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
武昌码头之上,一片白花花的,不是别的,而是无数官员再为崇祯帝服丧。 数十艘大船从天际而来,不过一会功夫,就到了码头,正是福王的船到了。
“臣等拜见福王殿下。”众官员迎接福王下船。
这个时候,不比历史之上。
历史之上东林党与福王之间的矛盾,东林党决计不喜欢福王登基,本来安置所有的宗法,福王应该名正言顺的登基,却偏偏弄出事来,这充分了显示出东林党人,觉得祖宗家法有用的时候,那是天理人心,绝对不可抗拒的因素,觉得祖宗家法妨碍他的时候,就该说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什么?你说礼法?礼法岂为吾辈所设!
反正操控舆论的权利在东林党的手中。
逼得福王不得不联系藩镇拥立,然军阀势力直接插手到朝政之中,种下了南明从开始到灭亡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文武之间的矛盾。
而如今这个局面。
东林党被大力打压。
真正有骨气的东林人士,要么死在曹营刀下,要么,隐居在曹营治下,躲躲藏藏的,当初对抗福王的主力,刘宗周老先生等人,都已经跟为崇祯皇帝打前站去了。
局势又比当初危急了不知道多少。
故而这个时候,文武大臣在拥立福王上面并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不过一个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那就是左良玉的地位。
而今湖广江西的实际控制权,有七分都在左良玉手中,剩下的三分才在何腾蛟手中,左良玉实际权力在所有文官之上,但是大明的政治结构,却是以文制武,如何封赏左良玉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现在还不需要面对。
“诸卿平身。”福王说道。
他面对这些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底气,下意思看了一眼马士英。
马士英给了福王很大的底气。一路上马士英已经将自己的形象在福王心中确立了,福王认为马士英就是可以倚重,可以信任的大臣。他有几分自知之明,知道他自己不是力挽狂澜的人物,只能倚重大臣了。
只是希望马士英是寇准,李纲之流。
何腾蛟为首根本没有起身,说道:“京师陷落,先帝蒙尘,神州无主,还请殿下,早登帝位,重振江山。”
“早登帝位,重振江山。”一行文官大声说,一时间都跪在地上。
福王不知道该怎么办,立即看
向马士英。
马士英心知肚明,知道是为了什么?
为了劝进之功。
劝进之功,登基之后,是一定要赏赐的。而且福王这一次来武昌,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不用多说了。何腾蛟这么急就是为了抢劝进首功。
当然了,不是何腾蛟着急,而是湖广的官员着急。
新皇这一次过来,带了不少人手,比如马士英,丁楚魁,沈廷扬等人。这恐怕都是要重用的,他们再不积极表现,到时候恐怕都会被排挤了。
其实新皇人选,湖广这边也在选,就是永明王,也就是后来的永历皇帝,不过,他现在在广西,一时间到了不了武昌,而福王又比永明王名正言顺,大家最后妥协了。
如果福王来得再迟一两个月,到时候情况如何,就不好说了。
“三辞三让。”马士英低声在福王身边说道。
福王顿时松了一口气,说道:“寡人无德,皇兄驾崩,五内俱焚,岂敢有窥大宝。”
一番礼节之后,福王等人住进了故楚王宫。安顿下来不用多说。
福王心中惶恐,连忙将马士英召进来,问道:“马先生,我等如何?”
马士英说道:“殿下请放心,三五日之后,殿下就是大明新主,惟愿殿下能力挽狂澜,为大明再开乾坤。”
“如果有那一日,孤王决计忘不了马先生的。”福王说道。
马士英心中微微欢喜,这一路上福王是一个什么人,马士英已经品出来了,不过一富贵闲人而已。但是这样对马士英来说未必不好,福王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又对马士英言听计从。
马士英未必不能大权独揽。
力挽狂澜之心,福王或许没有,但是马士英却是有的。
马士英安抚了福王之后,随即离开皇宫,他要见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左良玉。
如今朝廷大事,是绕不过左良玉的。
马士英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左良玉送走了马士英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左梦庚,与谋士黄澍一并叫过来商议。
黄澍虽然是左良玉的监军,但是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黄澍也不得不为自己谋出路了,他的出路也不多,依附左良玉就是办法之一。
“大人,瑶草先生为大人许下什么承诺?”黄澍说道。
“辽国公,掌中军都督府。”左良玉说道。
“恭喜国公。”黄澍笑道:“恐怕大人在瑶草先生心中,可比中山王,定兴王。”
中山王自如是徐达,定兴王是张辅,等是大明勋贵之中,一等一的人物,而中军都督府,更是卫所的领导机关,分为五军都督府,管辖天下卫所,可以说是整个军方最高领导层。
但是随着卫所的崩坏,文官侵吞武将权力,这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后来,连最重要的,管理京营的权力都被文官剥夺了。成为一个闲官。
不过,现在的局面与之前不同。
左良玉大权在手,拥兵数十万,想不让这个官职闲着,也就不让他闲了,这样一来,他也有名义上指挥全军的权力。
马士英拜访了左良玉之后,又立即拜访何腾蛟。
何腾蛟比左良玉好说话一些,两人商议之后,就确定下来。
上面的人都商议好之后,下面的事情,不过是一个仪式而已,三辞三让之后,福王登基称帝,年号弘光,以明年为弘光元年,今年依旧是崇祯十七年。
弘光帝登基之后,马士英与何腾蛟联合执政,马士英为首辅,何腾蛟为次辅,不过武昌不比南京,六部官员都没有配全,一时间武昌城之中混乱无比,都是为了求官之人。
虽然小朝廷还有些混乱,但是立即被大明剩下的版图承认。
这个时候,马士英也开始自己的布局,湖广一带,早就被何腾蛟与左良玉两人站满了,马士英一时间插不上手,于是乎他任命丁楚魁为总督两广,要将两广精华拿到手里面。还准备选官员到四川,统合四川云贵一带。确立武昌政权的权威。
这都是应有之意。
但是面对当前的局面,马士英一时间也提出不什么有价值的意见,他只是觉得武昌夹杂在曹营与闯营之间,两面受敌,有一些不安全。想要先攻一边,保障武昌附近的安全。
马士英的提议不可谓不对。
襄阳六府在闯营手中,南京又在曹营手中。
但是马士英此言一出,立即激起了朝中的争斗,很多人都希望能顺流之下,夺回南京,还都南京。而不是留在武昌。
左良玉心中就不愿意了。
如果他能打败曹营,他早就打了,哪里还等到今天,不过是因为曹营难啃而已,在左良玉的支持之下,顿时有人支持西进,剿灭张献忠,统合云贵川为大后方,围攻襄阳,再顺流直下,攻曹营。整合江南半壁,先争上游,再争下游。
这也不算错。
但是两方激起了党争基因,纠缠不清,就是问题所在了。双方一时间都以斗到对方为己任,完全忘记了他们现在不在北京,不在南京,而是在武昌行在之中。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