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后湖黄册二
张轩指着两个数字问老差役说道:“这里都是这样吗?”
老差役被张轩忽然大怒的样子吓了一条,颤颤巍巍的说道:“小的不识字。”
张轩说道:“我的意思说,这些黄册全部都是照着上年抄得,对不对?”
老差役一听话,顿时放下心来,说道:“正是,据祖上说,太祖成祖那会儿,还有人因为黄册不符而贬官,嘉靖爷的时候,有人因为擅自出入后湖,更改黄册而入罪。到了如今这根本没有人管了。各地的黄册上缴也不过虚应差事而已,不知道从那年开始,各地都不千里迢迢的从各地送黄册来南京,而是派人到南京之后,找一些书手。从这里弄出一些底本,然后抄写一些,应付差事就行了。”
“呵呵。”张轩忽然大笑,说道:“大明不亡,才是没天理。”
大明收税的依据是什么,是黄册。现在大明的情况,是公帐是一个摆设,各地方官收税都是用得白册,白册是什么,白册本质上就是地方官的私帐。也就是说,就朝廷来说,收税的标准根本没有。
按凭本事了,收税收多了,只需按照往年的旧例,上缴税银子便是了,收税收少了,却一定要按照往年的成例上缴。
为什么账册之上,每一年的户口数目都变化不大,甚至是一模一样,因为这个数目对应着是上缴数目,万万不能变动的,对官僚来说,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变化本身了。
政治体制崩溃到这个地方,甚至说大明实行的是包税制了,每一个地方官承担一地的税收,中央收走的是有限的,而地方征收的却是各自分润。
更不要说明万历之后,白银的大量涌入,某一程度上来说,白银贬值了。国初的数百万两白银,与明末的数百万两白银价值上要相差太多了。
这种情况之下,还有很多清官免税,自称收到该收的之后,剩下的不收税,却不知道是真不收,还是下面收的没有朝廷的分。
张轩这声大笑,不仅仅笑大明朝廷,也是笑他自己。
明知道,大明已经烂到什么样子了,还想从这里找到一些帮助。难道他来后湖黄册库,就是看南京城中不知道值几文钱的抄手,写得这些东西吗?真是刻舟求剑。却不知道时与事移,如果放在洪武年间,能得到着黄册库,自然大有用处。不过反过来想,如果这黄册库还能大有用处,黄册与实际相照应的话,不,不用完全照应,哪怕只有五成照应。张轩也不可能有进来的一天。
张轩甩手说道:“郑廉。”
“下官在。”郑廉说道。
“你将江南府县,洪武永乐年间的资料,特别是田亩数量给详细查查,出一分文字材料,叫给我。”张轩说道:“还有张居正丈量天下田亩的数据,也给我一份。”
后湖黄册固然让张轩大为失望,不过,也不全是废纸,至少前期的文档之中,还有一些有用的,别的不说。户数说不准,地总是跑不了的。有土地的在,总是能收上来税的。
张轩将郑廉留在这里,气冲冲的离开的后湖黄册库。
这一次他不去找别人,就去找张质。
张轩不得不承认,在政务之上,张轩是比不上张质的。而且张轩也知道,张质来过这里,自然要问一问张质的意思了。
张质办公的地方没有在皇宫之中,而是户部衙门之中。
张轩一到南京户部衙门,就看见不知道多少人来去如奔,一路小跑,忙碌无比。在张质的办公室,应该叫签押房外面,张轩看到无数人正排着队求见。其中有一些人,张轩认识。
不是别人,正是从汝宁过来的文人,这些人早已不复当初狼狈的样子,看上去人模人样的。这些人见了张轩,纷纷行礼说道:“拜见张大人。”
张轩点头示意。
张质见张轩来了之后,顿时将所有人都赶出去,与张轩对谈。两人坐定之后,贺虎头想要顺手将门关住,却被张质阻止了,他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张轩却瞬间明白。
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之前,临颍张氏族长,张轩名义上的族兄。而是吴王长史,未来的吴王丞相。
罗汝才的病情虽然保密,想来瞒不过张质。
张质如此做,不过想表明光明正大,与张轩并没有私情而已。
张轩顿时心中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显然张质看到罗汝才的远大前程,将宝压在罗汝才罗玉龙身上,而不愿意与张轩牵扯太深,让罗氏父子起了别的年头,以影响到张质在文官之中的地位。
如果说之前,张质与张轩的关系,是张质坐稳曹营长史助力,毕竟出现了吉珪等人叛变,罗汝才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张质应该有张轩的担保,绝对信得过,他才有今天。
罗汝才身体有恙。为了面对将来政权交替的局面,如果张质与张轩抱在一起,或许还有反效果。
张轩明白是明白,不舒服是不舒服。但也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他心中微微一叹
,准备与张质说的话,回想一遍,觉得事无不可对人言,才说出来。
也知道,像之前的那样密谈,是决计不可能了。
“张长史,后湖黄册库,你也去过了。”张轩说道。
“哦,张统领也去了?”张质说道:“感觉如何?”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张轩冷笑一声说道。
张质说道:“早就是这样了。”
随即张质随即将一些事情,讲给张轩听了。
不是别的,正是一条鞭法。
都说一条鞭法是张居正的政绩,其实不是,一条鞭法与黄册崩溃是有因果关系的。正是因为黄册崩溃,不能用了,才有一条鞭法的出现了。明前期税收差役都是以里甲制为中心。
可以清楚的控制到每一个人。
一个庄子有多少壮丁,官府按着花名册收税,让百姓承担劳役。
读书人的福利之一,就是免徭役。就可见一般。
而黄册的崩溃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朱元璋见元末教训,他感到元亡,就在赋税徭役不均,故而黄册制度重要思想就是平均,大家都出力,那么每个人承担的压力也就小了。
而黄册崩溃,就是有一些逃离黄册的控制之外。
当然明中期黄册名存实亡之后,很多地方徭役都无法征用了,如此一来,就有人想到收钱,然后花钱请人干活。
这就演变成了一条鞭法。
只是明末官员的德行,一旦沾上钱的事情。不好好的刮上几层,就对不起头上官帽子,如此一来,各地的徭役效果可想而知了,明代末年大大小小的水利失效,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大型水利,如黄河,淮河,运河,有国家拔款,大抵还是能保障的,但是小地方的水利,就不用提了。
所以黄册早就成为一个面子活了。
“不过,太祖成祖,与张江陵在时,田亩丈量大抵还是有一些谱,故而我去就是准备按这数字向各县征税。”张质说道。
张轩一听“征税。”两字顿时大喜,说道:“张长史准备在江南收税?”
“正是。”张质说道:“虽然闯王在北方有三年不纳粮,让百姓纷纷来投,但是江南与北地却是不一样的,我准备凤阳镇各县免税三年,但是扬州及江南照常征税。”
说到这里,张质带着几分苦笑说道:“否则我撑不起这个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