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后在美国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美军早七十四年(42年)年底就制订了向澳洲大陆运送增援部队的计划,只是一直没有能够实施。
当时,美军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后方航线受到的威胁。
按照美军的统计,在七十四年(42年)的一年之中,其在太平洋上的运输船只的损失率高达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艘商船在美国西海岸到澳洲,或者珍珠港到澳洲,或者巴拿马运河到澳洲的航线上航行三个单趟就将被击沉。
这绝对是帝国海军破交舰队的功劳!
毫无疑问,这样的损失率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担的。即便美国在完成了战争动员之后,其建造商船的能力增加了十倍以上。另外,当时美国为了简化商船的建造工序,采用了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其建造的两种标准型号的货轮,即“自由轮”与“胜利轮”的船台周期不到一个月,舾装周期也仅仅只有二十多天。也就是说,只需要五十天的时间,就能建成一艘货轮。
这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在战争爆发之前,建造一艘万吨级的货轮,根据不同的船型,怎么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即便如此,过高的损失率仍然让美国不堪重负。
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货轮多达一千八百艘,到七十三年(41年)年底的时候,其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货轮总载重吨位达到了三千七百万吨的巅峰,随后就开始直线下降,到七十五年(43年)初,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货轮总载重吨位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万吨了。
这一点,与帝国海军破交舰队取得的战果也基本上吻合。
结果,在航线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美军向澳洲增兵的代价极为惨重。
相对于运送货物的货轮来说,如果运送兵员的船只遭到袭击。其不但会造成巨大地人员损失,还将严重打击美军的士气。当时,破交舰会俘获货轮,可绝对不会俘获运送人员的船只,道理很简单,任何一艘破交舰上就几百名官兵。根本无法管住上千名的战俘。而且破交舰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战俘。
在遇到运送人员地船只。特别是运送作战部队地船只时。破交舰肯定会在不经警告地情况下将其击沉。而且很少有破交舰地舰长会下令打捞敌人地落水官兵。
可以说。破交战极为残酷!
仅在七十四年(42年)地上半年。美军就在太平洋地航线上损失了二万七千多名官兵。其中地面部队地官兵超过了二万三千人。整整二个陆军师地规模了!
在此情况下。美军根本不敢在没有办法提供足够保护地情况下。向澳洲增兵。
“利相斯基岛海战”之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只剩下了两艘还能继续作战地快速战列舰。以及六艘大型巡洋舰。这八艘“主力舰”中。还有两艘大型巡洋舰将被派往印度洋执行破交任务。而另外四艘大型巡洋舰仅仅只能维持从美国西海岸到珍珠港。以及从巴拿马运河到珍珠港地两条航线地畅通。
到了七十四年(42年)年底。战场重点转移到了西南太平洋。
在麦克阿瑟地强烈要求下,尼米兹不得不考虑向澳洲派遣增援部队。当时,美国海军新建造的第二种大型巡洋舰还没有服役,也就无法组建更多的护航舰队。如此一来,只能考虑用作战舰队为船队护航。
此时,正好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服役。
而在此之前。英国海军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完成了现代化改进工作,美英两国也达成了协议,在美国向英国提供建造第二批“狮”级战列舰的资源,并且帮助英国完成“狮”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的前提下,英国答应向太平洋派遣用于执行护航与破交任务的舰队,也就是后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
可以说,此时麦克阿瑟地反应比尼米兹还要积极。在确认有足够多的护航兵力之后,麦克阿瑟立即提出,如果不能在四月份获得至少五十个作战师的增援部队。以及五百万吨作战物资的情况下,美军不可能守住莫尔兹比港与新喀里多尼亚,甚至没有办法守住澳洲大陆。
在麦克阿瑟的“威胁”下,美国总统出面让尼米兹务必为其提供方便。
