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不肯见韩正清派来的陈副将,死说活劝,怎么说恭王就是不肯松口。长史的嘴巴都快破皮了,恭王也不肯松口,不知道怎么的就对韩正清忽然厌恶到了这个地步。
可是其实也不是忽然就对韩正清厌恶到了这个地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缘由的,不是瞬间就能积累爆发,恭王已经忍韩正清很久了。
事实上从韩阳背叛他开始,他就觉得韩正清古里古怪,不然哪里来的道理,老子要造反,儿子要帮着朝廷打造反的人?!
虽然他不知道韩阳为什么提前闹开了,可是有一点他却是确定的,那就是肯定韩正清也没安什么好心,这一点从东平郡王给韩正清的回信上就能看得出来了。
想到东平郡王的回信,恭王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生平最恨偏心的父母,你既然要生,有本事生的那么多,那你倒是有本事也一碗水端平啊,干什么把这个捧到天上,却把另一个踩进泥地里?!
而且韩正清还不是把一个踩到泥地里,这个人简直就丧心病狂了,嫡子嫡妻什么都不在乎,一心一意只要一个私生子,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长史听他骂个不停,等他好容易中间有了停顿,又叹口气凑上去劝:“王爷,不管怎么说,您管他是什么目的呢?现在他不还是在帮着咱们打崔绍庭吗?您好歹等他把肃州拿下了之后,把崔绍庭他们这些后患都给除掉了,再跟他翻脸啊!”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就算是韩正清真的打算借着恭王上位又怎么了-----至少现在韩正清还是非得靠着恭王才立得住脚啊!换个人造反,少了皇帝儿子的名号,又无缘无故的,谁会把他当回事?他还想说服也查?简直是笑话。
既然现在韩正清还得巴结恭王,还得靠着恭王,那恭王无论如何也不吃亏啊,先借着韩正清把崔绍庭拿下,把鞑靼人彻底引进通州,让鞑靼人去跟朝廷的人对上,然后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再一脚踢开韩正清,直接跟也查取得联系,直接跟也查谈条件不就是了?
这又不痛不痒的,大家先别撕破脸不是才最好的吗?
恭王却不这么认为,他气哼哼的简直气的连胡子都快抖起来,几步朝前抄起了韩止的那封信扔在了长史面上:“你看看!看看这个混蛋对东平承诺了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跟东平说的?!他跟东平说,只要他愿意,以后就杀了我,把这个位子让给他坐!”越说越是气,他到最后连口水都喷出来:“这个混账!他以为他是谁?!本王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长史发现他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他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久,跟恭王说了这么多道理,可是恭王俨然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事实上好似从很久之前开始,恭王就听不进人说话了,变得越来越偏执,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的话他通通都只当成是在放屁。
他既然插不上话,不知道为什么又想起了令长史来,跟着他那么久,为了他还丢了一只胳膊的令长史都随时能杀,自己又算是个什么东西?想到这里就有些心灰意冷,也不再劝了,再劝,恐怕王爷还要把他当成韩正清和韩阳的同党,连他也要杀了,他还想留着这条命呢。
只是再也不想帮恭王做事了,帮他做事,都要提着一颗脑袋的。这种人不往大局上想,不为大局考虑,想一出是一出,永远不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
他叹了口气,冲恭王行了个礼,试探着说要退下去,恭王毫不犹豫的就挥了手让他走,末了还交代他让韩止进来。
他出门去,正好碰见拾级而上的、一身青衣形容俊俏却又无端显得阴沉沉的韩止,挪开了目光,若无其事的跟他擦肩而过。
等转过了回廊,出了月洞门,就看见邹言征捧着一摞书信进门,冲他摇了摇头。
邹言征挑了挑眉:“外头还等着信呢,王爷这到底是见啊,还是不见啊?”
“不见。”长史一肚子的火气和一肚子的晦气,摆了摆手:“别去碰这个钉子了,还不如先去跟陈副将说一声,让他快走吧,迟一些,恐怕想走也走不了了。”
“说什么呢?”邹言征只觉得他是在说笑话,不由笑了一声:“还走不了?哪有那么严重,我去见见王爷。”
长史看着他的背影,自嘲的笑了一声,垂下头只管走自己的路。
反正他也管不了,不如不管。
邹言征没想到长史料事如神,才进门就听见恭王愤怒异常的朝韩止吩咐:“还说什么信使不信使,他还有脸来问我为什么撤兵?!我为什么不撤兵?我就得撤兵,我要是不撤兵,我拿着我的人我的兵去给他做嫁衣?!他想的倒是美!这个真小人!”
邹言征手里的书信都快抱不住了,看一眼韩止,只觉得冷汗涔涔,韩正清固然是真小人,可眼前这个却得了韩正清的真传,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眼前这个人才真的是伪君子呢,小人中的小人。
他张着嘴,却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韩家父子的本事,他算是领略的差不多了,这两个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现在韩止摆明了是想破坏恭王和韩正清的关系,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死的都能被他说成活的。
何况他本来就是韩正清的儿子,他牌面上又是早已经死去的人,他说什么都比韩正清更有可信度----谁让韩阳这个家伙吃里爬外背叛了恭王,早就已经替韩正清在恭王心里种下了一点疑心呢?现在这点疑心经过韩止的浇灌,已经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一发不可收拾,已经收不了场了。
恭王冷哼一声,看也没看进来的邹言征,立即吩咐下去:“去,把那个耀武扬威的陈副将给我砍了!韩正清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吗?本王就让他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