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哦!
听到那学子说水镜先生不在,刘易的心里竟然一松。--/--/说实话,刘易来颖川书院并不是冲着水镜先生来的,相反,对于这个智者近乎妖的家伙,刘易还真的有点怕见他。上次和他同船往江陵,被他光是看什么的星象,便把一些事猜得**不离十,差点说破了刘易的来历,让刘易暗捏了一把汗。
水镜先生不在更好,反正,像这类真正的隐士,刘易是很难收服他们为自己所用,毕竟,他们的思想镜界太高了,难以让他们真正的归心。除非,刘易能够从文学方面完全折服他们,用什么的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完全折服他们。可惜,刘易对于后世的知识,知道的不多,更别说jīng通了。哪怕是有太阳能手机,有百科全书,也不够。那些,只是一些简单的资料枝术,并不能算是某种详尽的知识学说。
刘易不动声sè的转口问:“那么,水镜先生还有家人在书院吧?可否给我们引见一下?另外,郭嘉郭奉孝,他现在还在颖川书院么?”
“哦,水镜先生的家人倒还在书院,不过,平时不怎么来书院,她就在后山的那所院子里,你们可以从旁边的小路过去。另外,你说的郭奉孝,他早就在半年前便离开书院去游学了,你们不知道?”
“什么?郭奉孝真的走了?”刘易一听,知道自己真的来晚了,失望的神sè掩饰不住的流露了出来,如果到颖川书院来找不到郭嘉,与其失之交臂,这人海茫茫的,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有可能得见其一面了,而且,让刘易担心的是,怕见到郭嘉的时候,怕他已经是别人的谋士幕僚。想要得到他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郭嘉这小子真的走了?这小子,竟然不事先给我来信,自己一声不吭就走了?”荀彧也失声道:“都怪我,以前在洛阳的时候。我和戏志才都经常和郭嘉有书信来往的,可这半年多来,我却因为备懒,没有和他再通书信了,想不到啊,想不到他就离开了。”
荀彧和戏志才都算是郭嘉的师兄,他们来颖川书院求学的时候。郭嘉还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鬼灵小子。那时候,郭嘉年纪虽少,但是其四书五经,三韬六略什么的,郭嘉都学了,早已经倒背如流,一些学问,常常一点就明。并能举一反三,到了后来,他便可以和戏志才、荀彧他们辩驳学问。并有时候,能把戏志才和荀彧气个半死,竟然辩驳一个半大不小的小子不过。
也难得的是,郭嘉看似身体有疾,但其心志异常坚韧,为求知识学问,dú lì自强。别人来颖川书院,只是闭门苦读便好了,可郭嘉,家境贫寒。他一边求学,一边还要考虑生计的问题。
来颖川书院求学的学子,自然都是要生活自理的,水镜先生也不可能有那么雄厚的财力白白的养着那么多学生。所以,如何在书院求学并生存下去,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戏志才也算是寒门出身,但是他以前毕竟都是家有业,一点薄田还是有的,他变卖了家业,才凑够点生活学费来到颖川书院求学。但郭嘉呢,他自幼丧父,家道早便已经中落,家中也仅有一个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也幸好,他娘亲也非常痛爱郭嘉,知道郭嘉求学心切,也希望郭嘉有朝一rì能够学有所成。所以,为了让郭嘉入学颖川书院,娘俩把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连房屋田地都卖了,舀着一点钱,到了颖川书院附近的一个镇子上,向当地的地方租了一点田地耕种过活。平时郭母也靠为乡亲乡里做点缝缝补补的活儿赚点小钱,如此,郭嘉才得以在颖川书院求学。后来郭嘉长大了一点,他也边求学边找些活计,砍柴背去镇上卖,或者为人书写一些信件什么的活儿,郭嘉都干,只为赚取一点微薄的酬劳。如果不是阳翟县城离颖川书院太远,足有三几十里路程,要不然,郭嘉都想到城里找一个伙计小二的什么活儿,边做边求学。
反正,郭嘉求学之路并不容易,整个颖川书院,便只有郭嘉这样的一个另类。戏志才和荀文若,正因为是看到郭嘉如此年少,求学之心却如此坚毅,并且,学问也不比那些专程来颖川书院求学的学子差,反而是有过之而不及,如此才和郭嘉接触结交,尽量的帮助一下这个小子。
