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后面那短短几句话,就算什么图片都没有配,光幕从始至终只有p6两个黑字,依然听得老朱他们眼花缭乱。

    “唯物?阶级?”

    唯物到底是什么,他们一时半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阶级!

    老朱看看灵堂中的众人,眉头一皱:“难道所谓的阶级,是这个意思,咱是一个阶级,你们皇子是一个阶级,文臣是一个阶级,将军又是一个阶级,内监,自然也是一个阶级?”

    “之前确实有说过,‘人很难背叛自己的阶级’……”博闻强识的朱橚回忆起来了。

    “说得通了,文臣不背叛文臣,武将不背叛武将。”朱棡点点头。

    而这个结论,却令在场的文臣武将,颇感坐立难安。

    怎么能说文臣不背叛文臣,武将不背叛武将?

    文臣和武将,唯一不会背叛的,只有皇帝啊!他们的忠诚,只应维系在皇帝身上!

    文武的内心,皇子们没有在意。

    他们继续讨论:

    “那么所谓‘阶级史观’的意思,就是以各自的身份地位出发,去讨论历史?”

    想来是的。

    朱棣不禁说:“那历史在不同阶级的人眼中,岂非截然不同?”

    朱樉一时若有所思,思了半晌,他突然说:“意思就是,我被毒死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个很痛苦的事情,可是在爹看来,也就没有那么痛苦——”

    老朱脸一黑。

    “在其他兄弟看来,说不定偷偷会笑……”

    其他兄弟:哥,不是我们会笑,是你心思过于诡谲!

    “至于在毒死我的人眼中,可能觉得,终于做成了件普天欢庆的大事吧……”

    只能说,这朱樉,狗嘴了那么多回,倒真吐出了根象牙来!

    朱元璋噎了半天,想骂,一时倒是不知从何骂起,他不是被朱樉打败了,乃是被这未来的“阶级史观”给打败了!

    这么闷了半天,老朱虽然生气,也只好把注意力转移:

    “这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听上去是个论述了‘唯物’的道理……莫非就是前面出现过的那个马子?”

    “马哲,”朱棣同样也恍然,“就是马子的哲学吧!”

    “原来这是一名姓马名克思的大贤。”朱元璋感慨,“克思克思,克己复礼的思考,是个好名字啊!”

    说罢,他突地灵机一动。

    “马子姓马,咱夫人也姓马,不知这马子,和咱夫人,有没有什么远近的血脉关系?就像,咱姓朱,朱子也姓朱,哎呀,咱家,这么看来,也还是有点文化血统的啊!”

    说实话,这一刻,别说其他人了,连现场皇子们都替老朱感到了不好意思。

    朱元璋在文化的海洋中,如此遨游畅想一番后,便发现了孩子们鄙视的眼神。

    他老脸微微一红,再次祭出话题转移,咳嗽两声:“维喆啊,既然后辈都说你是名臣了,你就再努力努力下,成为夏子吧!”

    夏原吉:“……”

    相较于一听茹子就昏头转向的茹瑺,夏原吉冷静多了。

    虽然很感动您这么看得起我。

    可是陛下,名臣和夏子的距离,是不是有些太过遥远?

    好在老朱只是这么一说,因为朱棣此时提出了更为要紧的事情。

    “后辈提出的明朝三大问题里,把海禁问题与军队、土地同列,这海禁?”

    皇子们面面相觑:“海禁?海禁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倭寇吗?难道还防出问题来了?”

    老朱亦是想了半天,最终摇头:“这后辈,虽知道她说的有些道理,但这些道理,她却始终不肯直接说个清楚明白!难道就不能……对,难道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吗?”

    他用了光幕说出的话。

    听的时候只觉得好,用了之后,发现确实是好。

    朱元璋不禁说:“这话真不错!这个得让文官们学学,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可泛泛而谈,也不能随便上下发散,一定要有理有据,专注议论该议论的事情——就比如这后辈吧,有史料,她就说,没史料,她就不说!”

    作为现场唯一的文官,夏原吉能怎么办呢?

    不回答,似乎有藐视尊上的嫌疑。

    回答吧,这种事情,是他区区一个户部主事可以回答的吗?

    所以,他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夏原吉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再回到茹瑺乘着马车来见他的那个清晨——虽然有点对不起茹尚书,但他还是诚挚地期望,自己能被茹瑺的马车直接撞折腿。

    腿折了,就不用进来了吧?

    【我们着重围绕第一点讲一讲。】

    大家:“?”

    激烈讨论了许久的大家,纷纷抗议:

    “为什么要说第一点!”

    “我们不要听第一点,要听第三点!”

