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十力大精进,这些都是宝积赞叹佛的话,世上哪一个人最精进?只有佛。学佛的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地方,快乐中,烦恼中,昼夜时中,只有一条路向前修,这是大精进。成了佛还修不修?我可以告诉你,永远是在修,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啊!学佛的人要对自己不姑息、不马虎,才是学佛根器,大精进之人。
“稽首已得无所畏”,只有成了佛才无所畏,生死无累,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生死是最大的魔障,你检讨自己为什么怕鬼,就是怕被鬼弄死嘛!如果不怕生死还会怕鬼吗?其实世上最可怕的是人,魔鬼都怕人的。人可怕在人心,自己的心最可怕,因为根本把握不住自己的心。
“稽首住于不共法”,佛法是不共法,世间一切的方法,外道与佛法共有的,叫共法。比如打坐禅定,是共法,连天主教都有,只是不盘腿而已。以前我在CD认识一位法国神父,他在一间像电话亭那么大的地方静坐,二十分钟就下座。他打坐的时候会悬空,但是他说只要一动念,知道自己在悬空,咚,就掉下来了。佛法的不共法是智慧,是般若。
“稽首一切大导师”,佛是世上一切众生人天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我们能把心中千万个结使、束缚,都解脱了,就是佛。生死,习气都是结使。叫它结使是因为这个结,才使你苦恼、轮回。
“稽首已到于彼岸,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只有成了佛才是真正到彼岸,才跳出这个世界,才真正永远了生死。你们可能以为了了生死就不来这个世界了,错了。因为佛了生死,个个都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已经不畏生死了,不受生死所拘束,来去自如。你觉得怕了这个世界,想了生死就不来了,这是外道之见,何况自己还不能了生死。如果这样发心的话,就永远不能了生死,因为见地不正,连小乘道都谈不上。我们学佛就要先学会《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生生世世度一切众生,而且要去苦难最多的地方,乃至地狱都敢去,这才是佛的精神。如果为逃避这个世界,哪是学佛?
“悉知众生来去相,吾于诸法得解脱,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连诸法相无罣碍,稽首如空无所依。”佛了生死,把众生来去六道之相看得很清楚。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都得了解脱,乃至外道魔法无所不知。佛法在哪里?佛法在世间,真正的净土就在你心中,不要外求。佛法的标记是莲花,是生长在最脏的污泥中才开花的,如果是干净的土中,反而生不出莲花,这就是学佛的精神。要在愈苦难的地方修持才会愈有成就,你要逃避世界,一个人去到清净地方修持,是不会成功的。这是正统的佛法。
所以佛能善于入到空的境界,入到寂灭涅盘;并且深深悟到一切法一切相无挂碍,所以空无所依。你说空了所以不来了,这是空而不灵活。空能包容一切法,善法恶法都是。如果心中认为空是对的,不空是错的,那你还有挂碍,不是真的空。最重要的是,空还要无所依。打坐禅定要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坐坐看。坐着觉得热,想打开冷气,已经有所依了。你说什么都没有,空了,还是依了个空,空的境界是心里出来。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长者子宝积说了上面这一段赞叹之辞,就对佛说,他们这五百位长者子都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三是正的意思,藐是等的意思,菩提是觉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容易翻译,所以就用了原文的音,勉强的讲等于是中国人说的“大彻大悟”。但大彻大悟还不能完全包括,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的意义。学佛第一要发心就是发这个心,如果只是为自己逃避现实,图个清净,那叫阿耨多罗自私自利心。这些长者弟子们发了心只是动机,还没得到成果,所以现在希望能听闻到世尊说明佛的果位,也就是佛国土的清净境界,以及诸大菩萨们怎么修行净土。宝积在这里问了两个问题。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闻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称赞了宝积能为自己和诸位菩萨们提问怎么是成佛之路,要他们仔细地听,好好地思惟,佛将为他们说。在这里,佛将宝积提的问题二合为一,因为菩萨是未到地的佛,佛是已到果位的菩萨,所以就为他讲成佛之路,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修持的。下面讲净土之行。看到净土就很容易联想到流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则不同。一切佛法都是在修净土,但是不要把净土看成是一个土地或是世界或是国家,大乘佛法中净土的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净土,什么是佛国,不要被两个字带引到了形相的观念,那就是埋没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人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帝王统治国土的观念。佛土、净土换一个名词来讲,就是成了佛的境界。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佛土。
