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参加这类访谈类节目之前会对好台本,大家会把问题框定在一个范围内,主持人临场发挥的空间很小。
之前无论是在阿美利肯参加的查理·罗斯秀还是在华国参加的央妈节目,都是如此,央妈甚至直接把问题都告诉你。
这次不一样,因为这次是抱着危机公关的态度来参加彪马秀,所以只是限制了范围,一些问题不能提,在范围内主持人可以随意发挥。
而比尔·马赫作为中年愤青,对后面华盛顿三届总统都各种看不惯,在节目中大肆抨击,自然也不会因为周新的身份而另眼相看。
西方媒体总是想搞出个大新闻,有什么能比把Newman问得哑口无言而更能吸引观众的吗?
至于未来会不会因为他的言论过于犀利导致大牌嘉宾接受不了,这不存在,因为HBO方面会事先和嘉宾沟通好,话题的范围和尺度。
之所以这次会是激烈的攻防战,是因为这是周新的选择,他想的是通过真诚这一必杀技来进行危机公关。
“没错,我和Robin出身华国同一所大学,但是他比我年长很多届,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并不认识。
在99年的时候那时候互联网环境很好,充斥着来自华尔街的投资,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我运气很好,靠着拳头游戏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现金。”周新陷入回忆。
十年间几乎是一晃而过,周新还记得当时从比尔盖茨手里拿到那笔现金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再也不用为物质而担忧了,已经实现了人生阶级的跨越。
周新对自己搞的互联网公司内心会有计算,它在交易时的价值和真实价值是否匹配,从交易层面来说,Quora那绝对是占着好时机卖了个天价,拳头游戏则是真亏了,被比尔盖茨占了大便宜。
拳头游戏相当于全球版百度贴吧和steam的结合体,当时估值才五亿美元,简直不要太便宜。
马赫问道:“能大概透露一下是多少钱吗?”
周新对这个数字印象深刻:“八千万美元。
在获得这笔资金后,我那时候觉得互联网赚钱太快,好的企业很容易获得很高的估值,所以我就想着自己也去投资一些互联网企业。
大家都知道我在互联网领域眼光很好,我当时同时给百度和谷歌投了钱。
我投资百度并不是因为我和Robin的私交很好或者我们出身同一所高校,而是因为我确实看好搜索引擎这种业务,然后Robin在技术上的实力让我信服。
投资谷歌也是类似的理由,后来百度上市,我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在疏远的。”
因为周新在公开场合很少接受采访,尤其离开阿美利肯都五年时间了,所以这些属于内幕,马赫预感观众会感兴趣,他自己也很感兴趣。
这就好比后世大佬们的自传,里面拿来吸引大众的内容永远都是大佬之间的八卦。
至于你是怎么成功的,有太多媒体已经分析过了,外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
马赫问:“为什么?
你们都是华人,都在硅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后伱和Robin还是师兄弟的关系,你又是他早期投资人。”
周新苦笑:“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有的是客观事实,有的是我的推测。
在百度和谷歌合并以前,我同时投资了这两家企业,他们合并之后我是新百度最大的个人股东,我的股份甚至要比Robin、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这些创始人还要更高。
加上百度没有采取A/B股的架构,因此我的投票权是要比他们更重的。
加上我在硅谷算得上小有名气,Robin觉得我会威胁到他对百度的控制权。
我有这个自信,如果我想要百度的控制权,董事会各大股东的代表绝大多数都会支持我,而不是Robin。
因为害怕我会从他手里抢走百度,所以我们之间的沟通反而变少了,他也不太和我聊百度的具体经营事务,我了解百度需要从董事会的资料以及媒体那获取。”
这理由太真实了,涉及到权力争斗,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纷纷点头。
欧美观众同样喜欢看权谋宫斗,只是表现形式上和华国的宫廷剧不一样,但是内核本质都是一样的,像纸牌屋的爆火就是最好的体现。
马赫完全能理解Robin的心态,老实说他在看到周新的时候内心是类似的想法,这家伙怎么这么年轻。
本身黄种人就显年轻,周新已经快三十岁了,但是和二十岁的时候看起来没有太大区别。
“可能这种心情里还有嫉妒的成分在,Newman这家伙这么年轻,还是我师弟,取得的成就却要比我大得多。
如果我是百度的董事会代表,要在你和Robin之间选边站的话,也会选择你而不是Robin。
我作为一名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对于九十年代末Newman在硅谷掀起的浪潮依然印象深刻。那时候我还在主持另外的电视节目,当时也采访过不少华尔街的从业人士。
他们觉得Newman就是品质的保障,只要Newman创办的企业,可以不做任何背景调查直接掏钱。
我和其中几位华尔街的投资经理后来处成了朋友,他们投资生涯中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投资过Newman创办的互联网企业。”
周新接过话来:“所以我无法干涉Robin的选择。
我和他说别和麦道夫合作,他会觉得是百度支付和NewPay直接竞争关系,所以我不让他和麦道夫合作。
对于我来说,半导体是更重要的业务,也是我的事业重心。
而且我只是对所有金融产品抱有谨慎的态度,我也从来没有想过麦道夫是史无前例的巨骗。”
周新很诚恳,他的回答也得到了电视机前大部分观众的认可,没有因为互联网金融遭受损失的观众基本上是认可周新的说法。
马赫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的档案,枪击案的直接凶手,威廉·怀汀,一名咨询行业的精英人士,资产最高时突破了千万美元,很不幸的是他把这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投给了麦道夫。
他名下的房产进行了高昂的抵押,把抵押获得的现金全部投给了麦道夫。
麦道夫对冲基金被联邦方面接管了,联邦方面正在紧急清算剩下的财产,然后组织赔付,这起欺诈案的规模太过于庞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你应该也清楚华盛顿那帮人无论是做什么事都很慢,也就是说怀汀想要拿回属于他的部分财产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但是银行知道他把钱拿去投给麦道夫之后,可不会给他宽限的时间。
在他犯下枪击案以前,他的房子、汽车都已经被银行给查封了,于是他把这一切归结于Mphone的出现,Mphone的出现让他接触到了对冲基金。”
比尔·马赫把这起案件详细描述后,周新问:“作为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士,能积累上千万的资产。
在有互联网金融以前,他应该就通过其他渠道对对冲基金有所了解吧?”