    “没错,子孙自有子孙福,正德怎么死的,就让他自己去努力调查,努力解决好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还指望他负责其他什么事情啊?”

    就算最爱子孙的朱元璋,也不想听太医的问题了。

    别的不说,就说后辈你后面的哪个问题,不比太医问题严重?

    老朱冷冷道:“咱回头,在《皇明祖训》里添一笔,告诉正德,叫他注意文臣太监,远离和水有关的东西,便算咱好好爱过他了!”

    朱棣摇头:“人终有一死!”

    此时的朱棣,反正是没有得知徐王妃要死时候的晴天霹雳和百般努力了。

    “相反,我们若是能从后辈口中知道怎么解决海禁、军队和土地的问题,再把其解决办法,告诉那正德,正德以此留名青史,这生前之死,何如身后之名长存?”

    然而胳膊拗不过大腿啊。

    光幕不以明朝众人的意志转移,坚定往下说:

    【先介绍一下明朝太医的来源,明初为两种。

    一,世袭医户里挑选弟子进入太医院学习,同时进行考核。

    考核古已有之,宋徽宗就曾把太学的三舍法引入医学部,分三个系,学基础课和各系专业课,每月月考,每年期末考,考点覆盖临床。

    宋对医疗还是很重视的,还考虑到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规定县里每一万户要配一个医生。

    元朝就更先进了,为了防止医户制度,庸医浑水摸鱼,搞出了医疗执照,要考核通过才能上岗。

    同时为了防止代代家传,敝帚自珍,定期组织交流学习,让他们一起义诊,考评。上交诊疗记录给当地医学教授检查记录。

    明朝呢,也考试,比如《明会典》弘治五年,三年一考,五年三考,过了的可以从医丁变成医士,可以行医,不过的再复读,三次不过劝退。

    一、民间门举荐,像戴思恭这样的好医生就是这么来的。

    洪武26年规定,举荐的也得考试,考过了才录用。如果出事了,连罪举荐官员。

    后来又细分为三等,最好的去治皇帝(御药局),中等的去太医院,下等的遣返。

    顺带一提,明朝的南京太医院其实是有门诊和住院部的。

    很神奇吧!up都有被震惊到,有数百床位,还配有食堂,护工,杂役等待。

    他们面向国子监师生,国子监大概有9000+人,咱们北大本科16372。体量还可以了。

    太医院的学生常过来实习,记录的病案会交给老师批阅,配合考察评分,有点类似咱们现在的三年规培。】

    老朱叹了口气,叹完就展颜了。

    虽说不想听医生,但既然说都说了,还说现在的他们的医疗情况,是“神奇”且“先进”的,那他们也不是不能勉强听一听。

    但都说到了这里,还说了他们的先进之处,他们也就勉勉强强听一听吧。

    老朱:“看来这后辈的朝代,还是有很多东西从我们这里因循了下去嘛!”

    但朱橚听得更仔细一些,他说:“这个北京大学本科是什么?和我们的国子监并列,难道就是类似于我们国子监的存在?”

    朱棡:“《大学》乃是四书之一,以之为后朝国子监之名,倒是恰当。”

    “嗯。”老朱,“他们的国子监有16000人吗?”

    这个人数是有点多的,好似把他们的9000人给比了下去。

    但做比较,不可以偏概全,得全方位来。

    大家没有忘记,后朝的人口数,有14亿,是他们的23倍,而国子监的学习人数,却不到他们的2倍。

    “读书是件正事!”朱元璋威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更多人能读书!”

    皇子们也抖起来了。

    虽然我们差距了600年,但是600年后,你们的国子监人数按照比例算,还是远远逊色于我们的,哎呀,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啦,但你们后世朝代,也可以稍稍借鉴下前人优秀的地方对不对?

    “没错,”皇子们笑道,“爹您甚至在卫所都设立学校呢!这学校,越多越好,认字的人,越多越好,读了书,大家才有盼头嘛。”

    老朱毛被顺好了,也露出了笑脸来:“后辈的国朝刚刚建立,确实百废待兴,想来给他们一些时间门,他们也是能够文风昌盛的。毕竟,一个后辈,都能查到这么多关于我们的事情,那么,他们朝代的那些能人,肯定已经将这些谙熟于心,并着手安排了。”

    然而朱橚低头想了半天,冒出一句话来:“爹,之前的弹幕上,不是说本科毕业,还有研究生吗?听着这大学本科,似乎不是最高学府。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后辈,用的是宋朝的三舍法?”