众生与菩萨是相对,众生是没有悟道,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因地上的菩萨。菩萨是已经明心见性,正在修持而还没有完全到家的众生。比如,我们今天精神很好,身体没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净,自己觉得平安幸福。但这平安幸福是相对于身心不健康,不平安不幸福的日子来讲的。所以转众生境界就是,的根在于一切众生。如果没有了众生,就没有成佛的事,也不需要成佛。没有烦恼也就不须要求解脱。众生有贪瞋痴慢疑,有聪明的,有笨的,各式各样根器不同,而一切菩萨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成立他的佛土。比如,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形相、作用的根性相近,因缘相契而随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也有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不相近,因缘不相契,可能会选择东方琉璃光佛土。一切众生根性不同,诸佛菩萨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佛陀的境界也就不同。
一切菩萨自己成就的境界是无执着、无主观、无成见、绝对无我的。随着众生根器的不同,降伏他人的妄心的方式不同,而成立的佛土境界也不同。调伏是调教降伏,是佛法的教育手段,用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喜、笑、怒、骂等都是。
看众生该入哪一种佛国的境界,而引导他、教化他进入佛的智慧成就。入佛智慧是实证功夫。《法华经》讲开、示、悟、入四法门,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个不同的修持手段,但是有没有哪个先哪个后呢?我认为都不是问题,但是历来都有佛学的学者们,就先后次序起争论,把佛法修持搞成思维的学问了。
这句经文等于是《楞严经》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的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无方所。一切众生业力不同,知见不同,形成了众生种种的思想、情感、个性、根器不同,本体是一样的,所有的差别都是众生自我的差别。等于一桶水,酒,醋,但水性都是一样的。因为众生有这些差别,所以佛法的教化要“随诸众生应以何因入佛智慧”,佛随他的方便“而取佛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的方便波罗蜜成就的佛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是为了有缘的众生该往生那里而成立的佛土。东方世界,是为了根器相应的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成立的佛土。
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上教化众生也是“随众生心”,根据你所知的量。有些人量小根小,等于一株小草,碰上大雨,不但草不能活,连根都漂掉,受不了大法。大树的根器大,狂风大雨之下岿然不动,反而受滋润后枝叶更茂盛。所以一切众生根器不同,“应以何国”,以什么佛土的境界,教化培养他的善根,生起菩萨的根,而取佛土。教化众生是非常苦的,有些众生是显教的根器,就只限于显教,不能受密教;有的是密教根器,跟他说显教他听都不愿听;小乘根器的,不能受大乘;外道根器的,无法信入佛法,必须用外道来诱惑。教育就是诱导,使他培养善根,让他在外道里转回来。这就是菩萨教化的方便,难怪诸佛见面都彼此问候:“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
那么,学佛修持,要从哪里下手?哪里立根?从哪里找净土呢?要想成佛,离不开一切众生,所以要先学会做人。与人都处不好,还想度众生?自己想成佛,看到人都是冤家,嫉妒人家,这是种善根吗?简直是魔道了。你说自己瞋心大是阿修罗,你有阿修罗的本事和功德吗?你能一怒而安天下吗?佛在《维摩诘经》说的这一段经文,看起来经意很明显,其实是密教,秘密在其中,我再诵一次:“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学佛是离不开众生的,一个众生也不能舍离。
“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你不要说众生没有随你之所化,是你连化缘──教化的因缘,都结不上,因为你自己与众生隔离了。造隔离之业,以造仇恨之业,恶言刺众生,恶语伤众生,尤其是四种口业: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还有心中贪瞋痴意业,你说,怎么结化缘?当然得不到成果。所以,一切菩萨“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自己心中的众生更要调伏,众生就是心中的念。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起菩萨根而取佛土。”这一层道理是大乘佛法,不是谈空,是说有,是“而取佛土”。所以发了愿就要执着你的愿,要你不执着,是开佛知见,开示你先能够了“妄念空”的一面,然后再起而修“胜义有”的一面,毕竟是有的,不是空。但是这个有是妙有,不是凡夫的执着假有。没有真愿力,就不能成就真佛土。比如一个人做学问,就得真发心,昼夜孜孜为此,才能有成就。就连练毛笔字,如果没有几十年苦功夫练字,绝成不了书法家。所以要成佛就要发愿,而且是发利他的愿,否则不能成就,千万记住。
“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者,非于空也。”这是大乘佛法的要义。诸佛菩萨皆为一件大事因缘出世,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出世,示现了脱自己的生死,这是佛法的精神。我们学佛都是为别人而学,不是为自己。没有这个认识,就不算佛子。标准的凡夫,统统打算,辩解,一点菩萨的气息都没有。比方有一个人要在空地上建造一座宫殿,这是可能做得到的。如果没有土地,想悬空盖宫殿,是不可能的。这里第一个秘密是,自己功德跟心地没有修好,免谈佛法。本钱都没有,根基都没有,想成佛不是大妄想吗?白居易的诗: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检讨自己,根基何在啊!
