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便有财不露白的训诫,就算有钱也得关起门来偷着乐。网上的贵妇反其道行之,背后当然少不了商机驱使。真贵妇也好,租别墅拎高仿的假贵妇也罢,一旦树立起有钱人设,割韭菜自然也更顺手。
跟着贵妇学情商,跟着贵妇学理财,有了“有钱人”身份做背书,可信度好像高不少。卖货搞自创品牌或者接推广,群众总会想“都这么有钱了怎么可能骗我们”。
人们的有钱人滤镜已经到了冒粉红色泡泡的地步,但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大众对贵妇的爱,其实是对“媒介制造的、想象中的贵妇”的爱。
想起邓文迪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妈妈献上抖音直播首秀。这么货真价实的贵妇直播,网友却热情寥寥。还不如b站、小红书上真假掺半的网络贵妇们,每有动态都能联动好几个平台集体讨论。
再往远处说,周公子大战易叶卿被扒皮后仍不断有网友朝圣取经。同一年,真名流之后洪晃,拉上平杰三的女儿平燕妮、刘敬范的女儿刘索拉、演员李勤勤还有最后的名媛章含之主演的电影《无穷动》,讲的还就是上流社会的故事,却乏人问津。
上流社会的情绪是很难被共鸣的,上流社会的消费却是可以观赏甚至模仿的。除了买买买就是四处旅游的网络贵妇,满足的是消费主义时代的遐想。
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上流社会”相关的诸多产品也迅速调整自身。富豪生活方式杂志《罗博报告》,已经从过去教你如何买私人飞机、雇英式管家、送孩子上伊顿公学,降级为以奢侈品包表鞋酒等内容为主。
群众对于各路贵妇乐此不疲地扒皮、打假则映射了另一重心理精神上等人虽然没有生在有钱人家,但我比暴发户更懂上流社会的规则。在树立偶像、寻找偶像、摧毁偶像的一系列过程中,996的社畜生活和现实中养家糊口的种种不如意,似乎也有了另一个宣泄出口。
只可惜随着经济变化和舆论环境收紧,曾经的“京城四少”风流云散,曾经最爱向我们展示富豪生活的王思聪,如今也低调了。真富人越来越夹紧尾巴做人,我们也只好和半真半假的富人一起乐呵乐呵。
做有钱人真好!
从最近几档热播综艺看,大家对有钱人真是越来越宽容。虞书欣不用说了,欣欣子性格本身很可爱不假,群众的有钱人滤镜也够厚,有钱小公主,怎么可能有坏心眼嘛!
宁远难理解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让黄圣依和杨子在被群嘲多年后,突然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就算互联网记忆短暂,这位姐夫的火传媒欠薪往事可也没过去几年,更别提圣依姐姐什么与星爷决裂,走奥斯卡红毯前突发晕倒的精彩操作。
当有钱人实在太好了。各种论坛命题里,也少不了“如果给你2亿、如果你中了5000万、如果你和xx互换人生的畅想。
富有是否有助于培养人的良好品性?
穷计,富长良心的观点如今真是深入人心。贫穷是否意味着劣根性?天生的穷气注定难成功、或发了财也有股不招人待见的愤懑气,比不得天生贵气?
面对综艺里越来越多的展示型富有,宁远倒是怀念起十几年前一系列真正贫富交换的真人秀。
穷,是因为不努力吗?富,又意味着幸福吗?
富贵的好处我们见多了,而贫穷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有一档节目组找来一众富豪名流,没收信用卡和现金,把这群富豪扔到城市贫民窟中,让他们体验4~7天的贫民生活。
“穷,就是你不努力!”“只要奋斗,一定能改变命运!”,来体验生活的富豪,大多是“努力论”的忠实拥趸,坚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即使过上贫民生活也能逆风翻盘。
富豪们信心满满,可打脸总是来得这样快?
一代裤王田元灏之子田北辰,哈佛大学硕士毕业,自己成立服装公司后发展顺风顺水,将老爹创下的事业进一步扩大。田北辰自认是不靠父母、努力奋斗的典范,只要有斗志,弱者亦可变强者。
田北辰体验生活的第一天,隔着屏幕也能听到他原有三观碎裂的声音。167平方米的笼屋,月租1350港币,就是他的新住所。而这在香港笼屋中已经算较为豪华的一档,毕竟肉眼可见没老鼠、没蟑螂、也没有滴滴答答的漏水声。
住得差不要紧,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田北辰的工作是清洁工,需要6点15分到岗,但赶早班地铁时间来不及,坐13港币的巴士又太贵。富翁每天的生活费仅50港币,必须精打细算。
交通费扼杀了穷人的生存空间。田北辰在交通费与生活费进行一番取舍后,发自内心地感慨。
倒垃圾、扫大街,是个人就会?
田北辰的工作体验一样不轻松。垃圾桶太沉、垃圾太臭、工作效率低等等因素,让这位开始还会吐吐槽的富豪渐渐沉默。和其他一脸呆滞的社畜一样,苦熬等待着午餐时间的短暂休息。
一天下来,田北辰已经累得生无可恋,只想回到笼屋休息,但他的同事仍旧要去其他地方做工。在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许多人需要打多份工。
在生存压力之下,个人时间被无限压缩,别说努力充实自己改变命运,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要拼尽全力。
贫困已经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穷人每天要做十二小时甚至十八小时的工才能养活自己。别说改善生活,就连规划下礼拜做什么都是种奢望。
这样的穷人,谁又有资格在他们面前轻飘飘地甩一句你有手有脚,为什么还那么穷?
就连十块钱闯澳门的赌王,也是富家少爷家道中落才有了成为传奇的可能。如果他只是个九龙寨城里最底层不过的混血儿,如今的我们还能看到四房十七杰的豪门大戏吗?
《变形计》富有成就健全人格?
从最初的全年龄角色互换,到后来聚焦于未成年人。虽然《变形计》也为求收视走过弯路,但从这档节目中,我们仍旧能够窥见富有并不意味着有一张没被生活欺负过的脸、人格因不曾匮乏而更加健全。
贫富青少年变形的案例太多,《变形记》的特别企划《爱,漫过灰色》倒是聚焦于两个曾经是百万富翁,如今债台高筑的男人。
可惜结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