如今,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学富五车卖与帝王家的时候了,哪怕是郭嘉的学识再丰富,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供他施展的平台,那么他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只会是白费功夫。不管是戏志才或者是荀彧,他们都觉得,刘易是一个他们值得追随的人,如果郭嘉投效刘易,刘易也绝对不会待薄郭嘉,可以让郭嘉有施展其一身才华的平台,也可以尽解郭嘉一切的窘迫。
他们也多次向刘易推荐过郭嘉,只是刘易一直没能成行前来找郭嘉。现在刘易终于来了,而郭嘉却一声不吭的离开了,事前也没有书信知会他们一声,这让荀文若有点懊恼。
“哎呀,这小子,他要出门游历,怎么不事先?p>
嵛乙簧兀恳蝗唬一崛盟鹊轿臆骷乙惶耍绱耍悴挥糜胨e槐哿恕!避鲝笸筇鞠5馈?p>
“郭嘉兄弟若要去游历,你想他会去哪里?想他绝不会去那些不毛之地吧?你们游学,无非都是都处去拜访当世知名的那些名士,寻求一些不解的学问解答,我估计,他有可能去荆襄一带了。他去了半年多,估计也快要回来了吧?你不是说他还有一个母亲吗?我们去找她母亲问问吧。”刘易知道人才是可遇不可求,来寻郭嘉,他不在那也没有办法。刘易也思想一下,郭嘉投曹cāo,是得到戏志才的推荐,但现在,戏志才可是自己的人,郭嘉若真的想投靠别人,怕也会先听一听戏志才或者荀彧的意见。所以,现在寻不到郭嘉本人,但也不是说便没有机会把郭嘉收归帐下的机会,一此也还得看时机。急不来。
“对对,我知道郭小子的娘亲住在哪里,我们去他家里问问去。”荀彧急急的想拉着刘易便转头下山。
“慢着,毕竟颖川书院也是文若你曾经的求学之地,水镜先生不在,可于情于理,还得去拜会一下他的家人为好。”刘易现在倒也不急着要去寻问郭嘉的下落了。心里倒急着想去看看司马如烟如今如何了。
“额,对,是我急了,走走,跟我来。”荀彧对于颖川书院熟门熟路,不用书院里的学子引路,他自己便寻路而去。
“喂,你便是刘易?那个太子太傅刘易?”
刘易待引几女跟着荀彧往后山走去时。在书院大门内匆匆走出了一个十七、八岁大的学子,脸相倒也生得相貌堂堂,有几分卓尔不群的味道。只是语气有点傲然。
刘易站定,转身,看到此子有几分那种持才傲物的样子,十足的年少轻狂,问话的时候,也是不太礼貌。不过,能够在颖川书院求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分才华,有点傲气也是情理之中,刘易的心里倒也没有太过在意。看着他笑了笑道:“不错。便是在下,不知道小兄弟你是……又有何见教?”
“原来真是你,想不到你竟然来了颖川书院,在下许昌陈家的人,陈群陈长文,见教倒不敢。不过却有些疑问,想请太子太傅解答的。”
陈群?刘易的脸上不禁有几分诧异,没有想到他竟然也在疑川书院来求学。如果不是在这里碰见,刘易一时间还真的想不起他来。
他陈家也是颖川许昌的名门望族,其父是陈纪,先为平原相后为侍中,官至大鸿胪,掌管少数民族的事宜。陈家在许昌的声望,也仅在荀家之下。
因为其父陈纪曾任平原相,和刘备相识,历史上,陈群先投在刘备的帐下为别驾从事。但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刘备被吕布侵袭失除州而与陈群失去了联系,最终陈群被曹cāo所得。他受到了曹cāo重用,是曹cāo托孤之重臣,之后,也受到魏帝曹丕的重用,曹丕死后,亦受曹丕托孤。
刘易记得陈群的资料,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陈群本身的才华,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jīng通律法,是“魏律”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刘易早前一天才和荀彧说了今后要立宪法之事,想不到今天便碰到了jīng通律例的陈群。
刘易的手下文人,执法的人倒有不少,可是却缺少立法的人才。像刚烈的张钧,他便可以很好的做到依法执法,哪怕是卢植这些忠直之士,也适合执法,但是说到立法,却要数陈群最为适合。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个陈群,亦是刘易急求的一个人才。
