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隆带着康熙下达的“出兵朝鲜,以监国事”的大诏信心满满地走了。
而康熙则回到了自己的南书房中,开始给他的“吴法玛”写信通报他已经决定征伐朝鲜的事儿但是他提着毛笔,望着信纸,却迟迟没有动笔。
在之前面对福全这个逆贼的威胁,性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全的时候,康熙抱紧“吴法玛”的大腿是没有多少心理障碍的,但是现在他又行了.又坐在乾清宫内当皇上了!虽然这个皇上很大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但毕竟是九五至尊了,总是在写给吴三桂的信上自称“臣孙玄烨”,实在是丢人啊!
这人丢的,他都没脸去瀛台岛上看阿玛和福全了.当然了,他不去见顺治和福全,也意味着这两人可以继续在瀛台上“泣血”。
康熙要去了,他们俩就该崩的崩,薨的薨了!
毕竟撕毁对常宁等议政大臣的承诺,也是需要威望支撑的。
而这个威望,就只能通过军事胜利取得
正琢磨着灭李氏朝鲜的威望够不够把顺治和福全送走的时候,守在南书房外的太监忽然喊了一声:“恭迎太皇太后、皇后。”
康熙赶紧放下毛笔,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向南书房门口,随后就看见挺着大肚子的杨皇后虚扶着布木布泰一块儿走了进来。
“儿臣恭请皇玛嬷圣安。”
康熙给老太太行了个打千礼,然后就和杨皇后一左一右,扶着老太太在一张椅子上坐好了。
老太太已经看见康熙的御案上摆着一张空白信纸就叹了口气:“玄烨,在给吴三桂那老东西写信?”
康熙点点头:“孙儿要写信向他通报我大清发兵朝鲜之事.”
“嗯,应该要通报的。”老太太点点头,“你不通报,他也会知道的。你不仅要通报,还要和他说清楚你现在威望不够,压不住局面,必须通过出兵征伐立威。而大明又太强,所以就只能找朝鲜和喀尔喀蒙古这两只软柿子来捏。”
“喀尔喀蒙古?”康熙一愣。
喀尔喀蒙古的王公现在也不怎么恭敬其实不仅是喀尔喀蒙古不恭敬,东道蒙古、漠南蒙古各部也在蠢蠢欲动。至于漠西卫拉特蒙古,干脆不再向大清进贡了。
不过康熙依旧没有讨伐喀尔喀蒙古的计划,因为他很担心自己一旦进攻喀尔喀,就会惹来卫拉特准噶尔的噶尔丹来和争夺漠北。
这样就会造成大清腹背皆敌了!
老太太道:“玄烨,看来你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大辽之君啊!”
“皇玛嬷,您的意思是”
“大辽之君首先是草原上的可汗,然后才是燕云十六州的皇帝!”布木布泰道,“而你却首先是山河四省的皇帝,然后才是大草原上的大汗。
如果你将大草原放在山河四省之上,你又怎么能容忍喀尔喀蒙古的不恭和卫拉特蒙古的离心?对大辽的皇帝而言,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的地位,始终是高于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的。而失去东、上二京,就意味着辽国的崩溃,丢掉燕云十六州,辽国最多就是受穷。
况且,你总是以中原君主自居,南边的吴三桂和李中山又怎么肯撕破脸?”
布木布泰说的道理,康熙其实都明白!
但他就是出生在北京的中原帝王,不像布木布泰是个生在草原上的蒙古公主。
这个思想,一下子转不过来的!
不过布木布泰现在这么一说,他的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他不能总依依不舍地看着中原的大好河山!
即便心里放不下,面子上也得摆出一副我不感兴趣的姿态。
要不然大明、大周又怎么能放心开打?
大明大周不打个两败俱伤,大清再怎么惦记中原,也早晚给他们赶出去!
“皇玛嬷,孙儿懂了,孙儿马上给那位吴法玛写信,告诉他朕会在杨起隆控制朝鲜王城汉阳府之后,亲征漠北,扫平不臣的蒙古王公,还要亲自抵御罗刹!”
“好!”布木布泰点点头,“再加上个罗刹.我听说罗刹国的莫斯科府在西方两三万里之外,当年拔都西征的时候就去过那儿。你在信里告诉吴三桂,就说你也想去那个莫斯科府看看!”
