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教育经费
虞醒从来不觉得,他不能恢复中原。
将来一定会迁都的。
昆明,只是临时首都。
如果财政不紧张,虞醒其实也不吝啬对昆明的投入。
毕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工业化会导致城市规模扩大。现在昆明城再扩大一圈,也未必够。
但是现在不是没有钱。
不过,虞醒也知道,不可能一点事情也不做。皇宫自然要修一下的。因为皇宫不仅仅是虞醒住处,本质上是无数政府机关的办公地点。
他不过学张万一样,进二退一。
最后一番商议过后。
终于将皇宫建设费用给砍下来了。只给百万贯。
虞醒觉得如果仅仅用钢筋混凝土,百万贯其实够了。
古代很多建筑非常规,其实并不是修一个房子多规,而是材料贵,柱子要金丝楠木,一块几十吨的大石头,要从数百里外人力运输,动工数万。那可不是贵上天了。
即便这个时代铁的价格,水泥的价格,远不如后世那么便宜。但是区区一个皇宫,在规模上,也比不上某些县政府大院。
更何况,没有高层建筑。最多两三层的楼房。
土地更是不要钱。
百万贯,虞醒觉得还有结余的。
也算是消耗一部分产能了。
从登基费用开始,虞醒将各部行政费用一个个核算。总之一个字。将军队,少府,政府各部分维持费用,压到了六百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云南朝廷什么也不做。也必须有这么多钱,否则俸禄都发不下去了。
加上登基大典的费用。一共七百万贯。
除去这些固定费用之外。虞醒确定了剩下费用的使用原则。
“剩下这些钱,只做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军费。军队更新装备的费用。如果能全部换装,就全部换装,如果不能,那就分两年换装。”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办学。”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万万没有想到。虞醒居然将数百万贯经费放在这上面。
“殿下,臣也知道办事是大事,只是现在似乎不是时候?”张万说道。
“臣也觉得,办学是一定要办的,但用不了这么多钱。”谢枋得说道。
“是吗?”虞醒说道:“张万,你说说,军中改制之后,需要的炮手,参谋,绘图人员,军法官,等等着一系列人员从那里来?”
“这-----”张万迟疑了一下,说道:“军中不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军队新编制问题,虞醒已经在枢密院商议过很多次了。
所谓军队新编制,本质上,就是指挥层级的下放。
因为火铳射程扩大,单位战场上,可容纳的人员急剧减少。今后数十万人会战,与冷兵器时代数十万人的会战,是完全不一样的战场。
秦赵长平之战,也就是上党一地,不仔细看山西地图是找不出来的。
但是淮海战役,整个淮海地区,大部分地方都被战事波及。被战火波及的面积,超过了一个省。
如此一来,充实基层军官就十分必要了。
就不说新增的师一级别的编制需要多少人。即便传统营一级别的编制,下面都要增加好写军官辅佐了。
更不要说炮手,在这个时代,真算是科技人才了。
要求更是数以万计。
“军中能培养出来吗?”虞醒冷笑说道。
不等张万回答。
虞醒就直接问谢枋得道:“按照新商税法案。今后朝廷需要多少懂的查账的吏员,现在有多少个?”
“请殿下放心,”谢枋得说道:“这一件事情我已经在招手准备了。这不是马上要开科,我会安排将算术尚可,却无缘金榜的人召入,大概能有数百人。再加上朝廷已经有的,大概能有千人。”
“千人?”虞醒冷笑,他说道:“我就不算这千人的水平如何?单单这千人能查清楚账目吗?”
“李裕孙,少府现在有多少会计?”