    所谓三舍法,乃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这三舍,是要依年限和条件,而逐级递升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北京大学,除了本科之外,说不定还有北京大学研究生,那其中的人数,就远不止16000人了。

    老朱面色一变。

    可是朱橚没有发现,和朱樉上蹿下跳故意气?->>约豪系煌鞓渐渐觉醒的是研究人员的2险妗?br />

    他还在认真分析:“虽说宋朝三舍,越往上人数越少,但我们不必算得那么细,就简单算16000的三倍,那就是48000,嗯……”

    老朱开始感觉到了一点的不安,自己的大明,似乎在先进中,小小的倒退了一步。

    而儿子们还在讨论:

    “就算48000人,比例还是远逊于我们。”

    “再说,48000人,那要多大的地方,才装得下这么多人?”

    “这倒不必担心。”朱橚,“未来可是装下了14亿人,想是有办法解决这种小问题的。再说,说不定未来还有别的大学,好比这大学叫北京大学,那说不定还有一个叫南京大学的……”

    好在光幕及时打断了朱橚。

    否则,老朱觉得,自己的大明,岂止不先进,简直要落后了。

    然而光幕也并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只听它说:

    【这种教育体系在旧时代,看起来已经挺完善了。

    毕竟老朱抄了元朝的,觉得它没有中央医学院不够好,又抄了宋朝。

    嘿,都抄了,就可以天下英才尽入吾毂中了吧?

    并没有。

    实际上明朝的官办教育没落的非常迅速,民间门师徒相传,私学昌盛才是常态。

    最好的医生,或者说医学家永远是在民间门。

    哪怕像薛己这样医丁出生,在太医院读书十余年,成为一代巨巨的,也毅然中年辞官,选择回乡发光发热三十年。

    李时珍跑过来给嘉靖健康扶贫,也纯粹是想看看皇家收藏的海外药材长什么样,给自己医书丰富素材,看完就跑路了。

    御医什么的,才不稀罕呢by大多数名医。】

    朱元璋生气了,听着这些,就仿佛看见了过去那些对他不屑一顾的文人那般。

    他不禁骂道:“不识好歹!”

    可是骂归骂,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原本觉得医生问题没有那么迫切,不急着立刻解决的他,此时也被牵动了心神。

    接下去,应该说原因了吧?

    光幕这次没有吊胃口,它直接说了:

    【why?

    明廷方面的责任,一般会从四方面来吐槽。

    一,地位低。

    老朱一开始定了正三品,后又改定正五品。

    可恰好,元把医生的地位拉到了历史最高正一品,与六部尚书同阶。元之前,金最高,正四品,崇尚医疗的宋其实也就从六品。

    正五品很低吗?

    以户部举例,明朝的户部和工部财政上很混乱,但大体涵盖了国税局+财政部+审计署+部分发改委的职责。

    而太医院的职责范围为,给大家看病,飞刀去给藩王看病,随军看病,一部分全国防疫政策制定,医学生培养。

    类似于部分卫生部职责+部分教育部职责+三甲医院院长(副部级)+战地医生,大体等同于六部下面分管具体事务的六部郎中(正部级职责)的责任。

    六部郎中正五品,老朱定个正五品马马虎虎,重视一点提到正三品那算大好特好。

    然而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谁让它继承了元呢?】

    背锅的老朱:“……那是元廷的错,不是咱的错!”

    皇子们亦是生气:“元廷,罪魁祸首!”

    朱棡比较理智一点,他决定投身医学之后,就自动站对了正确的阶级:“父皇,我们现在医疗已经落后了,想要发展,就得提高待遇才行,千金买马骨,就是这个道理。”

    老朱:“回头议一议,看要不要提一品。”

    朱棣的关注点在于:“为何后辈说我们户部和工部财政上的混乱?她透露了后朝的,有国税,财政,发改,审计。”

    发改,完全听不懂,大家直接略过了。

    “至于国税、财政、审计什么的,听上去……”

    “他们弄得好复杂啊,听起来不都是户部的事情吗?”

    “怎么收钱的,怎么管钱的,钱要用去哪里,核算怎么用钱的。”夏原吉忽然出声,又一次的,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但他正低头琢磨:

    “臣认为,这所谓发改委,应该在管钱要用到哪里去的……对了,这样就能形成一套有目的的清晰流程……清晰,陛下,这个发改委很重要,臣觉得,它不仅是财政预算,然而臣暂时还想不明白。”

    这已经够了!

    一口能吃成一个胖子吗?

    本来叫夏原吉进来,只是为了数学,谁想到,倒还有惊喜在?