大清康熙十四年八月,黄海洋面,清晨的朝霞已经洒落在了海面上,波光粼粼,耀眼夺目。上百艘快蟹船和大型鸟船组成的船队,正借着海上的西风向着朝鲜海岸快速航行,在海面上犁出一道道白浪。
快蟹船原是广东、福建的海贼们使用的船型,船身狭长,两舷各置桨数十支,摇动时如蟹脚伸张,故名快蟹。这种船速度奇快,船上安装有斑鸠脚火铳和子母炮,近战时火力强大,非常适合在近海或内河之中作战。施琅出身的郑氏集团本就拥有海上拦路收费和零元购的业务,这种快蟹船就是郑家横行近海的利器。施琅对快蟹船的性能非常熟悉,在出任长江水师提督后,就将它们引入了长江,从福建漳州府请来了善于打造快蟹船的工匠,在扬州府的瓜洲埠开办了专门打造快蟹船的船厂。前前后后打造了数十艘江海两用的快蟹船。
而大型鸟船也是郑氏集团常用的船型,这是一硬帆圆底海船,常用于闽浙沿海,也能跑跑南洋日本。郑家早年间干海上零元购的时候经常抢到这种船,于是就将其中坚固的大船装上火炮去干武装走私。后来郑家又结合了西洋炮船的优点,开发了可以在舷侧安装三斤或六斤大炮的鸟船。
施琅也让人在瓜洲埠船厂打造了十条可以在侧舷安装六斤青铜火炮的大鸟船,后来离开长江北上的时候,还强征了十几艘货运型的鸟船,从而组成了一支拥有上百艘快蟹船和大鸟船组成的北洋水师。
如果不考虑撤退到北方的大清水师已经失去东南造船业的支持,单说北洋水师的存量优势,那是一支可以压倒大明朝廷名下的长江水师和广东水师的强大海上力量!
当然了,如果福建郑家的福建水师出马,那北洋水师就不够瞧了。
在郑经收复漳州、泉州之前,因为海禁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这两个府的造船业就已经开始恢复。而在郑经成为漳州、泉州之主后,这两个具有悠久航海传统的州府的造船业更是突飞猛进,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了明末的鼎盛时代,但是在技术上却更进一步——毕竟郑家在大员岛的这些年也一直在吸收西方的造船技术。再加上澳门被李中山收复后,葡萄牙人的船厂、图纸和模型全都对郑家开放,甚至还有在船坞当中进行维修的武装商船可以让郑经的工匠进行逆向工程。
因此郑家收复漳州、泉州后,很快就开始生产一种使用中式硬帆和西式船身相结合的新式武装商船了。而随着漳、泉二府造船产能的恢复,这种被称为“新福船”的新式武装商船就开始下饺子一样建造了!
不过郑家打造新福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北上去黄海和大清北洋水师争雄,而是为了扩大郑家在南洋的利益所以施琅的北洋水师现在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将杨起隆的北洋新军海运去一个名叫仁川的地方!
两三百面船帆高高升起,这时的太阳也升到了空中,炽热的阳光从东面撒过来,照映在白色的船帆上,反射出了金色的光芒,似乎预兆这一次远征必将大获全胜。
每一艘鸟船和快蟹船上,都飘着大清的龙旗和杨字、施字帅旗!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外加武备废弛,朝鲜李朝的水师陆师全都极为孱弱,甚至比起倭寇入侵之前的情况还有所不如。
而根据被李朝方面驱逐的津海关官员们的报告,李朝新上台的国王李焞年少气盛,和当年的康熙很有几分相似,看到大明恢复,大清退守山河四省,还一度爆发内乱,就听信国中北伐派大臣尹鑴的建议,一改之前的稳健事清,采取了“造车”和“联明”的政策。一边大造战车,准备用来对付大清的骑兵,一边联合大明,相约反清。而且还在朝鲜王国的北部靠近鸭绿江的义州屯兵备战,一派随时出兵辽东抄大清老巢的架势。
也就是说,朝鲜国不仅海上门户洞开,甚至他们的王京汉阳也没重兵把守简直就是敞开了大门等着杨起隆、施琅去抄家啊!
杨起隆和施琅的座舰“旗开得胜”号上,稍微有点晕船的杨起隆正在甲板上一边散步一边吹着海风,还不时做几个舒展伸张的运动。
看得出来,这位“跑路大臣”第二次临阵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
如果施琅这个老海贼没有把船队带错航向,那么朝鲜国的仁川海湾应该就在附近了仁川海湾一带应该是毫无防备的!
所以北洋新军可以毫无阻碍地登陆!然后向汉阳进军!
而当乘坐鸟船的北洋新军登陆的同时,施琅则会率领他的快蟹船和另一部分北洋新军去登陆江华岛,再从江华岛东北的汉江口进入汉江,然后溯江而上,直扑朝鲜王京汉阳。
如果一切顺利,水陆两军很快就会在汉阳城外会师.朝鲜国的那个少年国王,很有可能会不战而降!
