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元年,即神龙政变之后第五年。
短短五年之间,可谓是风云变幻,物是人非。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欲立李旦为皇太弟,而李旦不改初衷,坚决不允。
到了神龙二年,李显选择了立自己的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可其却不是嫡长子,又非韦后所生,故颇受猜忌。说起韦后,此人乃李显的王后,李显自登基之后,文治武功,实在羸弱,这也导致了韦后的权力欲望急剧膨胀,开始独揽大权。神龙政变后,武三思侥幸存活,为了进一步自保,便让其子武崇训赢取了韦后最小的一个女儿安乐公主,自此以后,武三思与韦后结成了政治联盟,一同对付在神龙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五王,短短一年多光景,五王之中便无一人幸免,悉数离世。
安乐公主像极了曾经的太平公主,深受李显和韦后宠信,权势极盛,朝廷上下权臣多出自其门下,如此一来,安乐公主根本不把皇太子李重俊放在眼中,百般凌辱,甚至向李显直言废黜皇太子,改立自己为皇太女!
李重俊百般隐忍,后终于爆,气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等人兵千余人,率先杀向了梁王府,武三思与武崇训未能事先预知此事,故悉数被羽林军斩杀在了梁王府内,武三思的同党十余人皆未能幸免,一代权臣武三思自此离世。
见攻下梁王府,李重俊便分兵围住了宫城诸门,并亲自率兵斩关而入,兵锋直指韦后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素来与武三思交好,武三思与韦后政治结盟后,其自然而然地倒向了韦后一方,见李重俊带兵杀入,遂领着李显、韦后和安乐公主逃往了玄武门。事情总是一个轮回,李显当年起事由此而起,现在却被迫逃于此地,心中顿生感慨。
李显等人逃入玄武门楼后没多久,李多诈便率兵到此,兵士拼死阻挡,李多诈一时间竟不能入。李显此刻却心生计谋,站在楼上大呼:“汝等皆是吾大唐兵士,为何附贼忤逆?若是归顺于朕,朕必保汝等富贵!”
此计果然奏效,李多诈的部下纷纷倒戈,斩落其于马下,没有李多诈为援,李重俊随即兵败,部下溃散,李重俊只率部属百余人逃出了神都,准备投靠突厥,奈何半道上,李重俊被自己的部下杀死,部下把他的级献于朝廷,此番政变史称景龙政变,最终宣告失败。
武三思一死,武氏一族顿时分崩离析,其中分为三派,一部分人投靠了权力日盛的韦后,一部分人投靠了韬光养晦的太平公主,剩下的便悉数投靠了李三郎。
到了唐隆元年,此时的李三郎已年方二十五,自神龙政变之后,无论在朝廷上下,还是在军队之中,李三郎威望见高,早已立下皇帝志向的李三郎今日已非池中之物,他的性格、智谋愈变得与一代圣君太宗皇帝李世民极为相似,霸气外露、智谋广略、城府颇深;不仅自己成长,就连身边之人也是个个突飞猛进,陈玄礼、张九龄早已身居要职,朝野上下无人不晓、无人不识。
相反,韦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揽权以来,任用亲信,培养自己势力,大肆打压反对她的势力,朝廷上下对其痛恨之人自不在少数,此消彼长,此时更多的人开始信奉李三郎,并愿以其马是瞻。
唐隆元年,六月。
众人按惯例入宫上朝,可众人刚入了皇宫大门,便大为震惊,皇宫之内各处挂起了白布,宦官、卫兵都穿起了丧服,李三郎自也是大感意外,众人终于来到了议事大殿,只见龙椅上空无一人,韦后身披丧服坐于龙椅一侧,一旁立着的是稍显稚嫩的李显之子——李重茂。韦后双眼通红,似是大哭过。
见到此景,李三郎不禁心中一紧,暗自想到,难不成陛下驾崩了?