而碰到陈群,亦让刘易从没有找到郭嘉的失望中回过神来,找不到郭嘉,能把陈群弄到洞庭湖去也不错,或者,看这颖川书院也颇大的,估计最少都有几十个学子吧?颖川可是三国时代最大的人才库啊,颖川书院更是集中了颖川人才中的jīng华,其中或许还会有不少有才学的人,如果能够弄走几个,也不虚此行了,求瓜得豆,也不错。
念及此,刘易也更加不在意陈群这种有点年少轻狂之态了,有才华的人,哪一个没有点自己的xìng格?像戏志才、贾诩,甚至是还没有见面的郭嘉,历史上的便有着其人放荡不羁的说法。
现在陈群还很年轻,待他再大一点,成熟之后,便会收敛他的脾xìng。
刘易正正经经的给陈群抱拳施了一礼道:“原来是许昌陈家的公子,如若长文你有什么疑问,请直问无妨,不过,刘易自问才疏学浅,不比你们颖川书院的先生有那么大的学问,若回答应不正确还请莫见笑。”
陈群见刘易并没有半点高官达人的傲气,他脸上的傲sè也不禁收敛了起来,正容问道:“请问太子太傅,你在朝廷身处高位,应该把朝廷的情况看得非常清楚,我们不及前也收到了消息,才知道京都有变,先帝驾崩之后继承正统皇位的少帝,竟然被董卓逼宫。退位让弟登基,此等乃是谋逆之事。堂堂大汉,何以沦及至此,何以任由一个匹夫如此藐视汉室朝廷。践踏汉室正统权威?敢问太子太傅,大汉朝廷,为何会沦落至此,盈弱至此?”
“这个……”刘易想不到陈群会问出如此尖锐的问题来,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之下,一时间不禁有点语塞。大汉朝廷为何会沦落至此?为何会任由一个匹夫践踏皇室权威?这个可是一个极具学术xìng的问题啊,刘易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
陈群似乎也不是太急。只是静静的盯着刘易,等着刘易的作答。
“真是陈家小子,你咋就这么多问题?这个问题太过广泛,你让人如何作答?其中的原因有太多。主公,不用管他,在许昌,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问题小子。”荀彧此时却回头,笑骂着对陈群道。
“额。原来文若兄也来了。”陈群和荀彧都是许昌人,大家都是世族子弟,互相认识并不奇怪。他见到了荀彧,赶紧施礼。
“嗯,正如文若所说的,其中的原因有太多。不过,依刘某看来,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帝权旁落,早在先帝或者桓帝之时,帝权旁落的事便已经初见端倪,非一朝一夕沦落至此。大汉皇权。要不是由外戚便是宦官把持,弄得君不君,臣不臣,到现在,大汉律例已经起不到约束那些权臣的作用。不过,刘某却不甚清楚详解大汉律例。或许是大汉律例不够完善,使得整个朝廷不时出现一些情况,帝权旁落,造成汉室衰微,到如今,竟可让董卓这样的匹夫都可把持朝政。”刘易知道陈群这小子对律法的东西应该非常敏感,所以,便把话题引到律法方面来。
陈群听了果然眼睛一亮,也不顾荀彧了,接着刘易的话说道:“对对,想不到太子太傅也看出问题所在来了,据我的研究,发现大汉律例的确有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他没有一种妥善保护汉室正统的律例,没有明确规定,凡是后宫女人、外戚、宦官不得干政的条例,或者有,但是却得不到完整的实行。以至于外戚、宦官以及权臣争权夺利的情况。”
“长文兄弟对律例还真的研究颇深啊。你说的,怕便是大汉如今局面的主要原因。”刘易见陈群果然是对律法方面的东西有研究,称赞了他一声。
“太子太傅也看到了啊,可是太子太傅,既然你也看透了这点,为何你不依律例与董卓周旋,阻其把持朝政,助帝肃清朝廷,使其大汉律法通行,人人依律例办事?”陈群说着,话语又带着点责问的样子。
毕竟陈群现在还年轻啊,看问题还看不透本质。
刘易不置可否的笑道:“呵呵,请问陈公子,尔可知律法是从何而来?律法又有何用?”
“这、这个,律法当然是人制定下来的,至于有何用,那、那还不是让人人遵守,如果这世上没有了律法,那岂不是全乱套了?”陈群理所当然的道。
“你错了,律法是人制定下来的没错,让人人遵守也没错。错就错在,执法的人。我是太子太傅没错,可是却不是真正执法的人,当有些人,其心及其能都凌驾于律法之上的时候,尔如何去让他遵守律法?人心不古,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时候,尔跟他们谈律法,行得通吗?”刘易大有深意的看了陈群一眼,再道:“你错在还弄不清楚律法有何用的。”
陈群有点不服气的道:“那你说律法有何用?”