只要他不战而降,那么杨起隆就能以监国的名义控制朝鲜一国的大政。
取李朝而代之的计划也就成功一半了!
“陆地!”
正在杨起隆幻想着将来接受李朝禅让,在朝鲜开启杨氏王朝的好事儿时,突然一个福建口音发出了大喊。
杨起隆赶紧快步奔到鸟船高高翘起的船头,然后取出一只单筒望远镜,对着东方的海上好一阵东张西望,终于在水天交际之处,看见了一片隐约的起伏的陆地。
现在海上的西风不小,推着上百条舰船快速冲向海岸,没一会儿它们已经驶入了一个巨大的海湾,岸上的山脉丛林田野,甚至都已经清晰可见了。
“公爷,咱们到了!已经可以看见仁川的海岸了!”这是施琅的声音,一样有点激动,“没有看见朝鲜水军的战船而且也没有炮台向咱们开火,咱们的奇袭.成功了!”
“这就成功了?”杨起隆愣了愣,“都没上岸呢,怎么就成功了?”
“哈哈哈,”施琅大笑,“公爷,由海向陆的进攻讲究的就是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海上辽阔无边,水师可以飘忽不定。而陆地是死的,陆师搞海防就只能千里设防,只要一点没守住,就会功亏一篑。而实际上陆师的千里布防,很有可能搞成有海无防,处处空虚,处处废弛。一旦面对敌方水军大至,就只能望船而逃!这海防要真容易搞,当年鳌拜也不会听黄梧的话搞元气大伤的沿海迁界了!”
这大航海时代的帆船舰队对于陆上的敌人,其实也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虽然风帆战列舰很难和陆上的炮台对轰,但是谁也不可能在沿海地区修建不计其数的炮台啊!这得多少钱呢?
所以大部分国家,也包括欧洲国家的沿海实际上是也存在大片大片的不设防地带甚至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诸国这些海上强国的海岸线都经常被北非海盗攻击!
而长期奉行闭关锁国,而且陆上又面临大清威胁的朝鲜王国的海岸线,当然就更容易突破了!
“那就好,那就好施将军,那咱们抓紧一点,今天就踏上朝鲜国的土地吧!”
“好!今天就登陆!”
杨起隆说这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施琅不经意见踏出了的一小步——从一艘舢板踏上仁川的滩涂,将是整个华夏文明的一大步——时隔不知道多少年后,这个文明将再一次从海上去征服一片土地!
这下有点儿赶上大航海时代这一趟的意思了!
长安,大周皇城。
“哈哈哈”
吴三桂的笑声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当中回荡。
这位六十多岁年纪,在历史上已经没有多少年活头的大周开国之君,现在可是红光满面,笑起来还中气十足。
这个人逢喜事精神爽,大概就是说他这样的。
“父皇,您应何发笑?”
很应景地递上这个问题的,当然是李中山的“二丈人”吴应熊了。
现在大殿当中除了吴三桂之外,就只有吴应熊和他的兄弟吴应麒,还有几个侍卫、宫人了。
“吴玄烨在信上说,他已经派杨起隆去征朝鲜了,而且还打算在明年出兵喀尔喀蒙古,要帮着蒙古人抵挡来犯的罗刹国.如果罗刹国不服,他还要效法拔都,进兵莫斯科府。对了,这个莫斯科府在哪里?拔都什么时候去的?我怎么不知道?”
吴应麒哈哈一笑:“父皇,康熙随便乱写的,莫斯科多远啊,往西得走几万里呢!而且拔都当年好像也没去过莫斯科,他去的是基辅不过,康熙多半都去不了。”
“都去不了?为何?”吴三桂对西方的事情好像没有他儿子那么懂。
“我听噶尔丹的使臣说,现在的罗刹国非常强大,金帐汗国的子孙都给他们灭得差不多了.所以康熙多半是打不过的。”
原来吴应麒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活西方的事儿,忙着跟噶尔丹的使臣商量怎么瓜分叶儿羌汗国。而在瓜分叶儿羌后联盟抵御罗刹也是题材,所以吴应麒知道一点罗刹的事情。
“哦”吴三桂笑道,“咱甭管他那么多,只要康熙把注意力转去朝鲜和蒙古,咱们就能全力对付大明了。对了.叶儿羌和准噶尔怎么回事?能不能让他们罢兵言和?”
“能啊!”吴应麒点点头,“只要咱们把叶儿羌全都拿下,噶尔丹就不可能出兵灭亡叶儿羌了!”
吴三桂点点头:“好主意,就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