见众人皆入了殿,韦后大即大声泣道:“昨夜,陛下不幸因病驾崩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瞠目结舌,不敢置信,之前还身康体健的陛下怎么会就突然驾崩了?众人先是面面相觑,紧接着大殿之内开始爆出了巨大的哀嚎声。李三郎心中也是顿感悲彻,一直以来,李显也算对自己照顾有加,突闻此事,李三郎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待众人哭喊声小了一些,韦后终于缓缓说到:“陛下驾崩,众人请节哀!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临终遗言,立四子李重茂为新君!”此言一出,众人眼光齐齐望向了李重茂,李重茂突然面部一红,有些不知所措,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到:“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众人便开始跟着高声齐呼;李三郎把这一幕幕看在眼中,疑惑却上了心头。众人呼毕,韦后继续缓缓说到:“先帝还说了,四子年幼,暂由本宫代为辅政,今后还望众位卿家鼎力相助!”直到此刻,李三郎终于看清了韦后欲独揽大权的野心,李三郎鼻中冷冷一哼,但此刻也只好隐而不,朝臣中开始有人附议,李三郎顺着望了望,皆是韦后扶持的亲信之人,李三郎再次冷冷一笑,不再多言。
李显安葬之事,朝廷上下前后忙乎了许久,直到一个月后。
李三郎突然收到了太平公主的来信,邀其到公主府一叙,李三郎知道要等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便应邀前往。近几年来,虽然太平公主韬光养晦,可暗中却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三郎对付韦后,缺的正是这股势力,太平公主此刻相邀,必是为了此事。
李三郎到了太平公主府,二人已是许久未见,自从神龙政变之后,太平公主为了自保,早已褪去了身上的那股不可一世的傲气,至少从面上看来是如此。见了李三郎,满是热情,李三郎此刻反倒是少了那些客套,直言问到:“姑姑此番召三郎前来,不知所谓何事?还望直言相告。”
太平公主见李三郎开门见山,于是便不再绕弯子,正色说到:“实不相瞒,本宫近日暗查,先帝是被韦后及安乐公主毒害至死!”
李三郎听闻此事,并不感到惊讶,那日朝上他心中便猜到了七、八成,后来经高力士暗查,此事确实属实,奈何并无真凭实据,即便有,凭他一己之力要想搬到韦后确实也有些困难。故此刻李三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神色严峻地答到:“敢问姑姑,那有如何?”
李三郎的反应令太平公主感到大为震惊,于是说到:“难道三郎不想为先帝报仇?”
李三郎答到:“想!先帝对三郎不薄,可奈何三郎实力有限,难以成事!”
太平继续说到:“三郎不必过谦,姑姑知道汝在暗中招募智勇双全之士,如今,姑姑愿助三郎一臂之力,定能出了韦后此祸害!”
李三郎见太平说出了真实目的,于是答到:“既然如此,三郎愿闻其详!”
七日后,深夜。
李三郎经太平公主安排,秘密来到了皇宫禁苑,突见夜空中流星散落,遂拔剑而起,将韦后几名亲信统领,斩示众,并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夜吾等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定天下。”说罢便揭竿而起,羽林军将士见是李三郎,皆欣然从命。
李三郎率众开始攻打玄德门,众军士在凌烟阁前会师后,李三郎率兵守在玄武门外,并大声鼓噪,宫中众军士见起事之人是李三郎,于是全都披挂整齐,纷纷响应。
韦后见状大感惶惑,于是乘乱逃入飞骑营,飞骑兵也响应了李三郎,其中一人见了韦后,拔剑而起,直接将其斩,并把级献给了李三郎。
此时,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却被冲进殿中的兵士所斩杀。
李三郎在韦后、安乐公主已死,便开始率军进入宫中,上官婉儿见状,连忙手执灯笼率领宫人迎接,李三郎见是上官婉儿,没有片刻犹豫,直接下令将其斩于旗下。
至此,祸乱后宫的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皆已被李三郎所杀。
李三郎当即下令,关闭神都各城门及所有宫门,然后又派遣数万骑兵分头搜捕韦家的亲属徒党,一夜之间,韦氏的朋党、官宦、族人,无论是岁数年长的老者,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皆未放过,悉数被杀;天将破晓,宫内外均已平定。
李三郎见诸事已定,故出宫拜见相王李旦,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提前告知而叩头谢罪。
相王听闻此事,着实大惊,接着流着眼泪抱住李三郎说道:“大唐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是汝的功劳!”李三郎于是率军迎接相王李旦入宫。
两日过后,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重新登上了大位,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
又过了三日,李三郎被立为太子。
此次政变宣告结束,史称唐隆政变!
韦后一党虽然被除,可李旦却和李显一般,治国无方,放任了太平公主势力的继续增长,最终导致太子李三郎与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分庭抗礼。
二者不断对抗的局面,李旦实在无力处理,两年之后,李旦兑现了他对李显的承诺,最终禅让帝位给了李三郎,是为唐玄宗。
一年之后,李三郎兵诛灭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死,天下的势力尽数归入李三郎,李三郎终于结束了长达几十年政权纷乱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