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朝议
“陛下,臣有奏。”文安之说道。
张轩有些意外。
文安之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虽然随军,但是一直落在后面。即便有一段时间在张轩身边,也多是一言不发,作为文学侍从之士而已。最多是为张轩草拟一下诏书,写一下安民告示。等等。
张轩倒是从翰林院之中挑出一些官员充实地方,作为地方官来用。
如果不是文安之年纪太大了,张轩未必没有让文安之外放一地做巡抚。
今日文安之忽然冒尖发言,如何不让张轩奇怪。
只是文安之自己却心中有数。
文安之是带过兵打过仗,但是很清楚,在打仗上面,一切决于圣断,看上去张轩集思广益,但是实际上,在战略决策权,从来没有脱离张轩的手心。其余的人不过修修补补而已。
具体行军打仗,文安之自问未必能及这些骄兵悍将。战略决策上,且不说他眼光是否能高过这位号称“小周瑜”的陛下。即便能又如何,与陛下争论,还能有什么好结果不成。
但是文安之看似什么也没有做。其实并不是如此。
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揣摩张轩的心意。了解张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揣摩张轩为政思路。
他知道而今正是天下用武之时,这些勋贵的力量远远超过士大夫。但是却不是文安之拱手将大政的权力,让给这些勋贵的原因。文安之年纪大了,他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不了几年了,文家也破败了,也没有什么余荫可留。故而他一心就想在朝廷之上,发出士大夫的声音。
纵观大夏昭武朝廷之中,纵然有张质总理庶务,作为文官之首,但是在文安之心中,并不将张质当做自己人。原因很简单,张质即便是进士出身,他也是临颍张氏的。
是宗室。
所以大夏昭武朝廷上层,充斥着勋贵,武将,宗室,士大夫都沉沦下僚。甚至他也预见了因为钱谦益之事,昭武朝廷对士大夫的高压才刚刚开始。但是文安之一旦把年纪了,不在乎个人的荣辱了,却要保全文脉。
一定要在朝廷之上留士大夫的一席之地。以待将来。
只是想这样做,却也是要技巧的。
一般来说,现在要做的并非逆着皇帝来做,相反要顺着皇帝来做事,要让皇帝知道,不管是武将,勋贵,宗室,乃至外戚,都对他的地位有威胁,唯独文官士大夫不会
。
说皇帝想说的话,做皇帝想做的事情。
文安之此时发言,是已经窥见张轩在此事上的思路了。
张轩自然没有不让人说话的意思,说道:“文先生请讲。”
文安之颤颤巍巍的说道,他的白须因为他嘴唇的张合,而微微颤抖,道:“去岁北伐以来,天下震动,先帝驾崩,更是朝廷之大不幸。陛下秉大义骑起兵,横戈万里,大小数十战,上有太祖先帝之庇护,下有百姓苍头之期盼,终大败东虏,再入南京。”
“然大战一起生灵涂炭。”
“江南大军交锋,已为白地,两广,两湖,支应大军,积蓄用尽。不得已征苛税。”
“而今虽然大胜,军无隔月之粮,官无全俸之银,天下扫地为空。陛下追随太祖起于草莽,向来以爱民为要旨,若如再战,岂不是重蹈前明三饷之覆辙?”
“清军不堪再战,而今正是镇之以静,休养生息。待三五年之后,府库充实,兵精粮足,再挥师北上,重光中华,到时候顺天心民意,破东虏。如探囊取物耳,又何必汲汲于一时?”
张轩听了,心中暗自点头,觉得文安之与他所见略同,却不知道文安之为了这一番话,心中揣摩了张轩多少次。
他早就知道,张轩在战术上或许有冒险的时候,但是在战略上从来是十分稳健,步步为营。绝无冒进之举。
而今更是如此。
做皇帝必须不让人猜到心中所想,否则进策之人,皆是文安之之流。到时候即便皇帝心思脱离实际,但在这样的人口中,都是天经地义之理。
即便大事已去,还觉得这样的大臣是君臣相得。
所以圣心难测,这四个字是皇帝基本要求之一,唯独让人猜不着自己的心思,才能听更多的真话。
显然,而今的张轩做皇帝的火候还不够。
最少他现在没有意思这一点。
张轩听完文安之的话,目光扫过下面的人,没有说话,但是含义却是很明白的。
许都见了说道:“陛下,文学士所言极是,末将也观察过了,大军士气虽然尚可,但是却有一些虚浮,有些骄气了。是时候沉淀一下了。只是而今却一有一件事要费思量。”
“清军饮马长江,日夜造船,随时都可能潜渡长江,兵临南京城下。”
“南京乃我朝帝都,这样朝夕受到威胁,如何能安定人心,故而臣以为,即便要罢兵
休战,这一件事情也要好好考虑。”
张轩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不得不承认许都所言是一个问题。
南京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长江水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正因为长江水运便利,各地的物资,可以以极其轻便的方式运输到京师。清军占据长江北岸,且不说能不能威胁南京。单单说影响长江水运,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陛下。”周辅臣说道:“许将军未免危言耸听了,有臣在,清军那些舢板,决计不可能在江上出没。臣愿意立军令状。”
许都这话,彻底惹恼了周辅臣,在周辅臣看来,许都分明是在诋毁他的能力。
许都说道:“周将军,你无须如此,我知道长江水师战力雄厚,清军水师不是对手,但是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东虏如果以自小舟夜间出没在江上,周将军怎么办?”
“难不成一年三百六十日,枕戈待旦吗? ”
周辅臣知道许都所言有道理,但是犹自嘴硬,说道:“有何不可?”
“好了。”张轩打断了两人对话,不想让朝议陷入胡搅蛮缠的深渊之中,说道:“许将军,你有什么办法?”
许都说道:“臣请设江北大营,而今军力虽然疲惫,但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大军渡过长江,无须夺取城垣,只需在江北设一大营,看护江面,如此一来清军想要骚扰长江,就难了。长江水道就为我独有了。”
张轩很明白,即便能做到这一点,长江水道未必能为夏朝独有的,千里江岸,哪里能够处处设防。如果许都能往北推挤数十里,将扬州等府县都拿下来,或许能做到。但是仅仅设立一个江北大营,虽然能有效降低清军骚扰的可能性,但是要完全封堵干净,却是不可能的。
“等等。”张轩心中暗道:“许都的意思未必是江北大营,恐怕是想在江北再战一场,”
张轩刚刚想到这里,就请许都大声说道:“陛下若是信臣,臣请命渡江建立江北大营,为南京屏障。”
张轩一听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了。
许都也算倒霉了。之前许都与曹宗瑜作为张轩的左膀右臂。可惜曹宗瑜要坐镇两广镇守张轩的后路,而许都也因为金华一战,不能参与真正的大决战。进攻南京的时候,却有得了一个救火的微末功劳。眼看以前位置于自己下面的人,一个个上来了。许都心中恐怕也着急了,想要立功。
但是只有打仗才有功劳,而今张轩有意罢战,这功劳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