李裕孙摸着鼻子说道:“大概也有一千多个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少府这样的庞然大物运转,产生的账目是相当庞大的。这没有计算机的时候,计算只能上人。到底都要有会计。矿山上需要管账,工厂需要管账,很多大地方,需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
李裕孙坐镇少府,要监管下面的账目,更要培养一个庞大的会计团体,否则等着下面耍花样吧。
即便如此,李裕孙还觉得管不过来。
管不过来,本质上账目太多,不能及时处理,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空间。毕竟企业上,很多监管都是在账目上的。
虞醒说道:“这个数目远远不够。”
“故而有两座大学一定要有的,首先是讲武堂。培养中下级军官。前线各级将领,抽时间回讲武堂任教。我也会抽时间,给学生们上上课的。”
虞醒之所以选讲武堂这个名字。
因为他觉得讲武堂这个名字与云南有缘。
当初,云南讲武堂中出现多少风云人物,搅动天下。
谢枋得第一个发声,说道:“殿下英明。”
谢枋得并不懂军事,谢枋得曾经打仗的经验,已经与现在的战场形势脱节了。但这不重要。谢枋得懂政治。
他很快就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了。
他固然不知道,蒋某人以军校校长打天下,但是他却知道,这种师生体制重要性,与进士为天子门生是一样的。
谢枋得最担心的,不,应该是整个宋朝士大夫最担心的其实就是武夫乱政,谢枋得内心深处也是担心的,不过因为眼前的局面,不奋起反抗,就最后一点余火都不留了。
所以很多事情都容忍了。
但是等天下太平了,有机会对武将动手,谢枋得也不会手软的。
但那是最坏的结果,谢枋得内心中也想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制,让将领能为朝廷所用,而不是造反。
而虞醒这个计划,是军队正规化一部分,但也是加强虞醒,或者说朝廷对军队影响力的一环。
从这一点上,虞醒与谢枋得的想法,有一点的相同之处。
政府领导军队,而不是军队领导政府。这是虞醒的原则。只是虞醒从来没有像谢枋得将军队当贼来防。
“殿下英明。”张万也说道。
张万所想的却是军队体制。
底层将士由枢密院直属几大训练营出身。而中层将士是军中挑选后,进入讲武堂学习。而高层将领,要回到讲武堂任教。
军队教育体系。对战斗力的加成。
张万是有感觉的。
一直以来,汉军的兵员素质都在水准以上。而且各部相对平均。并没有那一支军队在战场表现非常拉胯。
真正为他们兜底的,并不是某些将领的素质,而是训练营体系。
毕竟,将领素质这一块。汉军也是这一两年才慢慢追上来的。
而今讲武堂一出来。张万预感到军队的战斗力,会有一个加成。
“那培养会计,也好一个专门大学。成立云南,交州,西海三所大学。首先建立政法,会计等专业。为政府培育吏员。”虞醒说道:“从今天开始,朝廷取士,当以两道并取,一是科举,另外就是公考,一为官,一为吏员。”
本质上,虞醒还是更倾向于公务员考试的。然后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的官员。
但科举有他的必要性。与不可取代性。
科举不仅仅一种取士制度,也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体制。有科举与没有科举,对士大夫的吸引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云南没有夺得天下,就有与大都争夺士大夫之心的必要。科举是万万不能取消的。
但也有很现实的问题。
虞醒所能走的道路,就是一个大政府的路线,朝廷对各方面的管控会越来越多的。所需要的人员,也就越来越多了。
公务员制度作为一种补充制度而存在。
“除此之外,天下各府都要建立府学,建成社学,府学,大学三级制度。”
社学这一件事情,虞醒早就让谢枋得推行了。至于推行的怎么样?虞醒没有问,但想来,也没有到哪里去。
毕竟,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钱的。
朝廷前些年的经费,都用来打仗了。没有投入钱财,怎么可能会成果?
这一笔钱本质上,就是弥补之前教育经费上的亏空。
“殿下,如此大规模兴学,固然圣贤之举。”谢枋得语气中有几分犹豫,兴学之事,在宋朝就是政治正确。按理上说,这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谢枋得还是有一些担忧:“现在各级衙门都有很多人员缺口,但是今后,却未必有了。到时候,这些人员该如何安排啊?”
学生群体从来是很难搞的。
谢枋得当初也当过太学生领袖。
自然明白,很多学生的想法,他们上学就是为了当官。
就好像现在大学生上学就是为了一门好工作一样。
如果将来培养出来一群这样的人,而没有工作岗位给他们,他们可是会闹事的,而且这些闹事能力,要比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强大的多。
不好好安置,真会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