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琩嘴上说着,心里对韦娴懿的能力还是给了充分肯定。
京兆韦氏,一直是关中大族,早年间有“京兆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后来杜甫作诗还引用了此言,由此可知,京兆韦氏在关中的影响力。
韦氏传到现在,有十几房,韦娴懿是韦孝宽的后人,因为韦孝宽在隋朝被封郧国公,他们这一房被称为郧公房。
韦娴懿说服韦昭训,带动其他几房配合他推动两税法的实施,确实给他省了不少麻烦。
但有喜就有忧。
史思明狡猾太过,一直在饶阳逗留,让郭子仪以为他十分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导致郭子仪分兵失误。
史思明接着利用郭子仪的分兵失误,将累赘的安禄山父子交给官军,自己带人消耗官军的有生力量。
接着,他带兵退到莫州,以满城为桥头堡,沿莫州和易州修筑防线。
这只是史思明军事上的动作,政治上,史思明又分三步行动。
第一步,他着重稳定范阳和平卢内部,收拢人心。
第二步,让朝廷把安禄山和安庆绪抓走,为他彻底掌握范阳和平卢扫除障碍。
第三步,靠着安禄山之前抢回范阳的金银财物,花费重金,与奚、契丹、同罗、室韦等重新取得合作。这些势力之前一直被大唐揍,现在安史叛乱,他们也乐得让安史在中间当个缓冲,顺便获点利。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史思明在范阳和平卢勉强站稳了脚跟,李琩则有些头疼。
自晚唐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后,中原王朝便很长时间没能控制住幽州(即范阳一带),大宋和辽国打了十几仗,胜负参半,但都没能收回幽州。
著名的战神,高粱河车神赵光义的成名之战,就是发生在幽州。
直到明朝,朱元璋才重新将幽州各地纳入中原版图。
然后,朱棣便以幽州一隅,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台。
真要把史思明的处境类比辽国和朱棣的话,史思明应该是在中间,比辽国要差,比朱棣刚起兵时形势要好。
根据史思明的行动,李琩大概能猜到史思明接下来的三步战略。
第一步,抗住朝廷的进攻,同时出居庸关,与朝廷抢夺云州等地,把住河东北进的大门。
第二步,保持战略僵持,只要朝廷一时间攻不下幽州,史思明就会腾出手来,向北后方收复东北的大片势力。
第三步,反攻。
对于史思明的三步战略,李琩应对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史思明第一步就扛不住。
基于此,李琩针对史思明的第一条战略,谋划了唐军的军事布局,分为三路进军。
第一路,以郭子仪为主帅,从正面北上,第二路,以李光弼为主帅,从河东出云州,过居庸关,逼进幽州,第三路,以颜真卿为主帅,渡过渤海,重新进军平卢。
李琩已经有了想法,便和封常清讨论,同时送信给前线,问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意见。
……
几天后,颜真卿带安禄山和安庆绪到京,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也送来奏书,表示李琩的战略十分可行。
紫宸殿里。
颜真卿风尘仆仆的快步进殿,来到殿中,叩拜道:“臣拜见陛下!”
李琩下阶,扶起颜真卿,见颜真卿双眼已经噙满泪水,李琩也颇受影响,感慨道:“自河西一别,我便再没见过清臣。”
清臣,是颜真卿的字。
颜真卿激动道:“臣早想拜见陛下,只是河北战乱,臣只能遥寄思念。”
“清臣忠贞之士,受苦了!”李琩拉住颜真卿的手,十分感动。
颜真卿道:“不负陛下,不负大唐,臣无悔无憾!”
李琩道:“我已备好宴席,为清臣接风。”
“多谢陛下!”颜真卿也没客气,随李琩赴宴。
来到席间,颜真卿看到了一个眼熟之人。
这人正是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
颜泉明先前被王承业扣押,李光弼接替王承业后,将颜泉明送回了长安,李琩表彰了颜泉明,并且给他封了官。
颜泉明见到颜真卿,上前跪拜。
颜真卿扶起颜泉明,无语凝噎。
两人四目相对,忍不住流下泪来。
李琩上前邀请两人入席,当天无话。
次日,政事堂。
李琩把自己兵分三路战略说给颜真卿,并希望颜真卿带兵去平卢。
颜真卿回道:“陛下,臣愿意去平卢平叛,但这主帅,是否让平卢节度使王正玄担任更为合适?”
李琩道:“我和清臣交心,便实话实说。”
颜真卿道:“请陛下赐教。”
李琩道:“王正玄虽然是平卢节度使,但却有三点让他不能做主帅。第一,他已经从平卢撤出,暂住平原,平卢将士对他也有微词。第二,平卢内部势力错综复杂,王正玄只是其中的代表,他若为帅,平卢其他忠唐势力,恐怕内心不安,引起内乱。第三,刘正臣的死,至今是个谜团,我愿意相信这不是王正玄所为,但其他人不一定信。基于这三条,王正玄只能做副帅,不能做主帅。”
颜真卿觉得李琩说得有理,想了想,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大唐现在名将无数,陛下也可以派其他人担任主帅。”
李琩摇摇头,道:“比之其他人,清臣你有两点更适合做主帅。第一,先前刘正臣起兵讨伐叛逆,便是秘密联系你,可见你在河北深得人心,颇受信任。”
颜真卿听了这话,心里不由得一惊,因为这正是他不想做主帅的原因。
不过他抬眼看到李琩淡定的表情,瞬间就释怀了。
他知道,他想多了,李琩对他在河北声名显赫,做了盟主,一点都不忌惮。
只听李琩接着道:“第二,王正玄放弃平卢,便来到平原,并且在平原暂住了很长时间,他对你最为熟悉,也最为信任,只有你做主帅,他才会甘心听令。”
李琩这话,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次去平卢必须有王正玄,因为一来王正玄在平卢有旧部,去了有一定的号召力,二来王正玄和他的平卢军对平卢十分熟悉,渡渤海也是轻车熟路,只有王正玄带路,官军才能在平卢有一战之力。