一切诸佛菩萨发愿成就佛土净境,不是光讲空。空是前行的方便而已!但你如果不能先证到自性空,是不能谈修行的。所以必须要先修证到性空,然后才能修缘起妙有。比方说,这有一块地,上面盖了栋千万亿年的老房子,房子里面有毒蛇猛兽,还有粪便,各种尘垢都有。你必须要先清理干净,甚至把房子全部铲平,重新盖个房子,也就是要先空了,才能成就生命的有。但是只讲空,就是边见,顽空。讲实际的道理,我们凡夫众生初步是空起念,空第六意识的妄念、业力的习气。慢慢影响,才空掉第七意识我执,人空我空。最后是无始以来,第八阿赖耶识的习气也空也清净了,空与清净是一体的两面。
诸佛菩萨虽已证到空,也修成有的国土,自心还是了不可得的,不取不着,依然入空。所以佛经也称空为如如,真妙不可言,你说它空,它又不空,你说有,它又不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菩萨而建立的佛土境界,如此而已。佛在这里就把佛法修持最高的要点告诉了我们。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一切菩萨起心动念是直心的,什么是直心呢?是心直口快吗?不是的,直心是无谄曲之心。学佛要研究众生心理学,《百法明门论》非研究不可。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谄曲心,谄是谄媚拍马屁的意思。例如我们日常穿衣服就有谄曲心,怕难看,拍众生马屁,化妆也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你说你不化妆,不洗脸了,还正是在谄曲你自己,将就自己。所以我们处处都有谄曲心,除非悟了道,明心见性了,才是直心。
直心就如《易经》讲坤卦的三个字,直、方、大。《华严经》的全名是《大方广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直心,是大心,胸襟广大,包容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不为自己。佛说直心是菩萨净土,心地真正清净了,修戒、修订、修慧就是为了达到直心,达到菩萨净土。因为菩萨在因地修直心成就了心意识的净土,所以每一位菩萨成佛时,不会妄语,不会谄曲众生来生其国,如果照此缘他也,其实不是不要你来,是你自己不要来。净土宗讲阿弥陀佛如父母忆念子女般地希望众生来归,可是啊!子女偏要远走他方,不念父母。父母想念儿女是无限的,佛经教我们用父母忆念子女般的心来念佛,那样没有不往生的。
“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深心与浅心相对。一个穷人如果在路上捡了三十贯钱,当天晚上一定乐得睡不着。有钱的人,一笔生意赚了几十贯钱,可能只笑笑说还可以,这是心量深浅的问题。学佛的人打坐有一点点境界就很高兴了,想自己快成佛了,明天打坐怕境界飞掉了,这就是心浅。做早晚功课要念《楞严经》中阿难作偈子: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什么是深心呢?深信是菩萨净土,一切功德,万善庄严,没有哪一点不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今天叫你做件小事,马上就想为什么找我,为什么不找别人?这样子怎么成就功德?什么是“具足功德”?就是万善庄严。大家喜欢讲禅,什么青蛙跳水扑通一声,荷花开了,真是发疯了。什么是禅?禅宗祖师们说过:“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你修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