那么容易啊。元朝治政混乱,很多时候,也就是各级将领自己想办法。
当然了,也可以不想办。吃空饷。
不过,这个时代战事频频,吃空饷的人还不多。而在忽必烈之后,不过几十年,北地汉军军户,就为之一空。不打仗了。各级将领也没有意愿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了。
结果是等要用的时候,几乎全部是空额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今日一战双方死伤相当。姜成给虞醒汇报过之后,虞醒几乎没有说什么。放在姜成这一支军队中,这样的伤亡有几分伤筋动骨了。但是放在汉军二十万大军中。这个伤亡根本不算什么。
最多先将这一支军队调到后方,让这一支军队,一边戍守,一边等待补充。
而对于刘国杰来说,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他这一次本来是来压阵的。结果变成了主力。
“白天一战就如此惨烈了。明日汉军大至,又会是什么局面?特别是安南军,都是样子货,指望不上。”
刘国杰自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他撤走之前,甚至没有给陈庆余达招呼。
废话,就一道浮桥。他们要自然先用。撤过河之后,在通知陈庆余不迟。
只是大军行动,很难有秘密可言。更不要都在一个大营中。陈庆余很快就知道了。只是刘国杰根本没有见他。只是抢占浮桥而已。
陈庆余毫无办法,除非他敢与刘国杰火并。
白日算计刘国杰的一箭之仇,刘国杰当夜就还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对面喊杀声大做。无数火把高高举起,就好像无数条火龙一般,安南军本来就毫无军心士气可言,顿时崩溃了。无数安南将士丢盔卸甲,跳入江中。游到河中沙洲上。
也幸好河中沙洲比较大,距离河岸比较近。这才让一部分安南军保全下来。
陈庆余见状,无可奈何,好在他早有准备,在江中备下一条船,自然也可以溜之大吉。
他新扎王座,还没有坐暖,可不想去死。
即便如此,第二日天光大亮的时候,也有一万多人落到了汉军手中。
虞醒只是稍稍看了一下,将这里的事情交给姜成就先回去了。
他有很事情要做。倒是陈国峻留下来着招降安南军。
这里很多人都是他训练出来的。陈国峻出面俘虏好安顿许多。
等陈国峻忙完这些之后。已经是数天之后了。
整个安南都下起来大雨。
茫茫大雨之中,让所有人的视线都起了白毛,只能看到近处东西。远处就是一片混沌。安南的雨季,来势汹汹。所有河道在数日之内开始迅速涨水,很多河中沙洲,又被沉进河水之中。
道路成了河流。
甚至看似平坦的土地,人走过去,就会有一串小水坑。
很多地方也有泉水自发涌出。
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
雨热同期。安南的雨季是又热又潮湿,给人一种喘不上气来的沉闷。下雨还好一点,特别是那种两场大雨的间歇。天似晴非晴。阳光偶尔穿过云层,乌云却将头埋下地面。将每一人身体里的水分挤了出来。
又热又闷。
无数小昆虫,活跃起来,打不死的小强,能吓死人的蚊子。
即便是陈家这些当地人,也有一些不习惯。
不过,这样的雨季中,很多事情都停了下来。连农田里,除却必要的劳作。也没有人下田了。
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让所有人稍稍松了一口气。安南战场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就在这样的天气中,陈国峻看到了两个故人,陈国安与陈日赫。
陈国峻一把抓住了陈日赫说道:“清化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陈日赫当日逃出清化城中,深入山中,一路艰难跋涉,不敢出现在有人烟的地方。可谓艰苦之极。好容易才来到了汉军这里。这些日子,他一次又一次想起当日之事。
每一次都怒火中烧,目眦欲裂。
今日更是如此。
陈日赫含泪将当日的事情说清楚。最后咬牙切齿说道:“大兄,陛下在的时候,就倚重你。还请大兄为陛下报仇。”
“报仇自然要报仇的。”陈国峻心中的愤恨不在陈日赫之下。但他内心之中,始终有大局在。说道:“陛下临行之前,可有什么交代?”
陈日赫微微犹豫,说道:“有一封书信。”
“拿来。”
陈日赫神情有些复杂,还是将这一封书信给了陈国峻,陈国峻拿来一看,却是安南上皇正面写着平分的安南许诺,背后却有安南上皇,用血写的:“大好江山,托付虞君。”八个血字。
陈国峻看着这八个字愣愣出神,心中暗道:“上皇对他走之后的局面是有预判的。”
这八个字似乎帮陈国峻下了决心,他问道:“你觉得如何?”
“我。我-----”陈日赫说道:“我听大兄的。”
陈国峻听出来陈日赫动摇了。
陈日赫作为安南陈氏一员,不想让安南陈氏久此沉沦。但也明白,而今局面纵然汉军打败了鞑子,有怎么可能归回安南啊?与其到时候不体面,不如现在给一个体面。
陈国峻看着陈国安说道:“你觉得该如何?”
“国公说我?”陈国安一愣,说道。
“对。就是你。”陈国峻说道:“你在虞醒麾下这么长时间了。你觉得该如何?”
陈国安是安南陈氏旁支,与陈庆余的身份相差不大。之前议事,这样的大事根本他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力。而且却不一样了。
安南陈氏眼前剩下的势力都在这里,陈国安之前不算什么奈何,就他在开战以来没有损失,陈国安而今还协助赵文管理各地。是了解云南最深的。
陈国安回忆起这些天在虞醒麾下。
只觉得累。
虞醒治下规矩太多了。
而且每一条规矩都不是空言。想如之前糊弄升龙,糊弄虞醒是万万不能的。
谢枋得对云南的清洗还是有成效的。最少云南官场的风气,与元朝截然不同。虽然不知道这一次大清洗能支撑多长时间。但就专业后勤方面。云南是远胜鞑子的。
鞑子并非没有能做好后勤的官员。
忽必烈夹带里面,这样的人谈不上车载斗量,但也为数不少,两双手都数不过来。这一次阿术南下,几十万大军的后勤,处理的也很稳妥。就可见元朝人才济济。
但元朝与云南最大的不一样的是。
元朝是依靠一个个能臣的。
一旦这样能臣去位,很多事情立即就会变得很拉胯。
蒙古人并没有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经验。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拉胯。
虞醒与谢枋得的共识就是形成一套规章制度。不过在谢枋得看来,就是大汉未来的祖制。所谓先王制法,后世守之。而今虞醒就是未来大汉朝廷的先王。
谢枋得自然要协助虞醒建立好先王之道。
在这种情况下,陈国安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很多事情都非常忙。
只是陈国安内心中却莫名的有些心安。
安南陈朝,以陈氏为核心。但是实际上,陈氏也以嫡脉为核心的。陈氏内部也分三六九等的。陈国安这种旁系,当官不能,但是一辈子也很难登上升龙城的庙堂。
混到他现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是安南陈朝的极限了。
但却不是在云南的极限。
陈国安到底是一个老练的官员,又是第一个投靠过来的人。虞醒就是为了千金市马骨,也要善待。
而且云南很多地方缺人。只要陈国安能胜任,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甚至在政事堂上有一把交椅,也未必不行。
这让陈国安内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渴望。
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
“要我说。我们现在有的选吗?”陈国安说道:“国公问我,不就是内心之中,已经有了决定,但不愿意说出来,想假我之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