    朱元璋现在越看夏原吉越顺眼,和颜悦色说:“维喆不急,此事你放在心上,回头慢慢琢磨就好。”

    【一,工资低。

    明朝工资不高是共识,明初实发粮食没有折奉还行,后期基础工资真的很寒碜。

    皇帝们对太医头头们比较荣宠,想了个办法,帮他们在文官系统内挂了虚职,领正四品的俸禄。

    那个著名医死两个皇帝却没事的刘文泰就是这种情况,兼了正四品的右通政,实际干的还是太医院的活。

    但关键是,底层的医士没有工资。

    我们现在读研都有小笔钱,规培医工资看情况,有多有少。

    朱棣考虑到了这一层,永乐时始比照天文生例给月粮,有家的月支米五斗(260rb),无家的三斗(156rb)。

    就……聊胜于无吧。

    这些人背井离乡来到首都,还得自己租房,活得很苦,正统六年,太医院缺员160多,要求补员,来的人也十无一一。】

    这一段内容……

    大家觉得开始劲爆了。

    “这个刘文泰,医死了两个皇帝……还没有被处罚,难道是……”

    皇子们对视一眼,各种阴森诡谲的宫廷之变,已经尽在他们脑中了。

    朱棡无语道:“也许一切没有这么复杂。也许这个太医,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太医了。”

    皇子们:“……”

    一时之间门,倒不知道后代是死于宫廷谋杀更可怜,还是死于太/祖成祖工资太少太医很菜更可怜了。

    【三、治疗方案保守。

    这件事,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差不多,不管有没有规定医死了要处罚要追责要偿命,这帮皇帝们都喜欢医闹。

    所以,御医治病都偏向保守,不敢乱来。

    四、捐纳制度

    由于国家财政紧张,成化年间门开启了不正当的捐纳制度,花点钱就能当太医。

    不正之风盛行,太医们不想着钻研,就想着钻营。刘文泰被史书明文记载行贿,其他没被记载的谁又知道呢?

    到了嘉靖年间门,再多花点钱,还能升职。

    这就要命了,本来就可怜的底层医士幸幸苦苦考试考上来,辛辛苦苦九年学医熬资历,却被你花点钱就爬到头顶上。

    他们不跑路,谁跑路?】

    朱元璋一听,暴怒了。

    “什么捐纳,不就是买官卖官吗?这成化,听着在正德之前吧,那时候的明朝,不只是明朝中期吗,怎么就到了这地步了?!你就是多抄几个贪官的家,这不也就补贴回来了吗?卖那医士的官,能得几个文?!”

    【讲完了明庭内部的问题,就得讲讲外部了。

    我们找工作时,会觉得大厂名声大,就算苦点累点007点,当牛做马也想去,大不了就当新手培训营,练一段时间门,出来我还是好汉。

    要么觉得,虽然某大学不是211,985,但位于北京上海,地段好,出来找工作就业方便,哪怕生活成本高,学校招牌有点弱,还是想去。

    总之,我们必须承认,御医这块招牌,还有官方体制内人脉这件事,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为什么这些名医毅然决然的舍弃了明朝政府呢?】

    听到了这里。

    老朱心底,咯噔了一下。

    没想到,竟被朱橚那龟儿给说中了,所谓北京大学,竟真的只是北京的一所国子监,他们在每个城市,都设置了国子监?

    那这211,985,听上去,竟有些令人害怕。

    仿佛这些国子监,竟分了三六九等。

    那这样想来,一个城市里,恐怕还不止一所国子监吧?

    老朱:“……”

    他回想自己刚才说的,未来文风不兴,蓦然尴尬了起来。

    这时候,还有朱橚的声音:“爹,果然——”

    老朱立刻喝了口茶,果断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他机智地咳过了这尴尬的时候,光幕开始继续了:

    【up在这里郑重和大家科普一个概念——儒医。

    中医很特殊,它很难学,需要博览群书,了解各类草药和古方的性质,互相辩证,再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医生的知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儒所宣扬的仁的理念与医者提倡的济世救人、医者仁心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

    医者需要阅读很多书,又想要为医德找理论依据,自然会接触到儒。

    反过来,儒者若是想要在当官以外找个新赛道,常见的着眼点总是医。

    宋时,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最高阶层,不断的提倡“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吸引了更多的儒生投入医疗事业,从此,儒医的概念就在我国中医发展的篇章下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

    最为关键的,还是宋元之际,由于科举的停置,弃儒从医,或医儒兼习成为不少世人应对时势的不得已之法。

    特别是江浙地区,家族为了应对朝代的更替,选择把自己的其中一房分出去学医,这是一种家族内部分工,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脱离整个氏族。

    我们讨论时,不能剥离掉这些医生身上的儒属性。】:,,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http://m.feishuwx.net/kaijuxiangzhuyuanzhangzhibozhudihuizaofan/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194 第一九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