当时,在美国本土完成了训练工作的只有三十五个作战师,而且能够在一月份调集到位的运输船只也仅仅勉强够运送三十五个作战师以及相关的作战装备。
一月上旬,相关的工作就确定了下来。
只是,尼米兹对这次地行动不抱任何希望。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太平洋战区司令官。以及美国海军最有才干的将领。尼米兹很清楚,敌人绝不会轻易让这三十五个作战师的增援部队到达澳洲大陆。
明帝国海军已经在“巴拿马湾海战”中证明了其长途奔袭能力。
现在。明帝国海军又获得了四艘比“衣阿华”级战列舰还要强大的新式战列舰,加上其在太平洋上活动的破交舰队,明帝国海军有足够的实力拦截运输船队。
虽然后来尼米兹收到了情报,得知明帝国海军将向大西洋派遣四艘快速战列舰,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当初,日本海军就是认为明帝国将出兵大西洋,从而放松了警惕,在“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中遭受了最惨痛的失败,并且从此走向了战败的深渊。如果因为明帝国海军向大西洋派遣四艘战列舰而相信其不会派遣舰队拦截运输船队,美国的结局就不会比日本好多少,至少澳洲会紧随日本地后尘,成为明帝国地囊中之物。
正是如此,在第32舰队离开诺福克之前,尼米兹给威利斯8226;李发了三封电报。
内容基本上一样,就是让威利斯小心敌人的突然袭击。
二月初,当第11舰队出现在西南太平洋上之后,尼米兹又给李发去了一封电报,要其在进入太平洋之后,确认前方地安全。
二月十三日,尼米兹给李发去了第五封电报,内容完全一样。
结果,第32舰队通过巴拿马运河之后,美军运输船队没有急着通过运河,而是跟在英国太平洋舰队之后通过了巴拿马运河。
可以说,从一开始,威利斯8226;李就非常小心。
虽然在进入太平洋之后,第32舰队并没有遇到明帝国的舰队,但是威利斯一点都不敢大意,在珍珠港坐镇指挥的尼米兹也不敢有任何疏忽。
直到十七日,尼米兹才基本上断定,明帝国海军肯定会拦截第32舰队。
让尼米兹做出这一判断的正是出现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海域的“海狮”号破交舰队。当时,与“海狮”号破交舰队遭遇的是由“夏威夷”号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美军护航舰队。按照以往的惯例,美军护航舰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赶走明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确保运输船队的安全。可这次,明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似乎没有想过要对付由“夏威夷”号护航舰队掩护的运输船队!
这一现象极为反常,收到消息之后,尼米兹就给“夏威夷”号大型巡洋舰的舰长发去了命令,让其无论如何也要跟住明帝国的破交舰队,确认其具体行踪。也正是如此,“海狮”号破交舰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摆脱美国战舰。
二十三日,尼米兹再次不厌其烦的给威利斯8226;李发去了电报。
收到这封电报之后,威利斯8226;李立即提高了警惕。在此之前,他也在观察北面那两支舰队的行动,并且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
当时,美军已经断定,前来执行拦截任务的主力是第11舰队。
对李来说,白佑彬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对手。在他担任太平洋舰队副总参谋长的时候,就多次“领略”到了白佑彬的指挥风格。毫无疑问,李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白佑彬的目的是干掉运输船只,就不会选择在斐济群岛附近设伏,而会把伏击圈尽量向东移动,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追击溃逃的运输船队。
据此,李断定在到达马克萨斯群岛之前,就有可能遭遇第1舰队。
二十四日上午,李就让第3舰队与运输船队分开,组成了战斗队列,并且前出了三十海里。
只是,李手上没有足够多的侦察舰。
当时,美国海军还没有为所有的驱逐舰装备雷达,而第32舰队里除了四艘战列舰,八艘轻巡洋舰之外,只有三艘担任驱逐舰编队领舰的驱逐舰装备了雷达。而为了确保运输船队的安全,李必须留下四艘轻巡洋舰,同时让一支驱逐舰编队留在运输船队里面。结果,他能够调动的其他装备有雷达的战舰仅仅只有六艘。
除此之外,缺乏燃油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按照威利斯8226;李的想法,在到达了马克萨斯群岛海域之后,如果没有与敌人遭遇,就将为护航战舰提供一次燃油补给。然后,再派遣侦察舰去前方活动。
只是现在看来,他已经没有机会到达马克萨斯群岛海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