“律法,当然是大治之用!乱世与豺狼谈律法?你去试试看?你以为董卓能听得进去?他能遵守?在他的眼里,他就是天,他就是律法!”刘易不留情面的打击一下陈群道:“陈公子,莫非你还天真的以为,现在的大汉还是太平盛世的时候?莫非你还以为凭着空口白话的汉律案法,天下蠢蠢yù动的群雄便全听你的?然后各就各位的一心一意顺服大汉朝廷,尽力尽力的遵从律法去办事,去兴盛大汉?这未免太可笑了吧?也未免太天真了吧?”
先前有荀家家主荀俭语带责怪的说刘易怎么不与董卓相抗,阻董卓逼宫另立皇帝把持朝政,现在又有陈群这小子怀疑刘易不尽力尽力为汉室朝廷办事,这还真的是泥人都有三分气。如果自己有这个实力可以和董卓相抗的话,又岂会主动离开洛阳,任由董卓进据洛阳?
“小子。看你是读书读呆了。闭门造学问,脱离实际。”荀彧见陈群被刘易一翻话说得有点脸红红的落不下台,插话道:“我知道你自小便对律法感兴趣,也心里有抱负。想以法治天下。不过,光是在书院里空谈没用的,还得多去看看游学,根据实情,才能制定人人自觉遵守的律例。对了,你听说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
“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什么法?”
“大汉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咳咳……”刘易见荀文若居然想把自己唱给他听,自己在自己军中实行的军歌给唱出来,赶紧打断了荀文若的唱腔,说道:“这个只是我练兵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几项军纪,陈公子不用知道了。”
“啊?什么?军纪?不不,文若兄,快快快。说给我听听,不,是唱给我听听。一切行动听指挥?有意思,嘿,有意思。”
“别。”刘易对荀文若打了一个眼sè道:“想知道,你自己去看,让我们的士兵跟你说。”
“哦?这样吗?是哪里的士兵?山下的吗?”陈群似乎也看出了刘易是故意吊他胃口的,但也不好再求文若给他唱出来了。
“不,山下的士兵只是刚刚才追随我刘易的人,他们还不知道,你想知道,可以去洞庭湖新洲。嗯,你可以……就以我刘易的别驾从事的名义,去新洲看看吧,说不定,会对你有更多的启发。”刘易摆手,眼睛却看着陈群道。
“别驾从事?”陈群不禁有点呆眼。这、这岂不是等于是刘易变相的要自己投效于他?
“怎么?不愿意?还是嫌这官职太小?要知道,只能是一州一郡的刺史才有资格任命佐史、别驾。我这么做,便已经是凌驾于汉律之上了。洞庭湖百废待兴,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现在,也是时候要制定一些让人人都遵守的律法条例了,我打算,以后你就为洞庭湖新洲新城制定一些符合实情,又可以让人人都自觉去遵守的律法。”
“我愿意我愿意!”陈群虽然自持才华,有几分傲气,但是,不管有多大的才华,都要有让他施展的平台才有用,而刘易,刚恰好可以给他这样的一个平台,他又岂能有不愿意之理?
“行了,别答应这么快,你爹方面会不会有问题,他会不会让你投到我刘易帐下来?”刘易知道陈群和荀文若一样,都是许昌的世族子弟,他们自己往往都难以决定自己的去向,所以,刘易还得要问清楚他家里有没有问题才行。
“没问题,等以后,我把我爹都弄到洞庭湖新洲去,放心好了,嘿嘿,说实在的,我老早就想去洞庭湖新洲去看看了,想去看看一座在短时间之内建起来的流民之城会是怎么样的。”
“没问题就好。”刘易见如此顺利将陈群弄到洞庭湖去,心里不禁也一喜,心里一动,转头对已经走书院大门来的书院学子道:“还有各位先生,如果你们想到洞庭湖新洲新城去谋一份差事的话,我刘易非常欢迎,一定会让你们人尽其才,各展所学,若愿意去,此刻可以去收拾收拾,待我离开的时候,尔等便可以随我离开,跟我走书院学子,可以暂为刘某的幕僚,待我考察过你们的才能之后,再让你们各展所长。”
一不做二不休,放着这么多人才不招揽更待何时?哪怕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毕竟也是读书人,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应该还是能胜任的,不是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shuhaige.)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记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