马赫说:“是的,在和、百度支付合作前,麦道夫对冲基金的门槛是五百万美元,而且需要有关系,需要有他们的老客户引荐。
如果不是互联网金融极大程度降低了投资对冲基金的门槛,怀汀不会有机会投资麦道夫的。”
周新问:“我相信他应该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所有资产拿去购买对冲基金。
应该是最开始拿一部分钱试水,然后获得高收益之后加大投入,最后把整个身家都给投入进去了。”
因为这次案件过于轰动,因此怀汀的大部分情况都被媒体给挖的差不多了。
在这种事情上也没有什么隐私可言,马赫不敢反驳,因为媒体都做过报道了。
“没错,他从最开始的十万美元,到第二年的一百万,再到第三年的一千五百万美元,他把他的全部身家都给赌上了。”
周新说:“我大致明白了。
我想说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互联网金融,没有Mphone的话,百度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影响力不是更大吗?
就我的了解,你在搜索对冲基金、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类似字样的时候,都会给你推送百度支付购买麦道夫对冲基金的页面。
所以说即便没有Mphone,许多用户依然会通过互联网渠道接触到对冲基金。
威廉·怀汀就是该死的罪犯,不能把他因为麦道夫而遭遇到的人生不幸,以另外的一种手段发泄到无辜的群众身上,更不能把责任和压力给到Matrix身上。
我们绝对不接受这样的行为,另外对于起诉Matrix的麦道夫案受害者,你们应该追究麦道夫的责任,而不是试图和Matrix打官司。
即便你因为麦道夫欺诈案破产,Matrix也不会赔一分钱,我们会把官司打到底。”
树大就是容易招风,很多用户想借机咬Matrix一口。
这就好比后世,全球各地超过十万名用户集体起诉苹果,要求赔偿数十亿美元,理由是苹果更新系统后故意给老苹果的用户降低运行速度,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使用。
类似的起诉案非常多,还像用户起诉苹果的iCloud把他们的数据存储到了非苹果服务器上,光这个苹果赔了一亿美元。
因此很多麦道夫案的受害者起诉百度支付、、NewPay,甚至连Matrix都面临了这样的起诉。
“老实说我能理解你们也是受害者,但是同样的Matrix也是受害者。
汽车被发明之后,世界上每年因为汽车而丧生的人这么多,有人去追究福特的责任吗?
现在是21世纪而不是中世纪,我们需要停止猎巫行动,停止责任扩大化。
金融危机到来后,要想尽快走出金融危机,我们需要有新的增长点,需要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来创造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而消费电子行业将会是未来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
比尔·马赫鼓掌:“Newman,我已经被你说服了。
华国人都这么擅长辩论吗?
我也是Mphone的忠实用户,Mphone3推出后我第一时间换上了,老实说在用完Mphone3之后,我再也无法直视其他的手机了,哪怕Mphone3每天都需要充电。
我一旦忘记给它充电,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会特别焦虑。
但我还是有个问题,那就是未来应该如何预防利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结合的犯罪行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会改变世界,但之前互联网改变世界还只是停留在信息层面,我们通过互联网来接收各类信息,但是到了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
互联网几乎在每个方面都在影响传统的模式。
你作为智能手机的创造者,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新说:“这需要监管层面的努力,这是保尔森的活。
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需要做很多,提高对资金的监管,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等。
我们活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并不是说没有了A就会更好。
事物在动态发展,没有智能手机,未来并不会变得更好。
就好像你刚刚提到的,你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我认识太多人,他们在使用过Mphone之后去哪都要随身带着。
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差距比汽车和马车的差距还要更大,人们无法再回到马车的年代,同样也不可能再回到传统手机的年代了。”
Mphone3发售已经有快两周时间了,网友们最先给好评,从视频网站到微博再到社交媒体,不同载体的网友们意见惊人的一致。
“这是我用过有史以来最好用的手机,Mphone3和Mphone2之间的差别没有Mphone2和Mphone1那么大,但它却是那么的丝滑。”
“Newman太厉害了,Mphone3让我有种感觉,智能手机就该这样,和Mphone3形态不一样的都不符合人类的操作习惯。”
“很难想象其他手机企业要怎么度过这几年,好不容易在使用体验上赶上了Mphone2,Mphone3又来了。”
然后是传统媒体,都给出了非常惊人的评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